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灯下漫笔优秀ppt课件

行文化创新和传承。
02
灯下漫笔作品概述
作者及创作背景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以杂文、小说 等文学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 思考。
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 危机深重。鲁迅用文学作为武器,抒 发对时代的不满与期望。
作品主题与风格
主题
揭示社会黑暗面,批判封建礼教,呼唤民族觉醒。
风格
04
灯下漫笔作品鉴赏与解读
文本鉴赏与解读方法
文本细读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 写作意图,分析文本中的语言、 结构、人物形象等元素,深入挖
掘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批评方法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如新批评、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等,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 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的深层
含义和价值。
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灯下漫笔》在文学形式、文学语言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举例阐述
01
02
03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受《灯下漫笔》的影响, 后世许多作家采用了现实 主义创作风格,关注社会 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讽刺艺术的运用
《灯下漫笔》中的讽刺艺 术被后世作家广泛借鉴和 运用,成为文学创作中一 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改编作品质量评价及原因剖析
改编作品质量评价
优秀的改编作品能够忠实于原著,同时 融入新的创意和元素,呈现出新的艺术 价值;而质量较差的改编作品则存在剧 情拖沓、角色形象单薄等问题,难以得 到观众认可。
VS
原因剖析
改编作者对原著的理解程度、改编技巧和 创作水平,以及市场需求和资本干预等因 素都会影响改编作品的质量。
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02
灯下漫笔作品概述
作者及创作背景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以杂文、小说 等文学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 思考。
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 危机深重。鲁迅用文学作为武器,抒 发对时代的不满与期望。
作品主题与风格
主题
揭示社会黑暗面,批判封建礼教,呼唤民族觉醒。
风格
04
灯下漫笔作品鉴赏与解读
文本鉴赏与解读方法
文本细读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 写作意图,分析文本中的语言、 结构、人物形象等元素,深入挖
掘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批评方法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如新批评、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 等,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 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的深层
含义和价值。
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灯下漫笔》在文学形式、文学语言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举例阐述
01
02
03
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受《灯下漫笔》的影响, 后世许多作家采用了现实 主义创作风格,关注社会 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讽刺艺术的运用
《灯下漫笔》中的讽刺艺 术被后世作家广泛借鉴和 运用,成为文学创作中一 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改编作品质量评价及原因剖析
改编作品质量评价
优秀的改编作品能够忠实于原著,同时 融入新的创意和元素,呈现出新的艺术 价值;而质量较差的改编作品则存在剧 情拖沓、角色形象单薄等问题,难以得 到观众认可。
VS
原因剖析
改编作者对原著的理解程度、改编技巧和 创作水平,以及市场需求和资本干预等因 素都会影响改编作品的质量。
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第9次课灯下漫笔课件

3、文章中写到了哪几种人?鲁迅属于哪一类? 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包括封建皇帝、官兵强盗、封建学者、 史学家等) 愚昧麻木、甘于为奴的国民百姓。 现在的青年。 鲁迅自己把自己归入到了“国民百姓”当中,这是鲁迅先生严于解 剖自己、反省自己的又一表现。
4、“人”的价格指的是什么?
即“人”的价值,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
四、阅读课文 请大家用8分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三个 问题,把握文章结构。 1、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什么小事联 想到了重大社会问题? 2、作者对中国历史是怎样进行总结的? 3、作者所号召的第三时代是什么时代?
1、段落大意 • 第1-3段,都是写北京银元贬值与兑换这一现 实事实。 • 第4段,过渡段,由前3段写银元的事引出了文 章第一个论点: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 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 第5段,暴力将人不当人,当成牛马,而且人 还心悦诚服。 • 第6段,读历史就发现中国人喜欢于做奴隶。
主旨:
批统治者之专制, 揭老百姓之奴性, 号召青年创造“第三样时代”。
将人不当人,不及牛马 羡慕牛马 略等于牛马
心悦诚服,恭颂
太平盛世
奴性心态:容易满足,安于现状,自我陶醉。
写法:直写事实,由小及大
2、作者在文章中提出几个观点?
第4段: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7段:我们向来不过是奴隶。 第10段: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中国历史只有这两个时代的循环。) 第16段:创造第三样时代,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二、写作背景
文 章 做 于 1925 年 春 末 。 当 时 , 中 国 社 会 新 旧斗争十 分 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 层 层因袭 , 象一个巨大的毒瘤,禁锢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 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 ,他 们已经开始大声疾呼,鲁迅先生作为少数的先驱者之一 , 对中国历史有过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 的十分清楚。
高二语文课件-《灯下漫笔》 精品

• 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 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 《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 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 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 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 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 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 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呐喊· 自 序》[1922-12]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 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 筵席, 毁坏这厨房,则 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坟· 灯下漫笔》[1925 年-4]
•பைடு நூலகம்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 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 复古家一样,不满 于现在,就神往于 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 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 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 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坟· 灯下漫笔》[1925年-4]
•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三.绝对不能做奴隶的时代。
•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 有? 救救孩子…… ——《呐喊· 狂人日记》 [1918-4]
• 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 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 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负担,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 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 (《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 亲》) [1919-10]
“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
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 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 了。”——萧红 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 的眼睛,自在暗中, 看一切暗。
——鲁迅《夜颂》
1925年5月28日为俄文译本 《阿Q正传》所摄
•默读全文,要求: •1、理清全文的思路,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2、圈出疑问。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课《灯下漫笔》ppt课件6

三种时代的内涵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是指“下于奴隶的 时 代”,社会处于战乱时期,百姓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命运连奴隶都不如。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是指社会比较安 定,百姓可以按照奴隶规则生活,生命或可无忧, 但仍然没有尊严和地位可言。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是指 百 姓摆脱了奴隶地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时代。
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
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 所以,“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
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 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
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 鲁迅在文中指出:“扫荡这些食人者,掀
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 ,“创造这中国历史 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这就是当时进步 青年的历史使命 。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一些白领虽然报酬较高,但白天需要 紧张工作,晚上还要陪客户,生活很不规 律,但面对企业的晋升和淘汰机制,他们 常常“自愿加班”。
由于就业竞争激烈,许多人害怕失去 工作而主动加班,虽然劳动法规定每日工 作八小时,但加班已成为中国的职场文 化。过度加班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
许多企业只注重短期利润,没有意识到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加班成了老 板的口头禅,企业这种牺牲员工健康的做 法加剧了过劳死现象。
灯下漫笔 PPT课件 33 人教版

所以,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重提鲁迅,学习他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 这才是教育者的和受教育者的当务之急。而今振兴华夏,强大民族的重任将 落在我们下辈人的肩上,面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 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教育工作尚未完成,今天这个任务又摆在我们面前,我 们得勇敢地迎上前去,完成先生未竟之志。
(3)语言有力,直刺要害
人们将鲁迅的杂文比作“匕首”、“投枪”,是因为他的语言犀利 有力。 1、双关、反语使用得心应手,处处可见讽刺、幽默。(请指出文 中的双关和反语) 2、用高度凝练而形象的语言表现深刻的道理。如:将中国历史概 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高度浓缩,分量之大,实属罕见。 3、用词准确形象,入木三分。如:
件的结果是三千余人被杀。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
一个 较找强出,表或较现聪这明个,时或代较百狡姓猾,心或理是的外句族子的人物
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 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奴隶, 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诚服, 恭颂太平,“万姓胪欢”。
解题
鲁迅在《夜颂》中说自己是“爱夜的人”,而爱夜的人“有听夜 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己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1925年4 月29日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 么呢?这就点明了“灯下”之含义。
而“漫笔”之意如何呢? “漫”既是写作的内容的“漫”无边际,随意自由,又是“心事 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鲁迅说到自己“动起笔来,总是离题 有千里之远”,“总是胡思乱想……总像断线的风筝收不回来” (《在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所说的就是指写作时想象思 维的发散。 所以,“漫笔”乃解作“散”漫无拘,笔随心意, 兴之所至之意。
(3)语言有力,直刺要害
人们将鲁迅的杂文比作“匕首”、“投枪”,是因为他的语言犀利 有力。 1、双关、反语使用得心应手,处处可见讽刺、幽默。(请指出文 中的双关和反语) 2、用高度凝练而形象的语言表现深刻的道理。如:将中国历史概 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高度浓缩,分量之大,实属罕见。 3、用词准确形象,入木三分。如:
件的结果是三千余人被杀。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
一个 较找强出,表或较现聪这明个,时或代较百狡姓猾,心或理是的外句族子的人物
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 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奴隶, 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诚服, 恭颂太平,“万姓胪欢”。
解题
鲁迅在《夜颂》中说自己是“爱夜的人”,而爱夜的人“有听夜 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己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1925年4 月29日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 么呢?这就点明了“灯下”之含义。
而“漫笔”之意如何呢? “漫”既是写作的内容的“漫”无边际,随意自由,又是“心事 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鲁迅说到自己“动起笔来,总是离题 有千里之远”,“总是胡思乱想……总像断线的风筝收不回来” (《在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所说的就是指写作时想象思 维的发散。 所以,“漫笔”乃解作“散”漫无拘,笔随心意, 兴之所至之意。
灯下漫笔PPT教学课件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 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思考
①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小事联想到重 大的社会历史问题的?
②“钞票贬值”和“极容易变成奴隶”两者 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③作者如何一步步地推导出中国历史可概括 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 了奴隶的时代”这个结论的?
④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 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二、下丘脑和垂体
1 、垂体:
位置:位于脑下部,脑下垂体 (成人豌豆大) 地位: A 、人和脊椎动物主要内分泌腺, 独立支配性腺、肾上腺、甲状腺
B 、受下丘脑的调节;下 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影响 其他内分泌腺
激素调节模式
下丘脑
促× ×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 ×激素
× ×腺体
××激素
垂体 调节和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 下丘脑通过对 垂体 活动的调节来影响 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请用课文第7~9 段课文中的相 关语句回答。)
社会历史本质
“治”—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乱”—
—
总结
“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灯 现实:事(兑钞)——想(易变成奴隶)
下 历史:现象 治 ——本质 暂做稳奴隶
漫
乱
想做而不能做
笔 现实:不满
——号召创造第三样时代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 内分泌系统 与体液调节
内分泌:
激素由细胞分泌到体液
中的,不同于另外一些腺
体通过管道将某种物质分 泌到体外。
腺细胞 导管 血管
结缔组织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名称
比较项目
导管 分泌物去向
内分泌腺
思考
①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小事联想到重 大的社会历史问题的?
②“钞票贬值”和“极容易变成奴隶”两者 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③作者如何一步步地推导出中国历史可概括 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 了奴隶的时代”这个结论的?
④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 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二、下丘脑和垂体
1 、垂体:
位置:位于脑下部,脑下垂体 (成人豌豆大) 地位: A 、人和脊椎动物主要内分泌腺, 独立支配性腺、肾上腺、甲状腺
B 、受下丘脑的调节;下 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影响 其他内分泌腺
激素调节模式
下丘脑
促× ×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 ×激素
× ×腺体
××激素
垂体 调节和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 下丘脑通过对 垂体 活动的调节来影响 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请用课文第7~9 段课文中的相 关语句回答。)
社会历史本质
“治”—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乱”—
—
总结
“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灯 现实:事(兑钞)——想(易变成奴隶)
下 历史:现象 治 ——本质 暂做稳奴隶
漫
乱
想做而不能做
笔 现实:不满
——号召创造第三样时代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 内分泌系统 与体液调节
内分泌:
激素由细胞分泌到体液
中的,不同于另外一些腺
体通过管道将某种物质分 泌到体外。
腺细胞 导管 血管
结缔组织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名称
比较项目
导管 分泌物去向
内分泌腺
灯下漫笔 PPT课件 5 人教版

运。
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成就 5
•尊重需要:尊严、自尊 4
•社交需要:友谊、爱情、归属感 3
•安全需要:安全、职业、医疗、养老 2
•生存需要:吃、穿、住、行
等等 1
研读语段
1、第5段/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两个原因
——之一:暴政 之二:不争
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 人格。
作者在叙述中着意突出了“人”(老百 姓与自己)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开始换钞票时的“乐意”(第一段),停止兑 现时的“不甘心”(第二段)与“恐慌”(第三 段),最后打折兑换、吃了亏以后的“非常高 兴”与“更非常高兴”(第三段)。
还有一个细节也颇发人深省:第一、三、四段 都写到“银元装在怀中”,感觉却大不一样, 开始只觉得“沉重累坠”,几乎失去、又终于 得到(尽管打了折扣)后就“沉垫垫地觉得安 心,喜欢”。
—— 仅供参考
5、作者面对社会现实,提出一个关系到前途和 命运的问题:“我们究竟要走哪一条路?”什 么是“第三样时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中国百姓有“人”的价格的时代,把 “人”当“人”的时代,百姓活着真正体 现了“人”的价值的时代。换言之,民主、 自由的新时代。 (走出“一治一乱”的 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 社会的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2.有关黄巢的记载
(1)879年5月,黄巢暴怒之下攻占并洗劫了广州, 使这一大港口变成废墟。有的材料估计死者高达 12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东南亚、印度、波斯 和阿拉伯地区的外国商人,而当时广州全部人口 才20万。
(2)黄巢政权是非常暴虐的。882年春天,有人在 尚书省大门上题了一首诗,嘲笑这个政权。尚让 (黄巢手下大臣——编者注)大发雷霆,杀死了该 省任职的官员们,并挖出眼睛,倒挂尸体;他还 将大门的卫兵处死。杀死京师每一个能做诗的人; 将其他识字的人罚作仆役;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三 千余人被杀。
《灯下漫笔》 ppt课件

1 ppt课件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p上pt课海件 。
2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 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 先生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一段
C.明确: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 实和国民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 正极容易变成奴隶”,是不是暂 时的现象呢?请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B.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钞票贬值后,人 们便急切地“降格以求”,只要有6折、 7折便“非常高兴”。当百姓连做牛马、 做奴隶的资格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 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 答C.。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21 ppt课件
全文总结 风雨如磐,暗夜沉沉,在浓黑的夜幕中,鲁迅 奋笔疾书,在“先儒”“爱排场的学者”歪歪 斜斜的字里行间,方方正正的写下了中国历史 两个时代的独特论断。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黑暗 中鲁迅那如炬的目光,那双犀利的眼睛里不仅 有愤怒的火焰,更有晶莹的泪珠。“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鲁迅那关注苍生的心仿佛 依然跳动在耳旁,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黑夜 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句顾城的诗用来形容鲁迅恐怕是最合适不过 的吧!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 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 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 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 使命)。
13 ppt课件
第一部分
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值” 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 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p上pt课海件 。
2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 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 先生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一段
C.明确: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 实和国民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这也 正极容易变成奴隶”,是不是暂 时的现象呢?请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B.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钞票贬值后,人 们便急切地“降格以求”,只要有6折、 7折便“非常高兴”。当百姓连做牛马、 做奴隶的资格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 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 答C.。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21 ppt课件
全文总结 风雨如磐,暗夜沉沉,在浓黑的夜幕中,鲁迅 奋笔疾书,在“先儒”“爱排场的学者”歪歪 斜斜的字里行间,方方正正的写下了中国历史 两个时代的独特论断。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黑暗 中鲁迅那如炬的目光,那双犀利的眼睛里不仅 有愤怒的火焰,更有晶莹的泪珠。“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鲁迅那关注苍生的心仿佛 依然跳动在耳旁,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黑夜 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句顾城的诗用来形容鲁迅恐怕是最合适不过 的吧!
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 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 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 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 使命)。
13 ppt课件
第一部分
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值” 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 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两者心理相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 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 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 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鲁 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 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 陶醉。
思考: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 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 《坟》、《花边文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集外集》 《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写作背景
鲁迅的《灯下漫笔》,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 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 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 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 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 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 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大声疾呼,唤醒人民。鲁 迅是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
先儒 国粹 神往
答案
1、注音 嗜Shì兑duì曷h é 纂zuǎn 胪lú 偕xié 2、解释 执迷:原指坚持错误,文章中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改,不能
解脱”之意。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乱离人 :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
皇恩浩荡:皇帝恩德广大无边。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发生。 先儒 :这里指孟子。 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有讽刺之意。 神往:心理向往。
明确: ①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 (第5段) ②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 (第7段) ③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第8段) ④“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 ⑤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袁世凯称帝在天坛祭天
义和团战士
香港居民吸鸦片的情景
旧北京杂志、人力车夫、当铺
赌场
清朝大家闺秀
拜年,抬轿子
清人梳妆、五口之家、刑场
女囚
被日寇斩首的中国人头颅
解释 注音
1、注音 嗜()好 兑()现时日曷()丧 编纂() 万姓胪()欢 偕()亡 2、解释 执迷 降格以求 乱离人 皇恩浩荡 厘定 发祥
⒉你是怎样看待百姓的这些祈求的?造成这种奴性心 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明确:容易满足,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专制暴力 。
⒊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从来没有享受到做 “人”的尊严和权利,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 遭遇 。
“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 劣根性 。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 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萧红
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 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 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 暗”。
漫笔——
“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 又是“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 来”的思维方式。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上海。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请用课文第7-9段课文中的相关 语句回答。)
二、分析“国民性”
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 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这是元•张养浩写的一首词,它揭露了无论王朝 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当百姓连做 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呢? 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 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
停止兑现--不甘心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现银兑钞”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 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 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三、析“现实”
⒈在对中国历史和国民性作了深入剖析之后,作者又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了当时现实,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老百姓的命运怎样?
明确: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 时代”;
②“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避入教堂”,丝毫没有彻 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
⒉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最后 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 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 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
解析文题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 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 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 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 “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 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 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 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现 实(引子)
路
事(兑钞) 想(变奴隶)
小
结
历 史(观点) 现象(治与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做稳了奴隶
现实 (号召)
不满 创造(第三样时代)
一、分析“引子”(1~4)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 史问题的思考的? 明确:钞票贬值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 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4)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
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5-9)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
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0-16)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
样时代”(青年的使命)。
思
思考:
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 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乞求?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 《坟》、《花边文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集外集》 《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写作背景
鲁迅的《灯下漫笔》,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 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 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 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 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 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 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大声疾呼,唤醒人民。鲁 迅是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
先儒 国粹 神往
答案
1、注音 嗜Shì兑duì曷h é 纂zuǎn 胪lú 偕xié 2、解释 执迷:原指坚持错误,文章中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改,不能
解脱”之意。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乱离人 :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
皇恩浩荡:皇帝恩德广大无边。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发生。 先儒 :这里指孟子。 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有讽刺之意。 神往:心理向往。
明确: ①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 (第5段) ②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 (第7段) ③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第8段) ④“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 ⑤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袁世凯称帝在天坛祭天
义和团战士
香港居民吸鸦片的情景
旧北京杂志、人力车夫、当铺
赌场
清朝大家闺秀
拜年,抬轿子
清人梳妆、五口之家、刑场
女囚
被日寇斩首的中国人头颅
解释 注音
1、注音 嗜()好 兑()现时日曷()丧 编纂() 万姓胪()欢 偕()亡 2、解释 执迷 降格以求 乱离人 皇恩浩荡 厘定 发祥
⒉你是怎样看待百姓的这些祈求的?造成这种奴性心 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明确:容易满足,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专制暴力 。
⒊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从来没有享受到做 “人”的尊严和权利,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 遭遇 。
“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 劣根性 。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 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萧红
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 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 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 暗”。
漫笔——
“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 又是“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 来”的思维方式。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上海。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请用课文第7-9段课文中的相关 语句回答。)
二、分析“国民性”
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 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这是元•张养浩写的一首词,它揭露了无论王朝 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当百姓连做 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呢? 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 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
停止兑现--不甘心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现银兑钞”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 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 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三、析“现实”
⒈在对中国历史和国民性作了深入剖析之后,作者又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了当时现实,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老百姓的命运怎样?
明确: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 时代”;
②“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避入教堂”,丝毫没有彻 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
⒉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最后 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 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 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
解析文题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 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 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 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 “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 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 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 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现 实(引子)
路
事(兑钞) 想(变奴隶)
小
结
历 史(观点) 现象(治与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做稳了奴隶
现实 (号召)
不满 创造(第三样时代)
一、分析“引子”(1~4)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 史问题的思考的? 明确:钞票贬值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 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4)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
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5-9)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
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0-16)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
样时代”(青年的使命)。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