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北京 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北京 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北京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北京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包括以下内容:
1. 命题指导思想:命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中考的实际情况,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试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汉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表达和修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等。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 考试评价:考试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能力运用情况、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运用等。

评价结果以等级制呈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以上是北京语文中考考试说明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深圳中考考试说明

深圳中考考试说明

深圳中考考试说明
深圳中考考试是深圳市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也是学生完成初中教育的重要考试。

以下是考生和家长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选考,需选一门)
考试形式:笔试
考试时间:每年6月中旬
考试地点:考生所在的初中学校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初中三年的学科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考试分值:各科目满分均为120分,总分为1200分。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将在考试后的两周内公布,考生可登录深圳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成绩。

录取标准:录取标准主要考虑考生的综合成绩和档案素质,其中,综合成绩占60%的比重,档案素质占40%的比重。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年发布的招生政策和招生简章为准。

- 1 -。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主要针对以下科目进行考试要求和内容的详细规定:
语文。

考试内容全面反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以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时代性,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数学。

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理解、词汇语法、写作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物理。

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

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

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历史。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能力。

地理。

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

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上也有所规定,以适应不同的科目特点。

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中考大纲进行详细了解。

中考考试说明12篇

中考考试说明12篇

中考考试说明12篇中考考试说明12篇中考考试说明11:场地器材规格及设置要求考试的场地应在封闭的、标准400米田径场上进行,考试所需的标志线清晰,起点线和终点线应该设置明显的标志。

考试采用径赛电动计时系统,系统应符合田径竞赛规则要求。

考试前考务人员必须对场地标准和器材的准确性进行检查。

将电动计时系统的硬件架设在耐久跑的起点和终点,起点架设实时监控系统,系统使用时会拍摄各组考生的起跑和终点的图像,考生对自己的成绩存在争议时可追溯查取。

2:考试操作规范及要求考务员负责将考生按小组带至起点,起点检录逐一核对考生身份(刷卡或条码枪扫描),派发号码背心或其它标识物,监督学生正确穿好号码背心或其它标识物,检查无误后进入考试程序。

学生上道准备好后,发令裁判与终点计时电脑操作员协调确定发令时机,发令裁判按下无线语音发令装置“发令”按钮,发令装置自动发出起跑语音口令,同时无线触发终点计时电脑开始计时,终点计时电脑操作员负责监视起跑计时启动以及跑步过程中的计时、计圈和图像采集,考生跑完全程计时系统自动锁定其成绩并记录冲刺图像;测试结束后,学生成绩显示在成绩确认电脑上。

学生刷卡可以确认和保存成绩。

成绩按秒表的分、秒记录,不足一秒不计入成绩。

如果考生对成绩出现异议,可以回放测试图像进行追溯。

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每组考生人数若干人。

考生应采用站立式起跑,弧形起跑线出发,起跑口令发出前越过起跑线为犯规。

起跑后不分跑道。

跑程中不得踏进跑道左侧跑道线,不得推、拉、阻挡他人跑进,不得由他人带跑。

3:考生的犯规行为a.发令前,踩踏或越过起跑线;b.跑进中踏进跑道左侧跑道线;c.跑进中推、拉、阻挡他人跑进;d.跑进中由他人领跑,或借入他人的力量跑进。

4:考生注意事项a.考生考试时穿胶底运动鞋,不得穿钉子鞋或皮鞋。

b. 跑程中不得踏进跑道左侧跑道线,不得推、拉、阻挡他人跑进,不得由他人带跑。

中考考试说明2期中考试转眼过去,而我也在悲伤和欢乐中度过。

北京道德与法治中考说明

北京道德与法治中考说明

北京道德与法治中考说明一、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也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

在北京市中考考试中,道德与法治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考察学生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和法制常识。

本文将对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考试说明进行详细解析。

二、考试形式及分值分配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采用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占80分(每题2分),非选择题占20分。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法治常识的掌握程度,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考试内容1.道德与法律(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3)遵纪守法与个人行为(4)尊重他人和社会公德2.我国的法制建设(1)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2)我国的法律制度(3)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3.犯罪与法律(1)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危害(2)常见犯罪行为及其预防(3)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法律措施4.社会公共道德与个人行为(1)尊重劳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2)维护公共秩序,尊重他人(3)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守护诚信四、备考建议1.充分理解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备考时,要重点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法治常识。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背诵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识,积累充足的知识储备。

2.多做选择题练习,熟悉考点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重点,通过多做选择题练习,可以熟悉考点和考察思路。

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注意答题方法和技巧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和解题方法。

在选择题中,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在非选择题中,要理解题意,提炼关键信息,并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4.增加综合运用能力道德与法律科目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即能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因此,备考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通过进行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形式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武汉物理中考大纲考试说明

武汉物理中考大纲考试说明

武汉物理中考大纲考试说明摘要:一、前言二、考试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考试内容1.力与运动2.电磁学3.光学4.热学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2.试卷结构五、备考建议正文:【前言】武汉物理中考大纲旨在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

大纲的制定遵循了教育性、科学性、公平性和导向性的原则。

【考试目标】二、考试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考试内容】三、考试内容(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2.牛顿三定律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运动的基本概念5.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6.圆周运动(二)电磁学1.静电场2.电流与电路3.磁场与电磁感应4.交流电与电磁波(三)光学1.光的性质2.光的折射与反射3.光的干涉与衍射4.光的偏振与光的全反射(四)热学1.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热力学过程【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物理中考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四部分。

【备考建议】五、备考建议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要求。

2.扎实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加强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南京中考说明 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江苏南京中考说明 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江苏南京中考说明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江苏南京中考说明:20XX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江苏南京中考说明:xx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xx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数学》分考试说明与复习与评估两局部。

考试说明中确定了xx年中考数学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xx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的.考查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注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活动经验。

中考数学试卷在考试形式、考试难度、考试题型等方面将保持稳定。

xx年中考数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值120分。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比例不超过40%。

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局部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课题学习融入这三局部之中,与实际课时数比例根本相当。

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与xx年相比,xx年指导用书在复习与评估中作了一些微调,将综合题选讲改为专题复习,共分8个专题,更好地对xx届初三复习教学进行有效指导。

xx年江苏南京中考照顾政策:申请加分须网上公示
xx年江苏南京中考特别优秀特长生可破格降分录取。

初三数学中考试卷考纲

初三数学中考试卷考纲

一、考试目的本次考试旨在检测学生对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考试范围1. 数与代数(1)实数:实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绝对值;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大小比较。

(2)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运算;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的概念、运算;因式分解。

(3)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其解集;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

2. 几何(1)平面几何: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概念;三角形全等、相似、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的性质和判定。

(2)空间几何: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球的性质和判定;三视图;空间几何问题的计算。

3. 统计与概率(1)统计:统计图表的制作、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

(2)概率: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求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三、考试题型1. 基础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应用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题:包括综合应用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四、考试时间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1. 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

2. 应用题:每题5分,共20分。

3. 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

总分:65分。

六、考试注意事项1.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遵守考场纪律,保持安静,认真作答。

2.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遇问题,应及时向监考老师求助。

3. 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交回给监考老师。

4.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5. 考生应认真审题,确保答题准确无误。

七、考试说明1. 本试卷严格按照《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中考数学考试大纲》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之英语解读与考试策略元旦前后,北京市教委发布了2011年北京中考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就好比中考这条复习航船上的探照灯,给广大考生指明了考试的重点和复习的方向。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初中英语团队第一时间对本次《考试说明》的调整进行了相关解析,总体来说有以下两大特点值得注意:
第一:总体变化并不大,宏观上与去年相同。

和变化幅度较大的2010年北京中考英语试卷相比,2011年的中考英语从《考试说明》来看变化成“齐稳”态势。

2010年与2011年中考英语考试说明试卷结构对比
结构年份:2010年2011年
内容和题型:题量分值题量分值
听力理解一、听对话选图 4 4 4 4
二、听对话或独白选择
12 12 12 12
答案
4 8 4 8
三、听对话或独白记录
信息
知识运用四、单项填空15 15 15 15
五、完形填空12 12 12 12
阅读理解六、阅读短文选择最佳
13 26 13 26
选项
七、阅读短文还原句子 4 8 4 8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 10 5 10
书面表达九、完成句子 5 10 5 10
十、文段表达 1 15 1 15
总计:10 75 120 75 120
试题易中难比例:6:2:2 6:2:2
通过上述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的中考英语试卷结构、内容题型分布以及题量和分值和2010年的结构完全一样,说明广大考生在考试时间分配上不必做太大的调整。

试题易中难比例也完全没有变化,即:6:2:2。

所以考生们大可不必担心2011年中考英语会出现“突袭”的现象。

如在附录中:话题项目表、习惯用语固定搭配与去年相同。

第二:微观略有改动,尤其是附录中的词汇。

(1)题型示例的变动。

题型示例仅一处变动。

2010年15道单选题在考试说明中只给出了13道题,而2011年的考试说明15道单选题完全给出。

2010年两道保留题目到11年完全给出,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中考在对主观应用类试题的考查呈上升趋势,同时对客观选择题的考查略有下降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中考复习当中不需要重视对这类题型的复习。

相反,既然给出了15道题我们应该好好利用。

(2)附录一中功能意念项目表的变动情况——侧重实际应用。

附录一中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更贴近生活需要贴近实际英语。

考查应用正是
符合北京中考英语的一种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这一部分变化特点可以概括为:增加和减少。

其中第9提供帮助这部分中与去年相比,增加了生活中出现次数最多最常用的一句话。

That’s very kind of you but I can manage it myself. 第18提醒注意里面比10年多了一个:No spitting! 而其中:第38同情由10年四句话变为三句,please accept my deep sympathy被删除。

这些增加和减少的部分考生要引起注意,减少的部分可以说明相对考察的较弱但不一定不考。

而增加的部分更要引起注意,因为是新增加的,所以肯定会体现在2011年中考考试当中只不过是看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罢了。

(3)附录三词汇表的变化。

虽然词汇、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变化最大的当属附录三里面的词汇表。

词汇表的变化主要有两种:
【1】与2010年相比,曾经的词汇表部分给出的词分为带标记和不带标记两种词,其中带标记的词主要又可分为词频1、2、3等级划分和只要求理解的词两部分。

所以在考生复习单词的时候有助于抓住重点单词找到重点复习对象。

而新一年的考试大纲中取消了这样的划分,全部统一为不给定任何说明,即:单词逐一列出不告知该词是重点与否,亦不告知该词在中考当中出现的频率。

换个角度说,不划词频不给重点也是扩大了考察对单词应用、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考察范围。

【2】词的排列和词性合并。

词的排列变得更加具体,明了。

例如2010年chairman/ woman写法改为Chairman/ chairwoman更加清晰明了以免考生背单词复习时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2010年附录三的词汇表中,我们清晰发
现某个词如果有两个词性会用标注的形式相继逐一列出,如:fly1 ( flew , flown ) vi. fly2n。

而在今年的考试大纲当中,这类有两种及以上词性的单词统一进行词性合并,用“&”把两种词性连接起来。

如:fly ( flew , flown ) vi &n.这样的做法好处是,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帮助考生缓解对单词太多词性复杂背起来难的心理,有助于记住单词。

但是,这样做的不好是不利于考生记住这样词的不同词性,易于混淆。

换个角度,相对于对词性的理解识记,北京中考也相对侧重了对单词的实际和应用的考察。

【3】补充词汇增多5个常用词汇。

与2010年相比较补充词汇增多了五个常用词。

这五个常用词汇也体现出了北京中考考察贴近生活和考察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特点。

它们分别是:confident、independent、opinion、survey、theory。

同样,由于这几个单词可以出现在任何形式的考题当中包括作文题,所以需要考生对这五个词特别注意。

做到“一知三会”: 知其意、会辨别、会拼写、会应用。

总的来说,语言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大纲中对知识点也给出了详细的细化。

之前提到,2011年的考试大纲与2010年除了在题型示例方面略有变化,大纲说明完全一致。

重点、难点依然需要足够关注。

语言知识的考察重点直观体现在试卷中的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上,总结历年单项选择题,知识点的分布具体如下:词法考核:143个,占81.25%:代词:占18.18%;介词:占6.82%;动词:占34.66%;形容词:占7.95%;名词:占3.98%;冠词:占1.70%;连词:占5.11%;数词:占1.70%;副词:占1.13%;句法考核:13个,占7.38%:宾语从句:占6.25%;定语从句:1.14%。

交际用语:13个,占7.39%。

不难看出,动词和代词的考察始终是语法知识的重点。

语言技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考试中考察体现在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上。

看似抽象的考察,需要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多听,多读,多写。

听和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是输入的过程,阅读理解中的理解和写作表达是输出的过程,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需要全面把握。

最后,谈一谈如何应对新的考试大纲。

阅读理解部分没有固定模式,学生一般会觉得很棘手。

其实不然,因为阅读理解都是国人出的题,所以思维方式和我们并不会差很多。

做题时学生应根据文章大概意思去感受,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并根据上下文的有效信息对题目进行判断。

阅读中经常会碰到生词,大家一定不要慌,因为大部分的生词,都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出来,判断不出来的一般跳过就好了,不要因为一个单词影响了整片卷子。

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事件发展的顺序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这对做题很有帮助。

知识运用部分属于比较稳定部分,所谓稳定,是指它出题的范围一般不会有太大波动,基本上都是基础的词汇,词性和语法,这部分和阅读理解不太一样,因为这部分主要是模式性的知识,基本上都需要学生的平时积累。

如果到了现在还没有任何积累的同学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做过的历年考题和各种卷子里遇到的基础知识都归纳记牢,还是可以弥补一部分的,所以基础知识部分,大家要尽快找到复习的节奏。

书面表达部分主要支撑点和知识运用有部分相似,主要在于大家平时一些特别句型的积累,一些比较好的句型,比较特别的单词或短语(如for example 可以用for instance替换)大家都应该赶快背一背。

除此之外,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些时态,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字数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听力部分主要在于“细”,一般听力的时候,大家往往会忽略一些单词的连读和特殊词的出现,这一点需要学生在平时练习听力的时候多关注哪些单词在一起会连读,哪些单词听力中经常会提到,听力中经常会提到的场景,两人对话时常出现问句等,这些学生最好可以自己总结出来,这样自己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觉得时间实在来不及,可以去看看北京新东方出的书,那里应该归纳的比较全,大家可以抓紧时间进行背颂。

以上便是2011年中考《考试说明》英语部分的解读以及应对策略,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Good lu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