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资料《桂花雨》赏读
《桂花雨》文本教学解读及学习活动设计

***************关注GUANZHU《桂花雨》文本教学解读及学习活动设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曾媛一、文本教学解读《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思乡散文。
单单“桂花雨”三个字就令人眼前呈现出一幅花雨飘落、花香萦绕的美丽画面。
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既带着淡雅的花香,又浸润着丝丝缕缕的乡愁,虽不热烈,却挥之不去。
作者虽然不懂花,却唯独喜欢桂花。
确切地说,是着迷于桂花的香气。
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先抑后扬地突出桂花香气的迷人。
思乡梦中的桂花香让“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以及“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两个“浸”字,不仅写出了桂花浓郁的香,还暗含着村民们的淳朴之情、和谐之美。
文章围绕桂花只详细写了一件事——摇花。
因为在童年的梦中,“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摇花前“总是缠着母亲问”,一个“缠”字将那份迫不及待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终于盼到了摇花,“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在缤纷落下的阵阵桂花中,小琦君不由得感叹道:“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写出了摇花时的那份欣喜快乐,也点出了课题——桂花雨。
文章结尾说“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从“又”字可以看出“摇花”这个场景是作者童年剪影里非常宝贵的一帧,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在文章中独独详写这一画面。
桂花的清香,摇花的欢乐,很容易让读者沉醉在这如梦的画中,最后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就像给梦中的美景笼罩上一层思乡的薄雾。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在这篇文章中更容易关注到爱花香、摇花乐,但对其中蕴含的、弥漫的思乡之情却可能有点儿陌生。
如何让学生透过桂花看到故乡,体会思乡之情,进一步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本文教学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巩固学到的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
《桂花雨》原文【桂花雨】

《桂花雨》原文【桂花雨】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
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替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还有父亲书房的廓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
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
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
母亲称之为“风水忌”。
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
”(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丽家糕饼做得多。
”原来桂花足糕饼的香料。
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蚂,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 2课件 鲁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 香气里。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52022/1/15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 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 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 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 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 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 桂花雨。
扩展思维练习: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 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桂花茶桂花糕Fra bibliotek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 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 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 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雨课文

桂花雨课文概述《桂花雨》是一篇描写桂花飘香、美丽的秋天的课文。
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上盛开的桂花、桂花飘雨的场景,以及人们如何欣赏和赞美桂花的情景。
这篇课文能够唤起读者对秋天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正文秋天的桂花古人常说,“桂花一夜百花香”,这就是因为桂花在秋天开放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而桂花雨这个词汇,更是形容桂花香气浓郁,飘洒如雨的美景。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每到秋天,人们都会被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所吸引。
桂花树上的桂花桂花树通常生长在园林、公园和街头巷尾等地方。
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树枝都会被白色的桂花覆盖。
桂花花朵小巧玲珑,花瓣洁白如玉,同时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桂花散发出的香气经常吸引了不少人们驻足观赏,感叹桂花的美丽之处。
桂花飘雨桂花飘雨是桂花开放后的一种场景。
当桂花树上的小花朵随着微风摇曳时,花瓣从花树上飘落下来,就像是一场桂花的雨。
人们常常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就可以感受到桂花飘雨带来的雅致和美好。
桂花飘雨的场景往往是户外活动或庭院里最令人向往并且触动内心的地方。
人们的欣赏和赞美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会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头巷尾观看和欣赏桂花。
当人们看到桂花灿烂的景象时,往往会欢呼雀跃,赞美桂花的美丽和芬芳。
有的人爬上树枝,亲自品味桂花的香气,感受自然赐予的美好。
有些人则会拍照、画画,以表达对桂花之美的赞美之情。
结论通过《桂花雨》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还能感受到人们对自然赋予的敬畏之情。
桂花雨让我们重新审视秋天的美好,欣赏和赞美自然的美。
桂花雨课文中的诗情画意,以及人们对桂花的赞美之情,无疑使这篇课文具有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并带给了读者对秋天和大自然的好奇和敬畏。
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

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江苏省镇江市三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桂花雨》教学设计(品读)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

《桂花雨》教学设计(品读)学习目标:①学会“箩"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①按要求语系课文,自学生字词料.②查找有关桂花数的资料。
③准备“摇花乐”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明要求:①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②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
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课题:桂花雨)③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④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⑤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树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①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数,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②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练习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③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桂花雨》公开课PPT课件

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 了不起的伟
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 典弄清 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 知道的 ?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 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 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 和帮助黄 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 言给每 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 题的方法 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 内容的语句 作小标题。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 花雨。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 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 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 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 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 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 活有 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 中“ 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 了解以 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 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 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 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 桂花雨 1教案 鲁教版

桂花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
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赏读
台湾散文家琦君的《桂花雨》,散发着浓浓的挂花香,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
课文七次提到了桂花香,并将‚香‛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将花香不断升华成浓浓的思乡情。
文章第一次写到的桂花香——‚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作者也不例外,为桂花着迷,不仅是因为它一副‚笨笨拙拙‛的样子,与世无争,更是因为它独香其身,真可谓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独具君子的美德。
桂子一香,迷倒了琦君。
文章第二次写到的桂花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令人久闻不厌。
因此,在‚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道出了琦君内心里的充盈和喜悦,道出了琦君童年的桂花心情。
文章写道桂花的三香——‚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琦君使劲地摇着桂花树,金灿灿的桂花从绿叶中,如春雨一般细细密密飘飘洒洒落下,顷刻间蒲席上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而且桂花落得她‚满头满身‛。
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琦君,心里一定也是满满的,是满满的芳香四溢的——桂花,是满满的——快乐!
桂花第四香——‚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炉香,炉烟袅袅。
‛看着孩子满心天真无邪的快乐,身为母亲一定会被孩子的摇花乐感染。
她洗净双手轻轻去撮桂花,绝不忍心把桂花弄脏,而且还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盘中。
爱美的母亲享受着桂花带来的视觉上的色泽盛宴,尽情地欣赏着炉烟袅袅婷婷升起的曼妙姿态;母亲享受桂花的芳香,更为桂花美好吉祥的意蕴陶醉。
桂花五香——‚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如梦甜’。
‛桂花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
比如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等等。
琦君的父亲看着摇花女儿憨态可掬,天真烂漫,看着妻子燃香时的轻柔秀美,端庄娴静,自然触景生情,不绝吟之咏之,口占一绝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桂花六香——‚全年,整个村庄都浸在桂花香中‚。
因为全年村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做的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以外还有桂花酒酿、桂花元宵。
因了桂花食品,桂花得以挣脱季节的束缚,给家乡人酿造了香甜美好的生活。
桂花七香:‚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母亲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异曲同工。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香,吃着桂花卤、桂花糕点,喝着桂花茶。
或许,母亲还用桂花食品馈赠亲友,传递亲情。
因此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为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唯有家乡的桂花树才能承载她无尽的情思。
而写《桂花雨》时,琦君还正在美国生活,可她正是借了母亲的口,道出了自己千缠百结的思乡情啊!
千般思绪,万般情结,琦君没有声嘶力竭地发泄,没有豪言壮语地高歌,只把着无尽的思念悄悄揣到桂花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