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中国能源结构的演变

合集下载

能源“十二五”规划发布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

能源“十二五”规划发布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
容量 达 到 3 0 0万 千瓦 。
规划 》。根据对 “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的总 体 判 断 ,从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与 效 率 、能 源 生 产 与 供 应 能 力 等 方 面 发 布 了2 0 1 5 年 能 源 发 展 的 主要
目标 。 规划提出, “ 十 二五 ”期 间 ,实 施能 源 消费 强
《 规 划 》指 出 ,还将进 行生态环境保护 ,到
2 0 1 5年 ,单 位 国 内生产 总值 二氧 化 碳排 放 比 2 0 1 0
年下 降 l 7%,每千瓦时煤 电二氧化硫排放下降到
1 。 5克 ,氮 氧化 物 排 放 下 降到 1 . 5克 ,能 源 开发 利 用 产 生 的 细颗 粒 物 ( P M2 . 5)排 放 强 度 下 降 3 0%
杜思 强. 旱耳 夭式 十 气 留 封 矢 效 原 分 析 及 改 进 猎 万 匝
Fa i l u r e An a l y s i s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Me a s u r e s o n Ta n d e m Dr y Ga s S e a l
以上 。
常规天然气资源 ,加快发展风能 、太 阳能等其他可
再 生能 源 。
《 规划 》提出 ,到 2 0 1 5年 ,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 提 高到 1 1 . 4%,非 化石 能 源发 电装 机 比重达 到 3 0%。天 然气 占一 次能 源 消费 比重 提 高 到 7 . 5%, 煤 炭 消 费 比重 降低 到 6 5% 左 右 。其 中 ,到 2 0 I 5
年 ,风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 1 亿千瓦 ;太 阳能发电
装 机 规模 达 到 2 1 0 0万千 瓦 ;生 物 质能 发 电装 机规

十二五电力工业的结构11

十二五电力工业的结构11

江哲生:我国电力工业现状和“十二五”电源结构调整的走势分析2009-01-15 16:33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访问次数: 198我国电力工业现状和“十二五”电源结构调整的走势分析全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秘书长江哲生前言我国电力工业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地发展,1978年,全国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发电量2566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

改革开放30年后的2007年,全国装机容量为7.1822亿千瓦,发电量32644亿千瓦时,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2.6和12.7倍。

火电机组的供电煤耗从471g/kWh降到356g/kWh。

从发电量的构成分析,长期以来一直是火电占80%左右,如果煤电仍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一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二是国内煤炭的产量难以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

政府从90年代开始就着手调整电源结构,其重点是降低煤电的比例,但从2002年开始煤电的比例反而逐年提高。

因此,我国电力工业电源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一、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新建机组的容量快速增加,到200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8亿千瓦,发电量32,644亿千瓦时。

表1列举近几年的发电设备制造、全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情况。

表12 近年发电设备制造、全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情况1、这段时间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7年装机容量增加近4亿千瓦,平均每年增加5700万千瓦,其中后三年平均每年增加9000万千瓦,远远超过常规发展的速度。

2006年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装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高达1.86。

2、从新增装机的电源结构分析,火电机组发展最快,致使火电不论是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所占的比例都在不断增加,2007年火电装机容量占77.42%,火电发电量占83.34%(主体是煤电)。

从规划的角度,期望2020年煤电的发电量所占的比例能降到60%左右,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难度很大。

3、发电设备制造产量从2001年开始一直飚升,2007年的产量几乎是2001年的10倍。

十二五能源之变

十二五能源之变

“十二五”:能源之“变”总有一些伟大的时代,发展和改革的激流推动着它的前进,而那些时代里总有一些产业领域,像血脉、肌肉、骨骼支撑着时代的发展,它的激变与时代的激变交相辉映。

在两会召开之际,“十一五”与“十二五”之交,作为一张出生不到两年的行业报,我们庆幸可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庆幸能够记录能源这一关键产业的发展,更庆幸可以感受两者变革的速度和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一跃成为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水电装机全球第一、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风电装机的增速全球第一。

但同时,发展方式粗放、区域间协调不足、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也在气荒、煤荒、油荒、矿难、拉闸限电等事故甚至灾难中集中凸显。

上一步,我们实现了发展的速度神话,接下来我们的目标依然将紧盯GDP不放吗?是做能源大国,还是做能源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想在前面,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24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一半是约束性指标,由量变到质变的苦心和决心跃然。

温家宝总理表示,“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

”“如果不加快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年初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如何审视、认识能源工作,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要有新的提高。

”转变能源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改革。

一方面,要推动能源价格体系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重组进度,优化资源配置。

价改最突出的矛盾表现在油、气、煤的定价上。

以成品油为例,“十一五”期间定价机制转为参考“一篮子”价格,是一个质的突破,但是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较国际市场依然较低,未来市场化、透明化,明确价格信号必然是成品油及其它能源、资源类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方向。

能源央企改革也将在“十二五”迈开大步。

上个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未来要上市的央企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上市。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的变与不变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的变与不变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的变与不变“十一五”期间,我国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未来5年,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新能源技术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另外,《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也于2010年上报国务院待批,与“十一五”不同,新能源产业不仅包括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涵盖了清洁煤技术和智能电网,以及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

概念和涵盖领域的不同只是新能源产业的变化之一,更多的变与不变则体现于各细分领域的发展。

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继续扩大,光热发电将异军突起“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将继续扩大,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是“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热利用需重点开拓的三大应用市场,其中工程市场包括太阳能与建筑结合配套工程、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两大类。

“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将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政策和研发的支持下,太阳能热发电站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十二五”末期,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将开始初步的商业化运营。

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能力仍将保持,国内市场将快速成长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5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保持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在政策的支持下将迅速成长,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局面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有效改善,预计201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

风电——在产业规模继续增长的基础上向“质”、“量”并重发展未来5年,我国风电产业将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的高增长态势,装机规模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1300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能力也将得到很大提高。

但与“十一五”期间仅仅关注装机容量不同,“十二五”期间“质”、“量”并重将成为风电发展的基调。

在经历过去几年风电装机快速式的发展之后,强调注重风电发展质量无疑为中国风电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_十二五_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

_十二五_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

“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本文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问题研究》的总报告,课题组组长:韩文科,副组长:李际,成员:朱松丽、刘静茹、高虎、高世宪、张有生、杨玉峰、杨光。

内容提要“十一五”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世界范围的新能源产业和能源科技的加速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大环境,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人民生活富裕对能源需求和服务质量的新要求,为我国“十二五”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国的能源发展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以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设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满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和主要问题(一)主要成就1、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速,供给能力继续增强,能源产量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速,供应能力继续增强。

截至2008年,煤矿开工规模达到4.5亿吨,与2010年的规划目标相比,完成率达145%;电力装机总容量由2005年的5.17亿千瓦增加到7.93亿千瓦,完成率为96%;风电、核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2005年的20.6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8年的26.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8.1%;2007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2008年能源总产量、煤炭、原油、天然气、发电量等产量与2010年的规划目标相比,完成率分别为114%、107%、98%、83%和93%,主要能源品种产量均接近或超过2010年的规划目标。

解读《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洞悉国家能源发展布局

解读《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洞悉国家能源发展布局

解读《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洞悉国家能源发展布局2012-10-29 12:48:54 新华网微博评论浏览次数:3058字号:T|T24日,《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分别被国务院常委会讨论通过,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进行了布局。

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同日发布,全面介绍中国能源发展现状、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部署。

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将面临哪几项重要任务?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下面我们将一一梳理。

明确七大重点任务会议讨论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重点任务是:(一)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

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二)推动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

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

(三)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

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

(四)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储备应急保障能力。

(五)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全面推进节能提效,加强用能管理。

(七)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

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在此之前,能源领域中国家相继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等。

我国十二五将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我国十二五将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我国十二五将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我国十二五将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能源发展方面再次明确“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发展思路的同时,着重强调将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引领能源发展纲要明确了“十二五”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即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在政策导向上,“十二五”国家将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打造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一样,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自今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以后,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此次作为“十二五”能源发展核心导向性政策。

“十二五”期间将着力于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此外,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成为“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重点。

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将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区发展核电。

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

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

在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

“十二五”我国电力政策变化解读

“十二五”我国电力政策变化解读

电力政策“十二五”我国电力政策变化解读中国电力网2010年6月12日10:51 来源:新华网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着手“十二五”电力规划编制准备工作,并已经启动包括核电发展规划等在内的专项规划,目前针对形势发展,将会加快核电、热电联产、煤电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上下游关系,积极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

虽然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较快,但是中国综合能源效率仍然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依赖大量资源消耗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付出了资源消耗过渡、环境破坏严重的代价。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不在新一轮世界能源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认真把新能源发展放在一个战略位置上加以重视。

针对目前能源领域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加快了调整步伐,除了核电从“积极”变成目前的“大力发展”外,火电、水电、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也有变化。

与核电一样,中国的水电、火电等政策也在微调。

“十一五”规划,我国电力政策是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目前的形势已经发生很多变化。

下一步水电的政策是“积极推进水电开发”,代替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有序开发水电”。

火电是“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同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优化发展火电”。

有关新能源的提法是“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也与以往提出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所不同。

而措辞不同的背后,是规划的变化。

专家透露,2020年风电总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大大超出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2020年风电装机3000万千瓦的水平。

2020年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亿千瓦左右;除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6%以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一 3, 7一 9 , 新 兴 能 源 尚 未成 为 主 流 能 源 , 石 能 源 仍 然是 主 要 的 消 费 能源 。 据 主 体 地 位 , 占 3% 4 % 其 次 是 天 然 气 占 l% 3 % 煤 炭 化
5一 4 。 各 国发 电量构成 中, 以煤 、油、气等化石燃料为原料 的火 电是 占 1 % 2 %
… 1
01 0
80’ TO ' 6O’
50 '
■_

_
4O ,
: 0'
2 0'
_
1' 0
01
_
世 界

日 矗
抟稿
董田
荑日 I
I ・挂电 I D柬哇
l 热气 D
l , :● S6 '
l ’
1 ' 0 S 1’ . ●
从 世界 主 要 经济 体 看 能 源产 业 变 迁 特 点
选取 中、美 、德 、 日、英 五个主要经济体作 为研 究对象,
( )一次能源消 费结构趋 向多元与均衡化 二 从 16 9 5年至 2 0 0 9年 ,世界能源结构,从由煤炭和石油为
对 产 业 革命 以来 这 些 国家 能源 产 业 的发 展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得 出 主 ,过 度 到 了煤 、石 油 、 天 然 气 三 足 鼎 立 的格 局 。期 间 , 煤 炭 这些 主 要 经 济 体 能源 产 业 变 迁特 点 如下 。
和 石 油 占 比下 降 了 1 个 百分 点 ,而 天 然 气 上 升 了 8个 百 分 点 , 5
( )化石能源仍 然是各 国主要 消费能源 一
尽 管 各 国都 致 力于 新 兴 能 源 的开 发 使 用 ,但 是 除 核 电 外 ,
核 电上 升 了 5 百分 点 。 个 四 大发 达 经 济 体 美 、 日、 英 、 德 能源 消 费结 构 中 ,石 油 占
过程 。
40 5 一 0f
2 一 1 ● _ 一 _ 1 0 0 J r_ _ ] l
中阻 1 日 l 缚 l 英阻 l 荚 l 世 本 雹 阻 界 lI S 9 _ % 0 J 9 J 3 J 5 州 J 2 2 3 6 8 9 2 J3 8 l I9 T 2 l 1 2 J 2 5 l 1 _ 9 O l ' 4 ' 5 9 c ' 8I i l 21 l 29 4' 4' I I
点; 化石能源 占比总体上是降低的, 但降幅较小; 五个样本 国中, 下降最多的德 国降幅为 1% 1 ,中 国仅降了 4 。 %
所 替 代 。 二 是 天 然 气 占 比过 低 。 天 然 气 从 o 5 .%上 升 到 37 , .%
仅上 升 了 3个 百 分 点 。
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比较 ( 0 9 ) 2 0年
2 '
0 6 '
l. 9
8 29 .’
Z.' T 0
l -
I蒜拔 ●
‘ ’ e 2
I ' d S
: ' 9:

:.’ 74
l .’ 0 5
髓 6 ’
2., 28
2l, Sa _ E m oo h l 洲协 y 。 lj a
0 0 j 0 0≮ ≥ 一 ≮
德国的煤炭消费 占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煤炭 资源 的赋存优势决定了长期
以 来 以煤 为主 的 消 费 结构 ,但 石 油 、天 然 气 资源 的短 缺 不 能代 表 其 消 费 的必 然 减 少 。正 如 德 国和 日本 ,石 油 、天 然 气 对 外 依 存 度超 过 9% 0 ,其 消 费 量 却 并 不 低 。而 美 国和 我 国 的 资 源 储 量
8.1 0 0I
60 一 0
济 发展阶段— —城市化 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 : 经济增长快 、能源 需求增长快 。根据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经 验 ,快速增长 的经济通常是 比较粗放 的,高耗能、高排放、粗 放式增长 、重化工经济结构 、能源效率低等,将伴随这一发展
中国未来五年能源产业结构演变态势
( )经济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 决定 了未来五年我 国能源 消 一 费的快速增长势 不可挡
未 来 五 年 的 中 国 经 济 , 与 “ 一 五 ”期 间 仍 处 于相 同 的经 十
各 国煤炭在 一次能源 消费 中的占比 ( 9 5 2 0 ) 16— 09
结构基本相 同, 目前能源消费总量也相 当,但其煤炭 占比不到
2 % 远 低 于我 国 的 7 % 3, 0 。可 见 , 源 危机 、 源 短 缺 都 是 相 对 的 , 能 资 主 要 取 决 于 这 个 国 家 的 经 济 水 平 、 能 源 发 展 战 略 及 产 业 政 策 取 向 。从 长 期来 看 , 中 国煤 炭 消 费 占比在 未 来 存 在 着 下 行 空 间 。
近年来随着高耗能重化各国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41专题报道specialreport专题报道specialreport201012shanghaieconomy201012shanghaieconomy201012shanghaieconomyspecialreport专题报道40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看能源产业变迁特点选取中美德日英五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革命以来这些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这些主要经济体能源产业变迁特点如下

≯ 。
seiR结 构 中 占比趋 于稳 定 三 16 9 5年 至 1 9 , 由于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的兴 起 ,煤 炭 在 一 9 9年 次 能 源 消 费 中 的 占 比 下 降 较 快 。但 近 1 来 ,其 占 比变 化 相 O年 对 非常 小 。从 19 至 2 0 9 9年 09年 , 日本 外 , 国 、 国 、 国 、 除 中 美 英
各 国主要 电力来源 ; 电、水 电也 占有相 当一部分 ,但风 电、 核
与 世 界 能 源 消 费 相 比 , 中 国 能源 消 费结 构 有 两 个特 点 : 一 一
O多 年 中 , 中 国 煤 炭 消 费 下 降 了 2 % 0, 光 伏 发 电等 构成 相 对 很 低 。从 R P统计 数 据 看 , 16 至 2 0 是 煤 炭 消 费 占 比过 高 。4 9 5年 09 年 ,世 界 化 石 能源 平 均 消 费 从 9 %下 降 到 8% 降低 6 百 分 但 是 仍远 高于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而 下 降 的份 额 主 要 由石 油 和 水 电 4 8,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