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固体压强热点题型
八年级物理压强题目

八年级物理压强题目一、固体压强类题目。
题目1: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为0.1m,质量为0.5kg,放在水平桌面上,求木块对桌面的压强。
(g = 10N/kg)解析:1. 首先计算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根据重力公式G = mg,其中m = 0.5kg,g = 10N/kg,可得G=0.5kg×10N/kg = 5N。
- 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 = G=5N。
2. 然后计算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正方体木块棱长a = 0.1m,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a^2=(0.1m)^2=0.01m^2。
3. 最后根据固体压强公式p=(F)/(S)计算压强:- p=(5N)/(0.01m^2) = 500Pa。
题目2:一长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AB水平切去一半(如图所示),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此处可自行想象一个长方体金属块,AB为中间某一水平切割线]解析:1. 设长方体金属块的底面积为S,高为h,密度为ρ。
- 原来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F = G=ρ gV=ρ gSh,压强p=(F)/(S)=ρ gh。
2. 沿AB水平切去一半后:- 剩余部分的高度变为(h)/(2),密度不变,底面积不变。
- 此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F'=ρ gS(h)/(2),压强p'=(F')/(S)=ρ g(h)/(2)。
- 所以压强变小,答案为B。
题目3:将一重100N,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放置在水平的小方桌桌面正中。
若小方桌的边长为10dm,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解析:1. 首先确定正方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正方体边长a = 20cm = 0.2m,接触面积S=a^2=(0.2m)^2=0.04m^2。
2. 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 = G = 100N。
3. 根据压强公式p=(F)/(S)计算压强:- p=(100N)/(0.04m^2) = 2500Pa。
压强题型总结

压强题型总结一、固体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深度。
特点:在同一深度下,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密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液体深度;减小液体密度。
三、气体压强定义:气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气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特点: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不同,它与大气压强无关,只与气体自身有关。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气体密度或增加高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气体密度或减小高度。
四、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地球表面有重力场,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压强。
特点: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有关。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空气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应用:气压计、抽气机等。
五、流体压强定义:流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流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流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应用:液压机、喷枪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流体密度或增加高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流体密度或减小高度。
六、特殊压强题解某些题目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压强问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求解,以下是常见的特殊压强题解方法:利用平衡状态求解: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平衡,可以使用该方法求解未知量。
比如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可以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求出大气压强。
利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求解: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其合成或分解为简单的力,再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有关固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有关固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知识积累】 压力: 1、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3、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
4、压力与重力:压力的产生有时与重力有关,而有时与重力无关。
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用字母P 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3、公式:P=SF ,推倒公式:F=PS ,S=p F 。
4、推论:对于形状规则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以用公式P=ρgh 来计算。
其中ρ代表物体的密度,h 指的是物体的高度。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的方法: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的方法:1、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2、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典型习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由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的关系;(4)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
2、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
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 )A .拖拉机有两条很宽的履带B .剪刀有锋利的刃C .刺猬身上有许多刺D .“森林医生”啄木鸟有尖锐的喙3、端午节,小敏提着一盒粽子去看望长辈时,下列提法中手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A .用单手提单绳B .用单手提双绳C .用双手提单绳D .用双手提双绳4、生活中做类似的事,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目的往往不同。
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对冰面也要磨一磨(如图所示)。前者的“磨”是为了增大______,后者的“磨”是为了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______。5、2021年5月,我国自主设计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如图所示,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突破,已知同一物体在火星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83。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解精练专题10固体的压强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专题10固体的压强★考点一:压力、压强的判断及理解1.〔2021•〕如下列图,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程度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程度静止。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答案】C【解析】AB、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使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
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一样,故AB错误;CD、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一样,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p=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故C正确,D错误。
2.〔2021•〕如下列图,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程度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一样乙、丙的底面积一样,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乙=ρ丙C.m甲=m乙=m丙D.m甲>m乙=m丙【答案】A【解析】因为甲、乙、丙都是实心圆柱体,所以对程度地面的压强p======ρgh;由图知甲、乙、丙的高度h甲=h乙<h丙,且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由p=ρgh可知,三圆柱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由图知甲、乙的底面积S甲<S乙,高度h甲=h乙,所以V甲<V乙,因为ρ甲=ρ乙,m=ρV,所以甲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m甲<m乙;乙、丙的底面积S乙=S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那么由p===可知,乙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m乙=m丙;所以三圆柱体的质量关系:m甲<m乙=m丙;故A正确、BCD错。
3.〔2021•〕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那么〔〕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B<p A<p C【答案】A【解析】由题知,三容器内液体深度:h A=h B=h C,由于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体密度一样,根据p=ρgh可知:p A=p B=p C。
中考物理 固体压强复习

所示直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切去部分1此25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_1__5_0_0__Pa.
解题关键点 横切特点:根据 p= F ,S 不变,由F的变化确定P的变化
S
根据p=ρgh,ρ不变,由h的变化确定P的变化
叠加切割综合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长方体,质量为7.8 kg,底面积为0.01 m2,放在水平桌面 上时对桌面的压力是___7_8____N;若沿虚线去掉一半(如图乙所示),其余 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7_._8_×_1_0_3_Pa,若将切掉部分叠放在剩 余部分的上方,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1_._5_6_×_1_0_4___Pa.(g取10 N/kg)
B对A的压强为:
PB
F SA
GB SA
240 N 0.01m 2
2.4 10 4 Pa
A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F SA
G A GB SA
60 N 240 N 0.01m2
310 4 Pa
题型三 切割问题 (竖向切割)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地面上,且它们 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在两个正方体的左侧,沿竖直方向截去相 同厚度(或相同体积),则两正方体的密度__不__变____,高度___不__变___, 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__不__变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PA
F S
GA S
6Kg 10 N
0.01m2
Kg 6000Pa
由p gh可知,A、B的密度之比为2∶1,
高度之比为1:2,即pA:pB 1:1。
可用结论直接得到
题型二 物体叠加问题(上小下大) 例1. A的质量为6 kg,边长为0.1 m,B的质量为24 kg,若A、B的高度 之比为1∶2。如图所示,若将A叠放在B上,此时A对B上表面的压强 是__6_×_1_0_3__Pa,B对地面的压强为_7_._5_×_1_0_3_Pa.(g取10 N/kg)
压强单元复习——固体压强常考题型.doc

压强单元复习一固体压强常考题型1.滑雪是人们在冬季喜爱的运动,如图所示,为什么人们在滑雪时要脚穿乂长又宽的滑雪板?【答案】人对雪地压力一定,穿上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减小了人对雪地的压强.【解析】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人对雪地压力一定,穿上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减小了人对雪地的压强,所以,人在滑雪时要穿滑雪板.2.如果你曾经试过不用核桃钳了捏碎手里的一个核桃的话,你就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手握两个核桃在一起,猛烈挤压却能把它们挤碎,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答案】两只核桃放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接触面积远远小于一只核桃与手的接触面积,根据p=F/S,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两只核桃放在一起就能挤碎.3.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图中甲衣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挂能增大与衣服的,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答案】受力面积;压强.【解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受力面积相同时固体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象是 ( )【答案】B 【解析】B 图象反应的是压强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5. 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德州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 留下一串串脚印.小明突然奇想对小慧说:“我的体重是50kg,但只脚与沙 滩的接触面积是200cm 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 (g 取 10N/kg)【答案】500; 2.5x10,【解析】人对地面压力:F=G=wg=50kgx 10N/kg=500N ;当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受力面积:S=200xl0'4m 2=2xl0'2m 2.他对沙滩的压强:p=F/S=2.5xlO 4Pa.6. 云南省已连续三年多遭受旱灾,为保证灾区某校师生用水,政府派出抗旱送 水车送水.如果一辆送水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5m 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 而的总接触而积为0.5m 2.学校距取水处12km,汽车匀速行驶20min 到达学 校.(p 水=1.0x103kg/m 3 ) 问:(1) 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多少?(2) 该车最多能装多少kg 的水?(3) 装满水时,车对地而的压强为多少Pa?【答案】(1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6km/h;(2 )水的质量为5xlO 3kg ;(3 )运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56xlO 5Pa.【解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v=s/t 得到行驶的速度;(2)已知水罐的容积,利用m=pV 得出水的质量;(3 )已知汽车和水的总质量,可以得到重力,汽车和水对地面的压力 等于总重力;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P=F/S 得到汽车对地面的压 强.7. 某实心正立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用〃?、】表示)・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的甲、乙两种方式放 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尸 甲:F 乙=,压强之比F 甲:P 乙=.A B c D【答案】m/a3; 1: 1 ; 2: 3 .【解析】由题知6个金属块放在水平地而上,对地面的压力:尸甲=尸乙=G@ =6G=6mg,所以F qj:尸乙=1: 1 ;由图知,地面的受力面积S»p=3a2, S乙=2a,,所以S甲:S乙=3a2:2a2=3: 2p=F/S, F甲:F 乙=1: 1; S 甲:S 乙=3:2, :.p rp : p乙=2: 3 .=2xl03kg/m3, 8.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m和0.1m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pA ^=8xl03kg/m3,则物体A 的质量为kg;物体B 对地B面的压强为Pa. (g取10N/kg).【答案】16; 8xl03【解析】①正方体A的体积为V A=a3= ( 0.2m) 3=8xl0'3m3.•・正方体A 的质量为W A=P A*^A=2X 10'kg/m3xgx 10'3m3=16kg.②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B=pBghB=8x 103kg/m3x 1 ON/kgxQ. 1 m=8x 10'Pa.=7.9xl03kg/m3)放在水平9.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铝块(〃铝=2.7xl03kg/m3)和铁块(pft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尸铝、F铁和P铝、P铁.则F铝尸快,P铝P铁.(填“>"、"="或“V”)【答案】=;<【解析】①已知铝块和铁块的质量相同,所以重力相同;放在水平面上,所以对水平面的压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由于重力相等,所以压力相等;②由于铝的密度小于铁,所以质量相同的铝块与铁块比较,铝块的体积较大,而两金属块都是正方体,所以铝块的底面积较大.由公式P=F/S 知,在压力相同时,底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小.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己知5=2尸乙,h T=2r T , h乙=r乙,则甲乙的密度之比p T :p乙=, 若在两个圆柱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之比△尸甲:△尸乙=.【答案】1: 4; 1: 1【解析】(1 )因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F/S=G/S=@gSh/S=pgh列出压强等式,求出甲乙密度之比.(2)根据△ F=4G=pgS4h求出压力变化量之比.11.大象的质量是4000kg,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方格纸,大象站在纸上时留下的脚印如图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25cn?(数方格数时,超过半个的算一格,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计算每只脚底的面积m2,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是Pa. (g=10N/kg)【答案】4.75x10"; 2.1X105【解析】(1 )每只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整个方格加上超过半格的方格,共计19个,可以计算每只脚底的面积,(2 )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公式P=F/S.12.设长方体砖块的三条棱长之比为1: 2: 4,如果将两块相同的砖A、B按图示方式置于水平地面上,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为PA,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B,则P A:P B=:砖块A 对砖块B的压力为F砖块B对地面的压力为%,贝0 F A:F B=•【答案】2: 1; 1: 2.【答案】设砖块的重力为G,三边长分别为a、2a、4a;贝"P A=G,F B=2G,故办:F B=G: 2G=1: 2;=ax2a=2a2,A与B的接触面积为:SA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B=2ax4a=8a‘,则p^=F A/S A=G/la2P B=F^/S 8=2 G/8o~p〈. P B=G/2。
上海中考-专题2 压强变化 题型1 固体压强

题型一:固体压强竖直切割【考点】压强变化【解析】竖直方向切割后压强不变,剩余部分压强相等,则说明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也相等;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那么甲的高度小于乙,所以甲的底面积小于乙。
由F pS =,知选择B 。
【答案】B【教学建议】注意给学生总结规律:柱体竖直切后压强不变,水平切后压强一定减小。
所以 本题在竖直切前两个正方体压强也是相同的。
【考点】压强变化【解析】由p gh ρ=可知,图(a )、(b )所示两种情况,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不会发生变化。
故选D 。
例2.(★★)如图 (a)、(b)所示,若分别沿虚线方向切去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A.只有图(a)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B.只有图(b)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C.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会发生变化D.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例1.(★★★)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已知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在两正方体右侧沿竖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体积,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未截去前,两实心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 )A.F 甲一定大于F 乙B.F 甲一定小于F 乙C.F 甲可能大于F 乙D.F 甲可能小于F 乙经典例题【答案】D【教学建议】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切割问题,利用柱体竖直切后压强不变原理即可 得出正确答案。
题型二:固体压强水平切割【考点】压强变化【解析】水平切去相同质量,可以用旋转的方法,由于是正方体,旋转后对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水平切就可以转化为竖直切,压强相等,切去质量相等,则切去的底面积甲等于乙,甲的边长大于乙,所以甲切去的厚度就一定小于乙,故选A ;切去相同的体积,由公式V p g Sρ∆=,知甲的压强减少的小,所以甲剩下的压强一定大于乙的压强。
【答案】A【教学建议】把水平切割转化为竖直切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对正方体物体, 有时会比常规的分析更快。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部考点培优训练第六讲压强第1节固体压强

A
B
C
D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6-
第1节 固体压强
6.(2023·四川达州改编)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 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棱长之比L甲∶L乙=1∶2, 质量之比m甲∶m乙=2∶3,则密度之比ρ甲∶ρ乙=
16∶3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8∶3 。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7-
第1节 固体压强
2.(2023·合肥包河区三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
质的m-V图像,将甲、乙两种物质制成高度相等的实心
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由甲、乙两种物质制成的两 个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1∶4 。
第2题图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3-
第1节 固体压强
3.(2023·马鞍山花山区一模)某匹骆驼的质量为300 kg, 每只脚着地的面积约为250 cm2,当它四脚站在水平地面 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3×104 Pa。(g取10 N/kg)
7.(2023·合肥庐阳区二模)如图甲,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将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5 m2的物体向上提升。图 乙表示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丙表示物体运动速 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在0~10 s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600 Pa。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8-
第1节 固体压强
第1节 固体压强
1.(2023·广州)如图,用力把重力G=3 N的测力计压在水 平桌面上,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力F=50 N,与桌面的接 触面积S1=1×10-4 m2,桌面的面积S2=0.5 m2,该测力 计对桌面的压强是 5×105 Pa。
第1题图
基础过关
能力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热点题型:柱形固体的压强问题解析
2010年11月15日第636期
上宝中学物理教师孙乐
■上宝中学物理教师孙乐
两个或多个实心均匀柱形固体放在水平面上的压强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物理的热点题型之一。
此类题目灵活多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熟练掌握程度及逻辑分析能力,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在2007年和2010年的中考计算题中也涉及了此类问题,是区分度比较大的题型之一。
此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固体的高度、面积、密度、压力、压强及其变化量等。
解题的主要思路是公式结合推理,常用的公式有:p=F/s、p=ρgh(此式虽然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但对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也成立)及Δp=ΔF/s、Δp=ρgΔh,根据已知条件先判断涉及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然后代入公式或表达式进行分析判断。
基本的类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情况:
●竖切
这是此类题型中相对容易的一类,因为对于实心均匀柱形固体,根据p=ρgh可知竖切后剩余部分的压强与未切割前的压强相等,因此切割之后的压强关系和切割前的压强关系一致,再根据切割后的底面积关系便可以得出对水平面的压力关系。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 < P乙
C.P甲 = P乙
D.无法判断
【解析】该题是正方体竖切问题,由于竖切后仍然是柱形固体,而且竖切后固体的密度不变,高度不变,因此根据p=ρgh截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的压强和原先的压强相等,原来两个固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依然相等。
若题目要求截去相同的质量,解题思路相同。
【答案】C
【例2】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大于B的边长,此时A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对地面的压强,若沿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A’、B’对地面的压力、压强()A.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B’对地面的压强
B.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C.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
D.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
【解析】该题是在压强判断的基础上,增加了压力的判断。
因为切割后的压强不变,仍然相等,所以排除A和B;又由于A的边长大于B的边长,所以切割后A’的底面积大
于B’的底面积,再根据F=Ps可以判断,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D
●横切
横切问题比竖切略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涉及切去部分的重力或质量关系,此类常用p=F/s;第二类则涉及切去部分的高度关系,此类用p=ρgh较简便。
另外有时用极限法也能方便解题。
【例3】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解析】该题属于横切问题中的第一类,涉及切去的质量关系,所以用p=F/s公式来表示剩余部分的压强。
可先根据p=ρgh判断出甲乙丙的高度关系,原来的压强P甲=P乙=P丙,ρ甲<ρ乙<ρ丙,得h甲>h乙>h丙。
于是得S甲>S乙>S丙,再根据F=ps可得F 甲>F乙>F丙,又因为F=G,所以G甲>G乙>G丙。
然后把剩余部分的压强P’表示出来:P’=F’/s=(G-G’)/s=G/s-G’/s=P-G’/s。
原来压强相等,G’/s是小于关系,相减可得剩余部分的压强P’是大于关系。
【答案】C
【例4】(2005年中考题)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解析】
解法一:该题属于横切问题中的第二类,涉及切去的高度关系,所以用p=ρgh公式来表示剩余部分的压强。
先根据p=ρgh判断甲乙的密度关系,原来的压强P甲=P乙,h 甲>h乙,得ρ甲<ρ乙。
然后把剩余部分的压强P’表示出来:P’=ρg(h-h’)
=ρgh-ρgh’=P-ρgh’(h为原来的高度,h’为切去的高度),两者原来的压强P相等,ρgh’是小于关系,相减可得剩余部分的压强P’是大于关系。
解法二:极限法。
假设截去的高度等于乙的高度,乙被全部截去,对地面压强为零,甲未被切完,对地面仍存在压强,所以P甲>P乙。
【答案】C
●竖直方向施力
此类也分为两种,一类竖直向上施加力(拉力大小小于物体的重力);另一类竖直向
下施加力。
两者都用p=F/s求解即可,竖直向上时施力后的压强可表示为
P’=F’/s=(G-F)/s=G/s-F/s=P-F/s;竖直向下时施力后的压强可表示为
P’=F’/s=(G+F)/s=G/s+F/s=P+F/s(其中F’表示施力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表示对物体施加的力,P表示未施力前的压强,G表示物体的重力,s表示受力面积)。
【例5】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仍然相同,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无法判断
【解析】该题是竖直向上施加力的问题。
先由压强P和密度ρ的大小关系得出h及S 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P’=F’/s=(G-F)/s=G/s-F/s=P-F/s得F 甲<F乙<F丙。
【答案】B
●叠放
在柱形物体上叠放物体。
在柱形物体上放物体和竖直向下施力问题相似,但是与施力时的表达式略有不同。
【例6】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已知物体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 <ρ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放置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为()
A.P 甲 <P乙 <P丙
B.P 甲=P乙=P丙
C.P 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解析】在柱形物体上放物体和竖直向下施力问题相似,根据:
P’=F’/s=(G+G’)/s=G/s+G’/s=P+G’/s,可得P 甲 <P乙 <P 丙。
【答案】A
通过分类研究,我们发现柱形固体的压强问题虽然题型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同学们只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归纳总结,对不同的题型寻找最合适的方法,便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