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7193078.html,

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沈兰兰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20年第01期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智慧课堂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形式。智慧课堂的“智慧”密码包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情境为线索的教学结构、以活动为中介的教学过程、以技术为载体的教学环境。掌握这些密码,有助于进一步更新、转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使地理教学更富有生命活力,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以长足发展。

关键词:智慧课堂地理教学教育信息化

智慧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其从根本上革除了传统课堂“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弊病,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智慧发展,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因此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追捧。合肥市教育局从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三届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有关智慧课堂的理念、结构、策略等得到了较好的传播。笔者于2018年10月参加了第三届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以参赛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体验了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智慧课堂以生为本

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强调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因此,智慧课堂教学的价值立意一定要转向“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和发展差异,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然界的水循环》内容跨越的空间尺度很大,联系和影响的地理要素众多且关系复杂,理解水循环的机理和水平衡的原理需要较多的物理、生物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需要较高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利用“畅言智慧”教学系统,笔者制作了微课视频、任务单,并在Pad平台上发布了预习任务。学生通过预习教材、观看课前微课、完成课前任务单,掌握了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类型,对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有了初步的领悟;通过平台预告课中涉及的活动,如探究“2017年夏季合肥内涝的原因”“合肥从大别山调水”的案例,激发了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之旅充满期待。利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留言,笔者一一回复。通过梳理这些问题,笔者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教学针对性大大提高。同时,笔者在平台上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发现任务二、三、四达成度不太理想,据此将教学重点调整为“运用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水循环原理感悟人地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