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的诊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2017~2018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1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13636.html,/guideline/14854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13636.html,/guideline/15534 3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存在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强调,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共识2017最新发布!别再跟着美国跑啦~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13636.html,/guideline/14460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本指南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链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发布!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13636.html,/guideline/13888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在第1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颁布2年之后,顺应高血压治疗形势的改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该指南的更新和

高血压指南解读(课件)

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9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解读西医内科教研室张泉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11.新增加两个章节:??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

?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2019年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根据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25左右,全国至少有高血压患者2亿。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人群特点, 参考国内外研究证据,由近百位专家多次讨论,修订成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 ?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4。诊断检查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血压监测得到普及,但其质量仍有待提高。电子血压计已经普遍进入家庭,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已经比较规范地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已经取得了的“量”的进步,但在“质” 的方面仍需要提升,即提升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及智慧化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家庭血压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家庭血压监测的意义 1.1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1.2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1.3 提高高血压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1.4 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2、监测方法 2.1 家庭血压监测条件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 min后开始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双腿放松、落地。也可选择更舒适的落座条件,如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座位,但应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2.2 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与气囊目前,大部分电子血压计均配置了适用于大多数测量者的标准袖带(上臂围< 32 cm)和供上臂臂围较大者使用的大袖带(上臂臂围≥ 32 cm)。如果为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应选择小袖带。 2.3 记录所测量的血压数值记录内容应包括:测量血压者的姓名、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如果血压计提供了平均压或脉搏压,也应一并记录下来。随着无线通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自动传输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在高血压远程管理中的优势凸显,是家庭血压监测的优先选择。 2.4 学习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应在采购血压计时或采购之后,详细了解血压计的使用方法,需要时,还可至就诊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对血压计进行准确性验证或校正。 3、血压计的选择(验证)与校准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365编辑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40/90mmHg)患病率为18.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81.8%,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为24.4%[1]。与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6.9%),知晓率略有上升(+3.6%),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明显升高(+36.3%),但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无明显变化(+1.9%)[2]。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尚可,但控制率极低。核心问题是,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因此知晓率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血压管理质量不高,因此控制率低。 让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像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一样进入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本人自我完成,这时又可称为“自测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测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可以避免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常会出现的“白大衣效应”;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中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管理高血压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许多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常在家中测量血压,并将这些测量结果带给治疗医生,供医生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参考[3-5]。为了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广泛讨论与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在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家庭血压监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家庭血压监测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均嫌不足,因此,先参考近年来国外已经发表的几个家庭血压监测指导性文件[6-10],结合我国特点制定一个专家层面的共识,希望在合适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中国数据的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一、临床意义 (一)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目前,我国通常是那些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才在家中测量血压。因此,家庭血压监测常被误认为是高血压患者才需要做的事情,而自认为血压正常者则很少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实际上,家庭拥有血压计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价值在于,那些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比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比较高。 (二)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测量次数和天数均比较多,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因此,和动态血压监测相似,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有效鉴别出那些只有在诊室测量血压时才升高的“白大衣性高血压”或主要在家庭测量血压时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这样可避免给“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过度降压治疗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及时控制“隐匿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 (三)提高高血压患者判断预后的准确性 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在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日本进行的Ohasama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要点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要点 1前言 近30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40/90mmHg)患病率(未调整人口比例粗率)为27.9%,知晓率为46.9%,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为15.3%,知晓治疗率为86.8%,治疗控制率为37.6%。与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虽显著升高(+9.1%),但控制率也显著提高(+9.2%)。但不管是知晓率,还是治疗控制率,均处于不足50%的较低水平。需要我们在这两方面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测量血压,使每个人知晓自己的血压是否升高以及是否需要管理,已经诊断高血压的患者知晓自己的血压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家庭血压监测在这两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血压监测得到普及,但其质量仍有待提高。电子血压计已经普遍进入家庭,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已经比较规范地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家庭血压监测相关技术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比如,互联网、无线通信与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但血压测量数据的记录、存储、分析、解读等仍处于较低的纸质水平;另一方面,许

多尚不成熟的技术十分吸引公众的注意,比如,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但各种类型的无袖带甚至是非接触式“血压计”已随处可见。因此,尽管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量”的进步,但在“质”的方面仍需要提升,即提升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及智慧化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家庭血压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家庭血压监测的意义 2.1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2.2 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2.3 提高高血压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2.4 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3 监测方法 3.1 家庭血压监测条件 如果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测量血压的一般条件与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大致相似。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min后开始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双腿放松、落地。也可选择更舒适的落座条件,如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座位,但应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3.2 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与气囊 3.3 记录所测量的血压数值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一)定义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mmHg≥90mmHg。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Et摄入量为10.5g,虽低于1992年的12.9g和2002年的12.0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三、病理生理机制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血压的调节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影响以及很多解剖、生理、生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基本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表现见图1。 (一)遗传的影响 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估计遗传因素对血压的变异影响占30%~50%,但血压终究是一种表型,是环境与多种遗传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关基因多态性与血压的关联性的候选基因多直接或间接与控制肾脏钠的重吸收有关,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基因、α-内收蛋白基因等。 (二)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在高血压发病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心率增加也是高动力循环的表现,促进心输出量增加;其次是通过促进心输出量增加而致循环血量增加。一旦高血压呈持续状态,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使心输出量不再增高或恢复至正常状态,同时促进外周阻力增高,为血压持续升高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钠摄入的影响 钠摄入增多引起血压增高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心脏前负荷,促进心输出量增加。高钠摄入可激活加压机制,包括细胞内钙增加、胰岛素抵抗、心房利钠肽的矛盾升高,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上调。钠敏感性增高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四)水钠潴留 实验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过程中的肾脏本身的排钠异常起到重要作用。高血压人群中存在肾单位异质性,存在排钠降低的肾单位和已适应高滤过、高利尿钠的肾单位;肾素在前者分泌增高,在后者分泌降低;不适当的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削弱钠排泄;随年龄增高,肾单位数目降低,缺血也削弱钠排泄。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就是增长态势, 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就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就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就是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就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 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就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 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 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 高危患者血压目标就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 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限盐限酒, 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 预防关口前移; 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与合理用药, 就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 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 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 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就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与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与具体措施。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 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3]。 二、病因学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2,4],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5],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4]。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2]。 三、病理生理机制[6,7]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血压的调节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影响以及很多解剖、生理、生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基本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表现见图1。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规范化测量血压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科王文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简称“指南”)是我国首部血压测量的指导性文件,是规范化测量血压的依据。指南具有三项特点: 操作性强该指南没有长篇大论叙述血压原理、血压测量理论,主要就血压测量操作方法做了详细描述,包括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测量的方法。 重点突出该指南分四个部分:即血压测量基本技术、诊室血压测量(OBPM)、动态血压测量(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BPM),每个部分均列出其要点。 具权威性该指南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联合组成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经30余名各学科专家历时4 年编撰而成。 三种血压测量方式 1、OBPM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也是目前高血压诊断、评估疗效的传统的基本标准方法。主要源于现实中高血压的诊治效果评估主要依据诊室血压水平,且OBPM 一般用台式水银血压计,价格便宜且准确性好。台式水银血压计也是目前验证电子血压计及动态血压计的常用仪器和依据。但OBPM 也有局限性:OBPM 为偶测血压,无法一天内多次测量;测量质量受测压人血压测量误差的影响。 2、ABPM 可测量24 h血压,了解血压节律,检测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测量血压较准确,无人为误差。但其价格较贵,一般基层单位无此仪器,目前无法广泛使用。同时24 h 中袖带的松紧及位置;夜间患者不习惯血压测量,从而影响正常睡眠,睡眠不佳也可影响血压测量。现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动态血压测量。 3、HBPM是患者在家庭测量的血压,可反映患者清醒状态下白天的血压,也可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等;可测量长时血压变异。可协助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是经济的易于操作的血压测量方式。

《高血压防治指南》复习题

洋县溢水镇卫生院《高血压防治指南》复习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 单选题 1.血压值达到 ( ) 以上,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A.收缩压≥ 150mmHg、舒张压≥ 100mmHg B.收缩压≥ 120mmHg、舒张压≥ 80mmHg C.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D.收缩压≥ 160mmHg、舒张压≥ 100mmHg 2.下列哪个是正常高值血压: ( ) A.140/80mmHg B.140/90mmHg C.130/95 mmHg D.130/80 mmHg 3.下列哪一项是成年人的理想血压? ( ) A.140/90mmHg B.120/80 mmHg C.150/90mmHg D.160/100 mmHg 4.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哪一种? ( ) A. 汞柱式血压计 B.电子血压计 C. 弹簧血压计 D.其他血压计 5.下面哪个关于血压测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 ) A. 测量血压前应该先休息 5 分钟 B.水银血压计测量的血压读数奇偶数均可 C.连续两次测量的血压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并以3 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D.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 2.5cm 6.测量血压不恰当的是 ( ) A.安静休息 5 分钟后坐位测量 B.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1/3 C.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 D.取 2 次读数平均值记录 7.高血压诊断须至少非同日 ( ) 次反复测量血压, ( ) 次血压均高于正常值的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A. 二,一 B. 二,二 C. 三,二 D. 三,三

8.下列哪项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 A. 年龄 B. 吸烟、酗酒 C. 超重肥胖 D. 以上都是 9.下面哪个不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 A. 腹型肥胖 B.缺乏体力活动 C.高敏 C 反应蛋白≥ 10mg/L 或 C反应蛋白≥ 3mg/L D.吸烟 10.下列疾病中哪一种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 A. 心脏病 B. 糖尿病 C. 高血压 D.高脂血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 A.高血压 B. 低血压 C. 糖尿病 D. 急性支气管炎 12.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哪些疾病发生? ( ) A.脑卒中 B. 冠心病 C. 肾脏衰竭 D. 以上都是 13.高血压发展下去对人体的危害 ( ) A. 容易感冒 B. 高血压性心脏病 C. 诱发癌症 D. 以上都是 14.全国高血压日是每年的 ( ) A.5 月 17日 B.8 月 8日 C.10月8日 D.12月1日 15.预防高血压病应该 ( ) A.不与高血压病人接触 B.合理膳食 . 适量运动 . 戒烟限酒 . 心理平 C.多食补品 D.尽量减少运动 16.高血压的大多数患者需要按照下列哪种方法对待自己?( ) A. 血压控制到正常即可停止服药 B. 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C.血压不正常时服药 D.不服药 17.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哪一条 ( ) A.治疗要达到目标血压 B. 合理联合用药 C. 个体化治疗 D.血压正常后即可停药 18.下列哪项不是缓解高血压的有效措 ( ) A.合理膳食 B.戒烟限酒 C.保持心理平衡 D.适量有规律的无氧运动 19.下列哪项属于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 ) A. 控制体重 B.戒烟限酒 C.35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压 D.规范化治疗和随访 20.高血压分原发和继发性(其他疾病引起)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多少 ( ) A.65% B.75% C.85% D.9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指标变化 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列入危险分层表; 将糖尿病区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疾病史增加了CKD,并按照CKD 3期和CKD 4期进行了区分。 表3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5.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包括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或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014最新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_中文版

Liyang 分享 JAMA: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完整版】 JAMA杂志今天发布了2014年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2014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新指南包含9条推荐和一种治疗流程图来帮助医生治疗高血压患者。 JNC8九条推荐: 表1 2014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推荐意见表

JNC8高血压管理流程图: 图1. JNC8推荐管理流程图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中风、肾衰甚至死亡。新指南中推荐的起始治疗血压水平、治疗目标、以及治疗用药均有严格的证据支持。该指南制定专家组成员来自于Eighth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协会。 新旧指南有何不同? 该指南制定专家组指出,与旧指南相比,新指南的证据级别更高。新指南的证据均来自于随机对照研究,所有证据级别和推荐均根据它们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分。专家组指出,新指南旨在为高血压人群建立一个相同的治疗目标。 不过,专家小组强调,尽管新指南提供了高血压开始治疗的时间点、治疗用药以及治疗目标等。但是,指南并不能作为临床决策的替代品,临床医生在具体治疗时仍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表2,高血压新旧指南对比

新指南回答了三个常见问题: ?何时开始降压治疗 专家组对需要开始治疗的血压水平进行明确。指南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达到150/90即应开始降压治疗;治疗目标值如上述。但是,专家组强调,新指南规定的这一血压界值并不是重新定义高血压,此前由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7定义的高血压水平(>=140/90 mm Hg )仍然有效。血压处于这一范围的人群,均应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血压治疗目标值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1)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12 2 一、血压测遣的重要性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评估、治疗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规范化操作是准确测 1 量血压的关键。 我国部分医疗单位和部分医务人员没有经过血压测量的培训与教育,未全面掌握血压测量的步骤和程序,主要问题有:测血压前患者未安静休息5 min以上;血压计未定期校准,使用不准确的血压计测压中放气速度过快,不能准确看清血压数值;测血压时患者未保持安静状况,边讲话边测压;未测量2~3次,仅仅测量1次血压;血压数值记录不准确,尾数多以“0”显示,如150/100,140/90,130/80 mm Hg(l mm Hg-.j 0.133 kPa)等等。某些卫生服务机构部分血压值尾数以“0”表示者占50%以上。 二、血压测量的3种方式 诊室血压测量(OBPM)、动态血压测量(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BPM)其中OBPM是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也是目前高血压诊断、评估疗效传统的基本与标准方法。主要理由是:现实中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依据诊室血压水平;诊室血压一般用台式水银血压计,价格便宜且准确性好。台式水银血压计也是目前验证电子血压计及动态血压计的常用仪器和依据。诊室血压也有局限性,诊室血压为偶测血压,无法一天内多次测量;测量质量受测压中血压测量技术和环境的影响。 ABPM可测量24h血压,了解血压节律,检测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蔽

性高血压等,测量血压较准确,价格较贵,一般基层单位无此仪器,目前广泛推广还有一定难度。24h中袖带的松紧及位置、夜间患者不习惯血压测量,从而影响正常睡眠,导致睡眠不佳也可影响血压测量。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ABPM。HBPM是患者在家庭测量的血压,可反映患者清醒状态下白天的血压,也可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等。可测量长时血压变异,协助高血压诊断及疗效评估,是经济的易于操作的血压测量方式。建议积极推广,所有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进行HBPM" 三、血压计 目前常用血压计有台式水银血压计、动态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等。所有血压计均应定期校准,一般每半年一次,最长一年一次。动态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应通过国际标准(欧洲高血压协会:,ESH)、(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或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l)标准进行验证。我国推荐ESH标准。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验证的血压计。 台式水银血压计是OBPM最常用的血压计,也校准动态血压、电子血压计的标准仪器;准确性高。但水银污染是重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淘汰台式水银血压计。推荐医疗机构使用医用电子血压计。 四、血压测量的要点 1、诊室血压患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以上;环境舒适安静;一般取坐位;裸着上臂,袖带绑缚于上臂;触及肱动脉波动,听诊器置肱动脉位置;充气至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 亿,已成为我国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作。《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制定,可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该指南涵盖概述,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内容,本文仅就指南的要点部分进行阐述。 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与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就是合理、有效的治疗,目的就是降低血压、控制其她危险因素与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 (2)合理膳食。 (3)控制体重,BMI<24 kg/m2;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4)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5)不饮或限制饮酒。 (6)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min。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与良好睡眠。 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药物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 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SBP≥160 mmHg与/或DBP≥100 mmHg、SBP高于目标血压20 mmHg与/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对SBP≥140 mmHg与/或DBP≥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方案: 老年高血压 ? 65~79岁的普通老年人,SBP≥150 mmHg与/或DBP≥90 mmHg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SBP≥140 mmHg与/或DBP≥90 mmHg时可考虑药物治疗;≥80岁的老年人,SBP≥160 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 ? 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 <140/90 mmHg。≥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150/90 mmHg。 高血压合并卒中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要点与解读(完整版)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要点与解读(完整版) 日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指南")[1]正式发表,其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紧接着,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2]也正式颁布。而近两年,欧美国家也相继对高血压指南进行了修订和更新[3,4]。因此,本文对上述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与解析。 1 血压的测量 诊室测量的血压值仍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及评估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我国新指南推荐,如条件允许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即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1]。诊室外血压测量对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均有显著优势。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3]已不再推荐将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断的唯一标准,并指出ABPM和(或)HBPM的诊室外血压测量值,尤其是HBPM,对于诊断高血压、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监测血压波动具有更大优势。该建议在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4]中也有体现,对避免因诊室高血压所致的过度药物治疗也有一定帮助。我国新指南中明确指出,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

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同样准确,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不过,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严重动脉硬化,因此当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即假性高血压,而通过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获得的血压值则相对更为准确[2]。 2 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我国新指南对血压的诊断标准与2010年版相同,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表1);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 h平均SBP/DBP≥130/80 mmHg,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 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 mmHg相对应[1]。这与新版欧洲指南[3]一致,并未效仿新版美国指南[4]将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 mmHg,但均将<130/80 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值,这意味着我国和欧洲学者也认为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更为严格地控制血压,以期更为显著地降低高血压相关的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并且,我国新指南建议将SBP 130~139 mmHg和(或)DBP 85~89 mmHg列入高血压的危险分级(表2),这一做法与欧美新版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对进一步积极降压给予了肯定。 表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摘要 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欧洲与日本相继制定了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我国家庭血压监测的研究工作尚在起步阶段,尚不能完全根据我国相关研究的结果制定指南。但随着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管理意识的迅速提高,许多家庭不仅已拥有自动的电子血压计,而且已在进行家庭血压测量。为了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家庭血压监测进行适当规范,因此,参考国外有关指南并经广泛、深入的讨论,制定本共识文件。就血压计的选择与校准、血压测量的频率(次数)与时间(天数)以及家庭血压的正常值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 consensus document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Hypertension Committee, 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ssociation. In China, automated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recently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home use.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plays a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American, European and Japanese societies of hypertension published their guidance document for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China, there is still limited data o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hich is insuf? cient to form a guidance docu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data. However, a proportion of Chi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 are becoming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measure blood pressure at home using automated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There is therefore a need of guidance for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above mentioned guidelines of several other societies and after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s among a group of Chinese experts on hypertension, this consensus document was then developed to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el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s, the number of readings and days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home blood pressure. 通讯作者:王继光 E-mail:jiguangw@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13636.html, 1 前言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患病率为18.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81.8%,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为24.4%[1]。与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6.9%),知晓率略有上升(+3.6%),高血压 患者治疗率明显升高(+36.3%),但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无明显变化(+1.9%)[2]。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尚可,但控制率极低。核心问题是,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因此知晓率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血压管理质量不高,因此控制率低。 让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像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一样进入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