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纸和坐标的关系
确定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二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教材中呈现了一个教室里座位的直观图,引导学生由熟悉的座位图逐步抽象出方格图,实现用数对确定学生在座位图中的位置.在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符号意识与推理水平.在数学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推理水平.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为进一步熟悉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根底,但学生没有接触过用数对确定位置C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2.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由位置写出数对,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座位图,经历探索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行列或者列行〕的对应关系,从而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五、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本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咱们班有39人,那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组呢?生:四大组:八小组师: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现在我们规定从教室门口开始,每一竖列为一组,每一横行为一排,那我们班一共有多少组?多少排呢?先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组?〔师生活动〕师:一共有组.再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排?〔师生活动〕生:一共有5排.师:看着大家数得这么认真,那今天李老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想玩游戏的小朋友请坐端正!哇!不错,所有的小朋友都已经坐端正了,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我要请一个小朋友站在讲台上来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他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位置,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猜一猜?咱们看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确?〔游戏环节〕师:我们猜了好朋友的名字,那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分享〕师:你说得真清楚!通过刚刚的游戏,你们有什么体会?我们要怎样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学生分享〕师:看来,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我们不光要知道他在第几组,还要知道他在第几排. 〔板书:组排〕师: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确定一个人或者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确定位置〕〔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这幅图,这是淘气班级的座位图,淘气班上一共有几组,有几排呢?生:有6组,6排.师:你们说得很准确.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分别坐在哪一个位置?〔学生分享〕师:刚刚大家在描述淘气和笑笑的位置时,有不同的说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生:数的方向不一样.师:我们可以顺着数来确定,也可以倒着数来确定,所以有了不同的说法,那看来,这些说法都不具有唯一性.再看下一幅图,仔细观察,他与上一幅图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多了第几排.师:你说的很对,增加了第几排,也就是增加了排数.那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中,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吗?生:淘气在第2组,底第4排:笑笑在第1组,第1排.师: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学生摇头〕师:在这幅图中,我们描述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就只有一种确定的说法了.现在,我们将座位实物图变成方格图,用竖着的线来表示“组二用横着的线来表示“排〞,相交的交点就是学生的座位!那现在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方法,简单、明了地表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呢?〔学生分享〕师:在数学中,我们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淘气所在的位置用数对〔2,4〕来表示〔板书:数对〔2,4〕〕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用小括号括起来.这里表示淘气在第2组第4个.〔以数对〔2, 4〕为例介绍数对的读法、写法〕师:其实,你们与著名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想法已经很接近了.〔讲故事环节,数形结合思想,导航,经纬线〕师:谁来说一说笑笑的位置应该怎样用数对表示呢?师:答复得很准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出物体所在纵线的序号,再写出物体所在横线的序号,用逗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括起来.请翻开教材63页,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图中找出他们的位置么?用小圆点标出他们的位置,并写知名字.〔学生活动〕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他们的位置的?〔学生分享〕师:放在座位图中,他们是坐在第几组、第几排的呢?生:淘气坐在第4组、第3排:笑笑坐在第1组、第四排.师:观察这两个数对,都有一个4,他们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么?怎么不一样了?生:不一样.一个表示组数,一个表示排数.师〔小结〕:给出物体平面图上的数对,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纵线的序号,第二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横线的序号.〔三〕稳固练习师:既然学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我们就来练一练.请看着书上的“练一练〞第1题, 请大家独立完成.〔学生做题,共同校正〕师:第2题,大家一起来给小鸟找找它的鸟笼,自己完成!〔展示学生作业,共同校正〕〔四〕课堂小结师: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学习了数对,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师:怎样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呢?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物体纵线的序号〔即列数〕,再写物体所在横线的序号〔即行数〕,然后用逗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师:上汽课我们学习了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说一说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物体纵线的序号〔即列数〕,再写物体所在横线的序号〔即行数〕,然后用逗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把它们括起来.师:所以我们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要弄清楚它在哪一列、哪一行.今天,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了,害不害怕?生:不害怕.〔二〕探究新知师:我们来玩个“我说你做〞的游戏,现在我说数对,请相应位置的同学站起来,等我把所有数对说完,站起来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用数对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听清楚要求了么?生:听清楚了.师:数对〔1,1〕, 〔2,1〕, 〔3,1〕, 〔4,1〕〔5, Do 〔边说边板书〕〔学生起立,并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师:看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生:在同一排.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看看这些数对,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是一样的.师:数对中第二个数字相同说明什么?生:他们在同一排.师:如果让你们来说数对,你们有本领让同一组的人站起来么?生:能.〔学生活动〕师:数对中第一个数字相同,说明他们在同一组.我再来说数对,请相应位置的同学站起来.数对〔1,1〕, 〔2,2〕, 〔3,3〕〔4,4〕, 〔5.5〕,看看他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生:形成了一条斜线.师:你真会观察!数对里的两个数字相同时,他们的位置就形成了一条斜线.那数对〔4, 3〕和〔3,4〕是同一个人吗?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不是.〔4,3〕表示第4组,第3排:〔3,4〕表示第3组,第4排.师:看来,你们确实很厉害,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请看这幅图,谁来说一说棋子移动的路线?生:棋子第一次向右移动2格,第二次继续向右移动3格,第三次向下移动1格,第四次继续向下移动4格.师:说得很完整!现在我要请你用数对来表示棋子移动的各个位置,难不难?生:不难.师:不难就自己完成,写在书上棋子移动的各个位置上.〔学生完成〕师:写完的同学,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通过点的位置来确定数对的?生:看它在哪一列、哪一行.师:同桌交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演〕师:观察棋子移动过程中,数对的变化,你有没有什么发现?生:横着看,第二个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第一个数字是一样的.师:观察的很仔细!沿水平方向平移时,他们是在同一行,排数不变,即第2个数字不变;沿垂直方向平移时,他们在同一列,组数不变,即第1个数字不变.〔三〕稳固练习师:你们喜不喜欢下象棋?生:喜欢.师:谁来说一说规那么?〔学生分享〕师:这么多人都知道规那么啊,你们当中肯定有人是象棋高手.那我就来检验一下你们这些象棋高手,请翻开数学书65页,看着第3题,全班一起读题.师:请大家独立完成,写在书的最上边,〔展示学生作业,共同校正〕师:第4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画完了长方形,请你用数对表示长方形的四个顶点的位置.再观察这四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学生交流,全班交流〕师:第6题还有一个问号,我觉得它肯定难不倒你们,对不对?生:对!师:好,拿出你们的实力,证实给它看!〔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做好的同学请坐端正. 师:全班一起来告诉我,你们的答案.生:数对〔7, 〕o师:我请一个人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学生分享〕师:说的真清楚!〔四〕课堂小结师:关于今天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分享〕八、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确定位置组排第三组第四排数对〔3,4〕读作:数对三四确定位置列行水平方向〔变,不变〕垂直方向〔不变,变〕九、教学调控时间调控: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6分钟〕〔一〕复习导入〔3分钟〕〔二〕探究新知〔23分钟〕〔二〕探究新知〔2分钟〕〔三〕稳固练习〔分钟〕〔三〕稳固练习〔15分钟〕〔四〕课堂小结〔3分钟〕〔四〕课堂小结〔2分钟〕内容调控:除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时标准课堂秩序十、教学评价终结性评价: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形成性评价:L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2 .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2单元位置单元分析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
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研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研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坐标系和位置知识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坐标系和位置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提高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方格纸:准备足够多的方格纸,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坐标系和位置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专题08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专题八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要点归纳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 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 ;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 ;(3)在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 和各个地点的 . 2.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 或 ;将点(x ,y )向上或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或 .3.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 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 平移a 个单位长度. 典例讲解:一、用坐标表示位置: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方位角+距离”确定法,平面直角坐标系法,经纬度法等. 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直观、方便.【例1】如图1是一个动物园浏览示意图,试设计确定这个动物园中每个景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并画图说明.思路点拨: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答案不唯一,可以以任何一个景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若以景点的相对中心位置南门为原点,则两栖动物(4,1),飞禽(3,4),狮子园(-4,5),马园(-3,-3). 解:答案不唯一,若以南门为原点,各点坐标如上述.如图2所示. 方法规律:(1)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关键在于确定原点.一般来说,要选择明显的或大家熟悉的地点为原点,这样才能清楚地表明其他地点的位置;(2)直角坐标系描点时,找准横坐标、纵坐标.为防止发生错误,描点时按“先横后纵”顺序;(3)借助直角坐标系中数对研究图形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数形结合,把几何问题代数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易懂.图2图1二、用坐标平移【例2】把(0,-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在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到达位置的坐标是( )A.(-3,2)B.(3,-2)C.(3,-3)D.(0,-3) 思路点拨: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确定点的位置,点(0,2)133,23,3−−−−−−−−→−−−−−−−−→右移下移个单位长度个单位长度点()点()解:C方法规律:点的平移,左右移,纵坐标不变;上下移,横坐标不变. 【例3】如图,三角形A 1B 1C 1是由三角形ABC 经过平移得到的. (1)请你写出平移的过程;(2)如果点N (a ,b ),求点M 的坐标.思路点拨:图形的平移,往往是抓住一组对应点进行突破,通过对应点进行突破,通过对应点坐标变化,发现平移规律,对于多次平移,可分解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并且其结果不受沿某轴平移先后顺序的影响. 解:(1)方法一:选点A 移到点A 1,则A (-5,-2)→A ‘(-5,1)→A 1(1,1)由此可知,△A 1B 1C 1是由△ABC 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方法二:A (-5,-2)→→A ‘(1,2)→A 1(1,1).由此可知,△A 1B 1C 1是由△ABC 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2)如果点N (a ,b ),则点M 坐标为(a -6,b -3).拓展探究一、用坐标表示对称:坐标,不仅可以表示平移,而且可以表示轴对称,中心对称.(1)点P (m ,n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1(m ,-n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点P (m ,n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2(-m ,n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点P (m ,n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3(-m ,-n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过点M (3,0),且平行于y 轴. (1)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B (-1,0),C (-1,2),△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A 1B 1C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A 2B 2C 2,写出△A 2B 2C 2的三个顶点坐标; (2)如果点P 的坐标是(-a ,0),其中a >0,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P 1,P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是P 2,求PP 2的长.思路点拨:关于y 轴,直线l 对称,通过画图利用对称的性质求坐标和线段的长度,关于直线x=3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之和为3的2倍.解:(1)△A 2B 2C 2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2(4,0),B 2(5,0),C 2(5,2); (2)如图1,当0<a≤3时,∵P 与P 1关于y 轴对称,P (-a ,0),∴P 1(a ,0), 设P 2(x ,0),又∵P 1与P 2关于直线x=3对称,∴3-x=a -3,解得:x=6-a . 则PP 2=6-a (-a )=6-a+a=6.综上,PP 2的长度为6.方法规律:问题(2)中,P 1,P 2关于直线x=3对称,P 1与P 2的相对位置两种情况,因此分a >3,0<a≤3两类讨论,需要结合图形试试,发现P 1与P 2有两种相对位置,才能准确进行分类.A 链接中考1.小明家的坐标为(1,2),小丽家的坐标为(-2,-1),则小明家在小丽家的( )A .东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 2.多层楼的电影院确定一个座位需要的数据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关于原点对称关于y 轴对称关于x 轴对称图1图23.方格纸上有A .B 两点,若以A 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B 的坐标为(-5,3),若以点B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A 的坐标为( )A .(-5,3)B .(5,-3)C .(-5,-3)D .(5,3)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A .(-3,0)B .(-1,0)C .(-3,-6)D .(-1,6) 5.如图所示的平面坐标系内,画在透明胶片上的 □ABCD ,点A 的坐标是(0,2),现将这张胶片平移,使点A 落在点A ′(5,-1)处,则此平移可以是( )A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D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6.如图,把图中的⊙A 经过平移得到⊙O ,如果左图中⊙A 上一点P 的坐标为(m ,n ),那么平移后在右图中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A .(m +2,n +1)B .(m -2,n -1)C .(m -2,n +1)D .(m +2,n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左边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边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边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 .8.如图,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火车站相对于仓库的位置是 , 若仓库的位置用(1,1)表示,那么火车站的位置表示为 . 9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 在坐标平面内,点A 的坐标是1),且边AB ,CD 与x 轴平行,边AD ,BC 与y 轴平行,AB =4,AD =2. (1)求点B ,C ,D 三点的坐标;(2)怎样平移,才能使A 点与原点重合?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请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第7题图第6题图第5题图第8题图北6541231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0),(1,2),(3,1),(1,1),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2,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呢? (3)横坐标,纵坐标都变成原来的2倍呢?14.如图所示,在雷达探测区内,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位置,某次行动中,当我方两架飞机在 A (-1,-2)与B (3,2)位置时,可疑飞机在(-1,6)位置,你能找到这个直角坐标系的横、纵坐标的位置吗?把它们表示出来,并确定可疑飞机的所处方位.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P ′(-y +1,x +1)叫做P 的伴随点,已知点A 1的伴随点为A 2,点A 2的伴随点为A 3,点A 3的伴随点为A 4……,这样依次得到点A 1,A 2,A 3 ……,A n . (1)若点A 1的坐标为(3,1),则点A 3的坐标为 ,点A 坐标为 ;(2)若点A 1的坐标为(a ,b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点A n ,均在x 轴上方,求a ,b 应满足的条件.C 决战中考D CBA16.如图所示,⊙A1B1C1是由⊙ABC平移后的到的,已知⊙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过平移后对应点为P0(x0-6,y0-2).(1)已知A(2,6),B(1,3),C(5,3),Q(3,5),请写出A1,,B1,C1,Q1的坐标(2)式说明⊙A1B1C1是如何由⊙ABC平移得到的?(3)连接A1,A,CC1,求出五边形A1B1C1CA的面积.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是原点,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3,1),B(-3,3),C(2,3).(1)求点D的坐标;(2)将长方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水平向右平移,2秒钟后所得到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格式多少?(3)1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在同时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CD的面积S四边形ABCD(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 A,PB,使得S⊙P AB= S四边形ABCD,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点P是线段BD上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于B,D重合)给出下列结论⊙DCP BOPCPO∠+∠∠的值不变;⊙DCP CPOBOP∠+∠∠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正确结论并求值.19.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他甲虫,规定:向上向右为正,向下向左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4),从BA到记作BA (-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 (1)图中AC ( , ),BC ( , ),CD ( , );(2)若这只甲虫从A 处去甲虫P 处行走的路线依次为(+2,+2),(+2,-1),(-2,+3),(-1,-2),请在图中标出P 的位置;(3)若这只甲虫行走的路线为AB ,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4)若图中另有两个格点M ,N ,且M (3-a ,b -4),MN (5-a ,b -2)则N A 应记为什么?20.阅读理解: 我们知道:任意两点关于他们所连线段的中心成中心对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P (x 1,,y 1),Q (x 2,y 2),的对称中心的点坐标为(1212,22x x y y ++). 观察应用(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1,(0,-1),P 2(2,-3)的对称中心是点A ,则A 的坐标为 ;(2)另取两点B (-1,6.2),C (-1,0),有一电子青蛙从P 1,处开始依次关于点A ,B ,C 做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P 1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2处,接着跳到P 2关于点B 对称的P 3 ,第三次再跳到点P 3 关于点C 的对称点P 4处,第四次再跳到点P 4 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5处,…则点P 3,P 8的坐标分别是 , ; (3)求出点P 2016的坐标。
八年级数学下册 3. 平面直角坐标系 确定点的位置的两种方法素材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 确定点的位置的两种方法一、在方格纸中确定点的位置在方格纸中,点的位置由横向格数和纵向格数来确定,可以记作(横线格数,纵向格数).在方格中确定点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两个垂直方向上的两个不同数据",也就是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方格的数量.例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图1中A 、B 、C 、D 的位置.分析:因为A 、B 、C 、D 四点在方格纸上,所以可以采用数格的方法,利用(横线格数,纵向格数)表示各点的位置.解:A (1,1),B (4,2),C (5,5),D(2,4).二、方位角+距离这种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必须有两个数据,一是方位角的度数,而是目标到中心点的距离.例2、如图2所示,A 点是某部队的一个沿海哨所,B 点为一个不明船只,请描述点B 的位置.分析:因为点B 处于方格纸上,所以点B 的位置可以用(横线格数,纵向格数)来表示.又因为点B 到点A 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3,所以∠BAC=45°(如图3所示),根据勾股定理得AB=32,所以点B 的位置还可以用方位角+距离来表示.解:点B 的位置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第一种:(3,3),第二种:∠BAC=45°,AB=32.练习:如图4所示,OP 是一条射线,OA 、OB 、OC 是三条线段,其中OA=A,OB=b ,OC=c,并且∠BOP=30°,AO ⊥BO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若B 点可表示为(b ,30°),则点A 可表示为 ,点C 可以表示为 .答案:A (a,120°);C (c ,75°).123456D C B A 图1 图2 A 45B 图3A B C。
确定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确定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教材中呈现了一个教室里座位的直观图,引导学生由熟悉的座位图逐步抽象出方格图,实现用数对确定学生在座位图中的位置。
在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符号意识与推理能力。
在数学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为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但学生没有接触过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2.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由位置写出数对,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座位图,经历探索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行列或者列行)的对应关系,从而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五、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本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咱们班有39人,那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组呢?生:四大组;八小组师: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现在我们规定从教室门口开始,每一竖列为一组,每一横行为一排,那我们班一共有多少组?多少排呢?先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组?(师生活动)师:一共有8组。
再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排?(师生活动)生:一共有5排。
师:看着大家数得这么认真,那今天李老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想玩游戏的小朋友请坐端正!哇!不错,所有的小朋友都已经坐端正了,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我要请一个小朋友站在讲台上来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他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位置,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猜一猜?咱们看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确?(游戏环节)师:我们猜了好朋友的名字,那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分享)师:你说得真清楚!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体会?我们要怎样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学生分享)师:看来,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我们不光要知道他在第几组,还要知道他在第几排。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2、图解法 • (1)作图必须用坐标纸: • 当决定了作图的参量以后,根据情况选 择用直角坐标纸(即毫米方格纸),对数坐标纸, 半对数坐标纸或其它坐标纸。 • (2)坐标比例的选取与标度 : • 作图时通常以自变量作横坐标(x轴), 以因变量作纵坐标(y轴),并标明坐标轴所代表 的物理量(或相应的符号)和单位。坐标比例的 选取,原则上做到数据中的可靠数字在图上应 是可靠的。坐标比例选得不适当时,若过小会 损害数据的准确度;若过大会夸大数据的准确 度,并且使实验点过于分散,对确定图线的位 置造成困难。
I (mA)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2.标实验点:
实验点可用“ ”、 “ ”、“ ”等符号标 出(同一坐标系下不同曲 线用不同的符号)。
4.00
3. 连成图线:
2.00
用直尺、曲线板等把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U (V) 点连成直线、光滑曲线。 一般不强求直线或曲线通 过每个实验点,应使图线两边的实验点与图线最为接近且分布大体均匀。图 线正穿过实验点时可以在点处断开。
改正为:
n
1.7000 1.6900 1.6800
1.6700 1.6600 1.6500 400.0
500.0
600.0
700.0
玻璃材料色散曲线图
λ(nm)
图2
I (mA)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横轴坐标分度选取 不当。横轴以3 cm 代
4.标出图线特征:
在图上空白位置标明 实验条件或从图上得出的 某些参数。如利用所绘直 线可给出被测电阻R大小: 从所绘直线上读取两点 A、 B 的坐标就可求出 R 值。
秋人教版九级上册数学专题课件:专题坐标系中的旋转问题(共5张PPT)

(4)直接说明点△A均1B在1C格1和点△A上2B,2C2三是否个成顶中心点对的称,坐若标是,分直别接写为出A对(称2,中心2的),坐标B.(1,0),C(3,1).
(2)画出△A1B1C1绕点(0,-1)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A2B2C2; (3)画出△ABC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A3B3C3; 一、求坐标 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
(4)直接说明△A1B1C1和△A2B2C2是否成中心对称,若是,直接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
(2)画出△A(B4C绕)直原点接O说按逆明时△针方A向1B旋1转C910和°后△的A△2AB22BC2C22是,并否写成出点中C心2的对坐标称__,___若___是__,; 直接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
(2)画出△A1B1C1绕点(0,-1)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A2B2C2; (2)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2B2C2;
((12))画 画出出△△AA(BB1CC向关)画上于平原出移点△5O个对A单称B位C的关后△得A于2到Bx对2C轴应2;的对△称A1的B1C△1,A并1B写1出CC11,的坐并标写; 出点C1的坐标;
二、求旋转中心
3.(广雅月(考2)如)画图,出在△平面A直BC角绕坐标原系点中,O按已知逆△时AB针C的方三个向顶旋点的转坐9标0分°别后为A的(-△3,A52),BB2(C-22,,1并),写C(-出1,点3)C.2的坐标_(_-__4,__-__4_)_;
(1)若△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C1的坐标为(4,0),作出△A1B1C1的图形; 4.(武汉期中)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以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格纸和坐标的关系
“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的核心之一是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坐标的基础,从方格纸上让学生了解了交点,数值,从左向右从下向上的看图方法,而这些都是学习坐标轴时有用的。
方格纸左边线的延生就是纵轴,下线延生就是横轴。
方格纸相对来说是具体、形象的,这为过渡到抽象的坐标系建立了表象。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与所教学的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
如:“面积的意义”选用的素材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帮助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
教材从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三个层面进行编排,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没有给出面积的定义,而是充分借助实例,从物体表面到平面图形,从直观到抽象,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认识面积。
根据“测量”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材设计了必要的数学活动,遵循操作——发现——归纳——应用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如:编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从拼长方形、量长方形感受长、宽与面积的联系,到推想、讨论长方形
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演绎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编排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充分借助学生的数学经验,将几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教材上设计的三个问题,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数形结合、转化、模型思想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征,教材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渗透猜想、实验、转化、归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编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渗透了操作、归纳的思想,编排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渗透了转化、归纳思想,编排圆的面积计算时,从猜想——探索——推理,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材编写了转化策略的学习,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验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时,要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