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1.封建四大概念:文章中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四大概念,即君主、臣民、国家和上下之分。
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思想,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君主与国家的关系。
2.君臣关系:文章中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君主要以身作则,扮演榜样的角色,体察民情,以求听到真实的声音。
君主应亲近臣民,虚心聆听意见,同时亦要广纳贤才,以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
3.君臣相得:文章中提到君主与臣民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君主应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凡事从国家整体出发,而臣民则应尽己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君民相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4.社会秩序:文章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君主应以身作则,倡导正义和道德,依法治国,严惩违法之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5.仁政和德行:文章提到君主应施行仁政,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同时,君主自身的德行也是重要的。
君主要有崇高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以身作则,使臣民效仿。
6.贤能和能力:文章中强调了君主需要广纳贤才的重要性。
贤能之士是君主的得力助手,他们能够为君主提供意见和建议,帮助君主管理国家事务。
君主应以能力为标准,而非血缘或亲近关系来选拔官员。
7.和平与战争:文章中提到君主需要平衡内外事务。
君主应尽力维护国内的和平与稳定,以造福于臣民。
同时,君主也需要善于处理外交关系,树立威望,以维护国家的利益。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提到君主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是指君主需要悟性化身,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治国是指君主要善于管理国家事务,做出明智的决策;平天下是指君主需要保持国家整体的稳定和和谐。
9.监督和反腐:文章中提到君主需要加强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君主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同时也应鼓励百姓检举官员的不法行为,以保持政府的廉洁和清正。
10.经济发展:文章中提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君主要积极发展国家的经济,提倡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不要。
7.然而不王者
四、文言句式
1.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树之以桑
7.申之以孝悌之义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9.未之有也
10.非我也,兵也
五、理解下面加点的文言实词
1.寡人之于国也
2.河内凶
3.移其粟于河内
4.察邻国之政
30.非我也,兵也。兵:兵器。
31.斯天下之民至焉。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
六、理解下面加点的文言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之:助词,舒缓句中语气用。(一作“取独”解)于:对,对于。介词。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
2.则移其民于河东。其:那里的,指河内的。于:到。
3.移其粟于河内。其:那里的,指河东的。于:到。
14.谷不可胜食。胜:尽,完。
15.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罟:渔网。洿池:池塘。
16.斧斤以时入山林。斤:斧子。
17.王道之始也。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1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可以。古今同义(一解为“可以凭借”,古今异义词,本句为省略句)。帛:丝织品。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10、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12、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
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⑦范增数目项王(多次⑧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
滕王阁序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⑤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总结人:王春光一.生字词:⑴粟.(sù)沧海一粟栗.(lì)战栗火中取栗⑵弃甲曳.兵(yâ)⑶数罟..(cùgǔ)⑷洿.池(wū)⑸丧.(sāng)名词丧事(sàng)动词丧失丧命⑹鱼鳖.(biē)⑺鸡豚.(tún)狗彘.(zhì)⑻畜.(xù)动词畜养(chù)名词牲畜家畜⑼庠.序(xiáng)⑽孝悌.(tì)⑾饿莩.(piǎo)同“饿殍”二.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花白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三.词类活用: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少:形→动减少;多:形→动增多2.填然鼓.之鼓:名→动敲鼓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动办丧事;生:动→名活着的人;死:动→名死了的人4.树.之以桑树:名→动种植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动穿6.谨.庠序之教谨:形→动认真从事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动称王,为王8.王无罪.岁罪:名→动归罪、归咎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2.判断句:⑴是亦走也⑵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⑶王道之始也⑷非我也,兵也3.介宾短语后置句⑴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⑵树之以桑⑶申之以孝悌之义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省略句:⑴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⑵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5.凝固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五.古今异义词:⑴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古:动词,跑,逃跑;今义:行走)⑶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
)⑷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六.一词多义:1.兵:⑴兵器如:兵刃既接/非我也,兵也⑵士兵如:草木皆兵⑶军队如: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⑷战争如:兵连祸结2.直:⑴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⑵笔直,不弯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⑶价值如:系向牛头充炭直3.胜:⑴shēng ①尽如:谷不可胜食也②能承担,能承受如:驴不胜怒,蹄之⑵shâ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美好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4.数:⑴cù密如:数罟不入洿池⑵shù①数目、数量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②几个、若干如: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命运、定数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⑶shǔ①计算②责备如:数说、数落③列举如:如数家珍⑷shuò屡次、多次如:范增数目项王5.发:⑴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如: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⑵发射如:百发百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⑶征发、征调如: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⑷出发如:主人忘归客不发⑸开花如:野芳发而幽香。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花白)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路途)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5、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义: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
今义: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
)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
今义:胜利。
)6、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7、斧斤.以时入山林(古义:锛子。
今义:计量单位。
)三、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4、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5、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四、一词多义发⑴百发百中(发射)⑵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⑶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⑷野芳发而幽香(开放)以⑴请以战喻(用;介词)⑵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⑶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⑷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⑸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⑹固以怪之矣(通“已”)于⑴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⑵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⑶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之⑴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⑵王道之始也(的)⑶寡人之于国也(取独)⑷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察 (1) 徐而察之 (观察、仔细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考察)(3) 察臣孝廉 (考察后推荐)(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明智、精明)直 (1)木受绳则直 (与“弯”相对)(2)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正确的、正直的)(3)与单于相直(《汉书》) (面对、遇到)(4)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后写作“值”)(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副词,仅,只是)(6)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副词,径直、一直)(7)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副词,竟然)数 (1)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数量)(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几,几个)(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命运)(4)数罟不入洿池 (密,与“疏”相对)(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屡次)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2、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应是“以孝悌之义申之”)树之以桑(应是“以桑树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是“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是“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应是“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3、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应是“未有之也”)则何知(应是“则知何”)。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二、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5、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三、一词多义(补充)(一)王:1、然而不王者(称王wang4;名作动)2、梁惠王曰(君王wang2;名词)(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 2、狗彘食人食(食物;名词)(三)时:1、不违农时(季节;名词) 2、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四)以:1、请以战喻(用;介词) 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3、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2、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六)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2、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3、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七)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地、…的`样子)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树:种植5、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二)动作名1请以战喻(战争)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三)形容词作动词 1、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四)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五、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判断句: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固定句: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知识点(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二)词类活用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至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赵氏求救于齐向2.以请以战喻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树之以桑衬字,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4.胜谷不可胜食尽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战争(四)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2.未之有也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多义词辨析【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以】请以战喻:介词,用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词语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义:兵器古义:战士,士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树之以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固定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2、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
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古今异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是亦走.也。
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
8.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9.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
今义:年
11.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可以:古义:可以以之。
今义:1.一个连词2.行
一词多义
1.数数罟不入洿池( 密、细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
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
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
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发出、抒发)
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士兵)
5.胜驴不胜怒,蹄之(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宏伟的)
6.时不违农时(季节)
无失其时(时机,机会)
7.王王无罪岁(大王)
然而不王者(称王)
8.食谷不可胜食(吃)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
9.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10.之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填然鼓之(助词,衬音)
王道之始也(助词,的)
五亩之宅(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助词,的)
11.以请以战喻(用)
以时入山林(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词类活用
1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树.之以桑:种树
2动词作名词:
请以战.喻: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货着的人死,为……办丧事
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
(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