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在课程结束后,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回顾了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5.个性化的教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于操作不熟悉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对于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我进行了深入的知识讲解和解释。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坚持不懈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尝试和探索,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三、教学策略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会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创建有趣的化学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火山爆发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会以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此外,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的讲解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第1课时)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梯度、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教师解答: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
1.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如何进行有效记录和分析,提炼出科学问题。
3.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三)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强调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对于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4.探究讨论: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5.知识拓展:结合实验结果,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7.课后作业:布置与实验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实验操作规范、观察分析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知识框架构建: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观察分析方法,以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达标体验: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

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或在蜡烛的火课堂讨论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D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等。
物理变化:石蜡受热熔化、石蜡蒸气冷凝等。
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时发光、放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
C
3.点燃一支蜡烛,在其燃烧的火焰中平放入一根火柴梗,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上( )A.接触外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B.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C.接触焰心的部分被烧得最黑D.被均匀地烧黑
A
点燃前(变化前)
燃着时(变化中)
化学实验
基本方法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后来自变化后)相同点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通过哪些实验手段探究蜡烛的性质?
相同点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1.白色、半透明、固体、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2.易切,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蜡烛的硬度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灯芯,靠近蜡烛
点燃灯芯
探究2(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备课必备】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课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备课必备】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课

现象和结论
(1)实验前: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
(2)实验中:观察到的光、热、火焰、沉淀、气 体等现象的产生。
(3)实验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1、观察蜡烛 烛芯:线状 ,
的制作材料 外壳:圆柱形 。 。由石蜡制作
2、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 的颜色、状 态、气味
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
• 途径:
•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验证化学原理 作用
获得化学知识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蜡烛带来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也 有用石蜡给水果保鲜等。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 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 性质?
观察与思考
古代的炼丹士幻想通过炼丹发明长生不老药, 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他们炼丹的作坊是现在 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古代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在简陋的实验室里, 探究空气的成分,为化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 不开实验,许多化学的重大 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都通过实 验得到的。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科学。
3.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 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结论 质软 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Fra bibliotek 步骤现象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认真完成
△完善探究过程,有始有终。
△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明确化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按要求整理。
组内学生讨论,信息反馈。补充填写实验报告。
各组畅所欲言说出遇到的疑问,大家讨论解决。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学会整理,养Biblioteka 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便于实验室的管理。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描写、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两支蜡烛,一支完整的,一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
【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继续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目标】1.认识石蜡的性质,初步学会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准确描述。

2.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得出石蜡性质及变化的有关结论。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

【课前穿越】5′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探究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3、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做出结论⑴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⑵点燃前:请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与水比较)及溶解性。

【自我测评】5′1、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性质的是()A.光亮的红色 B.常温下为固C.有特殊的气味 D.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变黑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D.①②③④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4、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整理学案】2′我的收获与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给物质加热
【演示】实验1-5
【阅读】P16酒精灯的使用,并记忆理解
观察、思考
【实验】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处加热;另一支的底部与灯心接触加热;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将水加热所需时间。完成P17讨论并归纳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己动手做实验1-5,并观察现象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用外焰加热
3、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和液体的取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基本操作。
倾听
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1-4
01---3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三、洗涤仪器
讲述洗涤仪器的方法、注意点、仪器干净的标准
阅读练习洗涤仪器
【小结】: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洗涤仪器
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三、物质的加热
1、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灯的使用:外焰、内焰、焰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