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及主要症状患者李某,女性,45岁,平时身体健康,无明显过敏史。
近期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伴有食欲减退、发热等不适感。
患者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
二、检查结果及诊断患者入院后,通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胆囊腔内超声检查等,得出以下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2. 肝功能:ALT、AST、GGT等指标正常。
3. 胆囊腔内超声: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出现明显积液,提示胆囊炎。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胆囊炎。
三、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和肌层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因包括胆囊结石梗阻、胆囊感染、胆道蛔虫感染等。
本例患者可能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起的急性胆囊炎。
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与胆汁淤积密切相关。
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时,胆汁在胆囊内滞留,形成积液,并易受细菌感染,导致炎症的产生。
四、临床治疗路径本病例的临床治疗路径如下:1. 对症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解热及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的进展。
2. 胆囊引流:对于胆囊腔内明显积液的患者,可以选择胆囊引流,以减轻胆囊内压力,促使炎症消退。
3. 胆囊切除: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患者或胆囊囊壁或胆道系统存在结石的患者,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五、预后及随访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按医嘱进行术后护理及进食调理,一般恢复顺利。
为了预防疾病复发,患者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避免高脂、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多由胆囊结石梗阻引起。
合理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患者预后的关键。
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规范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达到优化资源利用的目的。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中,临床路径的应用将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02 行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间断性右上腹或伴肩背部疼痛不适等2、体征:右上腹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莫非氏征阳性等;3、辅助检查:肝胆胰脾彩超检查(必要时肝胆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胆囊切除的手术指证:2、无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证3、术前检查齐全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02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许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便常规;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心电图;7、胸部X片;8、肝胆胰脾彩超;9、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FP、CA199、CEA等);(七)术前一般不需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2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全麻2、术中用药:麻醉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3、输血:必要时4、病理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1、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肝胆胰腺脾彩超(必要时)2、术后用药;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3.出凝血功能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5.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常规及隐血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3.血气分析4.心肌标志物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6.定血型7.血培养,胆汁培养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急性重症胆囊炎(III级):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多巴胺≥5微克/千克或任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障碍(如意识丧失等);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300);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2.0mg/d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胆囊炎门诊临床路径

内黄县东庄镇卫生院门诊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门诊治疗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标准治疗日:3-7天时间治疗第1天治疗第2-6天治疗完成当天主要诊疗工作□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确定药物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上级医师指导治疗(必要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评估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计划□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必要时相应科室会诊□必要时复查辅助检查阳性结果□上级医师查房□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人治疗后注意事项□患者办理结算、报销手续。
重点医嘱一般医嘱:□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饮食指导□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必要时)□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口服药物(注:下列口服药物不可超过3种)□罗红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胶囊□克林霉素片□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消炎利胆胶囊一般医嘱:□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饮食指导□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必要时)□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口服药物(注:下列口服药物不可超过3种)□罗红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胶囊□克林霉素片□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消炎利胆胶囊一般医嘱:□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饮食指导□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必要时)□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口服药物(注:下列口服药物不可超过3种)□罗红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胶囊□克林霉素片□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山莨菪碱□颠茄片静脉输液药物(注:下列药物抗生素不可超过2种,中成药只能选择1种)□ 0.9%氯化钠500ml青霉素钠960万Uivgtt qd (皮试阴性)□左氧氟沙星液0.4givgtt qd□ 0.9%氯化钠100ml氨苄西林舒巴坦3givgtt bid(皮试阴性)□ 0.9%氯化钠100ml头孢曲松钠2givgtt bid(皮试阴性)□ 0.9%氯化钠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奥美拉唑针40mlivgtt qd□ 0.9%氯化钠500m□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西咪替丁0.8g维生素C针2.0g维生素K1 30mg山莨菪碱10mg10%氯化钾10-15mlivgtt qd□黄体酮注射液(根据病情) im qd中医治疗:辩证分型:□肝气郁结方剂:柴胡疏肝散柴胡15g、桔梗10g、甘草10g、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白芍各10g,饴糖50g。
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5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手术准备日)
□饮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其它相关治疗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
□拟明日全身麻醉下行L小时
□药物过敏皮肤试验
□麻醉前用药(术前30min)
□术中特殊用药带药
□带影像学资料入手术室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
□入院护理评估
□健康教育
□患者活动:无限制
□完成手术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慢性胆囊炎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
□禁食
临时医嘱
□术前0.5~1小时30分钟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液体治疗
□相应治疗(视情况)
长期医嘱
□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
□禁食
□监测生命体征
□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常规雾化吸入,一天两次
□监测血糖(视情况)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4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5天
(术后第2天或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医院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路径表单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 : K80.1/K81.1 )或合并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 : 51.23)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 _年龄:___________ 门诊号: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曰出院日期:年月曰标准住院日:6-7天日期住院第3天(手术日)术前、术中]术后主要诊疗工作□送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准备,监测生命体征□施行手术□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解剖标本,送病理检查□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记录□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手术记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重占八、、医嘱长期医嘱:□外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禁食□陪客一人临时医嘱:□抗生素:◎0.9%NS100ml+头孢呋辛 2.5 IVgtt ST头孢呋辛1.25皮试()◎0.9%NS100ml+头孢替安 2.0 IVgtt ST头孢替安1.0皮试()□左氧氟沙星0.2 IVgtt ST□抑酸:0.9%NS 100ml+泮托拉唑80mg IVgtt ST□5%GS 500ml+10%KCL 10ml IVgttST□平衡液500ml IVgtt价格35.7846.1532.4049.244.366.20长期医嘱:□外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级别◎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饮食情况◎禁食◎禁食6小时后改流质□陪客二人□监测生命体征:测BP P QH*6次后改:◎测BP P Q2H◎测BP P Q4H◎测BP P Q6H□抗生素:◎ 0.9%NS 100ml+头孢呋辛 2.5 IVgttBID◎ 0.9%NS 100ml+头孢替安 2.0 IVgttBID□左氧氟沙星0.2 IVgtt BIDO抑酸:0.9%NS100ml+泮托拉唑80mgIVgtt QD,□普药:5%GS500ml + VitC2.0 + VitB60.2 +10%KCL10ml IVgtt QDO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临时医嘱:□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禁食水6小时□吸氧6小时□测BP P QH*6 次□抗生素皮试(术前未做皮试)□白眉蛇毒血凝酶1ku IV STO 5%GNS00ml +10%KCL10ml IVgtt QDO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 IVgtt QD价格71.5692.3064.8049.246.2943.464.366.20□为必选项目;O为可选项目;◎为该组仅选一项□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为该组仅选一项。
临床路径应用于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临床路径应用于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期间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胆囊炎患者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干预。
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花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
结论:针对胆囊炎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胆囊炎;常规护理模式;临床路径;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80-02胆囊炎是临床中常见病,是指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导致胆汁成分改变而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1]。
目前临床在进行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期间多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
本报告根据目前临床在护理胆囊炎的现状,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
分析针对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期间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
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胆囊炎患者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干预。
其中患者的年龄在28~64岁,平均年龄在35.9±1.4岁。
患者的体重在46.2~78.3Kg,平均体重在57.3±4.7Kg。
记录和统计两组胆囊炎患者的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可知,不存在可见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本文档为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的2011年版本。
该表单旨在帮助医生系统化地评估和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治疗结果。
胆囊炎的临床路径概述定义慢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黏膜和壁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由胆囊结石引起。
目标本临床路径的目标是通过标准化的评估和治疗程序,提供有效的慢性胆囊炎医疗护理,以减轻疼痛、缓解炎症、降低并发症风险,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以下是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联系方式:2. 临床症状评估- 疼痛情况:- 消化问题:- 体重变化:- 其他症状:3. 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 腹部听诊:- 肝脏检查:- 其他检查:4.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其他检查:5. 诊断- 确认慢性胆囊炎:- 鉴别诊断:6.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手术干预:- 营养辅助:- 其他治疗措施:7. 随访计划- 复诊频率:- 监测项目:- 治疗效果评估:8. 预后评估- 预计康复时间:- 并发症风险评估:- 生活质量改善:表单的使用和更新该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应由医生在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用。
医生应按照临床指南和实践经验,填写并更新表单中的相关信息。
本表单为2011年版本,未来根据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可能会有更新和修订。
医生应与最新版本的临床路径表单保持同步,以提供最佳的患者护理。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的概述,具体的治疗和护理决策应由医生基于实际情况和临床判断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
K80.1/K81.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
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儿童: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可以自由活动,无明显腹部体征。
3.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中发现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术后出现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5.合并不可逆转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5000-9000元。
二、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