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点十五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之《环境保护》课件(共57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之《环境保护》课件(共57张PPT)

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 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用及周边地区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作用:具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 美化环境的作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 样性;问题:科学规划与合理用地,控制与治理水污染 等。(符合题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评分)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和使用天然气、太阳 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提倡并推广地铁、公交等公 共交通方式。
考向 2 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2.单项重金属污染系数是指某一重金属在表层土中 的浓度实测值与土壤中该重金属污染物质量标准值之比。 下图为我国浙江省金华市不同功能区单项重金属污染系 数统计图。
自我校对:①渗漏 ②盐碱化 ③水质
尝试解答: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 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 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 化。
考向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白洋淀(下图所示景观)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 的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 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 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
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
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
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 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 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 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 品,实行分类回收。
[审题专练]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①________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2)泉水受到污染,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5.2 环境保护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5.2  环境保护课件

(1)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对垃圾实行分类回收。
(2)对固体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
①直接回收利用,如啤酒瓶等玻璃容器。
②循环利用,如利用废纸、废塑料等。
③综合利用,垃圾中的可燃性物质,垃圾发电;有机物进行垃圾堆肥、制沼气;
无机物生产建筑材料。
④剩余的:填埋。
3.环境污染类题目的分析思路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开源 节流
修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 降雨等
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 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K12课件
10
基础梳理
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只有找到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课件
7
基础梳理
解题技巧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①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来源。 ②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 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工业 人 为 农业 原 结构
矿产资源丰富,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导致土地退化
因 能源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
消费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讲)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讲)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答案】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
切 脉 搏 · 考 点 考 向
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 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切 脉 搏 · 考 点 考 向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重 落 实 · 当 堂 达 标


高三总复习 ·地理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切 脉 搏 · 考 点 考 向
重 落 实 · 当 堂 达 标


高三总复习 ·地理
固 根 源 · 考 情 体 验
[基础梳理] 一、森林的作用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切 脉 搏 · 考 点 考 向
(1)经济价值:重要的 自然资源 。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 环境资源 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2.森林现状:急剧减少, 原始森林 破坏殆尽。 , 具有强大的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切 脉 搏 · 考 点 考 向
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
重 落 实 · 当 堂 达 标菜Biblioteka 单高三总复习 ·地理
固 根 源 · 考 情 体 验
[考向探究] 考向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 ③植株密度改变
授 技 法 · 图 表 解 读
C. ①④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PPT课件专题1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PPT课件专题1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渠结合”进行灌溉,故 B、C 两项错误。宁夏平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
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可以充分利用黄河的河水进行渠灌,结合井灌
井排,既可以实现灌区高效用水,又可以防治渍涝和盐碱,故 D 项正确。
(4)人工用材林、速生林的营造;天然热带雨林的保护与更新;木材出 口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木材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业。
答案
解析 第(1)题,海水中日益增多的悬浮物和泥沙沉降是导致珊瑚礁严 重衰退的原因之一。滥伐森林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淤 泥埋没近海珊瑚礁;沉积物覆盖在珊瑚礁生物表面,影响其呼吸作用;海 水透明度因泥沙的淤积降低,而海水浊度的增加会减少光合作用的可利用 光,过多的沉积物改变了礁区的物理以及生物过程,从而对珊瑚礁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珊瑚礁易退化、死亡。
解析
第(3)题,外运运输效率低可从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 路不畅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全境有大小岛屿 900 多个”可知岛屿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结合材料“首都霍尼亚拉是主要 原木外运港口”可知港口数量少,原木集散所需时间长;当地地形以山地 丘陵为主,岛屿地形崎岖,河流短小急促,岛内水运不便;由于经济较为 落后,岛内公路等交通设施落后,运输效率低;该国的原木主要用于出口, 但经济落后,港口缺乏现代化装运设备,效率低下。
(2)所罗门群岛水热充足,森林更新速度快;热带雨林广布,木材资源 丰富、优质;经济落后,国内需求少,木材出口比例高、规模大;经济发 展水平低,原木价格低;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3)岛屿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港口数量少,原木集散所需时间长;岛 屿地形崎岖,河流短小急促,岛内水运不便;岛内公路等交通设施落后, 运输效率低;港口缺乏现代化装运设备,效率低下。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

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是什么]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在哪里]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 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区内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为什么]1.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怎么办]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理在书中](一)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二)西北地区荒漠化1.脆弱的生态环境:2.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人为原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题在书外](2018·湖南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高考地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单元15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全国卷】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的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干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背景、危害及治理措施,及考生读图、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主要为就地起沙,故该地区的沙源为当地沙源;由图可知,该地区东北部多河流,故沙源是河流泥沙在湖岸附近沉积产生的。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由上题可知,该地区的沙源是河流泥沙沉积产生的,且冬春季湖泊水位下降,泥沙出露地表,形成风沙灾害。

第(3)题,解答本题应分别说明对铁路轨道的危害及对运行列车的危害。

对轨道而言会造成轨道掩埋、侵蚀路基等危害;对列车而言,会危及列车的行驶安全。

第(4)题,防风沙的措施主要从阻沙、固沙入手,但青藏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

第三部分第二章 第3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共106张ppt)


2020/5/31
3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2020/5/31
4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_6 _气__候__异__常__使脆弱 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020/5/31
5
[名师提醒] 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
2020/5/31
21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①压缩□_47_耕__作__用__地__;②扩大 林、草种植面积;③开展矿区复垦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①原则:林草、工程与_□4_8 _耕__作__措__施_相结合;经济、社 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_□4_9 _生__态__环__境_;配合当地群众_□5_0_脱__贫__致__富_; 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2020/5/31
14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020/5/31
15
2.开发计划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020/5/31
16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2020/5/31
17
[教材外案例] 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2020/5/31
34
第二步:思维流程: (1)春季多风沙,即风源和沙源。由于错那湖周围山 地围绕,外界的沙源会被山地阻挡,因此,湖区的沙源为 本地来源,而河流入湖的三角洲地区有泥沙沉积,低水位 时出露水面的湖底泥沙也是来源之一。 (2)由材料可知,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多且多集中 在冬春季节,且盛行风向为西风,大风经广阔无阻挡的湖 面,加上东部地区的河谷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湖在 4 500 m 的高原面上,温度还很低,植被还未能保护地表, 因此冬春易起沙。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如等高 耕作、带状耕作等,减少土壤
侵蚀。
政策措施
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 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根
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案例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防护林种类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 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构成完整的 防护林体系。
建设方式
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 等多种方式,加速防护林建设进程。

国际合作交流与经验借鉴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高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
人才培养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态环境建设人才。
信息共享
建立国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获取全球生态环境动态信息,为我国区 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01
02
03
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GIS等地理信 息技术手段,对区域生态 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治理与修复
研发并应用生态修复技术 ,如土壤修复、水体净化 等,改善受损生态环境,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如节水灌溉、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降低 生态环境压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战略部署
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将导致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区域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 等方面,对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大题突破微专PPT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幻灯片

第13页
(3)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
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_____赞_同__。__理__由__:_年__降__水__量__已_增__加__到__近__4_5_0_m__m_,__趋__向__湿_润__,__自__然_条__件__改____ _善__,_流__动__沙__地__逐_渐__固__定__;_随__着__科__学__技_术__进__步__,_植__树__造__林_及__农__业__生__产_水__平__不____
第21页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_____(_阻__沙__措__施__)在__铁__路__两__侧__设__立__阻__沙__墙__(_高__立__式__沙_障 __)_。_______________ _(_固__沙__措__施__)在__沙__地__上__用__碎__石__等__覆__盖__沙__面__,__设__置__石__(草__)_方__格__沙__障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区域域生生态态环环境境第建建设设(3)题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图 2 中气温及降水 的变化趋势
图 2 降水变化趋势 与图 1 湖沼与风沙 沉积数量变化
图 2 降水量变化趋 势
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 水波动增加,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 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 (地)趋于固定 降水增多,应该有利于湖沼沉积,但湖 沼沉积面积变小,应该与人文因素有关, 即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 的水量增加,地表水减少
第14页
【解法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例题
(2015· 山东 )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完成
1~2题。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A.自然植被改善
误;工业排放废水,主要是使水质下降,但不影响水量,⑤错 误;湖区周边是沙漠,不会出现林地被砍伐现象,⑥错误。故 选A项。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2 .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 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A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水位变化的原因,难度较大。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会导致湖泊水量减少,
①正确;上游建拦水坝,会使入湖径流减少,湖泊水量减少, ②正确;该地周边有机井,若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
位下降,湖泊水量减少,③正确; pH 上升不影响水量,④错
为背景,考查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以及改善和治理荒
漠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考查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和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
思维分析荒漠化的改善和治理思路。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解析]
第1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根据题干信息,
绿洲区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附近交错地带的自然植被遭受破 坏、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A、B、D错;绿 洲区过度抽取地下水,绿洲区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地带的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第2 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策。
荒漠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栽培需水相对较多的森林植被难以成
活,做法不可取,A错;交错地带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对绿洲 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不利于绿洲区生态发展,B错;地下水
2
考 题 引 路
4
易 错 防 范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考向分析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
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考题引路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易错防范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长春二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
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 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
每年2~30 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 9.0~
主要功能不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河流径流以及吸烟滞 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②③⑤错误;材料中提到因为
湖泊的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该地湿地的保护有利于
保护生物多样性,④正确。故选D项。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地理
高考二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第一部分 考点十五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1
考 向 分 析
3
强 化 训 练
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虽有利于生态
发展,但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C错;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 源,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D正确。
[答案] 1.C
2.D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强化训练
(点此链接)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
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立意与点拨]
本题组以荒漠环境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 图”,据此完成1~2题。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C.④⑤ [易错分析] [答案] D 注意到这一点而错选其他项。
B.③④
D.①④ 不同地区,湿地的主要功能不同,学生没有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难度较大。沙漠地区
的湖泊对周边气候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①正确;该地湿地的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 D.②⑤⑥
第一部分
微专题强化练
走向高考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易错分析]
等。
对影响湖泊水量变化的因素不清楚而错选。
影响湖泊水量变化的因素有蒸发、降水、生活用水、湖泊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