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文言文曹端,字正夫,渑池人...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第2编12-4断句和翻译

第二编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四节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节选自《资治通鉴》) 【答案】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答案】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后特征为洛阳令3.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判断句“……者,……也”,被动句“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为采分点。
(2)“粹白”,理解为“美好”。
“粹”,纯、无杂。
“治平”,同义复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答案】(1)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
文言文《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
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
其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
汉王封参为建成侯。
从至汉中,迁为将军。
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
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
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
取平阳,尽定魏地……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项籍已死,天下定,高帝以参为齐相国。
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
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
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至朝时,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联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B.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C.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D.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把符节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最新2018】吕僧珍传阅读答案-word范文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吕僧珍传阅读答案篇一:僧珍去家久阅读答案篇一:僧珍去家久阅读答案篇二:僧珍去家久阅读答案僧珍离开家乡很久了,上表奏请回家扫墓,武帝想趁此让他荣归故里,于是就任命他为兖州刺史。
僧珍在任时,接见士大夫时相迎送出都超过了一般的礼节,以平等的心对待下属,从不偏私家人朋友。
他的兄弟都站在外堂,不能坐上。
他指着客位说:“这是兖州剌史的座位,不是我的座位。
”到旁边的屋里,还是和先前一样盘腿而坐。
他的堂叔父兄弟先前都是贩卖葱的,僧珍回来任职,他们就丢弃不卖了前来要求任州里的官吏。
僧珍说:“我承蒙国家的恩惠,没有报国效国家的办法,你们本来都有自己的职业,怎么能要求任州官呢?应快点回到卖葱的集市中去。
”僧珍的旧居在集市北面,前面有督邮的马房。
乡里人都劝他迁走马房来使自己的房子受益,僧珍发怒说:“怎么能迁走公家的马房来使自己的房子得益呢!”他的姐姐嫁给于姓人家,住在集市以西的小路边,也是与旁边的店铺并排混杂的。
僧珍经常经集市小路到姐姐家的,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差愧的。
篇三:僧珍去家久阅读答案篇四:僧珍去家久阅读答案(《南史·吕僧珍传》)1.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
全都反映吕僧珍“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的一组是( ) ①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②荷国重恩③岂可徙官廨,以益事私宅乎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⑤僧珍常导从卤薄,到其宅,不以为耻⑥当值禁中,盛暑不敢解表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⑥2.作者对吕僧表的几个方面加以了肯定,下面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吕僧珍公私分明,他虽然很重亲情私谊,但绝不徇情营私,对亲人要求很严。
b.吕僧珍公私分明,不徇情营私,对皇上恭敬谨慎,办事处处小心。
c.吕僧珍尽职勤勉,公私分明而又看重亲情。
d.吕僧珍忠君为国,公私分明,勤于政务,不居功自傲,敬奉皇上。
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

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文言文阅读目录:1、田豫2、元德秀3、晁错4、张砺5、曹参6、曹端7、贺若弼8、刘健9、袁枚10、孔奋11、何武12、刘宰13、樊姬14、马中锡15、苏武16、司空图17、陈表18、范纯仁19、杜乔20、张承业21、曹摅22、韩安国23、王导24、钟离意25、郑当时26、韩信27、陈平28、陈群(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13篇】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阅读答案篇1钜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③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
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7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灯光上网Lifi实验成功一直以,在一个人的头顶上画一个闪亮的灯泡,被用象征一个发明家的灵光乍现,但是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依赖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网络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网络信号。
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最新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讯(VLC),人们常把它亲切地称为“Lifi”,以示它能给目前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可能带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网络技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答案是:很近,它正从复旦大学实验室中一步步向我们走。
日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出好消息,Lifi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目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接收装置,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密码”。
“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网络信号。
关掉灯,网络全无。
”迟楠告诉记者,与现有WiFi相比,未的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
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
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中“一扫而光”。
而且,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当然,作为一种尚在实验室的全新网络技术和产品,其未潜力也不应被过分高估。
“因为,从灯光通讯控制到芯片设计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时检测(有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题4分,共计3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A、社稷jì粢盛zì chéng汤放桀jué伐纣zhòuB、弑君shì走圹kuàng 獭tă驱爵què鹯zhānC、溺nì谆谆chún 践jiàn暴之于民bàoD、朝觐zhāo jìn 讼狱sòng 讴歌ōu 篡zuà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4分)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①得天下有道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C、①以行与事示之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4分)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为丛驱爵者,鹯也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分)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改立国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曹端,字正夫,渑池人...阅读附答案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
质之父。
及
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
至孝。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
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
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年荒劝振,
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
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
服阕,改蒲州学正。
霍、蒲两邑各上
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
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
B.一切……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
C.年荒劝振劝振:鼓励振作精神
D.霍人罢市巷哭罢市:市上停止买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笃志研究 B.父欣然从之
C.霍州李德与端同时 D.童子皆流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面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答案:
1.C(劝振:勉励救灾。
振,通“赈”) 2.C(古:同一时代;现:同一个时候)
3.B(第1句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第2句的“之”
是动词,“往”、“去”的意思。
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C
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白
话的“就”)
4.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
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
画在地
上问他父亲。
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
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
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