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期末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新课标Ⅱ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青藏陇贵等省区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

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 中央集权弱化B. 流民问题严重C. 土地兼并缓和D. 自耕小农衰退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32.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推荐下载】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推荐下载】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键入文字]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
1。

中山市高三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中山市高三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中山市咼二期末统考历史试题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时日易丧,予及汝皆亡” 一句的“日”是指A .夏桀王B .商纣王C .周厉王D .周幽王2、 战国七雄中,修建水利工程最多的是 A .齐国B .楚国C .魏国D .秦国3、 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 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 4、 魏晋南北朝与秦汉时期相比,自然科学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在7、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人是: A 魏源 B 李鸿章 C 洪仁玕 D 康有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商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城市是:9、百日维新颁布的变法法令中的内容,此前已经出现的有 ①举办新式学堂②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③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④ 改革科举制、废八股A .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③④ 10、护国运动首先发生在: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 .商业的繁荣 C .对外贸易频繁--"交子"在北宋出现,主要反映出B .城市经济的发达A .天文、数学B .天文、医学C .农学、机械6、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D .农学、数学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A 杭州B 重庆C 上海D 沙市12、下图中代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3、 红军长征中变被动为主动的首次重要行动是: A 强渡乌江B 强渡大渡河C 巧渡金沙江D 四渡赤水14、 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 “九• 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 一三”事变15、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6、 由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文化大革命”期 间我们国家也取得一些重大成就,特别是在 A.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B .国民经济发展方面 C.外交工作方面D .统一战线工作方面17、 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属于世界首次的是:① 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②人工合成结晶牛夷岛素 ③籼型杂交水稻育成④同步实验通迅卫星发射成功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②③18、 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以切身经历证实了“天圆地圆”说: A 达.伽马 B 迪亚士 C 哥伦布 D 麦哲伦19、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人权宣言》的机构是A.江西B. 广东C. 云南B.D. 湖北 完成了全国性的统一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A .国民议会B .立法议会C .制宪议会D .国民公会20、最早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是A. 土耳其B. 日本C. 中国D. 印度21、19世纪晚期以来,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其直接原因是A.污染物排放较少B.运输储存较方便C.内燃机普遍应用D.石油托拉斯出现2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不同在于: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战胜反苏维埃的敌人C利用市场和商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23、欧共体属于A .世界性的国际组织B .区域性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24、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A.西欧B.北美C.东亚和东南亚D.南亚25、下列科技成果中,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的是A.苏联人造卫星上天B.激光器的发明C.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D •晶体管的问世第二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32题12分,33题13分,共计35分。

2013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3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山市高三年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膝.盖 / 熹.微 忏.悔 / 阡.陌 角.色 / 角.斗 B .斑斓. / 狂澜. 恫.吓 / 胴.体 蛮横. / 横.财 C .造诣. / 翌.日 嶙峋. / 殉.职 漂泊. / 泊.车 D .船棹. / 沼.气 牛犊. / 赎.罪 冠.冕 / 弱冠.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早在中日建交谈判之初,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歧便是建交谈判的拦路虎...。

当时,鉴于实现邦交正常化是两国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当务之急,双方领导人为避免因钓鱼岛问题阻碍建交进程,约定对此“以后再谈”,此即可视为中日在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存在“默契”的滥觞..。

如今野田政府掩耳盗铃....,置两国默契与共识于不顾,把属于中国的岛屿倒买倒卖....,更是走在一条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

A .拦路虎 B .滥觞 C .掩耳盗铃 D .倒买倒卖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ks5u A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撰写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 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Array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2013年文综试卷及答案

2013年文综试卷及答案

2013年全国文综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李霜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文综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部分)试题新人教版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文综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部分)试题新人教版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①③B. ①②C.②③ D.③④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 D.②③④4.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5.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7.“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8.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朝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C项。

【答案】C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高三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文科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①③B. ①②C.②③D.③④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 D.②③④4.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

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5.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7.“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8.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朝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

明朝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多种需要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9.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10.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C.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11.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12.“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

”这一现象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3.“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4.“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

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15.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16.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17.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1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19.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20.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21.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22.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23.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24.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有90%以上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垄断,其中又有70%-由跨国公司垄断。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有60% -80%来自美国,而在美国的电视中,外国节目仅占l%-2%,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100本书中,有85本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面对这一现象,发展中国家正确的态度是A.要采取措施抵制外来文化产品B.全力进口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C.让市场自由选择各类文化产品D.积极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竞争力2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民主强国 D.和平崛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4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

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材料三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

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

……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1分)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1分)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