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试题最新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整理】2010全国各地高考地理名校联考试题 专题题组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

【整理】2010全国各地高考地理名校联考试题 专题题组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0全国各地高考名校联考试题专题题组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2010各地名校联考试题题组一(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复习教学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l~3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答案 1.C 2.A 3.B(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综合练习)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4-6题。

4.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5.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B.甲——3、4、5月C.乙——5、6月D.乙——12、1、2月6.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答案 4.A 5.B 6.C7.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

试着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4分)(2) 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试着对比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6分)答案(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士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2分)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题集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题集

自然灾害与防治1.(09年福建文综第40题)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崩塌、滑波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3.(09年海南地理第24,25,26题)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2005~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08广东文基,54)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 B2.(2008山东基本能力,1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

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

2010届高三地理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2010届高三地理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2010届高三地理上册期末联考试题地理试卷命题人:康荣顺廖榕新温华卢施恩组卷:吴中旬廖榕新金中(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会采用桥隧结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长29.6公里,桥贯通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20分钟,目前行船需1个小时。

读大桥设计图,回答1~2题。

1.大桥采用桥隧结合方式的原因是()①减小对当地生态的破坏②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③当地地质基础稳定,不利于桥梁的建设④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产生的影响有()A.珠海城区的重心将向桥头方向偏移B.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联系 C.削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D.大桥建设对珠江航运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下图是我国某地潜水位埋深与气象要素相关模式图,其中柱子表示月降水量,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C.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D.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4.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5.当潜水位埋深小于15米时,该地区()A.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 B.盐碱化加重C.月降水量在50mm到100mm之间 D.月均温大于0℃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6-8题。

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的变化 B.经度的变化C.海拔高度的变化D.海陆位置的变化7.图中P地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 D.侵蚀平原8.按“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甲 B.乙 C.丙D.丁下图是我国沿北回归线的剖面图,据图回答9~10题A.光热水土资源B.劳动力资源C.当地电力资源 D.现代化的农业机械10.促进b地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水土流失 B.红壤的改造C.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D.交通建设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简图,其中P地为钢铁厂,据此完成11~13题。

2010-2016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试题分析

2010-2016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试题分析

2010-2016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试题分析作者:张小芹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23期摘要: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的需求,新课标高考地理教学中采用了模块的学习方式。

以2010—2016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试题入手,从试题类型、分值、考点、表达形式等多方面找出试题特点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旨在促进学生对这一模块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中图分类号:G63; ;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3-0115-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23.105200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和山东卷首次设计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的选做题[1]。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基础性。

2014年9月,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对该模块的研究大致可分3类:①在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抽取几道典型考题加以分析,如《〈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的高考考点例析》[2]。

文中分析了该模块高考的考点和方向。

②分析某个地区高考选修模块试题,如《新课程地理高考选修模块研究——以江西省为例》[3]。

文中分析了江西省高考地理选修模块试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③从纵向分析高考地理该模块试题,如《地理高考试卷中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研究》[4]。

文中从内容、形式、情境等方面分析了2007—2013年高考地理该模块试题。

因此,教师特在此基础上,从分值、考点、问题创设情境等方面分析2010—2016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试题,总结试题特点,提出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形成对自然灾害的科学认识,树立科学的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提高其生存能力。

2010届高考地理联考试题最新分类汇编12

2010届高考地理联考试题最新分类汇编12

旅游地理2010年联考题题组一(福建省漳州一中2010届高三文综部分练习)某旅行社组织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动。

下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旅行团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A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C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D .山地冰雪带2.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设计了下列主题活动,其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 .a —c :喀斯特地貌之旅B .c —d :江南奇山异水之旅C .d —f :南北景观之旅D .g —f :农牧文化之旅3.旅行考察队员们队沿线四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A .甲地——立足气候优势,发展彩色农业B .乙地——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粮食生产C .丙地——瞄准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农业D .丁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答案 1.C 2.D 3.A(安徽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卷)歌曲《我想去桂林》中唱到:“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据此回答4~6题:4.一般来说,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地位 ②交通 ③时间 ④金钱 ⑤ 食宿图1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④5.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A.交通 B.食宿C.游览 D.娱乐6.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A.补偿性 B.娱乐性 C.发展性 D.游览性答案 4. C 5. B 6. B(广东省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我国的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

回答7-8题。

7.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五大连池B.石林C.嵩山D.庐山8.其中离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较近且接待能力较强的是()A.五大连池 B.黄山C.石林D.庐山答案 7.B 8.D9、(广东省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分析桂林1987年和1999年国内游客主要客源地,回答问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专题(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2题)1.(10分)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2011全国新课标卷)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3.(2012新课标卷)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4.(013高考题新课标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N1000500 7007502001河5等高线居5.(2014新课标I卷)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水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6.(2012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4分)(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6分)7.(2013高考题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地理试题答案汇总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地理试题答案汇总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答案1.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2.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3.【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分)。

(2)A地:风暴潮(分);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4.【答案】(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5.答案:(十七)本题(10分)(1).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分值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1分⑥1分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1分)。

2008年高考题答案1.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带详细解析).

【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带详细解析).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年上海卷地理)(十七)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闸、地点和震级.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材料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

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拆除。

材料4:49.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袁。

50.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交界处。

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

51.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十七)本题(10分)49.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分值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 1分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⑥ 1分50.印度洋(1分)、亚欧(1分)、美洲(1分);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2分,任答两点即可)。

51.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1分);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1分);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1分)。

(10年海南卷地理)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 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答案】25.答案要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10年海南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2010年联考题题组一(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复习教学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l~3题。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答案 1.C 2.A 3.B(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综合练习)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4-6题。

4.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5.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B.甲——3、4、5月C.乙——5、6月D.乙——12、1、2月6.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答案 4.A 5.B 6.C7.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

试着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4分)(2) 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试着对比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6分)答案(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士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2分)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2分)(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2分)②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2分) 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2分)8.(山东省潍坊七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多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

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

(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四川灾区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4分)答案(1)西南地区。

(2分)(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

(4分)(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9.(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干旱频次>3C的地区是、、(3分)(2)我国旱灾最严惩的地区是(东部、西部)为什么该地区旱灾严重(4分)?(3)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是(3分)。

答案(1)华北华南江淮(2)东部(1分)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而季风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异常变化,造成旱情多发;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受偶发性干旱的影响,就会形成重大灾情;由于东部的自然环境长期受人类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使该地区的承灾能力降低,所以长会形成小旱大灾。

(3)加强旱灾的监测,以便指导抗旱;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变当地的地理环境,使降水变率减小;修水库等储水设施缓解旱情;还可以改变当地种植的农作物类型,增强抗旱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加强旱灾的监测;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等方面来回答即可)10.(辽宁省大连市2010届高三下学期双基测试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震,首都太子港大片建筑物倒塌,总统府部分坍塌。

海地总理估计遇难人数最终可能高达10万。

(1)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多发,因为海地位于地震带上。

(2分)(2)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大,请分析原因?(8分)答案(1)地处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2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

(2分)(2)我国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过渡地带,尤其华北地区。

(2分)原因:该地带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2分)且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污染严重。

(2分)题组二(吉林省延边二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性测试)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意大利威尼斯连降暴雨,让原本就不断下陷的地层碰上雨水持续灌入,据专家观察威尼斯近100年来累计下沉了23cm,在将来会有消失的可能。

同时这座城市正面临因人口大幅减少而逐渐“死亡”的困境。

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1957年威尼斯常住人口为17.4万人,而1996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7万人。

今年10月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数量则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还不到6万人。

有关研究认为,人口一旦低于6万人,一个城市就已陷入人口衰退状态。

当地居民于2009年11月14日当地地方时间中午12点半为威尼斯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1~3题。

1.这是意大利威尼斯22年来最严重水灾,城市中心95%地方被洪水淹浸,著名旅游景点圣马可广场水深至腰,名符其实称得上“水都”,意大利威尼斯水灾的原因是( ) A.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B.高山冰雪融水C.受到锋面气旋控制D.台风导致风暴潮2.引起威尼斯人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本地经济衰退,收入大幅度下降 B.世界文化遗产,为保护环境而迁出C.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地壳下沉 D.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环境变迁3.当威尼斯(45°N,12°E)人为威尼斯举行“葬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吉林省延吉市居民正在吃早饭B.巴西高原进入雨季C.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D.当地可能是高温晴朗的天气答案 1.C 2.D 3.B(山东省平邑县高考补习学校2010届高三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在发出警告的专家看来,太阳风暴届时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A. A处B. BC. C处D. A处和C处5.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 英国、墨西哥B. 挪威、芬兰C. 意大利、西班牙D. 印度、巴基斯坦6.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A.波长较短的可见光 B.波长较长的可见光C.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D.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答案 4.C 5.B 6.C(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2009年11月中旬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我国东部不少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

有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杭州由于天燃气供应减少,还出现了为保障生活用气,不少工厂停工让气的现象。

回答7—8题。

7.有关天然气的正确说法()()A.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B.属可再生能源C.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不断攀升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不断增加8.关于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及影响的正确说法是()()A.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和水汽量增加,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B.强冷空气影响使气温急剧下降,居民用气量大增使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C.强冷空气影响使陆路交通受阻,造成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紧张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答案7.C 8.B(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09年10月27日开始至11月初,冷空气分别从内蒙古和新疆开始影响我国,这两股冷空气于1O月31日“会师”并大举南下,横扫了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

这是今年我国北方和中东部的首次寒潮。

回答9~10题。

9.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10.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A.甲型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B.交通事故减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答案9.B 10.D(上海市奉贤区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受其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诱发多起地质灾害。

11、受“莫拉克”的影响,下列省区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是()A.江西、陕西 B.福建、湖南 C.广西、内蒙古 D.云南、西藏12、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登陆时,受其影响浙江省不可能出现的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答案11.B 12.C13.(江西省吉水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周测(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陆地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材料2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

材料3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

能见度小于l0千米的大气现象,灰霾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常见天气。

图乙为“广州市l954年一2004年灰霾天数分布图”。

材料4(1)下列河流河口有咸潮现象发生的是:(2分)A.亚马孙河 B.恒河 C.密西西比河 D.莱茵河(2)图丙为1980年~2000年图甲中①、②、③三地各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试分析②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①③多的原因。

(3)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易出现灰霾天气的自然原因有()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阻于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山脉阻挡,风力较弱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增多(4)简述珠江三角洲防治灰霾和咸潮的有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