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不能失信优秀教案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三篇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三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1一、活动设想:1、针对近来这一段时间年段出现一些小偷小摸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同学们要以“诚实为本,守信做人”。
二、活动目的:1、通过同学们的讨论,给出“诚信”的具体的解释。
2、使同学们对“诚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活动方式:以同学之间讨论、发言为主,老师旁听,节目辅之。
四、活动内容及过程安排:主持人:莎士比亚曾说过:“真诚是伪善的天敌,它能赢得所有人的心”。
雨果也曾经说过:“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是弘一大师的教诲。
泰戈尔也曾这样描述:“虚伪的真诚,比恶魔更可怕。
”我们还记得那些美丽的传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坐上了王位;美丽的公主拒绝了父王那美丽却没有香味的鲜花;还有伴随着我们同年的狼来了的故事。
节目一:学生讲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坐上了王位”了的故事,同学们讨论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同学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诚信。
同学B:有信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同学C:我们这里要讲的是“诚信”,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和出发点也应是“诚信”。
“诚信”乃诚实守信,守信则就是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一言九鼎。
……主持人:非常精彩的讨论。
虽然只是讨论,但大家积极的发言却像是一场辩论。
无论如何,先让我们把心静下来,欣赏一首中文歌轻松一下。
主持人:短暂的轻松之后呢,我们又要言归正传了。
刚才我听出同学们的讨论中,“信用”者占了绝对的优势。
看来,“诚信”在我们现代学生的眼里并没有贬值。
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对“信用”看法。
节目二: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学生进行评论。
主持人:即使是在寓言故事里面,诚信故事也有很大的比例,比如我们马上学过的,和即将要学习的《乘船》,《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等等。
节目三:学生讲述《乘船》,《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小故事,同学们看书,重新温习课文。
节目四:学生讲述“狼来了”的故事。
学生进行评论。
《我不能失信》经典教案

《我不能失信》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重点句型,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失信”的含义,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诚信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拓展阅读和资料搜集,让学生了解守信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同和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守信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鼓励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学习新词汇和重点句型。
•理解“失信”的含义,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诚信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情感和思想变化。
•激发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同和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准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和守信的案例分析,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和拓展学习。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估。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收集有关守信的格言、故事或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课堂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与守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守信?你认为守信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关于守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守信的吧!”2.学习新课(30分钟)(1)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优秀教案

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会认“耀、庆”等5个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策略1.识字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有5个。
建议在初读课文时,以学生自主识记为主,其中“耀”和光有关,可结合语境组词来记忆;“庆”是后鼻音;“盼、叠”可利用词语“盼着、叠花篮”来帮助记忆;“歉”是形声字,重点关注左边笔顺。
2.朗读教学本文是略读课文,可鼓励学生默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3.语言应用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多为人物对话描写。
因此,可从生活实际的角度理解人物的语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语言积累,建立诚信1.语言积累,初识诚信。
读记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民无信不立。
——孔子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2.提取信息,感悟诚信。
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思考,读中品味,感悟诚信的可贵。
3.理解“失信”,板书课文题目。
“信”是什么意思?“失信”呢?(板书课文题目,指名回答)【设计意图】以名言警句入手,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感悟诚信之可贵,明白诚信的对立面是失信。
板块二关注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自由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阅读提示)●学习导语:请大家默读导语,想想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回顾方法: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句子。
2.自由读文,初识文意。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懂得“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懂得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
2. 主题思想:通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 难点:理解“我不能失信”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诚信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诚信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宋庆龄的诚信行为。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信。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板书设计1. 《我不能失信》2. 重点内容:宋庆龄的故事,诚信的重要性。
3. 关键词:诚信,责任,宋庆龄。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诚信经历。
2. 实践作业:开展一次诚信主题活动,如诚信签名活动,诚信宣传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实践诚信。
2.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诚信的意义。
3. 教学感悟: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通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字数:约500字)重点细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够从课程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篇7[教材研读]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
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设计理念]1、略中有精,粗中有细。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略与精相辅。
因此在与学生的感悟和交流中寻找“精”的落脚点,力求做到“教”略而“学”不略。
2、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略读课文教学,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2、质疑课题同学们,对于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我”指的是谁呢?我为什么不能失信呢?失信是什么意思呢?)读课后的资料袋认识宋庆龄。
生读,说了解3、宋庆龄可真是不平凡,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走进课本,去看看发生在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件非常平凡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一读课文,争取把课文中的字词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提示导学3、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自读自悟(一)从哪里看出守信?1、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宋庆龄守信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
《我不能失信》教案

《我不能失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翻箱倒柜、琢磨、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把孙中山从上海接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吗?对,是宋庆龄,她当时还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女孩呢!那么,她是用什么方法把孙中山接到南京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课件出示2)2.齐读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我”为什么不能失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出示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我”是指宋庆龄,“我”失信是指宋庆龄没有去伯伯家,等等。
教师随即板书:庆龄、伯伯家、遵守诺言。
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
4.过渡语: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大概意思。
那么,宋庆龄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宋庆龄,了解宋庆龄。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课件出示4)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自己不能失信的?“我”是怎样实现自己的诺言的?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以下是一个示例:(1)“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课件出示5)引导学生抓住“特别高兴”、“早就盼着”等词语体会宋庆龄盼望去伯伯家的急切心情。
教师随即板书:特别高兴、急切。
《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能失信》优秀教学设计篇1【预设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难点:如何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谁能说说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⑵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⑶ 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学习: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为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送她一只呢!抓住重点词理解: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理解宋庆龄的动作和语言的坚定: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体会宋庆龄人格的高尚,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21 我不能失信 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

21 我不能失信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不能失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知道什么是信任,理解失信的含义。
b.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c.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d. 能够从课文中学到不失信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b. 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b. 培养学生对信任的重视和珍惜。
c.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2. 难点:让学生理解信任的含义,并认识到不失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失信”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场景,引出“失信”的概念。
2. 通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失信呢?”二、新授(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我不能失信》的标题,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先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询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逐段解读课文,注重解释生字词和词语的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互动(15分钟)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
在这篇课文里,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李明: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守信用,不能轻易说谎。
老师:很好,李明。
大家都可以记住李明的回答吗?(学生齐声回答:可以。
)那么我们首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理解每个细节。
(学生们开始读课文)老师:读完课文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一下,小天对自己的承诺兑现了吗?小明:小天答应帮她的同学写作业,后来也真的写了。
老师:非常好,小明。
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小天要帮同学写作业。
小明:因为她答应过要帮同学写作业,她觉得不能失信。
老师:没错,小明。
所以说,我们不能轻易说谎,要把承诺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我不能失信教案
2020.3.22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部编生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六单元主要以童年为主题编排。
本课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准备到伯伯家看鸽子,但想起与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尽管父母劝宋庆龄改天再教,但她还是留下来了。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内涵深刻。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段话的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但要体会课文深刻的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另外,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深刻的内涵。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耀、庆、盼、叠、歉”等5个生字。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胆质疑
1、以“信”字引出课题。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这就看出了守信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我不能失信》。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不能失信于谁?
二、反复自读,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词过关,小老师带读。
出示:宋耀如、宋庆龄、盼着、叠花篮、歉意
3.粗知大意:请借助出示的生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事情发展要素相机点拨: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中讲了哪几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角色读,把握基调。
(2—9自然段)
1、出示父母与宋庆龄的对话并指导朗读。
(1)逐句指导朗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学生展示读,师生互读。
2、小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小庆龄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全班交流。
四、聚焦导读,体悟品质
1、理解“一个人在家的没劲”。
出示句子“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
(1)联系上下文,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宋庆龄在家的没劲?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这样被爽约的生活经验吗?你的心情如何?
结合学生回答,创设情境,反复品读。
(3)归纳概括“没劲”的意思。
(4)总结学法
同学们,对于理解难懂的句子,我们除了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如果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猜一猜,又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比一比,就理解得更透彻了。
4、体会“守信”品质,情感升华。
即便一个人在家孤单、沮丧、无聊,但小庆龄仍然不后悔再一次体现了她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
五、小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了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们收获了她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也学过不少关于守信的名言警句。
出示:轻诺必寡信。
——《老子》
失信不立。
——《左传》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希望同学们能像宋庆龄一样,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六、作业。
1、推荐阅读《晏殊信誉的树立》,读后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2、积累关于守信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21*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信守诺言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