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五、六节
第二章 高压发生装置分解

U N K U N
第四节 高压整流元件
15:01:53
作用原理:高压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的交流高压,正半周期时, 阳极为正电位,有X线产生,负半周期时,阳极为负电位, 没有X线产生。而高压整流元件将交流高压转换成直流高压 正负两个半周期,阳极都为正电位,都有X线产生。 一 、高压整流元件
15:01:53
二、特点:
次级绕组中心点接地
变压比小
设计容量小于最高输出容量 浸泡在变压汽油中
15:01:53
三.高压变压器常见故障
1.高压对地击穿或两线圈之间高压击穿
经毫安表后接地线圈末端对地高压击穿时,毫安表指针满格,
管电压表指针下降,保险丝断,无X产生。
直接接地线圈末端对地高压击穿时,除毫安表无指示外,其
它现象相同。 2.高压变压器次级线圈局部短路 毫安表指针指示降低,X线穿透力下降,初级电流增大,严重
时,保险丝熔断。
3 .高压变压器次级线圈断路 高压通过断线头放电,荧光屏闪动,毫安表指示不稳;端口较 大时,无X线产生
15:01:53
第三节 灯丝加热变压器
15:01:53
一 、 结构(降压变压器)-提供灯丝加热电压
作用:将高压变压器产生的高压分别送到不同用途的X线管上。
要求:高压交换闸要接通高压和灯丝加热电压,动作频繁,因此 要求牢固,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高。 أ-常用的高压交换闸 多为电磁接触器式,由两组组成,一组做阳极高压交换,一组做 灯丝加热电压交换。
15:01:54
ب- 高压交换闸常见故障
触点接触不良 现象:毫安不稳,灯丝不亮,荧光屏亮度降低,闪烁或无X线 产生。 2 引线断路 现象:阳极断路时,无X线产生 阴极断路时,断路位置不同,则现象不同。
(精品)医患沟通学第二版王锦帆第二章医患沟通基础(第5、6节)

医患沟通(第2版)
一、医事法概述
(三)医事法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1. 医事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预测作用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
2. 医事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法秩序 (2)发展社会公共事务
医患沟通(第2版)
二、医事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一)医事法律关系
1. 概念 医事法律关系 是指行为主体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依 据医事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医事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医事法律、医事法规、医事规章、国际医事条约等。
医患沟通(第2版)
一、医事法概述
(二)医事法的特征
1. 医事法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 (1)国家意志性。 (2)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3)国家强制性。
2. 医事法具有自身的特性 (1)以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为根本宗旨。 (2)综合性和多样性。 (3)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 (4)社会共同性。
(一)遵守医事法
遵守医事法,是指社会主体依照医事法律规定履行义务的活动,其强调履行 己方的义务。
与守法相对的,是违法。
医患沟通(第2版)
四、医患沟通的法律解析
(二)运用医事法
运用法律,是指社会主体根据法的规定维护自身权利的活动,包括 “起诉”“应诉”“反诉”等。
在运用法律的过程,要防止权利滥用。
第六节
医患沟通(第2版)
三、医事法律中医患的权利和义务
(二)患方的权利和医方的义务
1. 患方的权利 (1)医疗自由权 (2)知情同意权 (3)获得适应的医疗救助权 (4)依法获得赔偿权 (5)隐私权 (6)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被尊重权 (7)对医疗方监督、举报、投诉、起诉的权利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二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三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三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二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阴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宫
Normal cervix
子宫韧带
子宫韧带
子宫韧带
输卵管
• • • •
间质部interstitial 峡部isthmic 壶腹部ampulla 伞部infundibulum
卵巢
• 生发上皮 germinal epithelium • 白膜 tunica albuginea • 皮质 cortex • 髓质 medulla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 血管、淋巴及神经 骨盆 骨盆底 邻近器官
第一节 外生殖器 (external genitalia)
• • • • • 阴阜 mons pubis 大阴唇 labium majus 小阴唇 labium minus 阴蒂 clitoris 阴道前庭 vestibule
静脉 盆腔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 且相互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
静脉
淋巴
• 淋巴
• • • • • • • 1.外生殖器淋巴 分深浅两部分。 (1).腹股沟前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 2.盆腔淋巴 分3组。 (1).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 (2).骶前淋巴结组位于骶骨前面。 (3).腰淋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
小阴唇 是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 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故非常敏感。 两侧小阴唇在前端相互融合,并分为前后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 成阴蒂系带。 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阴唇系带。 阴蒂 位于两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为海绵体组织,具有勃起性。 它分为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显露于外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中为阴蒂体;后为两个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 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 其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 在此区域内有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及阴道口。 前庭球位于前庭两侧,又称球海绵体,由有勃起性的静脉从构成。其前部与阴蒂相接, 后部与前庭大腺相邻,表面被覆球海绵体肌。 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覆球海绵体肌,如黄豆大,左右各异。腺管长1~2cm, 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 常见因腺管口闭塞形成囊肿或脓肿。 前方有尿道外口,后方有阴道口, 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称舟状窝。
干法第二章第五节读后感

干法第二章第五节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干法第二章第五节的主要内容概述三、读后感悟与启示四、结合个人经历谈感受五、干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六、结尾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阅读了干法第二章第五节,这本书由我国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先生所著。
在这一章节中,稻盛和夫先生探讨了工作的意义、工作态度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发现快乐。
读完这一章节,我深感启发,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干法第二章第五节主要讲述了稻盛和夫先生在创办京瓷公司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
他提倡将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以崇高的精神态度投身于事业。
书中提到:“工作是人生最崇高的行为,是人类尊严的基石。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尊重工作,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在读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感稻盛和夫先生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
他坚信,只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就能在过程中找到乐趣。
这种乐趣并非单纯来自于物质回报,而是来自于心灵的满足。
这也让我想起我国著名诗人陆游的诗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付出努力,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曾在职场中遇到过种种困难。
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不断成长、进步。
每当遇到挑战,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只要坚持,总会迎来曙光。
”这种积极的心态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绩。
而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正是我一直以来所信奉的。
干法第二章第五节中所提到的理念,不仅适用于职场,更能指引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琐碎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恰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就会在过程中收获喜悦。
总之,干法第二章第五节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以崇高的态度对待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
读完这一章节,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以稻盛和夫先生为榜样,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纺纱学-第二章开清棉(5-6)

(5、6节)
1
第五节 清棉机(Cleaner)
一、清棉机的作用与形式
1. 作用 (1)细致开松; (2)清除小杂; (3)制成棉卷或棉丛 2. 形式 制卷机组:振动棉箱给棉机+成卷机棉卷 制丛机组:中间喂棉机+锯齿清棉机+除微尘机棉丛
2
二、制卷机组
(一)振动棉箱给棉机 混棉机械部分已经讲述。
风机转动→气流沿风道流动→尘笼表面形成负压→散棉均 匀凝聚在尘笼表面;细小杂质进入尘笼,通过风道、风机进 入尘室。
11
5. 成卷 要求: ①棉卷定长:定长自停 ②减少退卷时的棉层粘连:棉层加压、防粘罗拉 ③棉卷成形良好、卷绕紧密:棉卷加压
防止退卷时棉层粘连,用凹 凸防粘罗拉轧出槽纹; 凹凸错开。
FA177A 喂棉箱×10
FA151 除微尘器
FA109 三刺辊清棉机
FA028 六仓混棉机
FA225 梳棉机×10
30
郑州宏大: FA006往复抓棉机FA051A凝棉器+FA103A 双轴流开棉机FA028多仓混棉机+FA109三 刺辊开棉机FA171棉箱+FA221D梳棉机(或 其它型号的梳棉机)。
31
德国特吕茨勒:
BDT019 型抓棉机→ SP-F多功能分离器+高效凝棉器 → MFC 双轴流开棉机→ SC155 金火探测器 →MCM 型 10 仓混棉机→CXL 型四打手清棉机→DX 型高效 除尘机→ DK903 型高产梳棉机
32
多功能分离器: 重物分离 空气分离; 防火; 分离金属物。
金属
12
6. 作用分析 (1)开松作用 纤维在握持下接受综合打手的细致开松。一 套开清棉流程配2台成卷机。 (2)除杂作用 尘棒除杂、尘笼除杂。 (3)均匀成卷作用 天平调节装置改善棉卷的纵向均匀度;上下 尘笼的均匀吸附和并合改善棉卷的横向均匀度。
第二章流体力学流体静力学(2)

2、总压力作用点(压心)
F sinyc A
o
y yc yp
自由液面
M dF h hc hp F
CP N y
x
C P
合力矩定理(对ox轴求矩):
F y p y dF sin y2dA A
F y p y dF sin y2dA
面积惯性矩:
A
A y 2dA Io Ic yc2 A
p0
l
h
A
(2)在测压管内放置轻质而又和水互不混掺的液体,重度 ′< ,则有较 大的h。
第五节 测压计
二、水银测压计与U形测压计
适用范围:用于测定管道或容器中某点流体压强,通常被测点压
强较大。
B—B等压面:
pA 1gz1 p0 2 gz2
pA 2gz2 1gz1
1
A+ z1
B
p0 c
z2 B'
yc yp
1、 作用力的大小,微小面积dA的作用力:
dF pdA hdA y sin dA
自由液面
M dF h hc hp F
CP N y
x C P
静矩:
ydA yc A
A
F dF y sin dA
x
sin yc A hc A pc A
结论:潜没于液体中的任意形状平面的静水 总压力F,大小等于受压面面积A与其形心 点的静压强pc之积。
(zA
pA
)
(
z
B
pB )
0
m h汞 0
3、图示两种液体盛在同一容器中,且 1< 2,在容器侧壁装 了两根测压管,试问图中所标明的测压管中水位对否?
对
1 2
第六节 平面上的流体静压力
第14讲第二章第五节绝热及第六节吊装(2021年新版)

第五节绝热绝热工程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正常生产的最佳温度范围和减少热载体(如过热蒸汽、饱和水蒸汽、热水和烟气等)和冷载体(如液氨、液氮、冷冻盐水和低温水等)在输送、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热量和冷量的散失浪费,提高热、冷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产品成本,因而对设备和管道采取保温和保冷措施。
绝热工程按用途可以分为保温、加热保温和保冷三种。
一、绝热的目的二、绝热结构1.绝热结构的基本要求绝热结构是由绝热层和保护层两部分组成,对绝热结构的要求如下:1. 保证热损失不超过标准热损失。
2. 绝热结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3. 要有良好的保护层。
4. 绝热结构不能使管道和设备受到腐蚀。
5. 绝热结构要简单,尽量减少材料消耗量。
6. 绝热结构所需要的材料应就地取材、价格便宜。
7. 绝热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绝热材料所产生的应力不能传到管道或设备上。
由于管道和设备与绝热结构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将产生不同的伸长量,如果在结构上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管道或设备的自由伸缩,或使绝热结构所产生的应力作用在管道或设备上。
尤其是间歇运行系统,温差变化较大,在考虑绝热结构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8. 绝热结构应当施工简便在,维护检修方便。
9. 决定绝热结构时要考虑管道或设备震动情况。
在管道弯曲部分,方形伸缩器以及管道与泵或其它转动设备相连接时,由于管道伸缩以及泵或设备产生震动,传到管道上来,绝热结构如果不牢固,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裂缝以致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毡衬或绳状材料。
10.绝热结构外表面应整齐美观。
2.保护层保护层的作用:1.能延长绝热结构的使用寿命。
不论绝热材料质量多好,强度多高,都有可能在内力或外力作用下遭到破坏,为了避免破坏和延长使用寿命,在绝热层的外面做保护层是十分必要的;2.防止雨水及潮湿空气的侵蚀。
敷设在室外的架空管道或敷设在高湿的室内管道,保温层都会遭到雨淋或受潮。
绝热材料吸收水份之后,就会降低绝热性能,为此必须做保护层来防护;3.使用保护层可以使保温外表面平整、美观;4.便于涂刷各种色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析]
设屋檐离地面高为 x,滴水间隔为 T.
1 2 1 2 由 x= gt 得第 2 滴水的位移 x2= g(3T ) , 2 2 1 2 第 3 滴水的位移 x3= g(2T) , 2 又 x2- x3= 1 m, 联立以上三式得 T= 0.2 s, 1 2 1 2 屋檐高 x= g(4T) = × 10×(4× 0.2) m= 3.2 m. 2 2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阅读教材第46页至第48页)
重量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_______
决定的. 2.伽利略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 的论断出发,通过逻辑推 (1)归谬:伽利略从______________ 理,否定了他的论断. (2)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 均匀变化 的. 应该是____________ (3)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 x∝t2 变速直线运动应有____________ .
v2=2gx
速度—位移 关系
推论
v -v0=2ax
Δx=aT2
2
2
Δx=gT2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1)第1t末、第2t末、第3t末„„第nt末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22∶32∶„∶n2.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五节 第六节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
(阅读教材第43页至第44页全部) 1.自由落体运动
静止 重力 (1)定义:物体只在____________ 作用下从____________ 开始
下落的运动. 匀加速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____________ 直线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拓展延伸►—————————————————(解疑难) 1.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 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在实际中物体下 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当 做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3.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B.时间相同,加速度不同
C.时间不同,加速度相同 D.时间不同,加速度不同
[解析] 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管中,不受阻力,做自由落体 1 2 运动,所以加速度相同,都为 g,高度相同,根据 h= gt 知 2 运动时间相同.故 A 正确, B、 C、 D 错误.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自选例题,启迪思维) 1.从离地面80 m的空中自由落下的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取g=10 m/s2)求:
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若为偶数段,假设为 6 段,则 a1 x4 - x1 x5 - x2 x6 - x3 = 2 , a2= 2 , a3= 2 ,然后取平均值,即 a= 3T 3T 3T a1 + a2+ a3 ( x4+ x5 + x6)-( x1+ x2+ x3) ,或由 a= 直接求 2 3 3× 3T 得;若为奇数段,则中间段往往不用,假设为 5 段,则不用第 x4 - x1 x5 - x2 a1 + a2 3 段, 则 a1= a2= 然后取平均值, 即 a= 2 , 2 , 3T 3T 2 ( x4+ x5 )-( x1+ x2) 或由 a= 直接求得, 这样所给的数据充 2 2× 3T 分得到了利用,提高了准确度.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1)初速度为零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
(2)只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
(3)重力加速度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 ) (4)物体越重,重力加速度越大,下落的越快.( ×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拓展延伸►————————————————(解疑难) 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v0=0,a=g),其 规律如下表所示
D.轻物体和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思路探究] (1)自由落体运动的受力特点是只受重力作用. (2)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只与高度和纬度有关,与物
体的质量无关.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2)大小:与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 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g越大. 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g越小.
(3)方向:竖直向下,除地球的两极外,其他地方的重力加速
度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增大 . 斜面的倾角,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_______ 90° (5)合理外推:伽利略将斜面倾角外推到____________ 时的情 况,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 逻辑推理 包括 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把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
[解析] g值与物体轻重无关,A错误B正确;g值在地球上不同
地方大小不同,在赤道处小于北极处,C、D错误.故选B.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 (2015· 济南高一检测)“自由落体”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牛顿管被抽成真空后,将其迅速倒置,管内轻重不同的物 体从顶部下落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时间相同,加速度相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 律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 公式 v=v0+at
v0 +v v= = vt 2 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 律 v=gt
v v = = vt 2 2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 般规律 律 位移公式
1 2 x= v0t+ at 2
1 2 x= gt 2
和科学研究方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是实验的方法.( × )
(2)伽利略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是猜想和假设,数学推理和科
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 )
(3)理想斜面实验是通过“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 律的,并没有直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 )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自由落体运动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条件来判断:(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或其 他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两者缺一不可. 2.根据暗示语判断:有些题目直接给出诸如“物体由静止开 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远小于重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思路点拨]
如题图所示,如果将这5滴水的运动等效为一滴
水的自由落体,并且将这一滴水运动的全过程分成时间相等的 4段,设每段时间间隔为T,则这一滴水在0时刻、T s末、2T s 末、3T s末、4T s末所处的位置,分别对应图示第5滴水、第4 滴水、第3滴水、第2滴水、第1滴水所处的位置,据此可作出 解答.
[解析] 小球的像的时间间隔相同,故相邻的像的距离满足 1∶3∶5∶„.动的研究
[范例] 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 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的
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g取10 m/s2)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v-t图象法
根据纸带,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作出v-t图象,求出该v -t图象的斜率k,则k=a.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有 效地减少偶然误差.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自选例题,启迪思维)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图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上;
(2)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3)自开始下落计时,在最后1 s内的位移.
1 2 [思路探究 ] (1)落地的时间 t 可由位移公式 h= gt 求得, 速度 2 可由 v2= 2gh 求得. (2)最后 1 s 内的位移可由总位移与 (t- 1)s 内位移之差求得.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h 2× 80 1 2 [解析] (1)由 h= gt 可得: t= = s = 4 s. g 2 10 (2)由 v= gt 得:落地速度 v= 10× 4 m/s = 40 m/s, 1 2 (3)最后 1 s 内的位移 h1= h- g(t- 1) 2 1 2 则 h1= 80 m- × 10× (4- 1) m= 35 m. 2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析]
hAC 2 2 vB= = 2.1 m/s, 由 hBC- hAB= gt 可得 g= 9.5 m/s , 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