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专题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专题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2015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月考)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

材料表明()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④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

2.(2015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模拟)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这说明①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推动文化发展,关键在于创新③创新是发挥文化作用的基础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③说法错误;④与材料无关;故选A3.(2015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各村农民利用当地的村落文脉打造独具个性的文化礼堂,以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

这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C.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表述不合理,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C与材料无关;D表述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考点:文化创新的主体4.(萧县中学2015高三期中)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5.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沈荛尹为了再现历史,甚至历时六年重走长征路。

高中政治 专题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专题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

文化创新是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4.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又引导、制约着。

5.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6.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_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________ 。

7.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8.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9.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中。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和丰富多彩的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典例1】专家表示,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源动力。

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推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限时训练试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限时训练试题

双基限时练(九)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选择题1.文化创新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①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③只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搞创作④文艺工作者把自己的灵感作为文化创作的源泉A.①②B.②③D.①③C.③④解析文化创新要发挥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但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新的主体,③④说法错误,①②入选。

答案 A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③B.①③④D.①②③④C.②③④解析文化创作的灵感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有关,但最终来自聪明才智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含②的选项,B项入选。

答案 B3.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

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批评或讽1 刺,以警示世人。

由此可见()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的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故本题选B;A错在“独特”上;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4.“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成为近期某一著名论坛的主题,论坛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

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①②③B.②③④D.①②④.①③④C解析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故①正确;②③正确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④观点错误,应把“创新”改为“社会实践”,故正确答案为A项。

课时作业8: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课时作业8: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选择题1.2013年全国新闻战线继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写出了一批真实反映群众生活的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这说明( )A.新闻媒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新闻内容的创新增强了新闻的影响力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动2013年11月7日~10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据此回答2~3题。

2.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创意产业平均利润率持续强劲增长,已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这说明文化创新(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C.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D.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3.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动机。

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

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4.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客家山歌是极具民间特色的文艺形式。

民间广泛流传的山歌、民谣,具有独特的、鲜明的通俗性和流传性,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遭遇的吟唱。

山歌的表现形式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浓厚,流传方便,因此群众基础十分扎实。

这说明客家山歌这种传统文化( )A.基础在于文化继承B.需要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C.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D.需要不断创新6. 7000米是“蛟龙”号最大设计深度。

课时作业11: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课时作业11: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训练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选择题题组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

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

这说明()A.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2016年初,举行《芳草》2016大别山采风笔会。

此次笔会以“美丽乡愁,锦绣山河”为主题。

以中国当代农村的发展变化为题材,交流文学切入社会生活的新路径。

这说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文化创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这句话表明()A.文艺创作源于创作者的灵感B.艺术家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D.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题组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4.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B.创新的主体是广大文艺工作者C.文化创新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D.创新决定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6.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

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人或行为进行批评或讽刺或褒扬,以警示世人。

高中政治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3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选择题1.在抗震救灾中,广大文艺工作者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创作了大量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抗震救灾和军队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说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化创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 D.②③[答案] C[解析] 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大量作品,体现了①,应选。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错。

对抗震救灾及军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体现了③。

④在材料中没体现。

2.北京2012年至2015年每年出资100亿元资助文化创新。

北京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 )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源泉③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 B[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②说反了,排除②选B。

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

据此回答3~4题。

3.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 D[解析] 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说明了①④,应选。

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答案] A[解析] 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创新精神,说明文化创新推动了徽商事业的成功,A应入选。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当堂即时演练1.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

他吞服曼陀罗,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

这说明()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

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3.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创造新文化B.提出新问题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作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已有2 000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木偶戏和皮影戏,2013年7月,为期10天的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在山东东营举办。

之所以重视传承和发展木偶戏和皮影戏,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5.2013年1月12日,“2013年福州海峡创意设计论坛”举行。

在论坛上,两岸设计师碰撞出灵感火花,推动了两岸文化创新产业的交流。

辨析:有人认为“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你对此如何评价?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

材料中“行程万里实地考察,注重亲自试验,吞服曼陀罗,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等信息,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因此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A、C只分别说明应重视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却没有说出二者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答案】 D2.【解析】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创新的形态,故材料指向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选C。

课时作业15: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课时作业15: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随着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等都与过去发生很多变化,对于中医药来说,照搬古代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很多问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此来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大力发展。

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不断地与时俱进。

这告诉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B.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C.文化创新对促进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3.文化具有创新性,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或者刻意模仿,都谈不上创新,而只是一种没出息的“文抄公”的不光彩行为。

拜倒在前人的脚下,也是绝对没出息的。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文化的发展要求创新,借鉴他人与前人只能停滞不前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C.抄袭、模仿、拜倒在前人的脚下是没有出息的D.创新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比积累更重要4.中国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

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等栏目以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输出和传播为己任,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传递了成语之美。

这说明①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传播和继承②社会实践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发展③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语内涵④大众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7年5月11日至15日,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陆井波
一、课程标准: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作用。

三、知识梳理: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创新是,是。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2、文化创新的作用:可以,能够。

3、如何创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必须走与,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文化作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造者的头脑 B.文化创造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话告诉我们()
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3、“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文化创新
4、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
5、下面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推动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过程主要表明了()
A.文化自身的发展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B.文化自身的发展不存在继承
C.文化自身运动不存在发展 D.文化创新可凭空想象
8、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9、优秀作品是()
A.文化工作者努力的结果 B社会实践的结果
C.素材好的结果 D.文化工作者灵敏的结果
(二)简答题
10、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造者的灵感,主要依靠文化创造者的聪明才智。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D B D C A D A D B
10、答案: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文化创作者的灵感就会枯竭。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当然文艺工作者要运用聪明才智对人民群众分散、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进行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事实。

所以,文化工作者只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作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课程标准: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知识梳理:
1、如何创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ན,是,文化工作者必须走与,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文化作品。

2、文化创新的途径:,,。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博采众长表明文化创新应()
A.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B.强不同民族文化繁荣合作
C.创造不同民族文化展开竞争的环境 D.体现时代精神
2、在中国有传统的春节,在西方有圣诞节,在中东有古尔帮节。

即使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节日。

例如:傣族有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等族的火把节……这说明了()
A.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的融合、借鉴 C.文化的排斥 D.文化之间竞争
3、下列观点体现文化创新途径的是()
①社会实践②取其精华,取其糟粕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博采众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

这个材料表明文化产品()
A.是创造者合理想象的结果 B.是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反映
C.具有继承性 D.应博采众长
5、文化创新的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A.社会实践 B.交流、融合
C.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的徐悲鸿先生,在艺术领域创造了自己新颖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据此回答6—7题目。

6、站在文化创新的角度,古为今用是指()
A.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并运用到现在的实践中
B.要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C.要加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D.完全用传统文化指导当前社会的发展
7、在当前我国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洋为中用的原因是()
①文化的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
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③国外文化作为优秀文化,蕴涵着时代精神④现在影响中外文化交流的障碍已扫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正确看法应该是()
A.加强管理,杜绝外来文化的进入 B.能进来的都是先进的,不应反对
C.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
D.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不宜进行文化交流
9、现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乃大势所趋。

这一过程()
①是抛弃传统文化,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②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③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④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10、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A A D B C A A C D
10、答案:(1)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西方国家以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说明由于文化的差异,文化之间存在着竞争和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也说明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2)文化的交流、借鉴、学习和吸收,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

西方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眼力,杜绝污染。

(3)加强文化建设极其重要。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的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