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案 向量及向量的基本运算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向量方法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方法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方法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

2. 能够利用向量进行几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向量的概念
2. 向量的表示方法
3. 向量的运算规律
4. 向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2. 向量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向量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向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向量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并进行示范演示。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着重讲解一些难点题目。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
2. 教学PPT
3. 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题答题情况
3. 案例分析表现
七、教学反思
1. 梳理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 总结学生反馈和评价,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

注:此为范本,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向量的基本运算及应用教案

向量的基本运算及应用教案

向量的基本运算及应用教案引言:向量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向量的基本运算和应用,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培养他们对向量运算的应用能力。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箭头表示,在平面上可以表示为带有起点和终点的有向线段。

2. 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可以使用坐标表示法和分量表示法进行表示。

3. 向量的运算法则(1)向量的加法: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新的向量。

(2)向量的减法: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减,得到新的向量。

(3)向量的数量乘法:将向量的每个分量都乘以一个标量,得到新的向量。

二、向量的基本运算实例1. 向量的加法实例假设有向量 A(2, 3) 和向量 B(4, -1),则它们的向量和为:A +B = (2+4, 3+(-1)) = (6, 2)2. 向量的减法实例假设有向量 A(5, 7) 和向量 B(3, 2),则它们的向量差为:A -B = (5-3, 7-2) = (2, 5)3. 向量的数量乘法实例假设有向量 A(3, 4),要将其乘以 2,则结果为:2A = (2*3, 2*4) = (6, 8)三、向量的应用1. 向量的平移通过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实现对向量的平移操作。

例如,将向量A(2, 3) 平移到点 (5, 7),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向量为:A' = A + (5-2, 7-3) = (3, 4)2. 向量的线性组合向量的线性组合是指将多个向量按照一定比例相加的操作。

例如,向量 A(2, 3) 和向量 B(4, 1) 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为:cA + dB = (c*2, c*3) + (d*4, d*1) = (2c+4d, 3c+d),其中 c 和 d 为标量。

3. 向量的内积和外积向量的内积和外积是向量运算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向量的内积:也称为点积,可以用来计算两个向量间的夹角。

重点高中数学向量教案

重点高中数学向量教案

重点高中数学向量教案一、知识导入1. 什么是向量?2. 向量的表示方法?3. 向量的模长和方向?4. 向量的相等和相反?5.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练习练习1:已知向量a = (3, -2),b = (1, 4),求a + b和a - b。

练习2:给定三个向量c = (2, 1),d = (3, -1),e = (5, 4),计算(c + d) - e。

练习3:证明向量a + b = b + a的性质。

三、相关概念1. 平行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性质。

3. 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4. 向量的叉积及其应用。

四、拓展练习练习1:已知向量f = (2, 5),g = (-3, 1),求f • g及|f x g|。

练习2:证明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时,它们是垂直的。

练习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三个向量h = (1, 0),i = (0, 1),j = (-1, 1),求|h + i x j|。

五、知识拓展1. 向量的线性组合及基底的概念。

2. 向量的投影及其应用。

3. 应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

4. 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关系。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1. 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叉积等操作。

3. 运用向量解决几何和代数问题。

4.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展望:1. 深入研究向量空间和线性代数。

2. 探索向量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拓展向量相关知识,探索更多的数学问题。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教案)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性质。

2. 学会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点乘。

3. 能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定义、大小、方向、表示方法。

2.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1)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向量减法:差向量、相反向量。

(3) 数乘向量:数乘的定义、运算规律。

(4) 向量点乘:点乘的定义、运算规律、几何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推导及证明,空间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形、动画,直观展示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

2. 利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减法)。

3. 第三课时: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数乘向量、向量点乘)。

4. 第四课时: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动画、图形等展示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际例子:收集与空间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空间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测试卷:编写涵盖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知识的测试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整版)向量及其运算教学设计

(完整版)向量及其运算教学设计

(完整版)向量及其运算教学设计向量及其运算教学设计一、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向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点乘法等运算规则。

通过实际例子和练,培养学生的向量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概念、符号表示、方向和大小。

2.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点乘法。

三、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的运算规则。

3. 理解向量的点乘法及其几何意义。

4. 运用向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向量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2. 示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展示向量的运算和几何意义。

3. 演练法:设计练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推理,巩固向量的运算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向量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让学生了解向量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

2. 介绍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通过图示和实际计算展示运算过程和结果。

3. 讲解向量的数量乘法,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乘法的几何意义和运算规则。

4. 介绍向量的点乘法,解释其几何意义和应用,通过例题演示点乘法的计算过程。

5. 设计练题,让学生巩固向量的运算技巧和应用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强调学生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问题解答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向量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批改练题,评估学生对向量运算的技巧运用和应用能力。

3. 综合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板书:向量的定义、运算规则和示例。

2. PowerPoint演示:图示和实例展示。

3. 练题和答案:巩固学生的运算技巧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向量的叉乘法和向量的投影等内容。

2. 提供更多实际问题和应用案例,让学生将向量运算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以上是《向量及其运算教学设计》的完整内容。

高中数学向量的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的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的应用教案
目标:1. 理解向量的定义和加法运算
2. 学会平面上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计算
3. 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运算
4. 能够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学生回顾向量的定义和加法运算。

2. 引导学生思考向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计算:
1. 讲解向量在平面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 演示向量的坐标计算方法。

3. 练习向量坐标计算的例题。

三、学习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 讲解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和性质。

2. 演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向量数量积的例题。

四、学习向量的叉积运算:
1. 讲解向量的叉积定义和性质。

2. 演示向量叉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向量叉积的例题。

五、实际问题应用:
1. 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

六、总结复习:
1. 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和应用方法。

2. 学生进行自测和答疑。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选择一道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用向量方法解决并写出解析。

评价方式: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向量应用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

高中数学向量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向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运算规则。

3. 能够利用向量解决几何和代数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

2.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

3. 向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向量问题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向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2. 教学内容:
(1)向量定义和表示: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用有向线段表示。

(2)向量的运算规则: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的运算规则。

(3)向量的性质: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4)向量的模长和方向角:向量的模长和方向角的计算方法。

3. 练习与训练: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向量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析,让学生掌握向量在几何和代数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利用向量解决简单的几何和代数问题。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搜索相关向量问题,拓展对向量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加深对向量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高三数学复习向量及向量的基本运算

高三数学复习向量及向量的基本运算

向量及向量的基本运算【知识点精讲】1)向量的有关概念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一般用c b a ,,……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 。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 与任意向量平行。

<注意与0的区别>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

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b a =。

2)向量加法 ①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设b a ==,,则a +b =BC AB +=AC 。

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说明:(1)a a a =+=+00; (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3)向量的减法 ① 相反向量: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

记作a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关于相反向量有: (i ))(a --=a ; (ii) a +(a -)=(a -)+a =0 ;(iii)若a 、b 是互为相反向量,则a =b -,b =a -,a +b =0 。

②向量减法: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b a b a -+=-。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b a -的作图法:b a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a 、b 有共同起点)。

注:(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

(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

4)实数与向量的积 ①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Ⅰ)a a⋅=λλ; (Ⅱ)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 =a λ,方向是任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量及向量的基本运算
【知识点精讲】
1)向量的有关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一般用c b a ,,……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 与任意向量平行。

<注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

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b a =。

2)向量加法 ①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设b BC a AB ==,,则a +b =+=。

向量加法有“三角形
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说明:(1)a a a =+=+00; (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
3)向量的减法 ① 相反向量: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

记作a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关于相反向量有: (i ))(a --=a ; (ii) a +(a -)=(a -)+a =0 ;
(iii)若a 、b 是互为相反向量,则a =b -,b =a -,a +b =0 。

②向量减法: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b a b a -+=-。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
叫做向量的减法。

b a -的作图法:b a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a 、b 有共同起点)。

注:(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

(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

4)实数与向量的积 ①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Ⅰ)a a
⋅=λλ; (Ⅱ)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
0 =a λ,方向是任意的。

②数乘向量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5)两个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a λ。

6)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如果21,e e 是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其中不共线的向量21,e 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7)特别注意:
(1)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

(2)相等向量与平行向量有区别,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

(3)向量平行与直线平行有区别,直线平行不包括共线(即重合),而向量平行则包括共线(重合)的情况。

(4)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条的始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

【例题选讲】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零向量没有方向 (2)若b a b a ==则, (3)单位向量都相等 (4) 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5)两相等向量若共起点,则终点也相同 (6)若b a =,c b =,则c a =;
(7)若b a //,c b //,则c a // (8)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DA BC CD B ==,A
(9)已知A (3,7),B (5,2),将AB 按向量a =(1,2)平移后得到的向量B A ''的坐标为(3,-3)
(10)b a =的充要条件是||||b a =且b a //;
解:(1) 不正确,零向量方向任意, (2) 不正确,说明模相等,还有方向 (3) 不正确,单位向量的模为1,方向很多 (4) 不正确,有向线段是向量的一种表示形式 (5)正确, (6)正确,向量相等有传递性 (7)不正确,因若0=b ,则不共线的向量c a ,也有0//a
,c //0。

(8) 不正确, 如图DA BC CD B ≠=,A (9)不正确,∵a =(1,2),∴平移公式是⎩⎨⎧+='+='2
1y y x x ,将A (3,7),B (5,2)分别代入可求得)4,6(),9,4(B A '',故B A ''=(6,4)-(4,9)=(2,-5)。

(10)不正确,当b a //,且方向相反时,即使||||b a =,也不能得到b a =;
[点评]正确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
例2: 已知G 是△ABC 的重心,求证:0 =++GC GB GA
证明:以向量GC G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GBEC ,则GD GE GC GB 2==+,又由G 为△ABC 的重心知
GD AG 2=,从而GD GA 2-=,∴022 =+-=++GD GD GC GB GA 。

说明:此题也可以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进行证明。

练习: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OD,AB 相交于点C ,线段BC 上有一点M 满足BC=3BM,线段CD 上有一点N 满足CD =3CN,设MN ON OM b a b OB a OA ,,,,,表示试用==
解:()()BA BC BM -=-==∴==6
16161,6131 6561+=+=∴ . OD CD ON CD CN 3
234,31==∴= ()()
b a OB OA OD ON +=+==∴323232 6121-=-=∴ [点评]根据向量的几何加减法则,能对图形中的向量进行互相表示
例3(同课本):设OB 、OA 不共线,点P 在AB 上,求证:R ,1OB OA OP ∈=+μλμλμλ、且+=。

解题过程请参考课本。

变一:设不共线,R ,1∈=+μλμλμλ、且,求证:A 、B 、P 三点共线。

说明:当21=
=μλ时,(21=,此时P 为AB 的中点,这是向量的中点公式。

练习:设21,e e 是不共线的向量,已知向量2121212,3,2e e e e e k e -=+=+=,若A,B,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
分析:使BD AB λ= 解:214e e -=-=, 使λ=)4(22121e e e k e -=+∴λ 得84,2-=⇒-==k k λλ
[点评]共线或平行问题,用向量或坐标平行的充要条件解决
例4(同课本):若b a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R t ∈。

(1) 若,起点相同,t 为何值时,)(3
1,,t +三向量的终点在一直线上?
(2) =且与夹角为060,那么t -的值最小? 注意:解题过程参考课本。

【课堂小结】
1)向量的有关概念: ①向量②零向量③单位向量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⑤相等向量
2)向量加法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两个向量共线定理
5)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基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