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相关进展
贝伐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证据

贝伐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证据作者:李俭杰刘晓晴来源:《上海医药》2012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R734.1;R97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1-0021-04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两药方案化疗是传统的标准一线治疗,且化疗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进入平台期[1]。
近年来研究发现根据肿瘤生物学特点开发出的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这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的的特点,且已有证据显示能够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1抗体,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亲和力结合,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的血供、氧供和其它营养物质的供应而抑制肿瘤生长[1]。
该药于2004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成为首个用于临床的靶向VEGF药物。
作为第一个在全球获准上市的抗血管生成的单抗药物,目前在全球市场贝伐珠单抗已先后获批用于晚期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肾癌、恶性胶质瘤等,使用患者已超过50万例。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且耐受性好。
其与化疗联合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标准方案之一。
本文将贝伐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线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一线联合化疗临床前研究模型显示,贝伐珠单抗一线联合化疗用于不同肿瘤均可获益[2~4]。
在皮下人肺癌的动物模型(Calu-6 细胞系)中,抗VEGF药物与顺铂联合应用时其生物学活性较任何一种单剂的活性显著增加。
1998 年,Genentech 公司启动了一项II 期临床试验(研究AVF0757g),以评估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诊断的IIIb/IV 期或复发性NSCLC 患者的疗效[5]。
三阴乳腺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现状与未来

122龚成成 王碧芸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阴乳腺癌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现状与未来乳腺癌是一类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反应性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是其中一种特殊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2%~17%,表现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 )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
此类型乳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绝经前年轻女性及BRCA1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发病率更高,且细胞分化差、有高度侵袭性,远处转移风险高,更倾向于内脏转移,有研究显示复发转移性TNBC 中位生存期仅13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30%。
三阴性乳腺癌是基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作出的临床诊断,而基底样(basal like )乳腺癌,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根据基因表达特征而定义的一种分子亚型。
两者有一定的重叠性,但并不等同。
一篇发表在2013年Oncologist 上的文章分析了412例三阴性乳腺癌和473例基底样型乳腺癌,其中分别有21.4%和31.5%的患者为非基底样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进一步比较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型较非基底样型预后更差。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化疗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
本文就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在新辅助与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异质性疾病,Lehmann 等利用mRNA 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6个亚型:基底样型(basal -like 1,BL1)、基底样2型(basal -like 2,BL2)、间充质型(mesenchymal,M )、间充质干细胞型(mesenchymal stem -like,MSL )、免疫调节型(immunomodulatory,IM )、雄激素受体(luminal androgen receptor,LAR )阳性型。
贝伐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相关进展

贝伐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相关进展潘战宇;李彦昕;姜战胜(综述);谢广茹(审校)【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因不具备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的靶点,因此在治疗方面以化疗为主。
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针对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单克隆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是仅有的使用比较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
本文将就贝伐珠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和晚期一线、二线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s defined as ER-negative, PgR-negative, and HER2-nega-tive. Chemotherapy is primarily used to treat TNBC because TNBC patients do not have the targets of endocrine therapy and HER-2 therapy. Bevacizumab is the only widely used target drug in TNBC and acts as a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 o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using bevacizumab inneo-adjuvant therapy, adjuvant therapy, and first-and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TNBC.【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4页(P716-719)【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贝伐珠单抗;新辅助;辅助;晚期;治疗【作者】潘战宇;李彦昕;姜战胜(综述);谢广茹(审校)【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内蒙古通辽市医院肿瘤外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三种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1-2]。
三阴性乳腺癌又添新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又添新方案众所周知,大约15%~20%的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孕激素、HER2三大受体均为阴性。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早期复发率高,内脏转移、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治疗上对抗激素治疗和抗HER2治疗效果不佳,全身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以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
以前,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金标准主要包括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蒽环类→紫杉类。
近年来,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晚期患者和早期术前患者,卡铂等铂类化疗方案的效果已被若干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不过,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术后患者,此前的铂类辅助化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仅取得非劣效结果。
为使这一亚型患者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于2019年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癌基因图谱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旦分型”标准,使更多患者看到了治愈希望。
2020年8月13日,邵志敏教授与余科达教授团队的PATTERN研究于JAMA 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
PATTERN研究探索了卡铂联合紫杉醇(PCb)对比当时指南推荐的CEF-T方案在早期TNBC 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
与CEF-T方案相比,PCb方案将早期可手术TNBC 5年的DFS提高了6.2%(86.5% vs 80.3%,HR=0.65,95%CI:0.44~0.96,P=0.03),确认了铂类在TNBC辅助治疗中优效性地位。
该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于2011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从全国9家医院入组三阴性乳腺癌尚未转移、非局部晚期、术前尚未接受抗癌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但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年龄18~70岁(中位51岁,四分位44~57岁,范围23~70岁)女性647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卡铂方案组325例:6轮紫杉醇+卡铂(每28天的第1、8、15天紫杉醇80mg/m²+卡铂AUC=2)标准方案组322例:3轮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每3周环磷酰胺500mg/m²+表柔比星100mg/m²+氟尿嘧啶500mg/m²)→3轮多西他赛(每3周多西他赛100mg/m ²)数据分析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无远处病变生存、无复发生存、毒性反应。
79例三阴乳腺癌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79例三阴乳腺癌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吕刚;施开德;朱际飚;唐琴【摘要】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以及Ki-67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79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三阴乳腺癌组)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随访情况,并与同期35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非三阴乳腺癌组)相比较.结果三阴乳腺癌组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比7.0%,P=0.007);三阴乳腺癌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69.4%和73.2%,均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组(84.8%、89.1%,P=0.020、0.012);进一步分层显示,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三阴乳腺癌组的DFS和OS亦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组(57.9%比76.4%,P=0.023;65.2%比83.4%,P=0.032);而在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三阴乳腺癌组的DFS显著低于非三阴乳腺癌组(74.7%比89.8%,P=0.039),但OS并无显著差异(82.0%比93.5%,P=0.313).Ki-67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三阴乳腺癌(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的患者具有年轻化、T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等临床特点,其DFS及OS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中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Ki-67在三阴乳腺癌中过表达,对三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以及预后有一定意义,是综合评价三阴乳腺癌的临床重要标志物.【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12)006【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三阴乳腺癌;临床特征;预后因素;Ki67;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吕刚;施开德;朱际飚;唐琴【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安徽巢湖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安徽巢湖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安徽巢湖2380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乳腺外科,安徽巢湖2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5%~20%,这类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常伴有BRCA1和p53突变,常表达EGFR,侵袭性极强,预后很差[1-2]。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贝伐单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P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PD-1蛋白通过与PD-L1和PD-L2结合,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攻击。
贝伐单抗作用于PD-1蛋白上,可解除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保护作用,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此外,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贝伐单抗辅助治疗可改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贝伐单抗辅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肺癌局部晚期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
甚至在接受了放化疗的患者中,贝伐单抗辅助治疗也可以显著提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
另外,贝伐单抗也被广泛用于肺癌的二线治疗。
贝伐单抗与GPC3-DC细胞疫苗联合使用,可提高恶性肺癌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和治疗反应。
其他研究也表明,贝伐单抗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如顺铂和培美曲塞,可提高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生存期。
综上所述,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已经成为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选择,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但贝伐单抗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不良反应,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此外,贝伐单抗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未来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完善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贝伐珠单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贝伐珠单抗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瘤体内的血管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肿瘤发展。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药物。
本文将对2024年贝伐珠单抗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贝伐珠单抗的基本介绍贝伐珠单抗是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贝伐珠单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
2. 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贝伐珠单抗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随着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加和治疗效果的认可,贝伐珠单抗的需求不断上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XX%。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贝伐珠单抗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3. 贝伐珠单抗在不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贝伐珠单抗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结直肠癌为例,贝伐珠单抗已被纳入国内和国际上结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
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贝伐珠单抗在肾细胞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4. 贝伐珠单抗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外制药公司纷纷进入贝伐珠单抗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贝伐珠单抗制造商包括罗氏制药、辉瑞制药等。
在市场细分方面,罗氏制药在多个肿瘤领域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辉瑞制药则专注于某些特定癌症的治疗领域。
此外,一些国内制药公司也通过仿制药的生产,进一步拉低了贝伐珠单抗的价格,促进了市场的竞争。
5. 贝伐珠单抗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贝伐珠单抗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首先,贝伐珠单抗的价格较高,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使用。
其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贝伐珠单抗的市场准入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局限。
P21蛋白与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P21蛋白与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也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的定义是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
它是乳腺癌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类型乳腺癌的10%~17.27%。
具有高侵袭性,与BRCA1相关性乳腺癌在生物学上有许多相似性。
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差[1]。
本文就关于 TNBC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TNBC的临床特点TNBC常见于较为年轻的(<50岁),初潮及足月妊娠年龄早、哺乳期短、高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尤其是绝经前妇女多见,在非洲、非裔美国人、西班牙以及 BRCA1 基因突变携带者的女性[2]。
此外在哺乳期使用抑制泌乳的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发病年龄常早于非TNBC患者; TNBC患者临床分期以Ⅱ期多见(48.6%) ,而非TNBC以Ⅰ期多见(4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一种侵袭性病程。
术后早期复发风险高,术后1~3年是复发的高峰,同时其转移模式与非TNBC不同,脑转移率高,内脏转移率高,但很少发生骨转移,脑转移发生率也较高,研究方向即使直径小的肿瘤也有较高淋巴结阳性率,确诊后的5年内死亡率高,进展快、出现转移至死亡的时间短,虽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高,但预后仍较差等特征。
2. 蛋白与乳腺癌P21蛋白在正常细胞是以与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形成四聚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抑制RB蛋白磷酸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
Ras癌基因活化可通过第12、13、59、61位密码子的点突变,也可通过基因扩增方式,ras癌基因被激活,引起p21蛋白的异常表达,p21蛋白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有类似G-蛋白的作用,突变后的p21蛋白的GTP酶活性降低,不能迅速将GTP水解成GDP,使细胞产生持续的增殖,最终导致细胞的癌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 o g r e s s o n u s i ng be v a e i z um a b i n t r e a t i ng t r i p l e — ne g a t i ve br e a s t
Can Cer
Z h a n y u P AN , Ya n x i n LI , Zh a n s h e n g J I ANG‘ Gu a n g r u XI E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o r C a n c e r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r a p y ,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 T i a n j i n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a n c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h e r a p y ,T i a n j i n 3 0 0 0 6 0 ,C h i n a .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u r g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o f
To ng l i a o, To ngl i ao 028 0 00 ,Ch i n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r i p l e — n e g a t i v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T NB C ) i s d e i f n e d a s E R - n e g a t i v e , P g R— n e g a t i v e , a n d HE R 2 一 n e g a —
71 6
中国肿瘤临床2 0 1 5 年第4 2 卷第1 4 期 C h i n J C l i n O n c o l 2 0 1 5 . V o 1 . 4 2 . N o . 1 4 W M r W . c j c o . e n
摘要
三 阴性 乳腺 癌是 指雌 激素受@(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 E R) 、 孕激素 受体 ( p r o g e s t e r o n e r e c e p t o r , P R)  ̄ L- & - 类表皮生长 因子受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t o : G u a n g r u XI E ; E — ma i l : x i e g u a n g r u @1 2 6 . t o m
‘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y n e r g i s t i c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 T i a n j i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a n c e r I n s t i t u t e a n d Ho s p i t a l ; Na t i o n a l
t i r e . C h e mo t h e r a p y i s p r i ma r i l y u s e d t o t r e a t T NBC b e c a u s e TNBC p a t i e n t s d o n o t h a v e t h e t a r g e t s o f e n d o c r i n e t h e r a p y a n d HER一 2 t h e r a p y . Be v a c i z u ma b i s t h e o n l y wi d e l y u s e d t a r g e t d r u g i n T NBC a n d a c t s a s a mo n o c l o n a l a n t i b o d y t a r g e t o n h u ma n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
助 治疗、 辅助治疗和晚期一线、 二 线 治疗 方 面的 相 关研 究进 行 综 述 。
关键词
三 阴性乳腺癌 贝伐珠单抗
新辅助
辅助
晚期 治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0 0 0 — 8 1 7 9 . 2 0 1 5 0 5 7 9
体一 2 ( h u ma n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一 2 , HE R 一 2 ) 均 为 阴性 的 乳 腺 癌 。三 阴性 乳 腺 癌 患 者 因不 具 备 内分 泌 治 疗 和抗 H E R 一 2
治疗的靶 点 , 因此在 治疗 方面 以化疗 为主 。 贝伐 珠单 抗作 为一种 针对 人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V E G F ) 的单 克隆抗体 , 在三 阴性乳腺癌 中是仅有 的使 用比较 广泛的靶 向治疗 药物 。本 文将就 贝伐珠 单抗在 三 阴性乳腺癌的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