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A. 碱性介质中会发生逆歧化反应B. 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C. 酸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D. 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都不发生歧化反应参考答案: B2、偶然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得以减小:( )A. 引入校正系数进行校正B. 不加试样,进行空白试验C. 用标准样进行对照试验D.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参考答案: D3、A. 2.12VB. 0.86VC. 1.06VD. 1.26V参考答案: C4、A. 2 molB. 1 molC. 0.5 molD. 无法确定参考答案: D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0.0101B.C. pH = 3.102D.参考答案: D二、填空题1、_(____)到(____)之间的缓冲溶液。

参考答案: 8.24※10.242、 (____)。

参考答案: 2.983、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汽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单位表面积逸出的水分子数量减少4、(____)。

参考答案: 3.385、测定某矿石中铁的含量时,获得如下数据:79.58%,79.45%,79.47%,79.50%,79.62%,79.38%。

置信度P为90%时经Q检验无可疑数据要舍弃,则标准偏差s为(____);置信度P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____)。

(已知置信度为90%、n=6时,t=2.015)参考答案: 0.09%※79.50±0.07%。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以及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

在学习和掌握这两个领域的知识时,做一些复习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无机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请简要解释。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和电子结构进行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主量子数,元素的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 铁(Fe)的电子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其电子排布。

铁的原子序数为26,因此铁的电子结构为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4s² 3d⁶。

3. 无机化合物中,氯化钠(NaCl)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要解释。

氯化钠是由钠(Na)和氯(Cl)两种元素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Na⁺,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Cl⁻。

这两种离子通过电子的相互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晶体。

4.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几种。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体积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其中,重量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析是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确定样品中某个成分的含量;色谱分析是通过分离和测量样品中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来确定其中某个成分的含量。

5. 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是标准溶液?为什么要使用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用于定量分析中的测定和校正。

使用标准溶液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测定样品中某个成分的含量。

通过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样品中该成分的浓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方面。

在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时,进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提供一些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的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无机化合物?答案:无机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合物组成的。

无机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不导电和无明显的溶解性等特点。

2. 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什么?答案:无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

一般来说,正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名称不变,而负离子的名称要根据其元素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化。

例如,氯化物的命名以“-ide”结尾,硫酸盐的命名以“-ate”结尾等。

3. 什么是配位化合物?答案: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配体可以是阴离子、中性分子或阳离子,它们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相连。

4. 什么是络合物?答案:络合物是指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一个或多个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络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特殊的性质,例如颜色和溶解度的变化。

5. 什么是配位数?答案:配位数是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周围配体的个数。

配位数可以是1、2、3、4、5、6等,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6.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7.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贡献H+离子,碱贡献OH-离子,当酸和碱的H+离子和OH-离子相互结合时,生成水和相应的盐。

8. 什么是分析化学?答案: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

分析化学主要涉及到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定量等方面,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来研究和解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9. 什么是定性分析?答案:定性分析是指对物质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的过程。

专科《无机及分析化学》_试卷_答案

专科《无机及分析化学》_试卷_答案

专科《无机及分析化学》一、(共75题,共150分)1. 50克水中溶解了5.35gNH4Cl (NH4Cl分子量为53.5),则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2分)A.0.2mol/LB.2.0mol/LC.2.0mol/kgD.0.02mol/kg.标准答案:C2. 等温等压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在室温下非自发,在高温下自发,则()。

(2分)A.>0、B.C.>0D.>0、>0.标准答案:D3. 实验测得2ICl(g)+H2(g)→I2(g)+2HCl(g)的反应速率正比于ICl浓度的一次方和H2浓度的一次方。

由此可知此反应是()。

(2分)A.四级反应B.三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一级反应.标准答案:C4. 反应2W+4X→3Y+2Z,经测试得知一定时间内化合物W以0.4mol/ dm3的速率被消耗,化合物Z的生成速率为()。

(2分)A.0.2B.0.4C.0.6D.0.8.标准答案:B5. 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 i),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2分)A.(1,0,0,1/2)B.(3,2,1,-1/2)C.(5,3,2,+1/2)D.(2,2,1, +1/2).标准答案:D6. H2O的杂化类型为()。

(2分)A.spB.sp2C.sp3D.sp3d.标准答案:C7. 下列数值是两位有效数字的是()。

(2分)A.pH=3.00B.3.00×10-2C.3.00×102D.0.03.标准答案:A8. 欲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用下列()物质构成缓冲系。

(2分)A.甲酸(p K a=3.75)B.氨水(p K b=4.75)C.甲胺盐酸盐(p K a=10.63)D.邻苯二甲酸(p K a1=2.89).标准答案:B9. Al(OH)3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 sp)之间的关系是()。

(2分)A.S=(K sp)1/ 2B.S = (K sp)1/ 4C.S =(K sp)1/ 2D.S=(K sp)1/ 4.标准答案:B10. 已知(Fe2+/Fe)= -0.41V,(Ag+/Ag) = 0.80V,(Fe3+/Fe2+) = 0.77V,标准状态下,上述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

1. NO 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源,有人设想以加热分解的方法来消除之2NO → N 2 + O 2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该方法能否实现?解:518022590..H m r -=⨯-=θ∆k J ·mol -1 62242762101420561191....S m r -=⨯-+=θ∆ J ·mol -1·K -1 该反应要实现必须m r G ∆<0所以高温不利2. 设汽车内燃机内温度因燃料燃烧反应达到1573 K ,试计算此温度时下列反应 1/2 N 2(g )+ 1/2 O 2 (g ) → NO (g )的θ∆r m G 和θK解:molkJ S H G mB m f B m r /77.7010)138.2052161.19121761.210(157325.9015733=⨯⨯-⨯--=∆-∆=∆-∑∑θθθνν 331046.4ln 157310314.877.70ln --⨯=⨯⨯⨯-=-=∆θθθθK K K RT G m r3. 蔗糖(C 12H 22O 11)在人体内的代谢反应为:C 12H 22O 11(s) + 12O 2(g) → 12CO 2(g) + 11H 2O(l)假设其反应热有30%可转化为有用功,试计算体重为70kg 的人登上3000m高的山(按有效功计算),若其能量完全由蔗糖转换,需消耗多少蔗糖?解: A =70kg ⨯3000m= 2.1⨯105 kg ⋅m=2.1⨯105⨯9.8J =2.1⨯103kJ ∆r H =2.1⨯103kJ/30%=7.0⨯103kJ∆ rH m =11⨯(-285.830 kJ ⋅mol -1)+12⨯(-393.509 kJ ⋅mol -1) -(-2222 kJ ⋅mol -1)= -5644kJ ⋅mol -1ξ = ∆r H /∆ rH m=7.0⨯103kJ/5644kJ ⋅mol -1 =1.24molm (C 12H 22O 11)=1.24⨯342.3= 425g4. 利用附录III 的数据,计算298.15 K 时下列反应的r m H θ∆(1) Ca (OH )2 (s )+CO 2 (g )→CaCO 3 (s ) + H 2O (l ) (2) CuO (s )+CO (g )→Cu (s )+ CO 2 (g ) (3) 2SO 2(g )+O 2(g ) →2SO 3(g )(4) CH 3COOH (l )+2O 2(g )→2CO 2(g )+2H 2O (l )解:∑∆=∆θθνm f B m r H H(1)θm r H ∆=(–1206.92)+( –285.83) –(–986.09) –(–393.51)= –113.15kJ ⋅mol -1 (2)θm r H ∆=0+(–393.51)-( –157.3) –(–110.53)= -125.68 kJ ⋅mol -1 (3)θm r H ∆=2[(–395.72)–(–296.83)]= –197.78 kJ ⋅mol -1(4)θm r H ∆=2 (–393.51)+2 ( –285.83) – (– 484.5)= –874.18 kJ ⋅mol -15.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C 2H 2(g) + 5/2O 2(g) → 2CO 2(g) + H 2O(g); ∆ r H m = -1246.2 kJ ⋅mol -1 (2) C(s) + 2H 2O(g) → CO 2(g) + 2H 2(g); ∆ r H m = +90.9 kJ ⋅mol -1 (3)2H 2O(g) → 2H 2(g) + O 2(g); ∆ r H m = +483.6 kJ ⋅mol -1 求乙炔(C 2H 2,g)的生成热 ∆ f H m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钾答案:A2. 哪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O?A. 氢气B. 氧气C. 水D. 过氧化氢答案:C3. 哪种酸是一元强酸?A. 乙酸B. 硫酸C. 磷酸D. 碳酸答案:A4.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g/molB. mol/gC. kg/molD. mol/kg答案:A5. 哪种物质是强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氢氧化钙D. 氢氧化镁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质子;中子2. 摩尔浓度的符号是______。

答案:M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2;14.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理。

答案:泡利不相容5.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个价电子。

答案:1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酸和碱的定义?答案:酸是指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例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被氧化,盐酸被还原。

3. 什么是同位素?请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氕、氘和氚。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1摩尔的氢氧化钠(NaOH)的质量为40克,求1摩尔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

答案:1摩尔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克/摩尔。

2.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2摩尔的氢气(H2)与1摩尔的氧气(O2)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H2O)。

如果反应开始时有3摩尔的氢气,求反应后剩余的氢气摩尔数。

答案:反应后剩余的氢气摩尔数为1摩尔。

《无机及分析化学》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2章
2-1 1. D 2. D 3. B 4. D 5. C 6. D 7. C 8. C 9. D 10. A 11. B 12. C 13. B 14. D 15. A 16. B
2-2 1. 降低了,增大。
2. 放,正,不。 3. ③>④>①>② 。
4. 改变条件 增加 B 的分压
v正 增大
2.能量最低原理、Pauli 不相容原理、Hund 规则 3.镁,氮化物 4.原子轨道,能量相近、轨道最大重叠、对称性匹配 5.sp3 杂化,109°28ˊ;sp3d2 杂化, 90° 6.sp2;不等性 sp3 7.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 8.Ba2+ >Sr2+ >Ca2+ >Mg2+;MgO>CaO>SrO>BaO 3-4 1.在讨论多原子或离子中的某一电子能量时,将内层电子对该电子的排斥作用归结为
(5)Au>Cs。二者为同周期元素,Au 为 IB 族元数,Cs 为 IA 族元素,金的有效核电 荷数较铯的大,而半径较铯的小,而且铯失去一个电子后变为 5s25p6 稳定结构。
5. (1)Ba> Sr。同族元素 Ba 比 Sr 多一电子层。 (2)Ca>Sc。同周期元素,Sc 核电荷多 (3)Cu>Ni。同周期元素,Cu 次外层为 18 电子,受到屏蔽作用大,有效核电荷小,
k正 不变
KӨ 不变
Ea 正 不变
平衡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增加 C 的浓度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逆反应方向
升高温度
增大
增大
减小
基本不变
逆反应方向
使用催化剂
增大
增大
不变
减小
不移动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三、填空题 ( 共 25分 )1.命名[Cr(NH3)4Cl2]NO3为______________ ,中心离子为 ___________,配位原子为 ___________ ,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包括 ___________ 。

2.在含有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 mol·L-1 的AgNO3 ,AgCl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NH3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BCl3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极。

5.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6.24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________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

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

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

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

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2-SO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

BaCl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422+2+离子则用NaCO的NaOHMg、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离子,Ca32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

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8/ 1溶液、NaCO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

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322-2+离子可SOBa离子时过量加入的离子要比阳离子的除去困难,故应先除去阴离子,除去42+2+2-离子则CO离子一起,使生成钙、镁、钡的碳酸盐沉淀而除去,过量加入的与Ca、Mg32+2+离子后,再加入过量的Mg、CO的NaOH溶液除去了Ca可用盐酸使中和;若先加入Na322+离子还需重新除杂操作,而盐酸是用于除去过量的碳BaBaCl溶液将使食盐溶液中增添的2酸盐的,也只能再加入NaCO的NaOH溶液后再加入。

324、在使用布氏漏斗进行减压过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倾泻法、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是分离沉淀与溶液的常用方法,减压过滤(也称抽滤、吸滤)是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和真空泵组成的一个减压过滤系统,其中布氏漏斗作过滤器,吸滤瓶作接收器,通过真空泵使再吸滤瓶中形成负压,与布氏漏斗内液面上的大气之间形成压差,由此来加快过滤速度。

在使用布氏漏斗时,应注意的事项有:⑴使覆盖在布氏漏斗底部的滤纸直径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但能盖住所有的滤孔,再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微开启抽气阀门使滤纸紧贴于布氏漏斗底部;⑵布氏漏斗出口处的斜面对准吸滤瓶的抽气支管;⑶在抽气阀门开启的情况下,通过玻棒将待过滤溶液慢慢倒入布氏漏斗内,每次倒入的溶液量不得超过布氏漏斗溶剂的2/3,待溶液到完后,再将沉淀转移到布氏漏斗内;⑷停止抽滤时,应先拔下吸滤瓶支管上的皮管,平衡布氏漏斗与吸滤瓶间的气压,防止真空泵中的循环水倒吸。

布氏漏斗内沉淀的取出方法是:用玻璃棒将滤纸边轻轻揭起,再取下滤纸和沉淀,也可将漏斗倒置,轻轻敲打漏斗边缘或用气吹漏斗下口,将滤纸和沉淀一同吹出。

5、什么是直接直接称量法和差减称量法?什么情况下选用差减称量法?答:直接称量法是先称出空容器的质量,再按规范操作将试样逐一加入至所需质量。

差减称量法又称减量法,先准确称量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然后按规范操作将所需样品“轻敲”入锥形瓶(或烧杯)中,再次准确称量该样品和称量瓶总质量,两次称得的质量之差即为该锥形瓶中试样的质量。

当待称量物是易吸水、易氧化、易吸收CO等物质,并需称出多份该2试样时,宜选用差减称量法6、基准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在容量分析中,基准物质通常的用途是什么?标定HCl溶液-1-1)mol10HO (M=381.37g··0.1 mol·L)时,为什么需准确称取基准物Na BO(浓度约为2274的质量范围为0.38~0.42g,这个称量值是如何估算的?基准物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答: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未知溶液浓度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纯度高(杂质的总含量低于0.01%~0.02%),易制备和提纯;组成(包括结晶水)与化学式完全一致;化学性质稳定;为了减少称量误差,基准物的摩尔质量尽可能大。

在容量分析中,基准物质常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间接法配制的溶液浓度。

-1,在用25mL滴定管时,为使滴定分0.1mol·酸碱滴定分析中的酸碱溶液的浓度约为L8/ 2析相对误差低于0.1%,滴定剂的耗用体积应在20mL 以上,按消耗滴定剂体积在20~22mL-1,则应称取mol的摩尔质量为381.37g·BO·10HO之间计算基准物所需质量,又可知Na2427的硼砂质量为约为0.38~0.42g。

基准物称得太多,将有可能使滴定管内的试液消耗太多,导致不能完成一次滴定分析操作,若第二次再使用该滴定管内的溶液,将使试液体积误差累积而显著增大标定误差;若基准物称得太少,消耗滴定管内的试液偏少,也将使标定结果的误差增大。

6、容量分析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为什么不能太多?指示剂的用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容量分析中指示剂的选用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的全部或大部分应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指示剂本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也由可能参与滴定反应。

若指示剂用量太多,会消耗标准溶液或试液而引入误差;同时太多或太少加入的指示剂均会影响观察其变色的敏感程度。

一般每10mL 溶液加指示剂1滴。

7、滴定终点将要到达时,为什么要用少量蒸馏水淋洗锥形瓶的内壁?此时应如何进行滴定操作?答:滴定操作需双手配合协调,用左手操作滴定管以控制滴定速度,右手则拿着锥形瓶瓶颈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溶液,在旋转过程中,瓶内的溶液将会沾附在锥形瓶的内壁,需在滴定终点将要达到之前,用少量蒸馏水将沾附在内壁上的反应液冲洗到锥形瓶内,才能使滴定反应进行完全。

滴定到临近终点时,滴定剂滴入点周围的颜色可以暂时地扩散到全部溶液,但在摇动1~2次后变色完全消失;此时应改为滴1滴,摇几下,等到必须摇2~3次后,指示剂颜色变化才完全消失时,表示离滴定终点已经很近;这时应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在滴定管的管尖上形成半滴,但未落下,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下,然后将锥形瓶倾斜,把沾附在壁上的溶液洗入瓶中,再摇匀溶液,并重复半滴操作直到刚刚出现达到终点时的颜色而又不再消逝为止。

8、HAc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测定实验中,HAc溶液的浓度,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值各应取几位有效数字表示?为什么?答:HAc溶液的浓度各应取4位有效数字表示,而HAc溶液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值只能取2位有效数字表示。

记录实验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时,必需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在分析化学中,有效数字是指实际能测量得到的数字,即所有的确定数字再加一位不定数字,并应根据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来确定有效数字的保留位数,使之与所用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相应。

在HAc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测定实验中,HAc溶液的浓度是通过酸碱滴定的滴定结果通过计算后得到的,其计算值的有效数字应按滴定分析要求保留,即应有4位有效数字;HAc解离度和+离子浓度后再计算得到的,由于所用H解离平衡常数则由酸度计测得的溶液pH值,换算成的酸度计只有2位有效数字,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值只能由2位有效数字。

8/ 39、在测定一系列同种物质溶液的pH值时,应采用什么样的测定顺序?为什么?答:在测定一系列同种物质溶液的pH值时,应按溶液的浓度由小到大的次序加入。

在烧杯中测定溶液pH值时,需将烧杯用待测溶液淋洗,如果先装入浓度大的溶液,再装入浓度小的溶液时,烧杯壁上沾附的浓溶液难以被稀浓度溶液充分淋洗,将导致烧杯内的溶液浓度比原溶液浓度偏高,pH值测定结果将偏大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先装入稀浓度溶液,在用浓溶液洗涤时,对烧杯内溶液的浓度影响要小得多,易使烧杯内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保持一致。

10、简述Delta-320s型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答:Delta320-S 型酸度计的面板上有液晶显示屏和四个控制键,开关键接通/关闭显示器,关闭时将酸度计设置在备用状态;模式键选择酸度、mv或温度方式;校正键在酸度方式下启动校准程序,在温度方式下启动温度输入程序,接好电源及复合电极线,进行温度输入,校准pH电极后,再测定样品的pH值。

温度的输入:按开关键接通显示器,再按模式键使显示器出现最近一次输入的温度值和“℃”图样,小数点闪烁,如果输入新的温度则按一下校正键,此时首先是温度值的十位数从0开始闪烁,每隔一段时间加“1”,当十位数到达所要的数值时,按一下读数键,这个十位数到达所要的数值时,按一下读数键,这个十位数就固定不变,个位数开始闪烁并累加,当个位数到达所要的数值时,按一下读数键,个位数和十位数都被固定,小数点后十分位开始在“0”和“5”之间变化,当到达所要数值时按读数键,温度值即被输入酸度计,且小数点停止闪烁。

在关机后,酸度计仍保留该温度值,重复上述操作可重新输入温度,完成温度输入后,按模式键回到酸度或mv方式,输入温度将始终保留到重新输入温度时止,按校正键,再按上述步骤即可重新输入温度值。

校正pH电极: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必须校正电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