二相混合式 42mm系列

合集下载

总复习:压强

总复习:压强

总复习:压强压强 液体的压强(一)压力1.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

2. 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

3. 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

(二)压强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

2. 压强的定义式SF p =;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 ,2/11m N Pa =。

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 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1221S SP P =;当满足受力面积S 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2121F F P P =。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三)液体的压强1.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

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

2.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三菱电机 MELSERVO-J3系列直线伺服放大器 电机 说明书

三菱电机 MELSERVO-J3系列直线伺服放大器 电机 说明书

最大速度 2m/s
持续(额定)推力 50N 75N 100N 150N 225N
L M-U 2 S A 0-2 4 0-□ ( 次级侧: 磁体)
符号 A B
宽度 ( 标称尺寸) 62mm 82mm
符号 240 300 420
长度 ( 标称尺寸) 240mm 300mm 420mm
LM-U2(大推力)系列 LM-U2P2B -4 0 □-□ ( 初级侧: 线圈)
LM-H2P3C-72M-1SS0
MR-J3-350B-RJ004U507
LM-H2P3D-96M-1SS0
MR-J3-500B-RJ004U508
LM-FP2B-06M-1SS0
MR-J3-200B-RJ004U518 (用于自冷型) MR-J3-200B-RJ004U519 (用于液冷型)
LM-FP2D-12M-1SS0 LM-FS20-480-1SS0, LM-FS20-576-1SS0
5 可用于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清洁场合
清洁程度
等级7 等级6 等级5 等级4
[ 测量结果超过了限制值] 滚珠丝杠 驱动系统 直线伺服系统
0
0.5
1.0
1.5
2.0
速度(m/s)
可用于清洁的环境中。由于取消了滚珠 丝杠传动机构,因此不存在来自润滑油 (脂)污染的问题。
采用了直接驱动,消除了传动装置中的 间隙,因此即使在高速中也能安静平滑 的运行。
LM-F系列
LM-FP4D-24M-1SS0 LM-FP4F-36M-1SS0
LM-FS40-480-1SS0, LM-FS40-576-1SS0
MR-J3-700B-RJ004U526 (用于自冷型) MR-J3-700B-RJ004U527 (用于液冷型) MR-J3-11KB-RJ004U528 (用于自冷型) MR-J3-11KB-RJ004U529 (用于液冷型)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一、概述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

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

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

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

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

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

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

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

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

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

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

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

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

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

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工艺流程短。

DTS634、DSS633三相电子式有功电能表使用说明书.pptx

DTS634、DSS633三相电子式有功电能表使用说明书.pptx
2
7.2 安装及注意事项....................................................................................................................................6 8.保修和服务 .............................................................................................................................................9 9.运输与贮存 .............................................................................................................................................9
3
DTS634/DSS633 型三相电子式电能表 使用说明书
ZTY0.464.521 共 10 633 型三相电子式有功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用于测量参比频率为 50Hz 的三相电网中正反向有功电能。电能表主要性能指标符合 GB/T 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 试验和试验条件-第 11 部分:测量设备》、GB/T 17215.321—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第 21 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 级和 2 级)》 等标准的相关要求。
更改文件号
邓红林 签字
2011022 3
日期
提出 部门
编制 校对 标准化 审定
<**设计签字**> <**校对签字**> <**标准化签字**> <**审定签字**>

流体流动自测题及答案

流体流动自测题及答案

流体流动一、填空题1.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200 mmHg ,则它的绝对压强为__560__mmHg 。

当地大气压强为101.33⨯103Pa.2.在静止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各截面上_静压能 与_位能_之和为常数。

3.法定单位制中粘度的单位为_pa.s_,cgs 制中粘度的单位为_cp p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1s Pa P cP .10110132--⨯=⨯=_。

4.牛顿粘性定律表达式为_dy du μτ=__,它适用于_牛顿型__流体呈_滞流__流动时。

5.开口U 管压差计是基于__流体动力学_原理的测压装置,它可以测量管流中__任意截面_上的__表压强__或__真空度__。

6.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是_抛物线_形曲线,中心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_2_倍。

摩擦系数与_管壁粗糙度__无关,只随__Re__加大而___减小__。

7.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λ是_ε/d 及Re __函数,若流动在阻力平方区,则摩擦系数是_ε/d_____函数,与___ Re __无关。

8.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__0___。

邻近管壁处存在__滞流内___层,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越___薄__9.实际流体在直管内流过时,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__不_守恒,因实际流体流动时有_摩擦阻力__。

10.测速管测得的是管道中__局部_速度,孔板流量计测得的是_平均__速度。

可从__转子流量计_上直接读出被测流体的体积流量。

11.测速管和孔板流量计均属于___定节流量计__型流量计,是用___变动压强差____来反映流量的。

转子流量计属于__定压强___流量计,是通过_变动的截面积__来反映流量的。

12.涡流粘度e_不是__物质的物理性质,是__流动状态__的函数。

13.流体在一段水平管中流过,测得平均速度为0.5 m/s ,压强降为10 Pa ,Re 为1000,管中心线上速度为__1__m/s 。

说明书(过热器)

说明书(过热器)

物料衡算1、依据甲醇蒸气转化反应方程式:CH3OH→CO↑+2H2↑CO+H2O→CO2↑+ H2CH3OH分解为CO转化率99%,反应温度280℃,反应压力1.5MPa,醇水投料比1:1.5(mol).2、投料计算量代入转化率数据,式(1-3)和式(1-4)变为:CH3OH→0.99CO↑+1.98H2↑+0.01 CH3OHCO+0.99H2O→0.99CO2↑+ 1.99H2+0.01CO合并式(1-5),式(1-6)得到:CH3OH+0.981 H2O→0.981 CO2↑+0.961 H2↑+0.01 CH3OH+0.0099 CO↑氢气产量为: 2100m3/h=93.750 kmol/h甲醇投料量为: 93.750/2.9601ⅹ32=1013.479 kg/h水投料量为: 1013.222/32ⅹ1.5ⅹ18=855.123 kg/h3、原料液储槽(V0101)进: 甲醇 1013.479 kg/h , 水 855.123 kg/h出: 甲醇 1013.479 kg/h , 水 855.123 kg/h4、换热器 (E0101),汽化塔(T0101),过热器(E0103)没有物流变化.5、转化器 (R0101)进 : 甲醇 1013.479kg/h , 水 855.123 kg/h , 总计1868.802kg/h出 : 生成CO21013.479/32ⅹ0.9801ⅹ44 =1365.720kg/hH21013.479/32ⅹ2.9601ⅹ2 =187.500 kg/hCO 1013.479/32ⅹ0.0099ⅹ28 =8.779 kg/h剩余甲醇 1013.479/32ⅹ0.01ⅹ32 =10.135kg/h剩余水 855.123-1013.479/32ⅹ0.9801ⅹ18=296.386总计 1868.6026、吸收塔和解析塔吸收塔的总压为1.5MPa,其中CO2的分压为0.38 MPa ,操作温度为常温(25℃). 此时,每m3吸收液可溶解CO211.77 m3.此数据可以在一般化工基础数据手册中找到,二氯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数据见表1一l及表1—2。

巷道掘进爆破技术精选全文

巷道掘进爆破技术精选全文
b)炮眼深度要和循环作业方式相适应,要保证能够实现 正规循环作业。
采用中深孔爆破,能使工时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凿岩和 装岩时间,减少装药、爆破、通风和准备工作和其他辅助作 业时间的时间。提高掘进工效。
4、炮眼数目
1)影响:炮眼数目多少直接影响着凿岩工作量和爆破效
果。眼数过少,大块增多,轮廓不平;眼数过多,将增加
线的比值。 装药集中度:炮眼装药质量和炮眼长度的比值。 炮眼利用率:循环进尺和炮眼长度的比值。 周边眼痕率:爆后周边(一般指顶眼和帮眼)半边眼痕数
和周边眼数的比值。 炮头(起爆药包):内装有起爆元件(雷管)的药包。
第一节 掏槽爆破
1)定义:为了创造第二个自由面,可以在掘进工作面的某一 适当位置布置少量炮眼,爆破时首先起爆,在工作面形成一个 槽口状空腔(通常称槽腔),使周围其他炮眼(崩落眼和周边 眼)均以此为自由面,向空腔方向爆破,以获得较好的爆破效 果,此种技术就叫掏槽爆破。这些炮眼就称为掏槽眼。
5、炮眼间距和炮眼密集系数
• 炮眼间距和炮眼密集系数的确定方法: 一般按巷道断面的大小及形状、岩石性质、
炸药性能等均匀地布置炮眼。当炮眼直径在32~ 42mm时,炮眼间距可取500~700mm,炮眼密集 系数可取0.8~1.0。
2 )特点:为了提高其他炮眼的爆破效果,掏槽眼应比其它 炮眼加深150~200mm,装药量增加15%~20%。
3 )分类:根据巷道(巷道)断面、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等 条件,掏槽眼的排列形式有很多种类,归纳起来可分成倾斜眼 掏槽和直眼掏槽两大类,此外还有两者结合的混合式掏槽。
4)布置原则:掏槽眼位置一般应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部或中 下部,有软弱层时,布置在软弱岩层中。炮眼方向,在岩层层 理明显时,应尽量垂直于岩层的层理面;

数码相机CCD 大小对比

数码相机CCD 大小对比

数码相机CCD 大小对比现在数码相机的品种和数量绝非前几年可比,从APS-C单反到消费级小DC机,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各类规格型号也名目繁多,给购买评定性能的朋友造成不便,至少本人在购买时就体验了一回麻烦,很多产品完全是“利润的产物”,换汤不换药,徒有其表。

撕开高像素虚假的外表,也撇开镜头的素质,就是那片感光器件的规格了。

毫无疑问,面积越大,图像质量越高,然而厂家提供的广告资料往往不标明具体的尺寸,这点尤其是在家用级数码相机上更甚,往往用1/2.5,1 /1.8,2/3这样的比例来描述CCD的规格,还有APS-C系统,4/3系统,3/2系统,规格等等,让人不知所云,不明白的人还会误认1/2.7的 CCD比1/1.8的大。

特绘制出一张市场主流厂家、主流相机和主流CCD/CMOS的规格表,非常直观,留给自己玩玩,现贴出来也可以给各位准备购买相机的朋友参考,可以少走弯路。

特殊规格的CCD就没有列入,普通人也用不到。

一、APS-C系统,4/3系统,3/2系统,是指CCD的长宽比,比如35mm胶片的规格是36*24mm,宽高比是3:2,数码相机沿用了这个规格,这个规格被称为全画幅,这个规格也是具有最优的视角美感的尺寸,被多数单反机采用。

1、APS-C系统:指比全画幅小一号的规格,但仍具有3:2的长宽比。

2、3/2系统:凡符合3:2的长宽比CCD/CMOS都是3/2系统,APS-C也是3/2系统。

3、4/3系统:是松下与奥林巴斯公司联手制定的一个单反CCD 标准,长宽比是4:3。

4、单反系列都标明CCD/CMOS长宽尺寸,各品牌都有自己的规格,没有CCD研发能力的厂家,就采用配套的CCD,因此不同品牌的相机也有相同规格的CCD。

5、不同厂家采用了不同规格的CCD尺寸,因此存在不同镜头的换算系数,这个系数是由CCD的大小决定的。

比如尼康的APS-C 系统是1.5,而佳能的 APS-C系统是1.6,因此尼康的CCD要比佳能的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规格(General specifications)
步距精度………………5%
温升……………………80℃ Max
环境温度………………-20℃~+50℃
绝缘电阻………………100MΩMin 500VDC
耐压……………………500V AC 1minute
径向跳动………………最大0.06mm(450g负载)
轴向跳动………………最大0.08mm(450g负载)

电气规格(Specifications)
型号 步距角 电机长度保持转矩 额定电流相电阻 相电感 转子惯量 电机重量
Model
Step Angle
(°)

Length L(mm) Holding Torque (N.m) Current (A/Phase) Resistance (Ω) Inductance (mH) Rotor inertia (g.cm2) Weight

(Kg)
BS42HB33-01
33 0.16 0.95 4.2 2.5 38 0.2
BS42HB38-01
38 0.26 1.2 3.3 3.2 54 0.28
BS42HB47-01
1.8

47 0.317 1.2 3.3 2.8 68 0.35

外形尺寸(Dimension)

型 号 轴径
BS42HB33-01 5mm
BS42HB38-01 5mm
BS42HB47-01 5mm

矩频特性曲线图(Frequency-torque characteristics) 接线图(Connections)

测试条件(Testing Conditions)
驱动器型号:Q2HB44MA
测试电压:DC28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