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滴丸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羚羊角的临床应用

羚羊角的临床应用羚羊角是常用的中药饮片,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
目前,临床除羚羊角片和羚羊角粉等传统炮制品之外,已发展出注射液、口服液、胶囊剂、滴丸、颗粒剂等多个类型的现代制剂。
然而,当前相关研究大多偏重于基础科研,本文对羚羊角的传统和现代应用作一概述。
1 来源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 S a i g 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从基部取用。
赛加羚羊又名高鼻羚羊,主要生境于亚洲内陆半沙漠及半荒漠地区,雄性有角,雌性无角,一般以8月~10月品质色泽最佳,因其数量稀少,已纳入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之列,现多用人工饲养品种,忌用野生品种。
2 性状鉴别正品完整角长25~45cm左右,呈弓形弯曲,长圆锥形,表面有隆起轮脊,色白或黄白,尖细基粗,因质地差异,传统多有区分。
透光见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者为嫩枝,有裂纹者为老枝。
基部横切为直径3~4cm圆-09形面,内有坚硬质重角柱,习称骨塞,又称羚羊塞,去除骨塞,全角对光透视呈半透明,上半段中央隐约可见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其质地坚硬,气微,无臭,味淡。
因其价格昂贵,伪品多见。
如黄羊角表面不透明,表面隆起轮脊不规则,基底截面椭圆形,无通天眼;如长尾羊角表面灰黑色;如苏门羚羊角无通天眼;如藏羚羊角表面黑色;如水牛角外观不规则长方块状,气味腥;其他常见多为山羊角、绵羊角,味腥,不具备羚羊角表面性状特征。
3 性味归经《神农本草经》载其性寒味咸,《本草经梳》载其归肝心经,为《中国药典(2015版)》所录。
后世虽有不同见解,见《药性论》载其味甘,然不离“性寒味咸,归肝心经”之说。
4 功效主治历代医籍对功效主治多有不同论述,先秦《神农本草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梁代《名医别录》:主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唐代《食疗本草》: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又疗疝气;明代《本草纲目》: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中国药典(2015版)》统揽历代医说,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儿科门诊600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疗效的评价

月一 2 0 1 3年 l 2月儿科 门诊治疗 的 6 0 0例手 足 口病 患儿为研究对象 , 根据用药不 同分 为治疗 组和对 照组 , 治 疗组采用 喜炎 平注射液 ,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 , 观察两 组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 价 , 疗效 观察 比较两组在退 热时间 、 皮 疹消退时 间, 口腔症状缓解时间及转为重症病例上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 ,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 、 皮疹消退 时间 , I = 1 腔症状
口固
∞ … 。
药物与临床
儿科 门诊 6 0 0 例 手足 口病 患儿用药疗 效 的评价
葛绍 华 黄 荣彬 张3 1 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 门诊 6 0 0例手足 口病患儿 用药情况 ,并对用药 疗效 和安全性 进行评 价 。 方法 选 取该 院 2 0 1 1 年1
t r e a t m e n t o f 6 0 0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h a n d , f o o t a n d mo u t h d i s e a s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a 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e r e n t d r u g s c a n b e d i —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 i t h x i p i n g i n j e c t i o n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 s i n g r i b a v i r i n t h e r a p y , t o
羚羊角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羚羊角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张庚莲;李勇兵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24
【摘要】目的探讨羚羊角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手足口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常规治疗和羚羊角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1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4.10%,治疗组并发症率0%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4.55%,都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羚羊角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
【总页数】1页(P3363)
【作者】张庚莲;李勇兵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儿科 343700;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儿科3437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羚羊角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J], 吕春禄;吕宏;杨云莲
2.盐酸金刚乙胺片合羚羊角粉、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手足口病30例疗效观察 [J], 安福宁;张丽萍
3.羚羊角颗粒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48例 [J], 廖莉;蒋莹莹;许晓强;严俊
4.抗生素合用羚羊角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0例疗效观察 [J], 鲁国志
5.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疗效观察 [J], 夏苏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西医治疗效果分析

1 . 2 方法 : 采用利 巴韦林治疗 2 3例对照组 患儿 : 给予全身 抗
干扰素属于水 溶性蛋 白质, 是由D N A重组技术制成的 , 通 过结合特殊 的膜受 体 , 充分发挥抗 R N A、 D N A病 毒的作用 , 从
感染治疗之后 , 给予 利 巴韦林进行 治疗 , 口服 或者静脉滴 注 3
2 . 2 对比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 : 对照组 中, 治疗效果为差
的总共有 6例 , 治疗效果为 良的总共有 1 0例 , 治疗效果为优的 总共有 7例 , 优 良率仅仅达到 7 3 . 9 1 %。观察组中 , 治疗效果为 差 的总共有 1 例, 治疗效果为 良的总共有5例 , 治疗效果 为优的 总共有 1 7例 , 优 良率高达 9 5 . 6 5 %。观察组的优 良率显著高于 对照组 , 两组 手 足 口病 患 儿 的疗 效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次/ d , 每次的剂量 最少 ≥1 0 m g / ( k g・ d ) , 最 大剂量 ≤1 5 m g /
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止 了病毒复制。另外 , 干扰素能够增强 K细
胞及 T细胞的活性 , 大大增强 了机 体抗病毒能力 , 应用于治疗 小手儿 口足病 的疗效显著。利巴韦林属于抗病毒药物 , 但是没 有直接灭活病毒作用, 因而在小手儿 口足病 的治疗疗效并不 十
与观察组各 2 3例。2 3例对照组 中, 男1 3例 , 女1 O例 , 最小年 龄 ≤2 . 1 岁, 最大年龄 ≤6 . 2岁 , 平均年龄 ( 4 . 2±1 . 2 ) 岁。患儿 发病时间最长为 7 . 1 d , 患儿发病时间最短为 1 . 3 d , 平均发病 时 间约是 ( 2 . 4± 0 . 2 ) 年。2 3例观察组 中, 男 1 4例 , 女 9例 , 最小
羚羊角滴丸说明书

羚羊角滴丸说明书通用名:羚羊角滴丸生产厂家: 吉林省健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80137药品规格:40mg*10粒*6袋药品价格:¥26元【通用名称】羚羊角滴丸【商品名称】羚羊角滴丸【拼音全码】LingYangJiaoDiWan【主要成份】羚羊角粉。
【性状】羚羊角滴丸为黄棕色圆球状滴丸;气芳香。
【适应症/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用于高热及高热引起惊厥抽搐,神昏,子痫,癫痫发狂,头痛目眩、目赤障翳、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规格型号】40mg*10s*6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丸1袋,一日2次,小儿酌减。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包装】药品包装用复合膜,6袋/盒。
【有效期】24月【执行标准】新药转正标准50【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80137【生产企业】吉林省健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分公司羚羊角滴丸的功效与作用羚羊角滴丸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用于高热及高热引起惊厥抽搐,神昏,子痫,癫痫发狂,头痛目眩、目赤障翳、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不同的药物之所以有着不同的功效,是因为不同药物是有不同的材料按不同比例经过一定工序制成的。
每种药材有着不同特性,所以在储存上也应该注意。
如有些药物见光已分解,则需要用棕色瓶放置。
那么,羚羊角滴丸疗效怎样?羚羊角滴丸疗效不错,羚羊角滴丸有效成分羚羊角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及2,4o二硝基苯酚2所致的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解热作用至给药l小时后开始,维持时间4-5小时。
羚羊角不仅退热,而且可以缓解小儿发热所伴随的烦躁不安、头痛、咽痛、咳嗽等症;且没有退热类西药的诸多不良反应,以及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心率、血压、呼吸、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可见羚羊角滴丸治疗小儿急性发热具有降温迅速、病程缩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
传统中医学认为,手足口
病是由湿热邪气引起的,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缓解手足口病的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
并发症。
本次观察共纳入了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中医药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治疗组患儿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3岁不等,对照组患儿年龄范围为8个月至3岁不等。
两组患
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患儿采用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清利湿毒、润肺化痰、拔火清暑等方剂。
同时,给予防传染措施,增强患儿免疫力,确保康复后不易再次感染。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儿口腔溃疡、皮疹、发痒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
在并发症发生方面,治疗组患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本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如研究样本比较小,且没有进行随机化、
盲法等对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探究中医
药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中药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方法:将72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内服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的自拟翘荷汤,外用中药散剂,疗程为5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热退、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食欲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在热退、口腔溃疡愈合及食欲改善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72.22%(26/36),总有效率91.67%(33/36),对照组痊愈率58.33%(21/36),总有效率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 关键词]手足口病/ 治疗;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翘荷汤/ 治疗应用;中医药疗法;儿童[ 中图分类号]R1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115-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16),肠道病毒71 型(EV71)多见,不同时间、地域发病病原比例不同,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
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疱疹为特征,并伴有发热。
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心肌炎、循环障碍等,甚至死亡。
近几年有发病明显增多,易于爆发流行,传染性强等特点[2]。
笔者以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用治疗轻症手足口病患儿36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武威市中医院2015-04/2010-10 门诊共72 例患儿,按就诊顺序排号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 例。
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9 例;年龄10 个月至7 岁,其中<1 岁2 例,~ 3 岁22 例,~ 5 岁8 例,~ 7岁4 例,平均 2.7 岁。
羚羊角滴丸有什么功效?

羚羊角滴丸有什么功效?关于《羚羊角滴丸有什么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羚羊角滴丸是一种药品,这类药的最关键功效是清热去火,此外还具备散血祛毒的作用,有些人人体会出現高烧,高烧会造成出現抽动、惊厥等病症,此外病人还常常会出現头晕目眩等病症,羚羊角滴丸就可以协助医治这种病症,那麼此外,羚羊角滴丸还有哪些功效呢?羚羊角滴丸的作用功效是啥?真实的羚羊角销售市场上基本上见不上,羚羊角绝大多数从乌克兰進口,属全球极危保护野生动物,那麼,羚羊角滴丸的作用与功效是啥?羚羊角滴丸关键有平肝潜阳,清热去火,散血祛毒的功效。
用以高烧及高烧造成惊厥抽动,神昏,子痫,癫痫发疯,头痛眼花、眼赤障翳、温毒发斑、痈疮疮毒。
羚羊角:雄兽具角,善于眼圈以上,向后微倾。
角尖部为黄棕色,上端黄白色如腊。
角尖部之横剖面几正圆形。
角之表层约有20个轮脊,轮脊间距离约1~2公分。
角上端至顶尖处光洁无轮脊。
角约长28~37公分。
雌兽无角,仅有短的凸起。
幼兽7月时即刚开始长角。
羚羊角滴丸中的主要成分羚羊角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会有当药的记述,其作用为散血祛毒、消炎、活血化淤、收敛性、止痛。
西医方面视角而言羚羊角具备抗病毒治疗、抗菌及免疫增强的药用价值,其表皮浸出液,能提升鼠对氧气不足的承受工作能力,并有止痛功效。
羚羊角不但降烧,并且能够减轻小儿发热所随着的焦躁不安、头痛、咽喉痛、咳嗽等症;且沒有降烧类药物的众多副作用,及其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心跳、血压、吸气、血、尿常规检查及肝功能检查无欠佳影响。
由此可见羚羊角滴丸医治小孩亚急性发热具备减温快速、毒副作用较为少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2 症状频繁发作, 级为 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 3 级为症状严重 , 患者无法
忍受 , 法正常生 活或工作 。 无 分别 以1 3 - 分打 分 , 据各组患 者得 分情 判定 。 根
香砂养胃丸疗效优越, 总有效率为10 而单纯的运用香砂养胃丸总有效 0%, 率为7 .7 通过治疗前后积分对比观察 , 09%。 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为( .4 15 ±
表1 4 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 比【 .% " n(
O9) , .1f 对照组为( . + . ) 差异明显, 3 8 12 分, 9 1 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对 比,
1 统计 学方 法 采 用s S 30统计学 软件 包进 行统 计学 分析 , 有 . 6 PS1. 总
效率以x检验, 2 治疗前后积分对比以 均数± 标准差( § 示, ± 壤 两组对比
pt a 检验 ,<00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5
2 结果
温中和胃、 行气健脾利湿, 恢复脾胃正常运化、 升降功能, 除痞消J【 } 长。
羚羊角滴丸佐治小儿手足 口病 的疗效观察
.
嗪米特肠溶片(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3 , 00 22厂家: 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 司)用法 :片/ 3 d , 2 次,次/ 。 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 . 5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恶心、 呕 吐、 腹胀等积分情况,级为无症状t级为症状轻微 , O l 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
【】 张应玲.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 J 中外医学研究, 】 2 l .(O:0 . O I93)17
【】 崔杰 , 荣花 . 病 胃轻 瘫 的诊治【 . 3 杜 糖尿 J 中国 中医药咨询 .0 15o) 】 2 I.(7 :
6 9
比, 差异显著 ,< .5详见表2 P o0, 。
差异明显,<00 , P .5可见 , 合用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 综上 , 阿嗪米特片合香砂养胃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越, 临床症
状明显 改善消 失 , 有效 降低 胃肠 食物 残存 , 从性好 , 临 床推广运 用 。 依 值得
参考 文献
【 李想 . . 1 1 白洁 弥可保联合 伊托 必利 治疗 糖尿病 胃轻瘫 的临床观察【 J中 ] 国社 区 医师( 医学 专业 )2 l ,40 )2 . ,o2 1(6 :1 22 治疗 前后积 分变化对 比 治疗 前两组症 状积分 差异不大 ,>00 , . P .5通 过4 周治疗 后症状 积分对 比 , 异明显 ,<00 , 差 P .5两组 治疗前 后症状 积分对
者 的疗效 观察 【 . J 重庆 医学 ,0 12 ()14-14 . 】 2 1 ,68 :74 6 7
【】 黄天生. 6 尚莹莹. 肖定洪. . 等 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糖尿病 胃轻瘫脾 胃 虚弱型临床观察【 . J 辽宁中医杂志 ,0 13(8 :5 1 I8 ] 2 l ,80 )18- 2 5
42 4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e Me i l n s T e d ̄ e 02年第 1 卷 第 5 ek dc A dA k h Mei 2 1 a O 期
注: 治疗前 后对 }P O0 I < .5 :
3 讨 论
粒 重6 )用法 :6 / ,次/ 。 g , g 次 3 d 1 . 治疗 组方 法 基 础治疗 同对 照组方 法 , 对照组方 法上加 用复方 阿 .2 4 在
DP G 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是一系列胃肠症状综合症候群 , 发病机制
不明, 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糖不稳定导致微血管病变、 神经功能受损、 血清胃
肠激素 水平异常 、 代谢 功能紊 乱等 引起 。 已经 明确 , 糖 不稳定可 以直接影 血
响胃排空, 血糖增高可以抑制胃排空速度 , 导致滞留时间延长, 胃排空时间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无临床症状, 听诊胃肠蠕动恢复正常,次/ n 3 mi,
主要成分为胰酶、 纤维素酶、 阿嗪米特、 二甲基硅油l 胰酶和纤维索酶 , q - 。 增 加胃肠内消化酶含量, 促进食物消化, 减少细菌分解产生的气体等产物 t 二 甲硅油协调促进肠内气体排出预防其它产生, 同治疗肠内异常发酵、 共 腹 胀等症状。 阿嗪米特刺激胆汁分泌 , 一方面可以增加消化作用, 另一方面可 以刺激胃肠道, 促进胃肠蠕动。 中医认为 糖尿病 胃轻瘫属 “ 痞症 ”“ 吐”“ 、呕 、胃缓 范畴 , 为消渴 日 机制
研究 发现 , 阿嗪米 特片 合香 砂养 胃丸 治疗 过为 期4 的治疗 , . 周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为9 .5 对 3 5%, 照组 总有 效率 为7 .7 通 过t 验 , 09%, 检 差异 显著 , < .5详 见表 1 P 00, 。
久, 耗伤脾 胃之气 , 使虚 弱处于 虚弱 状态 , 运化 、 降失衡 。 升 运用香 砂养 胃丸
实验室检查胃 肠排空时间 正常I 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时间缩短, 肠 胃 蠕动3 m n 实验室检查胃排空时间较人院时提高2% 5‰ 无效 : 次/ i, 5一O 临床
症状未见变化或加重, 实验室检查排空时间延长或是无变化。
表2 治疗 前 后 两组 症 状积 分 变化 对 比( ±s) x
【】 司晓明. 4 王国明. 王利华.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胰高糖亲样肽一I 等. 及其 受体表达与胃排空的关系【 . J 中华消化杂志,013 (6 :0-46 】 2 1 .10)45 0 . 【】 江小云, , 5 赵铭 辜艳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