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胡服骑射”,胡服,深衣,战甲,革带,带钩 带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配件,是用来束带或佩系的
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带钩多数为青铜 制品,带钩虽小却可谓中国青铜工艺的缩影。带钩的用途之 一是用来连接带的两端,以使之紧固;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在 腰间系挂器物、饰品。带钩的造型非常多样生动,其形象多 有美好的寓意。
15
图片来源:/zhwh/ctwh/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4.shtml
16
第五节 染织、服饰
深衣是连体式的长衣服,它 最大的特点是把左边的衣襟缝接 出一片三角形,穿的时候,将它 缠绕至背后,再用带子系住。深 衣一般用柔软的材料制成,再用 挺括的锦缎材料缘边,使其既具 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又持久耐穿。
13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 当诸侯卿大夫 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 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 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
14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7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8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1、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 2、机织:纺缚;织机。 3、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黄制 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篮、绿等色。比其他颜色更 鲜艳,渗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 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教 师







: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7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诸侯强盛、大夫专政:精美器物不再仅归王室 列国割据:文化多元 混战不休:促进交流 礼崩乐坏:造作僭越,使用趋自由 “天道远,人道迩”:工艺美术关注人生 思想活跃: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铁器出现:青铜器新技法诞生 手工业发展:青铜器至尊地位动摇
针刻 制作:以铁质工具刻划纤细装饰于器表 效果:线条纤细,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应用:捶揲的薄胎铜器
漆绘 制作:用大漆绘画图案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几何纹长柄豆(战国早期,通高50.2 厘米) 燕国器。盖钮甚高,扣盖 后,如婷婷玉立,高雅出众。
不再诡秘的写实动物造型——
局部动物形:
龙首提梁盉(战国早期,高29厘米) 越国遗物。相似的器物也见于中原与 北方地区。
双兽三轮盘(春秋晚期,高15.8厘米) 吴 国遗物。结构新奇,双兽能做拉手,三轮可以 转动,为罕见的仿车形古代青铜器皿。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课件
1
第一节 木漆工艺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远的历史。

6
•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 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 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 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 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 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 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 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 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 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 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 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 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 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 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 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
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
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
金、百宝嵌等。
7
•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 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 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 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 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 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 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 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 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 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 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 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 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 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 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 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 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 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 8 靖龙纹方胜盒。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第一节 木漆工艺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 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 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 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 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 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 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 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 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 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 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 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 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 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 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原汲县)山彪镇出土。有
四兽耳衔环。器外壁细线阴纹嵌入红铜,构成四十组图案,描绘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
景。图中人物达三百人,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剑、车、船等。战国时代的这幅战
斗写实图,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形象资料。此器现藏台湾省。
28
2021
29
三、青铜器的加工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加强了它 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其方法大体有:
1.焊接。焊接是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在制作过程中用热加工方法 使连接在主体上。青铜器的制作,最早是运用浑铸法,即器物用范块 组合一次铸成。
2021
30
战国中期,犀足筒形器
2021
1
第三章
周代的工艺美术
2021
2
授课提纲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青铜工艺 • 第三节 陶瓷工艺 • 第四节 染织工艺 • 第五节 漆器工艺 • 第六节 其他工艺 • 第七节 结语
2021
3
第一节 概论
2021
4
第一节 概论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经调动不了各诸侯国.他们各自发展 自己的势力,内部开始四分五裂,列国战争额繁,形成了一个大动 乱、大转变的时代,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2021
51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2021
52
3.铜剑:铜剑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制品中,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特 殊品种。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剑流行在春秋战国时 期,这是因为商周时期作战是以车战为主,使用的是便于勾杀的长 柄武器。春秋以后,步兵和骑兵兴起,为了便于刺杀和格斗,武器 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剑。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战国虎噬羊纹牌饰
虎噬马纹牌饰(战国,长9.2厘米) 北方民族的青铜器曾被称为“鄂尔 多斯式”,但研究的发展,已令越 来越多的专家弃用这个名词。
第三节 其他
一、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丝绸 1、原始社会到西周
丝绸的重要
关系国计民生 高级服装面料 装饰体现等级,指示审美变迁
新石器时代:起源
湖州钱山漾,荥阳青台村丝绸,夏县西阴村家蚕茧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发展: 西周晚期:现知最早,山东蓬莱 春秋:数量渐多 战国秦汉:风靡 魏晋以来:渐为汉初自北方草原传入的带头、带扣取代
材料:青铜居多,也常见金、银、玉等 制作:展示性强,故往往考究 来历:北方草原传入说应欠妥
鎏金镶玉石青铜带钩(战 国中期,长11) 鲁国 遗物。形若翼兽,钩端做 兽首形。通体鎏金,中部 镶玉鸟,玉鸟下嵌绿松石。
图案:精美,满密,清晰 题材:四叶、菱形、蟠螭、夔龙、
连弧、山字纹 装饰手法:铸纹,透雕,漆绘、金
银错、镶嵌 透雕镜(复合镜),正面为含锡较
高且略薄的白色青铜片,背面是镂 空图案的一般青铜片,先分铸,再 合铸。兼顾明净和华丽。春秋晚期 出现
嵌玉琉璃镜 透雕镜
四山纹镜(战国,直径 14.2厘米) 山字纹 镜图案的含义,尚不能 解说。西汉时,这类铜 镜仍会出现,但水平一 般不及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高104.2厘米
二、战国漆器
在中国漆器历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成
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发精良。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夹
纻 4、皮胎(82) 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 器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lian)、卮
西汉 仿铜漆器 彩绘窃曲纹漆豆
漆耳杯
• 西汉彩绘漆云 龙纹 •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 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 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 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 的钟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
西汉木胎漆器卧鹿
•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 空前的水平,有用稠 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 纹的堆漆;有用贝壳 裁切成物象,上施线 雕,在漆面上镶嵌成 纹的螺钿器;有用金、 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 银平脱器。工艺超越 前代,精妙绝伦,与 漆工艺相结合,成为 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 工艺品。
问题: 请同学们讨 论右侧漆奁 的装饰技法 和纹样。
汉代精美漆器七 子漆奁 / 物品尺寸/规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
杯盒与多子妆奁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彩绘朱雀纹漆盒(具杯盒)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
二、制胎与造型
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汉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三_春秋战国、工艺、美术共51页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三_春秋战国、工艺、美术共51页

谢谢!
51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三_春秋战国、工 艺、美术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源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形象的模仿是其
另一个重要的艺术
特色。
青铜犀 尊
青铜鸟 尊
24
2.装饰和加工的革新
题材:辅纹——綯索、垂叶、云纹
动物纹——龙或其变体; 蟠螭:两条以上的螭龙缠绕;蟠虺:特别细密的蟠螭
蟠螭纹
蟠虺纹
25
人物纹——农桑、弋射、宴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攻战
宴乐渔猎攻战纹
26
27
构图:四方连续:令题材变小,无神秘、不威严;散点式 四方连续是由一个纹样或几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向四周重复地连
32
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1、薄胎 2、卷边 3、川字纽(弦纹纽)4、 双层纹 战国铜镜的装饰主要有:1、四叶纹 2山字纹 3、双菱纹 4、夔凤纹 5、长尾兽纹 6、蟠螭纹 7、连弧纹 8、地纹 战国铜镜的装饰手法:铸纹,透雕,漆绘、金银错、镶嵌
33
六山纹铜镜
34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35
36
2.带钩
38
4.案架
错金银青铜 龙凤鹿方案 架
39
5.灯台
银首青铜人 形灯 手持蛇尾, 人物面带微 笑镇定从容。 一猴攀于高 枝中部张望 上爬的蛇。
40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制作方法不同 用途不同 纹饰不同
41
一.丝绸
第三节 其他
丝绸是个统称,泛指以蚕丝织造的各类纺织品,包括较为朴素的绢、缣 (jian细绢)、绸,甚为轻薄的纱、縠(hu/有皱纹的纱)以及若干种罗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重纹彩的绫(一面光的很薄的丝织品)、绮 (有文彩的丝织品)、缎(一面光质地厚密的丝织品)、绒、刻丝(一种 欣赏装饰性丝织品)等。除染色以外,丝绸的装饰方法有织纹、印花、刺 绣、彩绘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
春秋战国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2 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青铜器 第三节 其他 第四节 结语
学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春秋战国
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与时代、环 境、宗教、民族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本时期工艺美术既有时代的共同 性又有地区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青铜器、漆器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青铜器所体现的时代新风。
3
第一节、绪言
公元前770年
春秋
公元前477年
战国
公元前221年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并称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 都洛邑,中国的历史进入东周,开始了所谓的春秋。
4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逐渐回归生活,关注适用,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3、传统的等级制度,西周的礼乐制度也面临崩坏,从而引发了 工艺美术的变化。表现最明显的是青铜礼器的衰落,器物的使用 由此有了更大的自由。
10
春秋战国期间用 失蜡法制作的杰 作——曾侯乙墓 青铜尊。
11
二、容器
1.器形的演化
错金银青铜有 流鼎
12
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等,这些以前重要 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 如耳杯、洗、浴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战国青铜耳杯
31
三、铜镜与带钩等
1.铜镜
铜镜属生活日常用品。在铜镜尚未流行前,人们用铜 鉴盛水照面,故镜又称鉴。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 次较兴盛的时期,最早的艺术高峰在战国中晚期,我们称 之为战国镜,后有汉镜、唐镜和宋镜。入宋以后由于玻璃 的传入,铜镜开始没落。战国时期楚地出土量很大,图案 精美、满密、清晰。
“金有六齐”:青铜合金配比
8
第二节 青铜器
一、引言
演进轨迹:春秋早中期:承西周中晚期,简素平朴,艺术低潮 春秋晚期始:清新华丽崭露,渐入第二个艺术高峰
走向适用:造型空间变化减少,器壁轻薄,素面或平面化装饰 传统礼器转向日用,铜镜、带钩、灯具、器座等日用器 渐发达
技术与艺术:纹饰模块拼兑技术、范铸组装工艺 嵌红铜、错金银:华丽 失蜡法:玲珑剔透
续和延伸扩展而成的图案形式。有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
28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强了其装饰 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体方法有:1、模印制 范 2、失蜡法 3、镶嵌 4、金银错 5、鎏金 6、镂空(一般使 用失蜡法)
29
模印制范法
30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13
吴王夫差青铜鉴
14
15
变形蟠龙纹青铜敦
16
17
针刻狩猎纹铜匜 (yí)
18
19
黄子壶 春秋
20
黄 子 壶
21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鹤方壶
22
错金银青铜立鸟壶
23
尽管还屡见轮廓
繁复的实例,但简
约却是青铜器造型
发展的大趋势。此 几何纹
外春秋战国时期的
青铜长 柄豆
青铜容器中对于动
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其质地以青铜居多,但也 不乏金、银及玉石等高档材料。
鎏金镶玉青铜带钩
37
3.铜剑
战乱年代,青铜兵器制造业迎来了辉煌。铜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中, 是颇具时代特色的一种特殊种类。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春秋战 国时期剑的铸造以吴越之地最为有名

越王勾践剑
9
失蜡法: 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开始使用失蜡法,这种方法能够
浇铸出更加复杂多变的造型体,他的做法是:先用蜡做成 器物的模型,因为蜡质较软,容易雕刻造型,所以可以做 出非常繁密精致的纹饰和造型。做好之后在蜡模型上反复 淋上细泥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 将青铜液灌入,冷却后去掉泥范使青铜器成型,这种方法 一直沿用至今。
5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例如礼器、兵器、舟车等,依 然在官府作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更加详细。 成品检验也非常严格。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礼记·月令》
6
期间官府对于民间作坊的设立不再如往前一般层层限 制。民间作坊的发展也同样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时期工艺美术 水平的整体提升。
7
地位:已知第一部系统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成书:撰著非一时一地一人,最终成书于战国时齐 国,西汉补入《周礼》
内容: 7100余字,先简述百工定义、制作特点, 再分述当时官府、民间手工业重要工种(原述工种 有30个,今存25个)
重要思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 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荀子·强国篇》:“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 得,剖刑而莫邪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