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中药
中药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散寒通阳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胡荽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柽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寒水石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生津除烦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苦豆子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三颗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三、清热解毒药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清热解毒

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拳参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惊熄风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青果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锦灯笼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金果榄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木蝴蝶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委陵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翻白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千里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四季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五、清虚热药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一、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下通便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二、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商陆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千金子逐水消肿破血消癥

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蕲蛇祛风通络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蚕沙祛风湿和胃化湿

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活络

寻骨风祛风湿通络止痛

松节祛风湿通络止痛

海风藤祛风湿通络止痛

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丁公藤祛风湿消肿止痛

昆明山海棠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雪上一枝蒿祛风湿活血止痛

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二、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雷公藤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老鹳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穿山龙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

三、祛风湿、强筋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

骨药雪莲花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

石楠叶祛风湿通经络益肾气

化湿药

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佩兰化湿解暑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药

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茯苓皮利水消肿

茯神宁心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利水消肿药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冬瓜皮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玉米须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葫芦利水消肿

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枳椇子利水消肿解酒毒

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散结

蝼蛄利水消肿通淋

荠菜利水消肿明目止血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木通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二、利尿通淋药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冬葵子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三、利湿退黄药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地耳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垂盆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鸡骨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珍珠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荜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理气药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檀香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娑罗子疏肝解郁和胃止呕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天仙藤理气祛湿活血止痛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九香虫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刀豆降气止呕温肾助阳

柿蒂降气止呕

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神曲消食和胃

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稻芽(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鸡矢藤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隔山消消食健脾理气止痛催乳

阿魏化癥散痞消积杀虫

驱虫药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南瓜子杀虫

鹤草芽杀虫

雷丸杀虫消积

鹤虱杀虫消积

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芜夷杀虫消积

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羊蹄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花蕊石化瘀止血

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三、收敛止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紫珠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药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藕节收敛止血

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止泻

四、温经止血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灶心土温经止血止呕止泻

活血化瘀

一、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姜黄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夏天无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枫香脂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

二、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湿通淋引火(血)下行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月季花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

凌霄花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三、活血疗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伤药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刘寄奴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四、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虻虫破血逐瘀散积消癥

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禹白附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温肺化饮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白前降气化痰

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二、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清热化痰温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廮清热解毒

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三、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止咳平喘药紫苑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矮地茶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洋金花止咳平喘麻醉镇痛止痉

华山参温肺祛痰止咳平喘

罗汉果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满山红止咳祛痰平喘

胡颓子叶平喘止咳止血解毒

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磁石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龙骨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镇静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二、养心安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缬草安神理气活血止痛

神药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平肝熄风药

一、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平抑肝阳药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紫贝齿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罗布麻叶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生铁落平肝镇惊

二、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补虚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一、补气药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沙棘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饴糖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蜂蜜补中燥湿止痛解毒

二、补阳药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淫羊藿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仙茅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锁阳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健脾开胃摄唾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葫芦巴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韭菜子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阳起石温肾壮阳

紫石英温肾助阳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海狗肾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海马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蛤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羊红膻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肺散寒

三、补血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何首乌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龙眼肉补益心肾养血安神

楮实子滋肾清肝明目利尿

四、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明党参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黑芝麻补益肝肾润肠通便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麻黄根固表止汗

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烦糯稻根须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二、敛肺涩肠药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石榴皮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覆盆子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莲子益肾固精补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枳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刺猬皮固精缩尿收敛止血化瘀止痛

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鸡冠花收敛止带止血止痢

涌吐药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胆矾涌吐痰涎解毒收湿去腐蚀疮

攻毒杀虫止痒药

雄黄解毒杀虫

硫磺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蟾蜍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樟脑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

木鳖子攻毒疗伤消肿散结

土荆皮杀虫止痒

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拔毒祛腐

轻粉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

砒石外用攻毒杀虫,蚀疮祛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铅丹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联合用药大全

超全!联合用药方案大总结胃食管反流病 [黄金搭配方案] 1.吗丁啉+雷尼替丁 2.吗丁啉+兰索拉唑 3.胃复安+奥美拉唑 急性胃炎 [黄金搭配方案] 1.雷尼替丁+硫糖铝+胃复安 2.吗丁啉+雷尼替丁+胶体果胶铋 3.西咪替丁+正胃片+胃复安+甲硝唑4.胃苏颗粒+法莫替丁+替硝唑+阿莫西林5.胶体果胶铋+654-2+甲硝唑+雷尼替丁 慢性胃炎 [黄金搭配方案] 1.枸橼酸铋钾+雷尼替丁+阿莫西林 2.硫糖铝+雷尼替丁 3.吗丁啉+硫糖铝+奥美拉唑 4.枸橼酸铋钾+雷尼替丁+克拉霉素 5.依托必利+达喜+阿莫西林+奥硝唑6.丽珠得乐+庆大霉素普鲁卡因+莫沙比利

消化性溃疡 [黄金搭配方案] 1.丽珠得乐+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2.达喜+兰索拉唑+替硝唑+硫酸庆大霉素片3.蒙脱石散+铝碳酸镁+阿莫西林+甲硝唑4.吗丁啉+铝碳酸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功能性消化不良(FD) [黄金搭配方案] 1.西沙必利+雷尼替丁+胃蛋白酶 2.吗丁啉+雷尼替丁+乳酸菌素片3.654—2+乳酶生+安胃片 溃疡性结肠炎 [黄金搭配方案] 1.丽珠肠乐+柳氮磺胺吡啶 2.柳氮磺胺吡啶+肠炎灵+甲硝唑 慢性结肠炎 [黄金搭配方案] 1.丽珠肠乐+穿心莲软胶囊 2.双黄消炎片+甲硝唑 3.丽珠肠乐+思密达+双黄消炎片

4.阿莫西林+穿心莲软胶囊+654—2 5.甲硝唑+穿心莲软胶囊+麻仁丸 慢性腹泻 [黄金搭配方案] 1.藿香正气丸+盐酸小檗bò碱(黄连素) 2.蒙脱石散(思密达、必奇或易宁)+妈咪爱+穿心莲软胶囊慢性胰腺炎(CP) [黄金搭配方案] 1.多酶片+雷尼替丁+布洛芬缓释片 2.金施尔康+多酶片+雷尼替丁+654—2 慢性菌痢 [黄金搭配方案] 1.头孢氨苄甲氧苄啶+乳酶生 2.小檗碱甲氧苄啶或+乳酶生+灌肠剂 脂肪肝 [黄金搭配方案] 1.复方益肝灵片+熊去氧胆酸 2.益肝灵+熊去氧胆酸 高血压病 [黄金搭配方案] 1.引达帕胺片+马来酸依那普利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号:20090948 姓名:甘锐利 自古以来,日常生活中,中药在药用、食用、保健中的应用就很广泛,只是现在人们不够注意到而已。例如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其中的中草药菖蒲、蒿草、艾叶有驱蚊草的作用,雄黄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传说可防蛇虫蚁咬伤。这种习俗到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沿用。或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这是古代的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典例之一。 其实上述的许多中药仍然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艾草。现在人们用得大多是艾条。有关节四肢疼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等症状的,可对相关部位进行熏灸,这被称为艾灸。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例如在热播的《裸婚时代》里面的男主角刘易阳的父亲刘明有腰腿酸疼,刘明经常拿艾条熏烤腿部。艾灸能使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14 仍记得小时候每过端午节,家里的长辈都用艾草沾上雄黄酒涂抹我们的手脚,家里的长辈说能避邪。其实从科学上说,雄黄是剧毒,极少用于内服,倒是用来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现在还沿用。 还有一年一度的腊八,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传说腊八粥来自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节传入后,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金庸所著《侠客行》里,就出现了侠客岛每十年邀请天下侠客喝腊八粥的场景。最早的腊八粥是由红小豆煮的,后来演变得逐渐丰富起来。据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

西药中医中药化和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

西药中医中药化和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 中化西医 西药因为药理明确,成分单纯,疗效确切,所以一但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和思维,进行中医中药理论与功效的系统性、深入性、比较性研究,就既能揭示出西药的中药特性与功效,同样,还能揭示中药各种有效化学成分的中药特性与功效。从而,既能揭示与验证中医各种证型的现代本质,又能发现和验证中药药性药效的现代内涵实质,为中医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与思路。这种研究理论或方法就是“西药中医中药化”,简称西药中化。所以,西药中化研究也是实现中医中药现代化和中西医药学融合的重要手段与关键措施。 不过,这些年来的西药中化研究,由于缺乏对西医基础性理论的中医化研究方法及理论的指导(即,西医中化),所以,以前的西药中化研究,只是按照西药各自的临床功效,进行推测式的中药性功效总结,没有客观而标准的性味确定依据,故未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如,《中药的新家族—化学中药》等等。就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只有融入“西医中化”的方法与成果,再结合证本质及六淫内涵的研究成果,有根有据地探索出中药性能、功效的现代内涵,才能科学而规范地完成“西药的中化”研究,同时还能实现中药有效成分(如,麻黄素)的现代化与中药化研究,即“中药的中化”或“中药的现代化”。可见,西药的中医中药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或先头模范。没有西药的中药化,就没有中药的现代化。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西药中药化的实现,就预示着中药即将实现现代化。 当然,没有西医理论的中医化,就不会有真正的西药中药化,西医中化是西药中化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依据西医中化的方法及成果,系统而规范地进行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化和西药基本理论的中药化,然后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西药以及中药现代有效成分的“中医化与现代化”。否则,西药中化就会是形式,就会失去其临床实际意义。 (一)中药药性的现代本质内涵 西药药效是按照其药理作用属于对病菌、对不同脏腑的功能调节、还是对症状或指征的改善,来进行药品药效的分类与描述。而对脏腑组织的结构改变性调节的功效,仅仅涉及了“炎、癌、增大”等病理变化及药效,没有中医(六淫六邪)那样研究的深入,更没有药性或归经的概念。所以,西药的中药化研究,就应当把两种理论及概念综合起来,一纵一横,形成互补式立体型的现代中医中药理论。然后再立足于现代中医对脏腑功能和结构研究方法之卫气阳液血阴、以及六淫六邪的现代医学内涵,从神、胞、质三种机制和脏腑、组织、因子三种类型,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姓名:刘曙辉学号:5801308021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流传到今天仍然深受人们认可,常年作为国人看 病就医的首选,它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粹的传承和发扬。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而具有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作用。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潮流兴起传统天然药物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产业前景,已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将中药的使用从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与现代药学技术相接轨,这个说法说要比中药现代化更准确一些。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走系统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必须彻底摆脱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在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研究,才是中医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医现代化走中西方思维方式互补之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西方人惯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即主体和客体呈二元性)。 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具体地说,中药现代化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这个过程,就是中药现代化。其具体内容包括: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称为角药:这里有名方“角药”集合

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称为角药:这里有名方“角药”集合! 什么是角药? 角药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减毒增效之目的。“角药”一词,看来陌生,但医生却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此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着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简单地说,它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如临床中常用的“三仙”“三黄”“三仁”“三子”诸药),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沉淀,而非简单的药物堆积。 角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小儿感冒常具有夹痰、夹滞、夹惊。若小儿感冒夹滞,治疗“宜解表药中选加消食导滞之品,如神曲、山碴、麦芽……之品。角药山楂、神曲、麦芽(三仙)伍用,山楂消肉食之积;神曲消陈腐之积;麦芽消米面薯芋之积。三药合用,共奏消食之功。所对应的是食积兼症。又如羌活、细辛、白芷配伍,可祛风止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羌活、细辛、白芷伍用共奏祛风散寒止痛之效。它所对应的是一个症:外感头痛。羌活、细辛、白芷引导其他药物达病所。再如三仁(杏仁、桃仁、郁李仁)伍用,杏仁宣肺通便、桃仁活血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三药合用共奏润肠通便之效。三金(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合用化结石。海藻、昆布、牡砺合用软坚散结。这些均是对应的“症”,在方剂中起辅助作用。 验方角药列表: 解表角药 桑叶-羌活-独活——主治外感 柴胡-羌活-板蓝根——主治外感热病 麻黄-生石膏-怀山药——主治外寒内热型感冒 泻下角药 大黄-三七-花蕊石——主治急性脑卒中便秘 桑白皮-木香-莱菔子——主治便秘 附子-大黄-薤白——主治寒性积滞泄泻 苁蓉-白术-枳壳——主治气虚便秘 大黄-牡蛎-昆布——主治水肿、便秘 大黄-西洋参-京菖根——主治尿闭 当归-桃仁-杏仁——主治血虚肠燥便秘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浅谈中药现代化

浅谈中药现代化

浅谈中药现代化 姓名:刘瑞奇学号:580131109 摘要:近年来,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中医药是中国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为了始终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先进的医药发展年代不被淘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重要的现代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谈起,讲述中药发展的现状、现代化的必要性及途径。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含义现状必要性及意义途径 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瘟疫侵袭下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态医学的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医药学符合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医药学的历史与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同样悠久,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客观存在。西医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传人中国已有100多年,其显著的普遍性作用已成共识。两者各具比较优势,因此,党中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明确了“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中西医疗体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正确方针,并在1982年将“发展传统医学”写入《宪法》第21条。但长期以来,中央的方针和宪法的精神并未得到认真执行,在具体的法律与政策、行政管理与国家投资、科研支持与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日益下降,作用日益衰微,目前实际已处于困境。 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过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然而,目前重要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而且中药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行中药现代化是必要的发展趋势。 任德权说,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时至今日,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中药不能固步自封,现代化是必由之路。不搞现代化就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特约专稿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0期 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210029) 提要自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 ,中药学的研究和产业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充分认识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明确中药现代化的内容和任务 ,并建议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97X(2004) 10 - 0001 - 04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朽贡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 ,中药在现代医药学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中 ,中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 ,长期以来 ,学科及其产业化发展均较为缓慢 ,逐渐拉大了与现代科学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与此同时在学科发展方面相对落后的现状亦日益突出 ,为此 ,国家自 1996 年以来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并在此基础上 ,于 2002 年 11 月由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 .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1.1.1中药资源丰富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达 12807 种 ,其中药用植物 11146 种 ,药用动物 1581 种 ,药用矿物80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580 万亩 ,药材生产基地600 多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药材达 200 余种。自国家推进中药代化工程实施以来 ,各地陆续组建培育了一批地产中药材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将一些名贵道地药材的生产 ,加工由零星的不规范状态 ,逐渐向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 ,为全面推进 GAP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 ,在野生变家种方面 ,尤其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人工养殖和种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1.1.2 科学研究力量较强多年来 ,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科研人员 ,形成了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 ,中药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此外 ,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正在中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 ,以加强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的研究开发 ,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 ,我国历代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临床应用经验 ,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 ,仅可统计的秘方、验方即达30余万首 ,有记载的就有 6 万余首 ,被国际药学界称为人种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功 ,一批中药文献数据库已经建成。 1.1.3 中药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业已起步近年来国家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九五”至“十五”期间组织进行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以及“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等攻关研究。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 ,我国在药品研究与生产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此后又陆续制定了《新药审批方法》及有关中药部分的一系列补充规定 ,对中药的分类、药物安全性的非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内容以及要求均有明确和详细规定 ,为我国中药规范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国家科委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与卫生部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验动物标准》 ,以及1993年国家科委推行的《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实施的 GLP 正式启动。1982 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9年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这

中药联合用药原则

中药联合用药基本原则 (一)中成药联合用药基本原则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内外联合用药: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用药。 (二)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基本原则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2个或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三)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基本原则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相同给药途径时应分开使用。2.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

(四)中西药注射剂联用原则 1.应遵循谨慎联合用药的原则。如果中西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简述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摘要101 邝荣初5801310012 摘要:本文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谈起,依次讲述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途径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含义意义途径创新技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规律及历代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经加工成的剂型。由于它确有疗效,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当今世界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中药以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疗效、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同时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费用越来越高,一些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始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目前中药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而且中药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提高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发掘中医药宝库,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中药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和生产现代中药,实现能用现代科学技术闸明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现代化),能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产业化),并能为国际市场接受,具国际竞争力的中药制剂(国际化)。 一、中药现代化的含义 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制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换言之,中药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和使用的,并非把膏、丹、丸、散改成片剂、胶囊就是中药现代化了。有人把传统中药膏、丹、丸、散的剂型变成片剂、胶囊等新剂型说成是中药西制 这完全是误解。片剂、胶囊只是制药技术和剂型发展的一种形式,与中药或西药的内涵无关。西药可以制成的剂型中药同样可以做。也就是说,中药现代化并不是中药西制。 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以下含义: 1.保持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征、特色和优势,体现继承、移植、创新相结合的思想,实现对传统的超越;2.进行现代语言的表述和现代科学的阐述,具有时代特征;3.具有现代科学品格,形成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开放系统,实现多学科兼容,在确定自我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宏观和微观、传统与现代的渗透与互补,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中医药;4.实现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整合、更新,构建严谨的方法学体系,形成科学模式,建立中医学自身标准系统;5.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认知系统与理论事实;6.走向世界的“双相接轨”能力增强;7.能在实践中不断纠正、改善自我, 使之成为动态发展的科学体系, 具有明确的自身学科前沿;8.中医药研究开发与产业现代化,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体系。总之 中药现代化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把具有疗效的中草药用科学

浅析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浅析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人类对复杂生命体的认识循着从器官/组织、细胞到基因的方式,现在又回到了以整体性研究为特点的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的时代,其鲜明的特征是各种“组学”(-omics)研究的繁荣。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gen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后新兴的一种组学方法,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Nicholson于1999年首次提出。代谢组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定量测定生物体液(如尿液、血浆、组织提取液等)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考察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生理病理状态、给药前后等)其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代谢物图的整体分析直接认识生理病理及生化状态,结合化学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成分的变化模式,获得相应的生物标记物群(biomarkers),表征或揭示生物体在特定时间、环境下整体的功能状态[1,2]。其后又出现了针对植物的代谢组学研究(metabolomics)。如今代谢组学已在药物毒性及安全性评价、疑难疾病诊断、新药研发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4,5]。 关键词:代谢组学技术;中药研究;应用 完整的代谢组学分析流程应包括样品的采集、预处理、仪器分析与鉴定、数据分析及生物标记物意义解读,最终认识机体生化反应机理和生命现象。主要研究手段包括核磁共振谱(NMR)、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等各种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度的谱学技术,特别是 以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样品无需衍生化等优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主成分分析(PCA) 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模式识别方法 是代谢组学常用的数据降维和信息挖掘方法。 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的特点及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与代谢组学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相吻合。因此,以代谢组学为主体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可能是现代科学中可以概括中医药抽象整体观 思想的重要途径。作者遴选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的论文作一综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参考。 1 代谢组学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特色与精华,“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建立中医“证”动物模型是开展符合中医药理论药效评价的重要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须的. 一配伍 1含义: 所谓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2目的: 药物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3内容: (1)七情配伍 A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中药临床应用的7中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B内容 (1)单价: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他要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 (2)相须:即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

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生产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逐等。 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二)君臣佐使 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 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能变化规律。它高度概 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

浅析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

浅析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宇宙观,;,,文化,;,,科学,;,,中西医结合 摘要:针对中医是否应该现代化、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对中医现代化进行思考,并对中西医结合中应该遵守的原则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现代化不仅没有必要性,而且缺乏可行性,对两种医学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两者在临床实践这个层面的结合。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宇宙观;文化;科学;中西医结合 关于是否应该废除中医、中医是否应该现代化、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争论可以追溯到清末维新变法时期。随着争论的继续,到建国前后,要求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进行改良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争论的热点也逐渐由要不要废除中医转变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到底应该怎样走的问题上面。在这种形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要求对中医进行改造的政治背景下,国内对中医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研究,而研究方法正是民国年间丁福保等人提出的中医科学化的方法。回顾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所走的道路,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中医与西医之间的鸿沟随着研究的深入似乎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关于中医的验证性研究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令人沮丧的,中医理论的内核始终未被真正触及,它依然是毫不妥协地、倔强地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本色〔1〕。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站在与几十年前不同的视角对近现代关于中医现代化的争论以及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的实践进行一个探讨,或许对于中医今后的发展会有所助益。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中医为什么能现代化?回答不外乎:中医缺乏科学性,应该用现代科学对其进行改造;中医晦涩难懂,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中医固步自封,发展缓慢,应该给其加入现代科学的因素进而加快发展。中西医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可以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进行解释。笔者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针对以上观点发表一下自己的肤浅看法。 1中医现代化确有必要吗? 1.1中医的科学性中医现代化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中医学缺乏科学性,应该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改造。”香港肾科专家陈文岩在20010303《信报》上曾有以下论述:“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西中”,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却又相互矛盾的医学,既然西医是科学的,那么中医必然是不科学的”。中医究竟科学吗?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过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中医是否科学似乎并不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在现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保障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重任就是完全由中医来承担的,因此,中医的有效性是勿庸置疑的,完全没有必要由现代科学的理论来验证其“科学性”。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在西方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是极少数仍然被广泛认可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传统医学领域更是一支独秀。这是为什么呢?临床疗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命题。中医学的价值决不在于她是否能用现代科学解释,而在于她的治疗价值。“有为才能有位”,我们现在对中医进行研究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她的临床疗效上,而不是对西方科学的刻意迎合。如果非要推敲中医是否科学的话,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回答下面的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医学)”?首先我们看什么是科学。“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但由于科学本身受到哲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因此,其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一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更深入的思考可以发现,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体系具有其局限性,它的发展离不开在一定宇宙观指导下形成的哲学方法(除了宇宙观以外,哲学方法的形成还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性格、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前处理方 法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邹忠杰,梁生旺,袁经权,龚梦鹃 【摘要】总结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尿液、血液)的前处理 方法,主要包括:尿液中加入缓冲液提供相同的pH值和离子强度, 保持代谢物化学位移的恒定。利用有机溶剂沉淀法除去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增加色谱柱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血液和尿液样品在进行GC'MS分析前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同时,对尿液和血液的采集与储存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药;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hemical shift variati on ,the pH and the con siste ncy of io nic stre ngth were con trolled by add ing buffer to uri ne samples. In an alysis of blood,efficie nt removal of macr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 ns by orga nic solve nt precipitatio n before injectio n in to an analytical LC column was important in enhancing the performanee and extending column lifetime. Sample derivatization of blood

sample and urine sample before GC:MSanalysis was needed. And methods of collecti on and storage of urine and blood samples were also reviewed.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abonomics; pretreatme nt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新兴的一种组学方法,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的特点与代谢组学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相吻合。因此,以代谢组学为主体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可能是现代科学中可以概括中医药抽象整体观思想的重要途径。王广基等对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1]。作者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整体疗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研究中的应用[2]。 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手段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谱(NMR)气相色谱拟质谱(GC以MS和液相色谱拟质谱(LC拟MS)等各种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度的谱学技术[3]。NMR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重现性、一次实验中实现对各种化合物的同时测定、信号强度与其摩尔浓度成正比,可以很容易进行定量分析、借助各种2D A N MR技术可以在对复杂样品不进行进一步分离的前提下实现结构鉴定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4]。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high拟resolution magic拟angle拟spinning NMF^pectroscopy)可以使研究者不经过提取等繁琐的步骤直接对完整的组织进行测定[5]。L C):MS特

浅谈中药现代化

2015-2016年度春学期《中药制剂学》论文 浅谈中药现代化 姓名: 年级:2013级 专业:名称 学号:名称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录 摘要 (1) 中药现代化概述 (3) 中药现代化的实现 (4)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7) 中药现代化的未来展望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浅谈中药现代化 【摘要】中药的现代化进程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对于中国几千年的心血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其概念及相应的制作规程出发,并结合专业实际进行论述。力图对中药现代化有一个清晰的感知,使之更好地被大众所熟知。进而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其中,共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中药;中成药;现代化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 abstract 】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only wa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o go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inheritance have a vital rol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procedur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Try to have a clear percep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better known by the public. To attract more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 to joi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key words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modern

药学概论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学概论》 主讲教师:李月明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试论有机合成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2)试论述药学与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3)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4)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5)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论述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6)试论述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7)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 8)简述药理学研究在新药创制过程中的作用 9)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新药创制的影响 10)论述药物制剂对药物药效的影响 11)试总结近二十年来药物制剂方面出现的新技术 12)结合反应停事件论述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1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 14)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15)简述生物工程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3500-4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30T13:40:28.2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3期作者:王彦平成艳红 [导读] 在焦虑症的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焦虑症的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度。 【关键词】针灸;焦虑症;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42-02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居民产生了焦虑症。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神经紧张、衰弱或者是间发性惊恐[1]。焦虑症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身体产生不适感,并由此对生活与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西医在治疗焦虑症上尚无有效的措施,中医药以其副作用少、治疗效果佳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现结合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对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的临床应用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药物过敏,恶性肿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将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7.50±1.6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31±0.4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为(47.46±1.6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10±0.4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一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取患者明黄穴位、明黄穴位直上3寸的天黄穴位、直下3寸的其黄穴位、董氏奇穴上三黄、百会、印堂等穴。直刺上三黄穴1寸,以得气为度;向后刺百会0.5~1寸,提插捻转1min;向鼻尖斜刺印堂0.5~1寸,提插捻转1 min。此外,若患者伴有心悸、失眠、心烦等症状,则取心俞、神堂穴位,若患者伴有胃痛、食少、腹胀等症状,则取脾俞、胃俞、意舍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30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药方:醋柴胡和香附各20g,积壳、川芍、白芍、石菖蒲各15g,甘草10g;以水煎服,取300ml,每日1次,连续用药30d。 1.3 观察指标 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负面情绪和治疗满意度等角度进行评估[2]。其中,负面情绪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当患者的SDS>50分时判断为抑郁,其中,50~60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1~70分之间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SAS评价标准同SDS。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有37例对治疗过程与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2.5%(37/40);对照组有31例患者对治疗过程与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77.5%(31/40);(χ2=4.192,P<0.05)。 3.讨论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过大的压力或者是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均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焦虑症[3]。对于多数患者而言,轻微的焦虑症均可通过自身调节恢复,但是,中、重度焦虑症患者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医疗辅助治疗。在焦虑症的治疗中,西医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但是,从根治性效果与治疗的副作用等角度来看,西医治疗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引入中医治疗成为当前治疗焦虑症的主流方式之一[4]。 在中医学领域,该病属于“郁证”、“惊悸”等范畴,强调治疗应从“心”开始。心包代受邪,因此应该选择心俞、内关等穴位以对患者的心气进行有效的调节。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要功效是调气疏肝、解郁散结,主治由肝郁气滞所引起的胁肋疼痛、纳少腹胀或经前痛经等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灸联合中草药治疗焦虑症在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上效果较好。在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过低的满意度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制约治疗效果的发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