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哲学》判断题精选
哲学生活基础判断题(无答案)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汇总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有方法论。
5.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
6.世界观一般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不成体系的。
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科学之科学。
10.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标准。
1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的问题。
14.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15.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16.“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分属于哲学的两大阵营。
1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面,但却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18.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这个观点正确把握了人主观精神的作用。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
20.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2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指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2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依赖。
24.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2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6.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训练

3.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这段话说明( )A.哲学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C.哲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就在于看( )A.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B.它是否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C.它是否是马克思等伟大哲学家的论述或观点D.它是否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3。
马克思说:“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C。
真正的哲学都是具体科学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汇总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一、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1.哲学就是世界观或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错)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错)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错)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错)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人生。
(错)8.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错)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错)11.物质就是桌子、椅子、黑板……(错)12.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错)13.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错)14.旧哲学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错)15.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错)1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错)17.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18.意识是主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错)19.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错)20.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错)2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22.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
(错)2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24.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错)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错)2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错)27.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2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错)29.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错)30.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错)31.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错)32.有用的就是真理。
3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对)35.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36.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生活与哲学模块测试卷(一)

2016届《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其相对独立性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断旨在强调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4、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A.是错误的,因为它用哲学取代了具体科学B.是正确的,因为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意义C.是错误的,因为哲学就是具体科学 D.是正确的,因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5、一位学者说,艺术如果还要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它就必须走向哲学,但不是变成哲学;就像哲学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就要走向艺术,但不是变成艺术。
这说明①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②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③哲学需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④哲学和具体科学最终走向完全一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9、“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哲学基本理论易混易错点1.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错误: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 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正确: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错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错误: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正确: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错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正确: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正确: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6个)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2021年浙江省学考单元复习卷: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021年学考政治单元复习卷:《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孔子曰:“下学而上达”,这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都会推动唯物主义的发展。
4.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
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6.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属于不彻底的可知论。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8.“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的观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9.唯心主义虽然是“一朵无实花”,但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0.“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观点。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1.有人认为,物理学、化学、经济学之类的具体科学是真正存在的科学,哲学是一种思维抽象的产物,事实上并不存在。
这种观点①把共性等同于主观的产物②把个别的存在当作唯一的存在③认为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④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一论断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C.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升华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13.爱因斯坦说过,物理学所面临的困难将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和掌握一些哲学问题,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
由此可见①具体科学与哲学有密切联系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④具体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的指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4.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也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神创论,摧毁了唯心主义的目的论和物种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哲学判断题答案

哲学判断题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高二《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答案注:红色字体为错误之处,括号里为原因说明。
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错,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科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者关系说反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反思,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总和;科学之科学是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是错的,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
)5、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应是基本问题。
另注意不能说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对的)7、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与思维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与前面对应应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注意一定是主观在前。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
(去掉。
)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学业考试《生活与哲学》判断题精选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哲学就是世界观。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总和。
8.哲学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9.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0.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1.“哲学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体现了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1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1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5.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16.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17.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8.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9.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0.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21.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2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存在。
2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27.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28.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社会。
29.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是思维或精神。
30.静止是有条件、暂时的、相对的。
31.“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属于诡辩论。
3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规律。
3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35.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36.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37.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38.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39.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促进作用。
40.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41.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4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43.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4.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5.人们获得认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实践,一个是学习。
4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47.人们获得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8.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科学性。
50.联系与创新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51.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5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具体联系。
54.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5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56.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57.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58.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59.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60.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61.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2.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6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64.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65.“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
66.“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6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8.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69.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7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72.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7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74. 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实现事物的发展。
75.不固守书本、敢想敢干就是创新精神。
76.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77.“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全面概括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78.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了科学。
7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80.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
8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82.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3.社会历史的主体有时是人民群众,有时是少数英雄人物。
84.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85.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8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有社会历史性,人们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87.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8.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手段。
89.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90.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参考答案
1—5 AABBB 6—10 BBBAB 11—15 BAABB 16—20 BABBB 21—25 BBBBB 26—30 BBBBA 31—35 AABBB 36—40 BBABB 41—45 BBBAB 46—50 BBABB 51—55 BABAB 56—60 AABBB 61—65 ABBBB 66—70 BBBAB 71—75 BBABB 76—80 ABAAA 81—85 BABBB 86—90 A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