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有哪些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的常见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旨在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逻辑和代码覆盖率。
通过深入了解程序的内部工作原理,白盒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和编码错误。
下面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1. 语句覆盖测试语句覆盖测试是一种基本的白盒测试方法,确保每个代码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测试人员通过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程序中的所有语句,从而验证代码的正确性。
2. 判定覆盖测试判定覆盖测试也称为分支覆盖测试,旨在确保程序中所有可能的条件判断语句都被测试到。
测试用例需要覆盖每个条件的不同取值,以确保程序在各种条件下能够正确运行。
3. 条件覆盖测试条件覆盖测试是判定覆盖测试的进一步扩展,除了测试每个条件判断语句外,还要确保每个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都被覆盖到。
这样可以有效地捕捉到逻辑错误和边界情况。
4. 路径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是白盒测试中最严格的一种方法,需要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
通过分析程序的控制流图,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每条路径,可以发现隐藏在代码中的逻辑错误和潜在的漏洞。
5. 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用于确定在边界情况下程序的行为。
通过测试最小和最大边界值、边界附近的数值情况,可以检测程序是否正确处理了特殊情况。
总结白盒测试是一种全面而严格的测试方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地检测程序中的潜在问题。
以上介绍的几种测试方法是白盒测试中常用的手段,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确保软件产品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白盒测试方法有哪些

白盒测试方法有哪些白盒测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通过深入了解被测试软件的内部结构和代码,以及了解其运行原理和逻辑,以验证其功能是否正确、代码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它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和探索被测试软件的内部实现,以确保软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的结果。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白盒测试方法:1. 代码走查:通过仔细检查软件的源代码,从语法、命名规范、注释质量等方面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走查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可以发现一些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和程序漏洞。
2. 逻辑覆盖测试:逻辑覆盖测试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软件中的不同逻辑路径和条件,以验证软件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可能的情况。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发现条件错误、循环问题和逻辑漏洞等。
3. 数据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通过分析软件中变量的定义、引用和使用,来确定变量的值是否正确和一致。
通过检查数据流,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未初始化的变量、未使用的变量和数据不一致。
4. 控制流分析:控制流分析也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通过分析软件中的控制结构(如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来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预期的流程进行执行。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发现逻辑错误、循环问题和条件处理错误等。
5. 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选择测试用例,使得输入数据和边界条件能够充分覆盖被测试软件的各种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发现边界错误、边界条件处理错误和异常情况处理错误等。
6. 代码覆盖测试:代码覆盖测试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软件中的不同代码路径和语句,以验证软件是否能够正确执行各种代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发现未执行的代码、条件处理错误和异常情况处理错误等。
7.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一种白盒测试方法,用于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和压力下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帮助发现性能瓶颈、资源利用不当和性能调优的潜在问题。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白盒测试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白盒测试的定义和方法是什么

白盒测试的定义和方法是什么白盒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方法,也称为结构化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它是基于对应用程序内部结构的了解来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
在白盒测试中,测试人员可以查看源代码,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设计和逻辑。
白盒测试的定义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旨在检查软件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代码和数据流程。
它强调对程序的逻辑覆盖率的检查,以确保所有代码路径都被测试到。
白盒测试通常由开发人员或专门的测试人员执行。
白盒测试的方法1.代码审查:白盒测试的第一步是进行代码审查。
测试人员会仔细检查源代码,以了解程序的结构和逻辑。
他们会查找潜在的错误和漏洞,并确保代码符合规范。
2.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人员会针对程序的各个单元或模块编写测试用例。
这些测试用例通常是针对特定功能或代码路径设计的,并旨在验证单元的正确性。
3.路径覆盖测试:白盒测试还包括对程序的所有代码路径进行覆盖测试。
测试人员会尝试执行程序中的每个可能路径,确保每个代码行都能被执行到。
4.逻辑测试:逻辑测试是白盒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逻辑测试中,测试人员会检查程序的逻辑是否正确,例如条件语句、循环和错误处理。
5.数据流分析:白盒测试还包括对程序中的数据流进行分析。
测试人员会检查数据的传递和处理过程,确保数据在程序内部正确流动。
6.性能测试:最后,白盒测试还包括一些性能测试,例如内存使用情况、CPU占用率和响应时间。
这些测试有助于评估程序的性能表现。
通过以上方法,白盒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程序内部的错误和潜在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白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软件测试方法,它通过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验证其正确性。
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白盒测试,可以有效地减少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白盒测试的方法有

白盒测试的方法有
以下是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
1. 代码覆盖率测试:通过对程序的代码进行覆盖率测试,来验证程序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和测试。
常见的代码覆盖率测试包括语句覆盖、分支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
2. 静态分析:通过对程序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检测潜在的错误和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常见的静态分析包括代码审查、编译器警告等。
3. 单元测试:通过对程序的最小粒度的模块(单元)进行测试,来验证模块是否被正确实现,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进行正确的交互。
4. 集成测试:通过对系统的不同模块之间进行测试,来验证系统是否完整、可用、可靠,并且满足用户需求。
5. 系统测试:通过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测试,来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功能完整、用户友好、响应迅速、稳定可靠。
6. 性能测试:通过对系统资源使用、响应时间、负载量等方面进行测试,来评估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7. 安全测试:通过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认证与授权、防护等,来确保系统能够保护用户的敏感数据和信息安全。
白盒测试 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通过对软件内部结构和代码的测试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在进行白盒测试时,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被测试软件的内部逻辑和代码,以便设计出更全面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
静态代码分析静态代码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代码本身而不是执行代码来检测代码中潜在错误的方法。
在白盒测试中,静态代码分析通常包括代码审查和静态代码分析工具的使用。
代码审查是指由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对代码进行逐行检查,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不规范的编码风格。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帮助自动化地检测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如未初始化变量、未使用的代码等。
代码覆盖率测试代码覆盖率测试是一种用来度量测试用例是否覆盖了被测代码的一种方法。
在白盒测试中,一般会使用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和路径覆盖等技术来评估测试用例的完整性。
语句覆盖要求每一条代码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分支覆盖要求每个分支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被覆盖一次,路径覆盖则要求覆盖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
通过代码覆盖率测试,可以评估测试用例的质量和完整性。
数据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程序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向的方法。
在白盒测试中,可以利用数据流分析来发现代码中潜在的数据错误和漏洞。
数据流分析会追踪数据在程序中的传递和变换过程,以检测潜在的数据依赖、数据篡改和数据泄露问题。
通过数据流分析,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代码中数据处理的特点,设计更全面的测试用例。
符号执行测试符号执行测试是一种基于代码路径的测试方法,通过在代码执行过程中替换变量的符号值来探索不同的代码执行路径。
在白盒测试中,符号执行测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发现代码中的逻辑错误和路径问题。
符号执行测试可以自动生成测试用例,以覆盖不同的代码执行路径,提高测试的全面性和覆盖度。
符号执行测试通常结合模型检查等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潜在的问题。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软件系统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的测试方法,也被称为结构测试或透明盒测试。
白盒测试的目标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地执行,并且对系统内部的各个组件和逻辑路径进行全面的测试。
白盒测试需要测试人员具备一定的编程和代码理解能力,因为测试人员需要分析系统的源代码、程序逻辑和内部数据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并理解代码的执行过程和运行结果。
白盒测试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1. 代码覆盖率分析:代码覆盖率是衡量测试用例对代码的覆盖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代码覆盖率分析方法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路径覆盖等。
通过分析代码的覆盖率,可以确定测试用例的完备性和测试效果。
2. 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通过测试系统在各个边界条件下的行为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
常见的边界条件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临界值和非法输入等。
3. 错误推测:错误推测是一种通过主动插入错误来测试系统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的方法。
测试人员可以在系统的关键位置插入错误代码或输入错误数据,观察系统的反应和处理结果,从而验证系统的健壮性和容错性。
4. 数据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是一种分析程序中数据流动路径的方法,用于评估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
通过分析数据在程序中的产生、传递和使用过程,可以找出数据依赖性、数据冗余和数据丢失等问题。
5. 代码审查:代码审查是一种通过对软件源代码进行逐行检查和评审的方法,以发现存在的错误、潜在的问题和不良的编程实践。
代码审查可以通过静态分析工具和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6.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白盒测试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对系统中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一般通过驱动程序或测试框架来调用被测单元,并对其进行输入和输出结果的验证。
7. 逻辑覆盖测试:逻辑覆盖测试是一种通过测试不同的逻辑路径来覆盖程序的所有可能执行路径的方法。
通过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可以验证程序的各种条件判断、循环控制和算术运算等逻辑运算的正确性。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白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它主要用于验证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代码质量和程序执行路径。
通过白盒测试,可以发现代码中的错误、漏洞和逻辑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白盒测试的几种常用测试方法:1. 代码覆盖率测试代码覆盖率测试是通过运行测试用例来检测代码中被执行过的程度。
常见的代码覆盖率包括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和路径覆盖等。
语句覆盖要求每条代码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分支覆盖要求每个条件语句的每个分支都被覆盖;路径覆盖要求覆盖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
通过代码覆盖率测试,可以评估测试用例对代码的覆盖程度和测试质量。
2. 边界值测试边界值测试是在边界条件处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
对于输入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临界值进行测试,以验证程序在边界情况下的行为是否正确。
通过边界值测试,可以检测程序对边界条件的处理是否准确,发现潜在的边界错误。
3. 条件覆盖测试条件覆盖测试是对条件语句的覆盖测试,以验证条件语句的每个条件值都能被覆盖到。
通过条件覆盖测试,可以确保程序对条件语句的处理逻辑正确,减少条件判断带来的错误。
4. 路径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要求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
通过路径覆盖测试,可以验证程序的所有性能分支和条件分支是否正确,发现程序中隐藏的逻辑错误和漏洞。
白盒测试是进行软件测试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软件质量,减少错误和风险。
同时,白盒测试也需要结合其他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集成测试等,全面评估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种白盒测试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软件测试工作。
下列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多选题

下列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多选题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白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它通过分析软件内部结构、代码逻辑和路径覆盖来评估软件的质量。
下面列举了几种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选项,让我们一起来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
1.代码覆盖率测试:代码覆盖率测试是一种白盒测试方法,它旨在评
估测试用例对代码的覆盖程度。
通过执行测试用例并测量其覆盖的代码行数、分支数等指标,可以评估测试的充分性。
2.路径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是一种白盒测试技术,其目标是覆盖
软件的所有执行路径。
通过分析代码中的分支语句,循环结构等,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各种路径,以发现潜在的逻辑错误。
3.数据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是一种白盒测试方法,通过分析程序对变
量的定义、使用和传递情况,识别潜在的数据流问题,如未初始化变量、数据依赖等,从而提高程序的可靠性。
4.控制流分析:控制流分析是一种白盒测试技术,通过分析程序的控
制流结构,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各种控制路径,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控制流错误和逻辑错误。
以上所述是几种典型的白盒测试方法,通过合理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软件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白盒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以提升测试效率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白盒测试概念1、定义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基于代码的测试。
盒子指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盒子是可视的。
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主要针对被测程序的源代码,主要用于软件验证,不考虑软件的功能实现,只验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2、目的我们一方面注重软件功能需求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程序逻辑细节,主要是因为软件自身的缺陷,具体如下:1)逻辑错误和不正确假设与一条程序路径被运行的可能性成反比。
日常处理往往被很好地了解,而“特殊情况”的处理则难于发现。
2)我们经常相信某逻辑路径不可能被执行,而事实上,它可能在正常的基础上被执行。
程序的逻辑流有时是违反直觉的,只有路径测试才能发现这些错误。
3)代码中的笔误是随机且无法杜绝的。
笔误出现在主流上和不明显的逻辑路径上的机率是一样的。
很多被语法检查机制发现,但是其他的会在测试开始时才会被发现。
4)功能测试本身的局限性。
如果程序实现了没有被描述的行为,功能测试是无法发现的,例如病毒,而白盒测试很容易发现它。
3、目标采用白盒测试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才能达到测试的目标:1)保证一个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测试一次。
2)所有逻辑值均需测试真(true) 和假(false)两种情况。
3)检查程序的内部数据结构,保证其结构的有效性。
4)在上下边界及可操作范围内运行所有循环。
4、黑白灰区别黑盒测试技术: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只关注规格说明中的功能,测试者在程序接口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它只检查实现了的功能是否按照“用户需求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结合兼容、性能测试等方面,但黑盒测试不能保证已经实现的各个部分都被测试到。
黑盒测试适用于各阶段测试。
白盒测试技术:只关注软件产品的测试,深入到代码一级的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结构,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主要用于软件验证,不能够确保产品已经实现了规格说明中的所有功能。
白盒测试通常用于单元测试。
灰盒测试技术:在白盒测试中交叉使用黑盒测试、在黑盒测试中交叉使用白盒测试的方法。
它结合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要素,涉及输入和输出,但使用关于代码和程序操作等信息设计测试用例。
灰盒测试通常用于集成测试。
测试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去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检测。
具体使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不需要太明确的来划分,我们应该多角度去设计测试用例,多角度去测试软件、发现bug,才是一个测试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思想。
总之,建议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可以考虑先使用黑盒测试,然后统计相应的覆盖率,再设计适当的白盒测试用例作为补充,以保证测试的完整性。
二、白盒测试方法1、简介白盒测试主要是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逻辑、循环和路径。
测试是基于覆盖全部代码、分支、路径、条件。
根据测试程序是否运行,白盒测试分静态白盒测试和动态白盒测试两种。
静态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分析,是在不执行程序的条件下审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和代码,从而找出软件缺陷的过程。
测试对象是文档、代码等非计算机执行的部分。
在项目中使用静态白盒测试是基于这样的原则:错误发现得越早,改正错误的成本越低,正确改正错误的可能性越大,改正错误时可能引发的其他错误的数量也越少。
静态白盒测试方法包括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
常用的是代码检查法,这些方法在程序开始编码之后、基于计算机的动态测试开始之前使用。
动态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化测试,是在使用和运行程序的条件下,软件测试员查看代码内部结构和实现方式来确定哪些要测试,哪些不要测试,如何开展测试,怎样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
动态白盒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逻辑覆盖法(逻辑驱动测试)和基本路径测试法两种。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三种常用的白盒测试方法:2、代码检查法2.1简介代码检查法主要检查代码和程序设计的一致性,代码结构的合理性,代码编写的标准性、可读性,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等方面。
检查方式包括桌面检查、代码走查、代码审查三种方式。
目的:检查程序是不是按照某种标准或规范编写的。
目标:发现程序缺陷,改进软件的质量。
需要的文档:程序设计文档、程序的源代码清单、编码规范、代码缺陷检查表等。
在进行代码检查时,代码缺陷检查表就是测试用例,检查表中一般包括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在以往的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错误。
优缺点:代码检查法能快速找到缺陷,一旦发现错误,能够在代码中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从而降低了错误修正的成本。
代码检查看到的是问题本身而非问题的征兆。
但是代码检查非常耗费时间,而且代码检查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2.2代码审查和走查两种方法的形成、流程一样,规程、方法不一样。
具体来说:代码审查和走查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代码,它是一系列规程和错误检查方法的集合。
审查或走查小组通常由不需要对程序细节很了解的协调人员、程序的编码人员、程序的设计人员、测试专家四人组成。
都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
会议理想时间为90-120分钟之间,按照每小时阅读150行代码的速度进行。
对大型软件应安排多个会议同时进行,每个会议处理一个或几个模块或子程序。
代码审查规程和方法:在代码审查会议上,程序作者逐条语句讲述程序的逻辑结构,参与人根据“代码缺陷检查表”分析程序,检查内容包括编码标准规范和错误列表。
编码规范是指团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风格进行设置的一些规范。
错误列表一般是代码潜在的bug,由于某种代码写法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可能存在错误,比如会导致线程死锁,这些都是错误列表应该检查的。
程序员之间可以隔一定的时间抽取代码进行审查。
结束会议后,把这些经验汇成列表,作为下次代码审查的依据,并针对错误修正进行跟踪。
输出文档是“代码检查记录表”,此表主要内容日期、住持人、参与人员、范围、发现的问题、问题处理、跟踪检查等。
代码走查规程和方法:在代码走查会议上,参与者参考“设计规格书”使用计算机来执行代码。
测试人员准备一些简单的测试用例,它的作用是提供启动代码走查和质疑程序员逻辑思路及其他设想的手段。
在会议期间,把测试数据沿程序的逻辑结构走一遍,程序的状态记录在纸或白板上以供监视。
在大多数的代码走查中,很多问题是在向程序员提问的过程中发现的,而不是由测试用例本身直接发现的。
2.3桌面检查桌面检查是一种传统的检查方法,由程序员检查自己编写的程序。
程序员在程序通过编译之后,对源程序代码进行分析、检验,并补充相关文档,由于程序员熟悉自己的程序及其程序设计风格,桌面检查由程序员自己进行可以节省时间,但应避免主观片面性。
桌面检查的效果逊色于代码检查和走查,但桌面检查胜过没有检查。
3、逻辑覆盖测试3.1简介测试覆盖率:用于确定测试所执行到的覆盖项的百分比。
其中的覆盖项是指作为测试基础的一个入口或属性,比如语句、分支、条件等。
测试覆盖率可以表示出测试的充分性,在测试分析报告中可以作为量化指标的依据,测试覆盖率越高效果越好。
但覆盖率不是目标,只是一种手段。
测试覆盖率包括功能点覆盖率和结构覆盖率,功能点覆盖率大致用于表示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与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之间的比例关系。
结构覆盖率包括语句覆盖率、分支覆盖率、循环覆盖率、路径覆盖率等。
逻辑覆盖法: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用例设计方法,它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
根据覆盖目标的不同,逻辑覆盖分为语句覆盖、判定覆盖(分支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分支-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六种覆盖测试方法。
1.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每个判定/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应取到各种可能的值。
4.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每个判定中各条件的每一种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6.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它们发现错误的能力呈由弱至强的变化。
3.2举例说明以下举例说明六种覆盖测试方法:一般逻辑覆盖测试不会直接根据源代码,而是根据流程图来设计测试用例,在没有设计文档时,要根据源代码画出流程图:3.2.1语句覆盖特点:语句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在本例中,可执行语句是指语句块1到语句块4中的语句。
用例设计:数据语句{x=3, y=3} 1、4{x=-3, y=0} 2、3、4。
优点:可以很直观地从流程图得到测试用例,可以测试所有的执行语句。
缺点:语句覆盖不能准确的判断运算中的逻辑关系错误。
假设第一个判断语句if(x>0 && y>0)中的“&&”被错误地写成了“||”,即if(x>0 || y>0),使用上面设计出来的一组测试用例来进行测试,仍然可以达到100%的语句覆盖。
在六种逻辑覆盖标准中,语句覆盖标准最弱的。
3.2.2判定覆盖特点:判定覆盖(分支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的每个判断的“真”和“假”都至少被执行一次。
即:程序中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在本例中共有两个判断if(x>0 && y>0)(记为P1)和if(magic < 0)(记为P2)。
用例设计:数据P1P2{x=3, y=3} T F{x=-3, y=0} F T两个判断的取真、假分支都已经被执行过,所以满足了判断覆盖的标准。
优点:由于可执行语句要不就在判定的真分支,要不就在假分支上,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要多几乎一倍的测试路径,所以,只要满足了判定覆盖标准就一定满足语句覆盖标准。
因此,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强。
缺点:判定覆盖会忽略条件中取或(or)的情况。
假设第一个判断语句if(x>0 && y>0)中的“&&”被程序员错误地写成了“||”,使用上面设计出来的一组测试用例,仍然可以达到100%的判定覆盖,所以判定覆盖也无法发现上述的逻辑错误。
3.2.3条件覆盖特点:条件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即每个条件至少有一次为真值,有一次为假值。
在本例中有两个判断if(x>0 && y>0)(记为P1)和if(magic < 0)(记为P2),共计三个条件x>0(记为C1)、y>0(记为C2)和magic<0(记为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