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202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1.古文标点错误的类型主要有断句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误。

2.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3.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

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岳阳楼记》属于杂记类;《欧阳生哀辞》属于哀祭类。

6.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仄、讲究用典。

7.律诗的对仗是指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工对是指用同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借用该字其他意义或与该字同音字的意义对仗。

8.史传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0.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散文、韵文、骈文类。

1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他把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12.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

13.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仄声;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14.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1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于奏疏类;《陋室铭》属于箴赞类。

1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

17.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8.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0.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电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电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电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15分)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 )()()( )讲的是造字法;讲用字法的是( )().2。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种类型,即()。

5。

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

二、解释句中黑体字(36分)(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古义和今义(16分)6.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7。

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8。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9。

其友竖谷阳奉危酒而进之。

10。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11.射其右,毙于车中。

1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0分)14.故不能推车而及。

15.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1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7。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8。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分)1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20.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21。

邹忌脩八尺有余,身体昳丽。

22.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23。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5分)2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5。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6。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2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8.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4分)29。

姜氏何厌之有!3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31。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3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3。

微斯人,吾谁与归!34。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Word最新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Word最新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通过整理的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20分)1.在上古汉语中,表示自我称呼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吾、予、我、朕”等。

2.“诸”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情况是它可以做之于的合音词,如“公伐诸鄢”。

3.古代汉语中的介词一般是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它们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组成介宾词组,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方式、对象等。

4.我国古书注解源远流长,有多种注释体例: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是传注体;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是义疏体;汇集众说的体例是集解体5.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一句话读完了,在字旁添加符号标注,叫作句;一种是一句话没有读完,但读时有个语气上的停顿,然后在字下加注符号,叫作读6. 开创我国文体分类先河的是曹丕,他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系统而全面论述文体的著述是南朝齐梁时代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对各种文体的源流和特点都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此后,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7.古文今译的两大类型中,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是直译;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是意译。

初做今译练习,一般应直译,切不开任意乱译。

二、说明下列大号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8.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9.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10.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根本,代指农业。

末:末梢,代指工商业。

残:祸害。

11.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12.世之有機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 精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 精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毛遂自荐”这个故事是说毛遂挺身而出、自我推荐,随平原君去楚国订立盟约,解除()之围。

A.长安B.洛阳C.邯郸2.()是就疑问之点提出疑问的词。

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句中的“其”是()oA.副词B.介词C.代词4.“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该句中“尝"的词性和意思是()。

A.动词,尝试B.副词,曾经C.动词,尝一尝5.“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该句中“与”的词性和含义是()。

A.连词,和B.介词,同C.介词,替6.“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齐桓晋文之事》)该句中“诸”的词性和含义是()A.介词,相当于“之于”B.介词,相当于“之乎”C.介词,众7.下列加点连词“而”表示两种行为关系,译为“然后"的一项是()oA.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钻鲤潭西小丘记》)B.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钻姆潭西小丘记》)C.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答李翊书》)8.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oA.《史记》B.《尚书》C.《春秋》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该句出自()。

A.《桃花源记》B.《武陵碑记》C.《岳阳楼记》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oA.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古文今译的时候还有具体的方法B.对译中古今汉语词序应该一致C.增补是古文翻译的最基本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毛遂比至楚"中,“比"指“等到"B.“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中,“赞”指“称赞”C.“毛遂奉铜柴而跪进之楚王”中,“奉”指“奉献”D.“胜不敢复相士”中,“相"指“考察、鉴别”12.关于“盖”的语法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oA.可用于句首,起提示作用,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B.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推测估量的不确定语气C.可用作“副词”,位于句首,连接前后文,表原因和委婉判断的语气D.“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一、填空题(20分)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词类活用是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词的兼类是词固有的用法。

3.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宇(30分)(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8分)5.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句中义:影子;今义:景色。

6.赦之,以劝事君者。

劝:句中义:鼓励;今义:劝告。

7.薛谭乃{射求反。

谢:句中义:道歉;今义:谢谢。

8.人幄中闻酒臭而还。

臭:句中义:气味;今义:不好的气味。

9.厉王虐,国人舅王。

国:句中义:国都;今义:国家。

谤:句中义:在公开场合议论过失;今义:诽谤。

1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勤:句中义:劳动;今义:勤劳。

11.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锤者。

欲负而走。

亡:句中义:逃亡;今义:死亡。

走:句中义:跑;今义:走路。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2分)12.流水暴益,荆人弗知。

益:涨水。

本义。

1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末:尖端。

引申义。

14.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监:监视。

引申义。

15.出跳乎井干之上。

干:栏杆。

假借义。

1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

引申义。

17.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倒着(或难产)。

假借义。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30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8分)18.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之日寤生。

惊;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1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灰、讲究用典。

2.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

4.七律平仄的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灰、平平灰仄仄平平。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6.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辞赋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序跋类;《醉翁亭记》属于杂记类。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8.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9.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

末:工商业。

残:祸害。

10.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

1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田:打猎。

饿:饿得要死。

12.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竟:边境。

1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鼓励。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吾):介词,表原因。

(吾)以:动词,任用。

15.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词。

夫:指示代词,那。

16.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或:代词,有人。

17.王见之,日:“牛何之?”(何)之:动词,到(前往)。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副词,只。

19.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副词,逐渐。

其:代词,指范曾。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2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0分)22.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经出现,起初叫作书。

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章、奏、表、议。

此外还有疏、封事和割子,是奏议的附类。

2.《史记》的注本很多,通行的是“三家注”本,即南朝宋裴驷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传状类的传是指传记,状是指行状,后者又称_行述、行略、事略。

4.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说明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义(每词1分,共10分)5.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

文章:花纹、纹饰。

6.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亡:逃亡。

走:跑。

7.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也。

子:此指女儿。

8.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9.王终遗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坐:因犯罪而受处罚。

10.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

11.人有疾病,涕泣分食之。

涕:眼泪。

12.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媳矣。

少:稍微。

13.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恨:遗憾。

三、说明下列加点字词或语法结构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每词2分,共20分)14.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是:指示代词这,主语15.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名词;君主,主语。

臣:名词用作动词;像臣,谓语。

虽:连词;即使。

得:助动词;能够,状语。

1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经流之大,两挨者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时:按时;状语。

辩:通“辨”,分辨;谓语。

焉:无实义,句中语气词。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每个词类活用2分,共10分)17.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6-202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盗传必究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2.系统而全面论述文体的著述是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

3.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仄、讲究用典。

4.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5.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

6. 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要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排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必须对仗。

二、解释字词(30分)
(一)说明下列句中大号黑体词在句中的意义。

(每词1分,共10分)
7.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王(此):使(这三人)为王。

爱:爱戴。

8.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淫:过分。

是:这。

贼:祸害。

9. 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田:打猎。

饿:饿得要死。

10. 任座趋而出。

趋:快步走。

11.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得罪:获罪。

恨:遗憾。

(二)说明下列句中大号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

(每字2分,共20分)
12.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
或:代词,有人。

13.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以(封):介词,表对象。

是:代词,这。

(君)之(不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 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