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合集下载

对中国经济矛盾的认识

对中国经济矛盾的认识

对中国经济矛盾的认识摘要:现代中国经济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多层次、多环节矛盾存在。

本文通过辩证法对这一矛盾系统进行探讨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为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Chinese modern economic contradiction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some multi-level and multi-link contradictions existing.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a research on this contradiction system by the means of the dialectical method. The author reveals the main contradiction and the main aspect of the contradiction of Chinese economical to mak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关键词:中国经济矛盾;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Key words:Chinese economical contradiction; main contradiction; main aspect of contradiction一、中国经济矛盾的类型第一、公有制经济与官僚资本之间的矛盾官僚资本就是以官权利通过各种方式谋得的再投资牟利的资本。

中国公有制经济的来源之一就是没收官僚资本。

历史的看,官僚资本的来源主要有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用所谓“二元体制”进行倒卖批文和商品牟取暴利、在特权保护下的走私、操纵银行贷款、控制股票等证券市场、利用对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承包破产股份制改造的时机,个别领导者与企业经营着相勾结,侵吞公有资产、操纵垄断房地产市场、“卖项目”。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摘要】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从重要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表现、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和背景,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在未来,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同时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持久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重要性、内涵、特点、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措施、解决路径、未来走向。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体现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要素,其解决与调整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逐渐由生存问题向发展问题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感,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幸福感。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还涉及到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治理能力,只有正确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长久繁荣稳定。

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包括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例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还包括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矛盾。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指社会矛盾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对比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从经济领域、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首先从经济领域来看,《中国共产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要观点,这意味着经济领域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

过去,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现在则是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

因此,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我们重视和应对。

其次,在社会结构方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上。

过去,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

然而,城市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却日益凸显。

现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衡。

这是一个更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第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

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

而现在,主要矛盾则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中国发展的道路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但同时也需要保证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结起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从经济领域来看,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问题。

在社会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衡是当前主要矛盾之一。

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重视和处理。

以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以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以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新时代主要矛盾是指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主要决定整个社会发展方向和矛盾的矛盾。

在当前中国社会,新时代主要矛盾是指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

以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成为了我们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建设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

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阶段,亟待我们把握住新时代主要矛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只有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我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建设是民生工程。

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经济建设是民生工程。

只有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才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经济建设也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一种途径,唯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使社会稳定,才能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而经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只有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才能使中国更加强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新时代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从而真正释放市场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我们要不断创新科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经济建设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源。

我们必须不断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以此推动我国产业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更加有竞争力。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主要矛盾和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失衡1.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经济需要增长以持续推动国家的发展,但另过快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给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 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平衡另一个主要矛盾在于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失衡。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购买力逐渐减弱,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1.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矛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传统产业仍占据着经济的大部分份额。

这导致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变得困难。

2. 城乡产业结构不平衡另一个问题是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导致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加剧,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1.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运行中,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陷入了资源匮乏和技术滞后的困境。

2.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认为政府应采取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

另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总结回顾:在经济运行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层面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因果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涌现和演化。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

这些矛盾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而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严重,发展机遇不足。

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悬殊,这不仅影响到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

其次,城乡差距的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城乡差距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口流失等原因导致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愈发加剧。

城市的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因为缺乏这些资源,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因此,城乡差距的拉大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再次,环境污染加剧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社会稳定。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热点话题。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最后,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尽管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分配,以及一些社会不法现象的出现,使得社会公平正义成为社会潜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240103828 K信管101 钱家斌纵观我国当今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等。

问题远不止这些,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也可谓伤痕累累。

中国经济的转轨改革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推进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方面,中国经过调整的GDP高达19317亿美元,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正一反的局面?中国贫富差距恶化根源是什么?也许贫富差距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的一部分,却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资源的不平衡。

所以这篇论文突出贫富差距的论述,以此来看整个经济体的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似乎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趋势,其分化程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我认为,当前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现代化发展关键时期。

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同时,农村内部差距扩大的同时,城乡差距逐年拉大。

贫富差距充分体现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不和谐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经济和谐的必然要求。

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

从这个意义上讲,分配公平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

没有分配公平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指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主要矛盾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收入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导致了一些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2. 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亟待解决。

3.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在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完善。

4.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改革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难题和矛盾,如如何平衡发展和稳定、市场和政府、效率和公平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了解和认识这些主要矛盾,有利于我们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方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

同时,我们要积
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更好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及解决之道
14215108葛梦婕
一、把握当代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了解我国经济形势的前提和基础
1.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哲学解读
马克思唯物史观界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或根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其哲学意义在于解释了任何社会或者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着眼点在于人类历史的一般发展。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所经历的不同社会形态都可以在其一般意义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其历史沿革。

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人们日益增唱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看做是社会主要矛盾,过于抽象而不是具体。

在这里要区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这样表述:经济主要矛盾反映并决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映和体现着经济主要矛盾。

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毛泽东提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以及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在诸多矛盾中,一个时期一定有一个主要矛盾。

经济也是一样。

有经济主要矛盾。

而西方经济学派的矛盾认知则是供求规律。

西方经济学,马克思把它称为庸俗经济学,因为不懂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所以庸俗经济学总是从现象出发,分析解析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不能抓住社会或经济的本质层面。

供求规律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析方法,上述所说的生产与消费只不过是这个规律的变种。

现在的通胀、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过大、结构矛盾、失业率增加等都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矛盾。

怎么解决这种矛盾,西方经济学就像西医一样,头疼医头,不去找他的根本原因。

当矛盾解决不了的时候,就想办法转移矛盾。

2.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认识经济形势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是因为,分清矛盾的层次有利于我们在方法论上更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清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矛盾。

而不是经济层面矛盾的表达。

具体到经济层面,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为什么还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恐怕不单单是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原因。

所以这一矛盾必须从经济层面来说明。

其次,经济矛盾的分析在方法论上运用了马克思经济决定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分析和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形势。

比如怎么看待通货膨胀?乃两极分化,叶檀的观点就是垄断。

怎么看待?
二、我国经济存在的各种矛盾
当前我国的经济矛盾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矛盾。

1.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

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

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所以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

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抓好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