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派

合集下载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也称共
同命运原则,是指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 一部分朝某方向运 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 感知为一个整体
简单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
对象进行知觉时, 如没有特殊要求, 常常倾向于把对 象看作是有组织 的简单的规则图 形
连续性原则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图形中连接在一起的平 滑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一)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 ——对以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反 动是格式塔心理学最突出的贡献 (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 是受格式塔心理学的潜在影响形成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 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 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 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 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 “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 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 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 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 学”。
3、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 ② 具有突发性 ③ 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 试错误 ④ 可以迁移
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 要方面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 着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 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 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 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 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 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 体性的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心理学派,也称完形心理学派。

其创始人魏特曼、考夫卡和柯勒自1910年起密切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的核心。

他们于1921年创立了该学派的刊物《心理学研究》。

在20年代和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了许多支持者。

1912年,魏特曼发表了一篇题为《似动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始。

在格式塔学派创始以前,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对意识经验进行分析,将经验分解为单元或元素。

经验元素的相加构成复杂的经验。

格式塔学派则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经验,单个刺激的相加并不能说明似动现象的发生。

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德语中Gestalt(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

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觉经验服从于某些图形组织的规律。

这些规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则,主要有图形和背景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完美图形原则等。

客观刺激容易按以上的规律被知觉成有意义的图。

在格式塔学派建立后的数十年里,其理论被应用到学习、问题解决、思维等其它领域。

格式塔学派认为,条件化的重复性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对关系的掌握。

在柯勒看来,关系的掌握即是理解过程。

一旦学习者知觉到特定情境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出新的经验,就会出现创造性的结果。

这种突然贯通的解决问题过程称为顿悟(insight)。

50年代前后,格式塔理论被推广到人格、社会及临床心理学领域里。

60年代,新兴的认知心理学吸取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观点,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对思维研究的成果。

目前,格式塔学派在个别领域中仍相当有影响。

例如,在知觉研究中,格式塔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但是在当代心理学中,格式塔心理学已经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进行活动了。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铁钦纳把冯特心理学带到美国以后,根据冯特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创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 象学,这种实验法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法,它主要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实验现象学是一种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的实验,它主要通过对现象加以直观描述,进而 发现其意义结构。 其次,它主要以文字描述而不是以数量关系 来反映实验,只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迹)

6、共方向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 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 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箭头) 7、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 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 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垛口) (恒常性,理解性,A,13,王)
(四)学习理论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 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 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顿 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 提出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 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 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要大于各 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二)社会历史背景 自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德国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一 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 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 统一,积极的主观能动。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 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 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 外。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客观刺激只具有 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 式被人感受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 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派名词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派名词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派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格式塔心理学派不?格式塔心理学派啊,就像是一
幅拼图!每一块都有它独特的形状和位置,组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画面。

比如说,你看那远处的山脉,它可不是孤立的山峰凑在一起,而是一
个整体的形态呈现在你眼前,这就是格式塔呀!
它强调的是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就好比你听一首好听的歌,不是
只因为某一个音符好听,而是整首歌的旋律、节奏等所有元素融合在
一起,给你带来的那种美妙感受,这就是整体性的体现呀!
再想想,你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大家的欢声笑语、互动交流,这整个氛围,可不是单个的行为能概括的,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
派所关注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呀!
格式塔心理学派还研究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呢!像似动现象,明明是
一些静止的图片,快速播放时你却感觉它们在动,神奇吧?这就好像
变魔术一样,你明明知道那是假的,但就是会被它吸引,这就是格式
塔的魅力所在呀!
还有顿悟学习,就好像你一直解不开一道难题,突然之间,灵光一闪,你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哇,那种感觉是不是超爽?这也是格式
塔心理学派研究的范畴呢!
你说,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不是很有意思?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
了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是吗?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心
理世界的新认识之门。

所以呀,格式塔心理学派真的是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探索呀!。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求简律
• “看见最简单的形状的倾向” • 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模式中看见最简单 的格式塔。
闭合律
• 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 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 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
图形-背景感知
• 当我们注意某物体时,一般不会注意或者 很少注意到它的背景。我们看的是一张脸, 而不是脸后面的房间或者风景。1915年, 古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埃德加· 鲁宾探讨了 “图形-背景”现象——即大脑把注意力 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略其它数 据的能力。他使用了很多测试图案,其中 的一个,即所谓的鲁宾瓶,几乎是人人皆 知的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完形 (一个格式塔),任何完形都有一个内部张力结 构,也叫“力的样式”。当两个现象的内部张力 结构或者力的样式相同时,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 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叫“同构对应”、也叫“同 形同构”、“异质同构”。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艺术和艺术作品中,情感 和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同构关系。
就近律
• 当我们看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 向于以彼此距离很近的一些组或者集来感 知它们。
相似律
• 当相似和不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时, 我们会把相似的物体看作一组
连续律
• 在许多模式中,我们倾向于看见一些有内 在的连续性或者方向的线条,因此,我们 就可以在一个令人迷惑的背景中找出一个 有意义的形状来,如在“找暗图”游戏中 一样。这样的线条或者形状就是一个“好 格式塔”——其内部有连贯性或需求。
尺寸衡定律
• 一个已知尺寸的物体,拿到远处去的话, 会给视网膜留下较小的一个图像,可是, 我们感知到的却是真实大小。 • 我们感觉到,远处的物体与它们在近处是 一样大的,因为大脑用相互关系的办法组 织了这些数据——比如与邻近已知的物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gestalt psychology 别名完形心理学诞生时间1912年创立人韦特海默起源地德国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

格式塔心理学流派

格式塔心理学流派
格式塔本意是指形式、形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它有两种 含义:1.事物具有特定的形状或者形式;2.指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 的整体特征,即完形的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可以说是 “形”的心理学。中文一般将格式塔译为完
形,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这比较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本意。因为格 式塔学说认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 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时,内心会 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当内心的格式塔与客观事物不相符时,格式塔就出现 “缺陷”,此时人的内心就表现出弥补自身缺陷的活动倾向,活动的结果使格 式塔本身达到完善化或形成良好的“完形”。英文常将格式塔译成。 “form”(形式)或“shape”(形状),这两种译法似乎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们强 调的都是客体的特征,而没有知觉主体的参与,与格式塔的真正含义有一定距 离。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目录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第四章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第五章 影响及评价 第六章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一、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 苛勒认为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经验,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所谓主体把握到的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 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 客观刺激只具有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式被人感受 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既包括客观世界,也 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理学派格式塔⼼理学派 - 概述学派创始⼈之⼀魏特墨M.魏特曼发表了论⽂《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这⼀学派的兴起。

格式塔⼼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这⼀观点在⼀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格式塔⼼理学家们从这⼀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理现象进⾏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定的作⽤。

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进⾏了⼤量的实验研究⼯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格式塔⼼理学派 - 理论上的⼀些先⾏者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关。

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

例如,⽆论从哪⼀边或从顶上,或从⼀⾓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张桌⼦仍然是⼀张桌⼦。

同样⼀系列的声⾳,⽐如⼀⽀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曲调。

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

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

⼀⽀曲调是⼀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19世纪最后⼏⼗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原⼦主义的概念了。

⽐如磁⼒,光、电。

这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

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以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速⽰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条垂直,另⼀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

如果先通过⼀条细缝显⽰出光线,然后显⽰另⼀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心理学派发布日期:2008-02-12 14:22 共226人浏览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

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

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

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

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

(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觉。

)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

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

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

比如磁力,光、电。

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

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垂直,另一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

如果先通过一条细缝显示出光线,然后显示另一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

可是,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而且又移动回去。

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一个明显例子。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墨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

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

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

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这种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许可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或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

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

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

两条线放映时间的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时间相隔过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a线向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

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

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

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

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第三,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不是先见a线,后见b线,然后由两条线的感觉,产生综合作用,形成运动的知觉。

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

马赫把圆周称为空间形式的感觉,曲调称为时间形式的感觉。

很明显,他把感觉的意义扩大了,因而造成了混乱。

但是他和埃伦费尔期的形质说是同声相应的。

埃伦费尔期把这些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称为“形质”,于1890年在一篇论文内提出形质的概念。

他提问,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新的元素还是旧的元素的集合呢?他的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

他认为一个正方形是四条直线构成的,但是“正方形”可不是这四条线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新的形式、性质或元素。

所以马赫和埃伦费尔斯的研究只是要在旧有的元素外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并没有根本否定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不自然的分析的产物。

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克勒说:“当我眼看面前的书桌时,我便看到许多界线分明的整体在视野内各别分开,桌面上有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条香烟等。

”他为了证明这些分离整体的现实性,认为不妨试行将这些物体的部分与背景的部分合成另外一些整体,结果就可以有时失败,有时有较好的成就,但其所造成的新整体与自然的整体相形之下,就不免离奇古怪了,读者也许以为这是由于人们日常应用过这些东西,习惯于把它们看成分离的整体。

克勒说:“谁能否认一张纸、一支笔是大家熟悉的物体呢?我由于过去的经验知道它的用处和名称,因此,毫无犹豫地应当承认它们有充足的‘意义’。

但是根据这些事实,可不能立即断言,如果不知道它们实际的功用,一张纸或一支笔就将在我们的视野内不能成为分离的整体。

可能在我们具有那种知识之前,这同样的实物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也不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但是它们在视野内仍旧出现为个别的单元,分离的整体。

”克勒还举出许多其他实例为证。

总之,在克勒看来,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是单元,不是感觉元素。

韦特海默说,很久以来,欧洲科学的特点是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将复杂的东西破成元素。

现在“如果以活生生的经验请教于科学,问它对这些经验能够讲些什么,它便给你一大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感情、意志、动作和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定律等,它对你说,请吧,你就用它们重新组成你的经验吧。

这就使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上陷入田难,引起了传统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很明显,这个批评的矛头不仅针对感觉论,而且也针对联想主义。

韦特海默把这些学说,讥评为镶嵌说或包扎说。

冯特认为心灵有将元素主动地综合为整体的统觉,但在韦特海默看来,这个统觉说还是让感觉元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至于格式塔则“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

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

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利黑认为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的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

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

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便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

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不相隶属,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

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

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

为了解释似动现象,韦特海默曾提出脑历程的交互影响的场论,认为脑内有一中心位置受了刺激时,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像投石于水时所引起的涟谢一样。

假使a点和邻近的b点先后受了刺激,则a和b之间产生了短路。

如果a点传出的涟漪达到最高峰而有类似的兴奋圈恰恰从b点来到,神经历程的方向便决定于a先到达的这个事实。

a、b两点越加接近,似动历程产生的条件便越加有利,而这个历程就是一个广阔的特殊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便运用这个场论解释知觉单元的组合。

波林说:“我们已经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整体的重视导致其弟子们应用了场论。

如果场内的材料由于互相作用的场力或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磁场或电场的作用而造成形状,那么经验的项目构成结合的图形就可以有时被理解了。

”格式塔心理学还用这个场论研究学习问题。

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

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

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

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这种学习称作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

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试而误,误而再试,最后侥幸得到了成功。

而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