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词汇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简要介绍。

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文章从中国英语的定义和特点、成因和影响因素、与标准英语的对比分析以及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英语”研究现状。

总结了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研究的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

然而,在中国,英语的使用和发展也面临着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意指在中国特有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英语使用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借鉴和指导。

“中国英语”是指在中国特有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反映了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其特点包括:(1)语音和语法方面:中国英语的发音和语法受到汉语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和语法特点。

例如,中国英语中存在大量的音译词和语法错误,这是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造成的。

(2)词汇方面:中国英语的大量词汇来自汉语,这些词汇通常被音译成英语。

由于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中国英语中还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语篇结构方面:中国英语的语篇结构常常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即从外围问题入手,逐渐引向核心问题。

这与西方英语国家的语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英语的成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背景: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价值观,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国英语的使用和发展。

例如,中国人注重谦虚和尊重他人,因而在交流中会使用一些委婉语和敬语。

(2)社会环境: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地位也对其英语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被纳入英语中,如“大妈”(dama)、“土豪”(tuhao)等。

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

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

浅析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及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中国英语词义文化特征的形成在跨文化交流中正有力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对中国英语词汇语义文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英语词汇语义特征一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语言学系教授、著名社会语言学家braj b. kachru于1985年对于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即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可以用三个同心圈来表示,它们显示了英语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环境中的传播形式,获得模式和功能领域。

这三个同心圈是:内圈(the inner circle),指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圈(the outer circle),指英语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扩展圈(the extending circle),指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包括中国。

最早提出“中国英语”概念的是葛传槼先生,葛老在1980年《翻译通讯》上的一篇《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中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

就我国而言,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

”葛老接着举出“翰林院”(hanlinyuan)、“四书”(four books)、“四个现代化”(fourmodernizations)等作为例子,认为“所有这些英译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

英语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称会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使用的英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和概念进入了英语词汇,同时还有一些英语词汇进入了汉语,并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研究

词汇推理研究 的应用前景
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通过词汇推理,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新词汇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词汇推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子 增强词汇记忆能力:通过词汇推理,学生可以更好地记住词汇并提高记忆效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词汇推理,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词汇推理研究的必要性
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 词汇推理能力是提高英语学习者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词汇推理研究有助于了解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 词汇推理研究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词汇推理的定 义与原理
词汇推理的定义
词汇推理是指通过已知词汇的信息,推断出未知词汇的含义或属性的过程。 词汇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种类型。 直接推理是指通过已知词汇的信息,直接推断出未知词汇的含义或属性的过程。 间接推理是指通过已知词汇的信息,间接推断出未知词汇的含义或属性的过程。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词 汇推理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增加词汇推理练习
词汇推理练习的方法
词汇推理练习的重要性
词汇推理练习的频率和时长
词汇推理练习的效果评估和 反馈
创新词汇教学方式
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记忆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交流能力 创设真实语境,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研究深度: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 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来源: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来源 和样本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词汇推理的常见方法
词义分析法:通过分析词汇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来推理词汇的含义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来推理词汇的含义 词频分析法:通过分析词汇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来推理词汇的含义 词形分析法:通过分析词汇的词形特征来推理词汇的含义 词源分析法:通过分析词汇的词源来推理词汇的含义 语料库分析法: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词汇使用情况来推理词汇的含义

论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一)

论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一)

论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一)论文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英语词汇语义文化特征论文摘要]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变体,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中国英语词汇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

本篇主要从词义的扩大或缩小,词义褒贬色彩的转换,词义引申以及词义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词义的文化特征,并指出其研究的重要性。

1.引言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并逐步被接受。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使英语逐渐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变体。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各类英语变体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重视,中国英语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变体,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具体说就是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以及许多英语词汇语义在中国语境中的变异。

本篇将主要从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层面对中国英语变体进行分析。

2.中国英语的界定首先提出“中国英语”这个概念的是葛传槊先生。

他在1980年从翻译的角度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

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

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glish。

”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但是他所说的“中国英语”仅局限于词汇层次。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但他将中国英语的使用仅局限于中国人和中国本土,而事实上在西方人谈论中国时也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中国英语,这已经超出了本土的范围。

李文中(1993)将“中国英语”更全面的定义为:“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_中国英语_的词汇特点_鲍仁国

_中国英语_的词汇特点_鲍仁国
音意结合法是指将“中国英语”词汇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具有专 有意义的词汇按照音译法,后半部分表示意义或范畴的词汇按照意译 法转化生成的方法。采用这种转化生成方法的“中国英语”词汇有很 多。如:茶壶:tea pot; tea 是广东话“茶”的发音,而pot在英语中 表示“罐、锅、壶”;再如:唐人街/中国城:China town; China是 中国封建王朝“秦”的音译,而town在英语中表示“城市、城镇”的 意思;类似的“中国英语”词汇还有:道家思想/道教:Taoism; 北 京 大 学 : Peking/Beijing University; 青 岛 啤 酒 : Tsingtao beer; 京 剧:Beijing opera等。
学术研讨
内江科技 2012年第10期 48
以上就是“中国英语”词汇当中的一部分。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 的?它们的构成方式又有什么特点?
3 “中国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
3.1 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处理表示中国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专有名词的时
候,将广东、福建一带的方言(粤语、闽南话)或普通话按照其发音 直接转化生成新的英语词汇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转化生成的词汇称 为音译词。通过音译的方法进入英语语言中的“中国英语”词汇数量 是非常巨大的。最早进入规范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基本上都是最 基本的物质文化词汇。这部分词汇很大一部分是广东一带的方言,如 粤语。如:chow mein (炒面), chop suey (炒杂碎)等;后期进 入规范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都是普通话发音了,如:qipao (旗 袍), jiaozi (饺子), fengshui (风水), yinyang (阴阳)等。 3.2 意译法
关键词 中国英语 词汇 来源 构成方式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综 合国力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男子 足球队成功进入2002年日韩世界杯,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以及从2003年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搭载中国飞行员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到2012年 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发射升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 相继发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语言 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出现了不少表示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的词汇。 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 来国内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对此展开了研究,并首次提出了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

第一章 汉英语言词汇对比研究

第一章 汉英语言词汇对比研究
英语的语音在语言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意义是通过语音传递的。如词根 cap(=seize),处于词首和词中发不同音,结果引起拼写的变化:captive,deceptive
下列英语可体现英语拼写形式的变化: Oneley onely onley on one ; Skold scold; Publik public; hee he; thease noorse nurse ;swoord sword ; lite light only; these
3.形态理据

英语: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所谓综合型语言, 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 义。其典型特征是它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形式,主要包括构词形态和构形 形态。构词形态指起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affixation),英语词缀不仅 规模大,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构形形态指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包括动词的变化,各种名词、代词、形容词及副词的变化,以及上述词 的词缀变化。
词的理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 2.文字理据:表现在词的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 3.形态理据: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该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
1.语音理据
汉语的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而英语单词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 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英汉语言中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肯定 英汉语言的语音理据主要体现在两大类:基本拟声词和次要拟声词
zh x sh c a e
ClDr-
抓住,断 续的声音
水掉下来 ;拉,拖
Clench紧紧抓; cling紧贴;clutch

中国英语的特征

中国英语的特征

2 受汉语思维影响 • Let' s go and eat our meals.
• Today is Sunday.
• Some person told me.
4.语篇层面
• 英语 直线型 开门见山 把最重要的信息放 在语篇的开头
• 汉语 曲线型 信息越重要就越靠后
• “中国英语”语篇层面的研究是中国英语 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 • 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实际上做不到---离 开汉语干扰就无所谓中国英语 • 过分自谦 —— You are very good at English —— Oh, No, you over praise me.
中国英语语音还有如英美发音混杂及源于词典的保守型发音等
特点.
2.词汇层面及其表现特征
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的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上。
据 Cannon ( 198 8) 统计, 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 工具书的 汉语借词( Chinese borrowing) 至少已达 979 个。Cannon 的统计数字大约截止于 70 年代中 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在 数量上显然是非常可观的 , 张震久和袁宪军主编的 《汉 英中 国 专 有名 称 和 术语 简 明 词典》 (1994)
• 截止到2006 年底, 可以检索到的发表在各种学术 刊物上的针对中国英语问题的科研文献共计337 篇, 发表过研究结论的研究人员超过300人,其中 111 篇的研究结果、学术观点被其他科研文献参 考引用累计937 次; 涉及到此项研究的硕士论文 81 篇, 博士论文2篇; 有关的科研、教改立项8 个, 其中省级立项3 个, 市级立项1 个,校级立项 4 个; 国内的264 家各种学术刊物上都刊载过相 关的研究文献(见图1,图2) 。

试论中国英语的概念及其词汇和句法特点

试论中国英语的概念及其词汇和句法特点

试论中国英语的概念及其词汇和句法特点中国英语的概念虽然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公认的定论,但它确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

其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汇语义重复,具体表现为名词结构、形容词、副词、同义词等的重复;其句法也是以累赘、复杂为其根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多用名词结构,句式不够简练、明了等。

标签:中国英语;概念;词汇;句法;特点一.概念的界定中国英语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定和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中国英语,有人称中国式英语,不论怎样称谓,它的客观存在确是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

中国英语的概念是1980年葛传椝先生在其《漫谈由汉译英》中提出的,他说:“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民族的习惯。

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

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的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①这里的“我国的特有的东西要表达”我们应该理解为“中国英语”或“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等。

所有这些英译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英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词,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

②本人浅陋,这大概就是最早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

1990年汪榕培先生在他的《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其观点在学术界曾一度掀起了轩然大波,论争者众。

本人认为其观点不能完全立得住脚,比如,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以外使用的就不是中国英语吗?1993年,李文中在汪文的基础上,把“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分成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国式英语(Chinglish)③其实这里并无本质的区别,正如张培成先生所说,两者“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同样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使用目的中都可以是中国英语或中国式英语”,“是在中国土地上的正确的英语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