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错过》教学设计 苏教版
第21课错过教案苏教版八下

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成长资源》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完成《成长资源》。
教学反思:
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
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错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难点1
难点3
学生对“错过”的理解。由于“错过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 难以理解其在人生中的意义和影响。
课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抽象的表达 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 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 引导。
难点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错过”所带来的 教训和启示。学生可能只是从表面理 解“错过”,而未能深入思考其背后 的深层含义。
重点
错过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教学资源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PPT课件、黑板、教学软件等。
拓展阅读
推荐书目
《人生的智慧》、《学会选择,学会 放弃》、《思考,快与慢》等。
推荐理由
这些书目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错 过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提 高思考和决策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错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 册)
授课教师:
2023-12-27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拓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02
01
03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了解作者对“错过”的独特见解。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机遇,勇于追求自己的理 想和目标。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提问导入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此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境导入
八年级语文下册 错过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错过》。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错过,学会珍惜和反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错过》。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文学作品,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提问学生对“错过”的理解和经历,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错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注释,帮助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讨论与写作:1. 课堂讨论:(1)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解读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
2.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错过”的短文。
(2)学生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编写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
1.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提醒学生在生活中珍惜和反思。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错过》,加深理解。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
苏教版《错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教版《错过》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错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过错,勇于面对并改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错过》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人物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错过》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讲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情感。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收获。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及情感教育。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错过”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续)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错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认识到珍惜眼前人、事、物的的重要性。
7. 课文拓展:(1)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影视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观看。
8.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错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为学习《错过》做好铺垫。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深入赏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如形式、内容、语言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每一个瞬间。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错过》的作文,可以是感悟、赏析或续写故事等。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错过》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错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简介作者:X心武,当代作家,某某某某人。
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师X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
1976年后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
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X心武对编辑,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
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学情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贻误(yí) 憬悟(jǐng) 渊薮(sǒu)斑斓 (lán ) 颟顸 (mān hān)咀嚼(jǔ jué) 情愫(sù) 滞涩(zhì )惆怅(chóu chàng)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绝对不会出差错。
八年级语文下册 错过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领悟诗歌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 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资料,如注释、译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自主背诵诗歌。
3. 词语与句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诗歌的表达效果。
5. 情感与价值观:(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如查找其他相关诗歌进行鉴赏。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写的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合作的态度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错过》教学设计 苏教版

2 模仿文段说说你生活中的错过
3 对于这一人生常态,作者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句子总结,品味:
“没错过……”理解“经纬线”“斑斓多味”
4 错过是一种失去,如果你很好地对待,那么这个失会转化为得,怎样看待错过会使失化为得呢?
5 面对错过,人们也会有消极的反应,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思想言行是面对错过的消极反应,作者怎么认为: 没有意识到错过——灵魂颟顸, 意识到了没有行动——错过即过错
(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
文体:文艺性政论文,也称杂文,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 感知
1 指名朗读,根据思路梳理文章内容,可用原文的话概括
2 提出问题(1-2):大小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3—6)人生为什么充满了许多错过:人生常态
解决问题:(7-13)怎样看待错过:习惯 品味
第四部分: (14-15)总结全文
板
书
设
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 总结全文
教
学
反
思
二十一、错过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 理解作者观点
2 品味形象含蓄的语言
3 学习面对错过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
形象含蓄语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6是否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错过,错过的都不要紧?
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7体味: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喻:美景奇景比喻人生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机遇,预定的车站比喻关键的机会,关键的转折点
结语:错过,一切是过去,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一切错过,也记录着他迷惘中的醒悟。错过,一切是过去,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着一切的过错,也记录着他心灵的光彩。我们或许错过了流星划过时的许愿,或许错过了浪花打在礁石时的祝福,或许错过了聆听只说一遍的故事,但是一个人生只走一回,我们错过的一切是过去,这世上有无数流星。无数浪花,只要我们细细咀嚼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会是每一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有思,善莫大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二十一、错过
参考教学案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形象含蓄的语言
3学习面对错过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
形象含பைடு நூலகம்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摆在眼前,可是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此设计援引周星驰的经典台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迅速确立学习本文所需要的文化氛围。)(老师接着说:电影中的孙大圣,因为错过了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而后悔不已,其实当代作家刘心武对这一现象有他独特的感受。
文体:文艺性政论文,也称杂文,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感知
1指名朗读,根据思路梳理文章内容,可用原文的话概括
2提出问题(1-2):大小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3—6)人生为什么充满了许多错过:人生常态
解决问题:(7-13)怎样看待错过:习惯品味
第四部分:(14-15)总结全文
三品读感悟
三总结
1用简要的话补全下列文字
大小错过真不少,不要为此空烦恼。
因为得失本一家,错过就是真生活。
有的机遇会再现,要化错过为掌握。
,。(有的错过不再来,要细咀嚼这苦果。)
人生错过无限多,要能习惯与品味。
小的错过不要紧,。(只要大站不错过)
2论证方法:讲道理,对比论证
四拓展延伸
1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本文却是雄辩胜于事实。我们就来“让事实说话。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你的看法
(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
板
书
设
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教
学
反
思
1提出错过,文章举了生活中的哪两件事?
2模仿文段说说你生活中的错过
3对于这一人生常态,作者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句子总结,品味:
“没错过……”理解“经纬线”“斑斓多味”
4错过是一种失去,如果你很好地对待,那么这个失会转化为得,怎样看待错过会使失化为得呢?
5面对错过,人们也会有消极的反应,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思想言行是面对错过的消极反应,作者怎么认为:没有意识到错过——灵魂颟顸,意识到了没有行动——错过即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