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采矿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精品

采矿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精品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1.1矿区井田地理概况 (2)1.1.1矿区地理、交通及地形 (2)1.1.2矿区气候及地震强度 (3)1.2矿井地质特征 (3)1.2.1矿井地质构造 (3)1.2.2断层发育特征及控制情况 (7)1.2.3岩浆岩的分布及其影响 (8)1.3煤层及煤质 (9)1.3.1煤层 (9)1.3.2煤质 (12)1.4矿井水文地质 (15)1.5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16)1.5.1瓦斯 (16)1.5.2煤尘 (16)1.5.3煤的自燃 (17)1.6地温与地压 (18)1.6.1地温 (18)1.6.2地压 (19)1.7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 (19)2井田开拓 (20)2.1井田境界及储量 (20)2.1.1井田境界 (20)2.1.2储量 (20)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2.2.1矿井工作制度: (21)2.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2.3井田开拓 (23)2.3.1开拓方式的选择 (23)2.3.2井位及工业广场位置选择 (23)2.3.3水平划分 (25)2.3.4采区划分 (26)2.3.5井筒 (28)2.3.6井底车场 (30)2.4采区设计 (32)2.4.1采区布置 (32)2.4.2采区特征及煤层赋存 (32)2.4.3采区上山布置 (33)2.4.4区段划分、车场形式 (35)2.4.5工作面命名及回采 (36)2.4.6采区生产系统 (37)3矿井通风设计 (38)3.1通风系统的确定 (38)3.1.1通风系统选择的依据和条件 (38)3.1.2矿井通风系统选择的影响因素 (39)3.1.3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39)3.1.4采区通风系统的选择及确定 (40)3.1.5工作面风流路线及风流控制 (41)3.2矿井风量的计算及分配 (41)3.2.1矿井需风量计算 (42)3.2.2矿井需风量的分配 (48)3.3通风阻力计算 (49)3.3.1风速校核 (49)3.3.2两个时期的选择 (49)3.3.3矿井通风容易与困难时期的最大阻力 (49)3.4通风设备的选型设计 (51)3.4.1选择主要通风机 (51)3.4.2选择主要电动机 (63)4安全措施 (65)4.1防灭火措施 (65)4.1.1井下外因火灾事故的预防 (65)4.1.2井下内因火灾事故预防 (65)4.1.3地面火灾的预防 (66)4.1.4预防火灾扩大的措施 (67)4.2防尘措施 (68)4.3瓦斯防治 (70)4.3.1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 (70)4.3.2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71)4.3.3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72)4.3.4掘进突出安全防护措施 (72)4.3.5组织措拖与岗位责任制 (75)4.4防水措施 (75)4.5降温措施 (76)4.5.1通风降温 (76)4.5.2减少热源 (76)4.5.3选择适宜的开采顺序 (76)4.6提升、运输及供电安全 (77)4.6.1提升 (77)4.6.2运输 (77)4.6.3供电 (77)4.6.4矿井生产、安全监控 (78)4.7矿山救护 (78)5专题 (79)5.1自燃的影响因素及危害 (79)5.1.1煤层自燃的因素与特征 (79)5.1.2煤层的自燃阶段及征兆 (79)5.1.3矿井火灾的危害 (79)5.2煤层自然发火的有关研究 (81)5.3三相泡沫防火技术 (83)5.3.1三相泡沫的研制 (83)5.3.2三相泡沫的防灭火机理 (83)5.3.3三相泡沫的发泡机理 (84)5.3.4三相泡沫的防灭火特征 (84)5.3.5采空区注三相泡沫有关的技术参数 (84)5.3.6三相泡沫防灭火的应用 (85)参考文献 (89)致谢 (90)摘要矿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与其他工业不同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地下作业,工作环境艰苦,自然条件复杂,因此通风和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设计题目。

[具体矿山名称]地下开采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嘿呀,同学!这个毕业设计呢,就是想让你把在采矿工程专业里学到的那些个知识,像什么开采方法、通风系统、运输系统这些东西啊,全都给综合运用起来。

就好比是把你学过的各路武功秘籍都拿出来,打造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采矿“武林秘籍”(初步设计方案),而且这个方案还得能真正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中派上用场呢。

三、矿山概况。

# (一)地理位置。

这个矿山呢,位于[具体地理位置],你要是去那儿啊,说不定还能发现周围有一些独特的风景呢。

不过咱的重点还是在矿山本身哈。

# (二)地质条件。

1. 地层与岩石。

这里的地层可复杂啦,就像一个千层蛋糕似的(这只是个玩笑哈)。

有[列举主要地层名称]这些地层,岩石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像[列举主要岩石类型]。

这些岩石有的硬得像铁疙瘩,有的又相对软一些,这对咱们的开采工作可有着不小的影响呢。

2. 构造。

矿山里的地质构造就像是老天爷在地下玩的拼图游戏。

有[描述主要构造,如断层、褶皱等],这些构造就像一个个小陷阱或者小弯道,咱们在设计开采方案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地绕开或者处理好它们,不然开采的时候就容易出乱子。

# (三)矿体特征。

1. 矿体形态与产状。

矿体的形状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地下随意勾勒的形状,有的地方胖一点(厚度大),有的地方瘦一点(厚度小)。

它的产状呢,就像它在地下睡觉的姿势,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你得好好研究这个姿势,这样才能知道从哪个方向下手开采最合适。

2. 矿石品位与储量。

矿石品位就像是这个矿体这个大蛋糕里的巧克力含量(哈哈,这么理解比较有趣吧),[给出矿石品位范围]。

而储量嘛,就是这个大蛋糕的大小啦,经勘探,这个矿山的矿石储量大概是[具体储量数值],这可是咱们开采的宝贝总量呢。

四、设计要求。

# (一)开采方法选择。

1. 你得像一个超级侦探一样,把矿山的地质条件、矿体特征这些线索都收集起来,然后从咱们学过的那些开采方法里,挑出一个最适合这个矿山的开采方法。

采矿毕业设计模板(定稿)

采矿毕业设计模板(定稿)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姓名:(三号楷体加粗) 学号:学院:班级: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职称:二〇一一年六月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设计前言(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一行)(正文小四宋体,1.5倍行距,首行空两个字符)前言是对设计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总结。

根据前言可以大致了解矿井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届设计在取消中英摘要、关键词、致谢的基础上,强化对前言的要求。

如下意见供参考:1、设计过程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关系、设计的起止时间、主要收获等2、主要开采条件主采煤层、煤质、瓦斯、矿井涌水量、煤的自燃、煤尘爆炸性等的简要叙述3、主要设计特点(1)井田开拓方式。

井筒数目、形式、水平划分、大巷位置、大巷数目、井底车场形式等(2)准备方式。

采区数目、首采(盘)区的布置、上(下)山数目、采区车场形式(3)采煤方法。

确定的采煤方法、采场主要支护设备、采掘比等指标(4)矿井通风。

矿井总风量、负压、工作面配风量、主要通风机选型结果等。

4、主要问题与建议目录(三级目录,要求自动生成)(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一行)1 引言(或绪论)(作为正文第1章,小4号宋体,1.5倍行距,下同)12 ××××××(正文第2章) Y 2.1××××××(正文第2章第1条) Y 2.2××××××(正文第2章第2条) Y 2.X ××××××(正文第2章第X条) Y3 ×××××(正文第3章) Y ………………………………………(略)X ×××××(正文第X章) Y 致谢 Y参考文献 Y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一级大纲级别,字体小三,段前段后空一行,居中布置,已设置好格式,同学可以用格式刷)1.1 矿区概况(二级大纲级别,字体四号黑体,段前段后空0.5行,左对齐布置,1.5倍行距)(已设置好格式,同学可以用格式刷)正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1.1.1 ××××(三级大纲级别,字体小四宋体,段前段后空0.5行,左对齐布置,1.5倍行距)(已设置好格式,同学可以用格式刷)正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单倍行距;2.下面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回采工艺流程设计
凿岩
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采场 条件,选择合适的凿岩设备和凿 岩方式,如浅孔凿岩、中深孔凿
岩等。
爆破
根据矿岩性质、炸药性能及采场条 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和 安全措施,确保爆破效果和作业安 全。
装运
采用合适的装载设备和运输方式, 将矿石从采场运至选矿厂或堆场, 同时处理采空区和废石。
矿区内发育有多条断层和褶皱 ,其中主要的断层有F1、F2、 F3等,主要的褶皱有M1、M2 等。
矿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岩 和岩,岩石普遍受到不同程度 的变质作用。
矿体形态与分布规律
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 出,与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的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处可达米 ,最薄处仅为米左右。
矿体的走向为°,倾向为°,倾角为°。
02
CATALOGUE
矿区地质概况及资源储量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省市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 经°′″-°′″,北纬°′″-°′″。
矿区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和水路 等多种交通方式可达。其中,最近的 公路距离为公里,铁路距离为公里, 水路距离为公里。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处于构造带的部位,主要 受到方向和方向构造应力的影 响。
通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够
当前通风系统主要依赖人工调 节,未来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 ,实现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
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能 力不足
设计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 气条件时可能存在不足,需要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采矿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技术的发展,未来采矿 工程将更加智能化,包 括智能选矿、智能采矿 装备、智能生产管理等 。建议加强相关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定稿)fzj[1]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书(定稿)fzj[1]

前言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教育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总结,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工具问题的综合性实际训练,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促进学校各项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交的最后一份作业,是学生第一次独立地完成实际系统开发工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错误的认为这是学校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

“宁作十万利润,不写毕业论文”,这就是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心态,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和指导。

因此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支持编写了毕业设计指导书,以供各位指导教师和毕业生参考。

本书第一章对采矿专业作了简介,使学生更加理解本专业的特点,系统的总结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并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目标和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章介绍了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第三章介绍了毕业设计的目的、要求,毕业论文书写规范,第四章给出答辩标准,最后附录一篇设计实例,以供参考。

本书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力求体系合理,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有不足之处各位教师和同学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采矿工程专业简介 (1)1.1 培养目标 (1)1.2 培养要求 (1)1.3 主要课程 (1)1.4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第二部分毕业实习 (2)2.1 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2)2.2 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2.3 毕业实习日记和毕业实习报告 (4)2.4 实习成绩考核 (4)第三部分毕业设计 (6)3.1 毕业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6)3.2 毕业设计的要求 (6)3.3 毕业设计的规范性要求 (6)3.4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及答辩 (7)3.5 其它 (8)3.6设计具体内容及要求 (8)第四部分设计示例 (26)附录一:实习报告书写及装订格式要求 (92)附录二毕业设计说明书书写格式及装订要求 (93)附录三毕业设计图纸绘制要求 (95)第1部分采矿工程专业简介1.1 培养目标采矿工程(本科)专业是培养掌握煤炭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手册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手册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手册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手册采矿工程是一门涉及地下资源开采和矿山管理的学科,其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本手册旨在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详尽的毕业设计指南,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章:引言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我们将探讨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

第二章:课题选择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课题类型,如地下矿山设计、矿山环境保护、矿山安全等。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第三章:文献综述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我们将讨论如何搜索和筛选相关文献,如何整理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毕业设计中。

第四章:研究方法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

我们将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和采集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第五章:设计方案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制定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

我们将讨论如何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如何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安排,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模板。

第六章:实施与分析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实施毕业设计并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将讨论如何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软件和技巧。

第七章:结果与讨论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呈现和讨论研究结果。

我们将讨论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如何展示数据和图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范例。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撰写毕业设计的结论和展望。

我们将讨论如何总结研究成果和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范例。

第九章:参考文献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正确引用和列举参考文献。

我们将讨论不同的引用格式和风格,如何避免抄袭和误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引用工具和网站。

(本科)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本科)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毕业设计指导书采矿教研室山东科技大学目录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第二章 矿井境界及储量  第三章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 第四章 井田开拓  第五章 首采区巷道布置  第六章 采煤工艺设计  第七章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 第八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  第十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述矿区的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及行政隶属关系。

矿区地形地貌,矿区内有关的主要企业单位。

电源、水源及建筑材料的来源。

矿区内贸易中心、火车站及其他主要场地的位置。

矿区的气候特点;气温、风向、风速,雨期及降雨量,冻结期及冻结深度等,综述矿区的开发条件。

第二节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井田的地层层位关系、地质构造、含煤系及地层特征以井田地层柱状图说明,煤田的成因及生成年代、煤层的总数及可采层数,表土层及风化带的深度。

井田中的地质变动,最主要的破坏及其形式——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等,区域变质及侵入等,区域变质及侵入变质的程度,它们的分布及位置。

水文情况:井田范围内的河流,流量及洪水位,流沙层,含水层的厚度及分布,含水系数及渗透系数,溶洞水的静储量及水力联系,断层的透水性质及水力联系。

第三节 煤层及煤质特征井田的煤层及其埋藏条件:走向、倾向、倾角,可采层的厚度及层间距。

各煤层的性质,顶底板岩石的性质。

煤层的瓦斯性,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含水性。

煤的牌号,工业分析及工业用途。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红旗煤矿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红旗煤矿设计说明书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设计矿井为红旗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共有2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3m。

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为8701.5万t,服务年限为51.7a。

划分一个水平开采。

井田走向长5.037km,倾斜长3.165km,煤层平均倾角3°,属于缓倾斜煤层。

本设计矿井采用双斜井的开拓,大巷条带布置方式。

共划分54个带区,其中首采区为9101采区,只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

开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

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三八”工作制,工作面长为290m,截深0.6m。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皮带提升,副井采用串车提升。

由于井田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

关键词:红旗煤矿,采煤工艺,倾斜长壁AbstractThe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o construct a 1.2million tons new shaft for Red flag Administration.This mine has 2 minable Coal Seam.and its average thickness is 5.3 meters.Designed field of minable capacity is 8.0715 million tons. It can adapt for 51.7years, and is divided into one levels mining. Average alignment in farmland in well lengthways 5.037km, average slant lengthways 3.165km average, rake angle in coal seam 3°, belong to the assuasive slant coal seam.This mine shaft is applied to double inclined shaft; Layout of concentrated tunnel development method; The coalfield turns to is divided into totally 54 ming pit, thereinto the first ming pit is 9101,there are only one working face in this pit. Technics of this desigin is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 This mine works 330 days every year. Adapt “three-eight” work system, the length of work face is 290 meters and the depth of coal mining machine is 0.6meters.Because the coalfield lengthways is bigger, and incline of the coal seam is assuasive, and coal seam geology conditionetc. factor effects, deciding this well farmland inside the complete adoption lengthways development.Key words:Red flag Coal Mine,The technology of coal mining,Lengthways development图纸目录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摘要 (III)Abstract (IV)图纸目录 (V)前言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3)第一节:井田概况 (3)一、井田位置: (3)二、交通: (3)三、地形地势: (3)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3)五、工农业生产概况 (3)六、电源、水源情况 (4)第二节:地质特征 (4)一、区域地质简述 (4)二、地层特征: (4)三、主要地质构造: (5)四、水文地质概括: (5)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7)一、煤层层次、厚度、结构及稳定性 (7)二、煤层顶、底板条件 (8)三、煤的性质及品种 (8)四、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 (9)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1)一、井田境界 (11)二、地质储量计算 (11)三、矿井工业储量 (11)四、矿井设计储量 (12)五、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2)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3)一、矿井工作制度 (13)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第四章井田开拓 (14)一、井田内地质构造、煤层及水文等自然条件: (14)二、工业广场确定原则 (14)三、矿井开拓方案的确定 (14)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17)一、井筒数目及用途 (17)二、井筒布置及装备 (17)三、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18)四、风速验算 (18)六、建井工作计划 (19)第六章采煤方法 (20)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20)二、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24)三、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26)四、采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29)第七章井下运输 (31)一、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1)二、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1)第八章矿井提升 (34)一、主斜井提升 (34)二、副斜井提升设备 (38)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3)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3)一、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4)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6)三、硐室实际需要风量 (47)四、其它用风地点风量 (47)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7)一、通风方式 (47)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年限 (47)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47)四、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7)第三节计算负压和等积孔 (48)一、计算原则 (48)二、计算方法 (49)第四节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53)一、选择主扇 (54)二、选择电动机 (55)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5)一、煤尘爆炸的防止措施 (56)二、煤及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56)三、矿井水灾预防措施 (56)四、火灾预防措施 (56)五、防止冒顶事故的措施 (57)六、避难硐室和避灾路线 (57)七、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57)第十章经济部分 (58)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58)一、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 (58)二、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 (59)三、矿建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 (59)第二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60)二、定员依据 (60)三、定员方法 (60)四、计算劳动生产率 (61)第三节汇编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62)表10-2-2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2)参考文献 (65)谢辞 (66)外文资料 (67)中文翻译 (69)前言一、概述红旗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县的荫城镇北掌沟村东南侧,距离长治县15km,处行政区划隶属长治县荫城镇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 1:125万图1-2-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宝山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四道柳矿区南部,行政隶属伊金霍洛旗新庙乡管辖。

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50km ,距旗府所在地60 km ,距东胜市45km 。

井田南北平均长5.43km ,东西平均宽4.8km ,面积24.88km 2。

本区对外交通尚属方便。

矿井经束会川与边贾运煤专线相连,距离3 km ;边贾公路与包府运煤干线相连,距离8 km ;经包府公路可将煤炭运往东胜市,矿井距达拉特电厂112km ,距包头~神木铁路沙沙圪台车站39 km ,并有简易公路相通。

宝山井田交通位置图如图1-1-1所示。

宝山井田交通位置图 图1-1-1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本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区域性分水岭“东胜梁”的南侧,勃牛川、束会川位于本区的北、东、南部。

地表大部被风积砂覆盖,由于受水流、风蚀等影响,区内沟谷纵横交错,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极不发育,是典型的高原侵蚀丘陵地貌。

区内地形基本呈西部高四周低的形态,最高点位于本区西部,海拔标高+1290.5m,最低点位于束会川,标高+1149.0m,地形最大标高差141.5m。

本区域属黄河水系,勃牛川、束会川环绕本区,勃牛川位于井田东侧,为常年地表径流(冰冻期冻结),水流注入黄河。

束会川随季节变化可形成溪流或洪流,水流汇入勃牛川,次一级沟谷较多,均为间歇性沟谷。

由于矿井主采煤层的底板标高高于沟川洪水位线,雨季洪水对井下开采一般无威胁。

1.1.3 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于半沙漠、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太阳幅射强烈、日照丰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暂。

年降雨量为194.7~531.6mm,年蒸发量为1875.0~2657.0mm。

气温最高为34.2℃,最低为-25.1℃,年平均气温为7.2℃。

春冬两季风力较大,一般在4级以上,最大风力可达10级,年平均风速3.5m/s,风向多为西北风。

冰冻期较长,最长冻土天数为167d,最大冻土深度为2.04m。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北缘,鄂尔多斯台向斜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稳定的构造单元。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照原烈度6度,为弱震区,一般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历史上亦无破坏性记载。

1.1.4 矿井电源矿井附近的主要供电电源有:距离本矿井南部11km的新庙新建110kV 变电站、另外有新庙35kV变电站、四道柳35 kV变电站和乌日图高勒110kV 变电站。

矿井现有电源引自新庙35kV变电站,10kV高压线路通过矿井工业场地,现有100kW变压器一台。

本区电源能够满足矿井建设、生产的需要。

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质概况1、区域构造东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之东南边缘地带,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25°W,倾向S65°W,倾角1°~3°,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断层不发育。

2、井田构造本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未发现断层,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侵入,属于构造简单地区。

1.2.2 地层本区位于东胜煤田浅部露头区,受新生代地质应力的作用,使煤系地层在沟谷中裸露于地表。

区内揭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Q),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

厚度6.40~23.21m,平均17.09m。

)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四道柳找煤区广泛出露,在本区遭受后期剥蚀后,被第四系黄土及风积砂覆盖。

其岩性组合:顶部、底部主要为灰白色泥质胶结的中粗粒砂岩,顶部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底部石英含量较高,白色砂岩特征明显,可作为延安组顶底界面的标志层。

中部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色,风化后呈灰黄色、浅黄色的各粒级砂岩;灰色至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局部含少量钙质砂岩。

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

区内含3、号煤层。

该地层向东南方向厚度变大,厚度80.15~138.31m,4、5、6、6下平均106.92m,与下伏地层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第三系上新统(N)2该组地层在区内局部残存。

岩性组合为一套暗红色、褐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含丰富的呈层状发育的钙质结核,半胶结状。

由于沉积后期风化剥蚀的作用,厚度变化较大。

据钻孔揭露厚度0~37.00m,平均18.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4)第四系(Q)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分布于山梁坡脚地带,由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据钻孔揭露厚度0.50~42.87m,平均13.42m,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

地层特征见表1-2-1。

地质综合柱状图如图1-2-1所示。

东胜煤田地层一览表1.2.3 褶皱及断层核实区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相似,其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º,未发现断层,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1.2.4 水文地质特征1、概况区内水系较为发育,基本上两面环川。

南界为束会川,东界勃牛川。

沟谷十分发育,多为间歇性河流,旱季一般干涸无水或有溪流,但暴雨过后可形成洪水,水流总体由北向南流入勃牛川,而后向南汇入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据古城壕水文站资料,勃牛川最大洪峰流量为4810m3/s,最小流量0.003m3/s,平均流量4.03m3/s。

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1)补给条件:潜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在沟谷地带也可接受地表水的补给。

延安组下部含水岩组为承压水,其补给方式一方面接受上部潜水的下渗补给,另一方面则接受侧向迳流补给。

2)迳流条件:四道柳区地形切割强烈,故地表水及地下潜水迳流条件较好。

承压水主要沿倾向或层面方向迳流。

由于各地层岩性不同,各岩层的渗透性能及迳流速度有所不同,但迳流方向与区域地形及构造特征相一致。

3)排泄条件:松散层潜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排泄、井泉排泄和下渗排泄。

碎屑岩类承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井泉排泄、矿井疏干排泄和地下迳流排泄。

3、含(隔)水层特征1)含水层)松散层潜水含水段(1)第四系(Q4区内松散层分布广泛,岩性以风积砂为主,局部为黄土层,厚度为0~42.87m,宝山区平均厚度为13.42m,乔家塔区平均厚度为23.94m,厚度变化大。

该层与第三系粘土及基岩接触面有泉水出露,流量0.01~0.04L/S,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0.19g/L,PH=7.3,为低矿化度淡水。

(2)4号煤层底板至Q含水岩段4由延安组上部地层组成,厚度13.43~63.65m,宝山区平均厚度30.58m,乔家塔区平均厚度40.68m,厚度变化较大。

受风化作用孔隙、裂隙较发育,浅部地层可直接或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含有少量孔隙、裂隙潜水。

沟谷地带有泉水出露,流量0.03~0.04L/S,水质为HCO-Ca²Mg型,矿化度30.19g/L,PH=7.1,属低矿化度淡水。

(3)4~6号煤含水岩段区内该层段均有分布,该段厚度27.40~34.50m,宝山区平均厚度31.78m,乔家塔区平均厚度29.26m,厚度变化不大,含水微弱。

相对含水的中~细粒砂岩与相对隔水的砂泥岩类及粉砂岩呈互层分布,泥岩类隔水性能好,分布较稳定,上下层水力联系差。

)含水岩段(4)延长组(T3y该层全区分布,且厚度大,为煤系地层基底。

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3.21m,岩性为不同粒度的灰绿及绿色砂岩,含孔隙、裂隙承压水,富水性不强,与煤系地层联系不大。

2)隔水层)粘土: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及东部,厚度20.00~(1)第三系(N237.00m,平均厚度28.50m。

岩性为浅红色含砂泥质粘土,粘性大,松软未胶结,含少量砾石,一般不含水。

)顶含水岩段的隔水层(2)6号煤至延长组(T3Y区内该段均有分布,厚度10.95~59.99m,横向厚度变化大。

含水层的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砂岩为主,多为泥质胶结,较致密,含水层富水性弱。

本段隔水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隔水性能好,较稳定。

4、充水因素分析矿坑充水是影响矿井正常开采的主要因素,区内可构成矿坑充水的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

1)大气降水根据伊金霍洛旗气象局资料,本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74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

大气降水除大部分地表迳流外,少部分渗入地下。

本区受大气降水影响的主要是4号和6号煤层,由于局部煤层沿沟谷出露或顶板较薄,大气降水可直接通过第四系松散层直接或间接渗入煤层中,使矿坑充水。

2)地表水束会川流经矿区西南边缘,实测流量1.348m3/s(2004年9月18日)。

勃牛川位于井田东侧,为常年地表径流(冰冻期冻结),水流注入黄河。

地表水对区内6号煤开采构不成较大危害。

但矿井井巷系统形成后,地表水体将可能改变原有天然流场,将排泄区域的地表水及地下水变为补给区,会导致地下水的富集。

因此,开采时应对汇水洼地引起注意。

3)地下水(1)潜水:潜水受地形地貌控制,随降雨量多少及季节变化显著,一般滞后于雨季,水量多集中在12月份至来年1~3月份,开拓时应注意季节变化的影响。

(2)承压水: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相对含水的砂岩类岩层不同深度的分布在各地层中,接受上部潜水的下渗补给。

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水岩层的透水性能减弱。

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差,各煤组间无水力联系。

5、矿井涌水量预计根据补充勘探报告,本区未做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参考矿井生产时实际矿井涌水量为5 m3/h的情况,考虑到本井田埋藏情况、区域水文地质情况以及矿井消防除尘洒水情况,确定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6、水文地质类型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束会川,区内各煤层均位于其上,地形有利于)孔隙、裂隙岩层,补给源自然排水,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延安组(J1-2y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水层富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q<0.1L/s²m。

因此,本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第Ⅰ~第Ⅱ类第一型,即孔隙~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

1.3 煤层特征1.3.1 煤层本区煤系地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自上而下赋存为五个煤层,即3、4、5、6、6号煤层,其中4、6号煤层可采,其它为不可采煤层。

下1、4号煤层该煤层位于延安组的中部,基本全区发育,煤层厚度为0~2.20 m,平均厚度1.50 m,由东南向西北煤层逐渐变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