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

合集下载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PPT教学课件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PPT教学课件

C.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解: E = U + Ir , I=(IA +U/RV)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
作用,对于每个电压值U1 ,测得的电流IA小于总电流I1,U 越大,I A跟I1相差越大, 画出的图线应为实线所示:
思考:
1、设计一个电路,比较离桌面1米高的日光灯与 白炽灯,哪个光的强度大?
A
2、如图:自来水厂在河中的取水电路,当水中的离子 浓度较低时,取水电动机保持工作状态,当水中离子浓 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取水电动机停止工作。
E=I2( R1+ R2+ Rg+ r)
联立① ②解得
E
I1I 2 I1 I2
R2
R1
mA
① ②
R1 R2
mA
注意:若只用R2接在电路中,则电流将超过电 流表的量程,所以用 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
第二节 传感器的应用
1、电子秤
原理分析:
力———电阻变化 ———电压
2、话筒
动圈式话筒构造原理图,它 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当声波使金属膜片振动时, 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叫做 音圈)随着一起振动,音圈 在永久磁铁的磁场里振动, 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信 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 向都变化,变化的振幅和频 率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 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 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 的声音
(2) 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的待测电动势的表达式
为=
,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
.
R1
R1
R2
R2
[解答]: (1)连图:左图只用R1接入电路;右图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复习PPT教学课件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复习PPT教学课件

内阻Rg=10)
⑤ 滑动变阻器R1(0~10、10A)⑥ 滑动变阻器R2(0~100、1A)
⑦ 定值电阻R3=990
⑧ 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
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请在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中标上所选
用器材的符号。
(3)上图为某一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绘出的I1—I2图线 流表G的示数, 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 电动势E =___________V,内电阻r =__________。
Xb
=
15+5×2 +11 200×2+200
=6%
4、基因型频率: 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特定基因型的个数
基因型频率 =
×100%
总的个数
例3: 豚鼠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基因B的频率为p,基因b的频率为q, 现有100只豚鼠,BB、Bb、bb的个体数分别为81,18, 1,
• 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 (生存斗争);
•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遗传变异);
• 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 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 饿死了(适者生存)。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影响存活与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数代选择
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
进化,新物种产生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所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图丙中___________表示E,___________表示r.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PPT课件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PPT课件
闭合S1 、S2 ,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2
V


S1
电源内阻: r
N1 N 2
N1 N 2
R 10

N2
N2
新知讲解
二、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测量的基本情景变式
变式五 有两只伏特表V1和V2,量程已知,内阻不知,另有一干电池
,它的内阻不能忽略,
但大小未知。只有这两只伏特表,电键和连接导线若干,要求通
变式三 今有一个阻值为5 Ω的定值电阻,一个理想电压表(量程大于电
源电动势),开关及
导线若干,能否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1)电路如图所示:
(2)主要步骤:
S2

闭合S1 、S2 ,记下电压表读数2
V


断开S2 、闭合S1 ,记下电压表读数1
=
S1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


=
的内阻
内阻越大,图线倾斜得越

厉害

新知讲解
一、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1.基本原理: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 路端电压 通过电源的电流
2.实验基本电路:
A
电流表
R
V
E r
S
电压表
滑动变阻
新知讲解
一、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3.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1
2
电压U/V
电流I/A
A
R
V
E r
S
3
4
5
6
新知讲解
一、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4.数据处理:
实验次数
1
2
3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教学课件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教学课件

声———电磁感应 ——— 电流
电容式话筒: 声———电容变化———电流、电压
3、实验:
传感器
温度———控制电路通断
原因:双金属片
铜的膨胀系数大于铁
4.电慰斗
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控制电路的通断.
P63思考与讨论
力 ————传感器———电流 声 ————传感器———电流 温度——— 传感器———电流
要求:① 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 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 ③ 写出需测量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
(1)电路如图所示:
(2)主要步骤:
断开K2、闭合K1, 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1
闭合K1 、 K2 , 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2
(3)电源内阻:
r N1 N2 R 10 N1 N2 Ω
N2
N2
变式五.有两只伏特表V1和V2,量程已知,内阻不知,另有一干 电池,它的内阻不能忽略,但大小未知。只有这两只伏特 表,电键和连接导线若干,要求通过测量计算出干电池的 电动势(已知电动势不超过伏特表的量程)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和内阻
一、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知识回顾
1、基本原理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Ir
U:路端电压
I:通过电源的电流
只要测出几组(至少两组)U、I值就可求出E、r
2、实验基本电路
A
V 甲
V A

3、系统误差原因分析
A V

U
E真
IV1
. . E测
IV2
. . U1
U2
----------------
U/V 1.5 1.4 1.3 1.2
1.1
0.1 0.2 0.3 0.4 0.5 I/A 丙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共29张ppt)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共29张ppt)
“橙子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了多次实验,他设计的电路图如图。
若实验室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 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R1=1 Ω)
B. 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 mA,内阻R2=800 Ω)
C. 灵敏电流表A3(量程为0~600 μA,内阻未知)
D. 电阻箱(0~9 999 Ω)。

伏阻法
二、实验案例1
伏安法
E= U + I r
R
A
V
S
电流表外接法
实验器材、实物图
实验步骤
1. 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图甲所示电路把器材连接好,如图乙。
2. 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 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流表和电压
表的示数,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几组I 和U 的值。
铜极应与多用电表的
红 表笔相接。指针位置如图乙,其示数为
V;
0.65
(2)将两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组成电池组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V、0.3A”的小灯泡供电,小灯泡不能发
/(103 A-1)
1.89
2.44
3.03
3.57
4.17
4.76
(3)请根据小明获得的数据在图中作出图像。
(4)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
E=
V,内阻r=
Ω。(结果均保
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2) R-
1

(3)见解析图 (4)0.86 3.0×102
大本124.变式训练3.为测定某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A. 旧干电池两节(假设两节电池完全一样)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共20张PPT)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共20张PPT)

(1)图甲中将定值电阻R1和电流表G 串联,相当于把电流表G改装成了
一个量程为__________V的电压表。
(2)闭合开关,多次调节电阻箱,并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R和电流表G的示数I。
图8
(3)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I和1/R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U/V
11.8 10.6
I/A
0.51 0.44
(4)请判断,从第1次实验到第2次实验,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 ________(填“右”或“左”)滑。
解析 (1)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应从红表笔流进,故红表笔应接电池板的正极。 (2)从表中数据来看,量程应选择 0~15 V,开关要控制整个电路,故应选线②。 (3)由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知,表 1 数据符合实际。 (4)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小,电压表的示数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 故从第一次实验到第二次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左移动。 答案 (1)正 (2)② (3)表 1 (4)左
U/V
1.5
*
1.0
*
*
0.5
*
*
短路电 流I短
0
*
0.1 0.2 0.3 0.4 0.5 I/A

U/V
1.5
非短路电流
1.4
1.3
纵 坐 标 1.2
可 以 不 1.1 0 0.1 0.2 0.3 0.4 0.5 I/A
从0开始

二、用电流表、电阻箱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数据处理 (1)图象法
误差来源
E=IR+Ir
1I =E1 ·R+Er
(2)计算法 E=I1R1+I1r E=I2R2+I2r

新版人教版高中 第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21张PPT)学习PPT

新版人教版高中  第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21张PPT)学习PPT
Fra bibliotek、实验数据处理
图象法: U=E-Ir,
U /V
纵轴截距为电动势E
斜率绝对值为r
I /A
三、选择器材探究测量方案
待测干电池(粗测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几欧);
电压表(0-3V, 内阻约几千欧); 电压表( 0-0.5V,内阻约几千欧); 电流表(0-0.6A, 内阻约几欧); 微安表(0-200μA, RA=500Ω); 滑动变阻器(0-5Ω); 旋动变阻器(0-60KΩ); 开关; 导线若干。
开关; 导线若干。
实验方案
测干电池
主要器材: 电压表(0-3V, 内阻约几千欧); 电流表(0-0.6A, 内阻约几欧); 滑动变阻器(0-5Ω)等
测水果电池
主要器材: 电压表( 0-0.5V,内阻约几千欧); 微安表(0-200μA, RA=500Ω ); 旋动变阻器(0-60KΩ)等
四、设计实验步骤
(4)整理好器材,根据实验数据,做出U-I图象求出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四、五设、计合实作验探步究骤 按照制定方案分组实验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六、结果分析
滑动变阻器(0-5Ω);
干电池 水果电池 内阻约几千欧);
旋动变阻器(0-60KΩ); 若提供的器材是电压表和电阻箱,怎样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写出原理式,画出电路图。
性质稳定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记录几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I。
5V,内阻约几千欧);
性质不稳定
(两极间距3cm,深5cm)
滑动变阻器(0-5Ω);
微安表(0-200μA, RA=500Ω );
第二章第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待测干电池(粗测电动势约为1.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共25张PPT)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共25张PPT)
B.小明的方法正确,因水果电池本身也是 一个导体,可以用欧姆表直接测其电阻
C.小丽的测量结果十分准确,除了读数方 面的偶然误差外,系统误差很小
D.小丽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因为水果电池内阻很大,用伏特表 测得的电动势误差很大,因此计算出的内阻误差也很大
例6.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 动势和内阻时 ,除备有被测电池 、开关和足够的
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七.数据处理 1.公式法(只需测两组数据)
根据公式E U Ir, 代入两组数据解方程即可
为了结果尽量准确 可多求几组数据, 最后求电动势与内 阻的平均值。
七.数据处理 2.图像法(需测量多组数据,不般不少于6组)
纵轴截距为电动 势,斜率的绝对 值为电源内阻。
注意:
①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由于系统本身原因导 致电压变化范围较小,为了使所有的实验数据尽 可能铺满坐标纸,一般纵轴并不是从0开始的。 ②这种情况下电源电动势仍然是纵轴截距,但横 轴交点并不是短路电流,故电源内阻的计算并不 能用纵截距/横截距,而应该用 r U 计算。
I′=0.20A
例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电路测量电 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下 图所示R-1/I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 表读数,由此可得到( B )
A.电源电动势约为1.5V B.内阻约为1.0Ω C.用该电路测电动势,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用该电路测内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r测
U I
1.5 0.8 0.37
1.89(其中r测
r
பைடு நூலகம்
RA)
D.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 于真实值;
例9.下图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备有器材:一节 待测干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RA=1Ω), 滑动变阻器有R1(10Ω/2 A )和R2(100Ω/0.1A)。 (1)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R1 ; (2)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应按 甲 电路进行实验; (3)在实验得到如图的 U-I 图线 , 由图线可较准确求出该 电源电动势E = 1.5 V ; 内阻 r = 0.89 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和内阻
一、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知识回顾
1、基本原理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Ir U:路端电压 I:通过电源的电流
只要测出几组(至少两组)U、I值就可求出E、r
2、实验基本电路
A
V
V
A 甲 乙
3、系统误差原因分析
A V
V
A 甲 乙
E真 E测
U
IV1
U1 U 2 ----------------
S2
(2)主要步骤: 闭合S1、S2,记下V1的读数U1, 则 U1
E U1 RV1 r
V1
V2
S1
' 闭合S1、断开S2,记下V1的读数 U1 , ' V2的读数U2,则 U1 '
E U1 U 2
由上两式可得:
U1U2 E ' U1 U 1
RV1
r
变式六.
判断下列电路能否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r1
U2 U1 I1 I 2
I 1U 2 U 1I 2 ,E1 I1 I 2
同理,把其它几组 r2、r3、E2、E3算出来,
E1 E2 E3 用公式, E 3
r1 r2 r3 r 3
即为所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② 图象法
U/V 1.5 * 1.0 0.5 0 * *
R’ A
I1U2 I2U1 (2)E I1 I2
R
V
K
U2 U 1 r R I1 I2
B
变式三.今有一个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一个理想电压表(量程大 于电源电动势),开关及导线若干,能否测电源电动势和 内阻? (1)电路如图所示:
(2)主要步骤:
断开K2、闭合K1, 记下电压表读数U1 闭合K1 、 K2 , 记下电压表读数U2
(3)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E=U1
U1 U 2 r R U2
变式四.今有一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一个电压表,开关和导 线若干,电压表表盘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请设计一个能 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 表量程大于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 要求:① 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 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 ③ 写出需测量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 (1)电路如图所示:
0.1
0.2 甲
U/V 1.5 1.0 0.5 0 0.1 0.2 乙 0.3 0.4 0.5 I/A
*
* * 0.3 0.4 0.5 I/A U/V
1.5
1.4 1.3 1.2 1.1 0.1 0.2 丙 0.3 0.4 0.5 I/A
二、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测量的基本情景变式
变式一.实验中除了待测电池和电键导线外只有电阻箱和电流表,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如何测?
(2)主要步骤:
断开K2、闭合K1, 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1 闭合K1 、 K2 , 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2
(3)电源内阻:
N1 N2 N1 N2 Ω r R 10 N2 N2
变式五.有两只伏特表V1和V2,量程已知,内阻不知,另有一干 电池,它的内阻不能忽略,但大小未知。只有这两只伏特 表,电键和连接导线若干,要求通过测量计算出干电池的 电动势(已知电动势不超过伏特表的量程) 要求: ① 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 ② 以测量的量为已知量,导出计算电动势的表达式 (1)电路如图所示:
(Hale Waihona Puke 表都是理想电表)V A V A
(一) 已知电阻 A V
(二) A V 已知电阻
(三)
(四)
变式七.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电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量程0.5A的电流表(具有一定内 阻)、固定电阻R=4Ω、电键K、滑线变阻器R′、导线若干 要求:① 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 号或字母标出) ② 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 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 则可以求出E= ______________ r= ________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 (1)电路如图所示:
可知这条图线是直线,直线在纵轴的截距—r,图线的斜率E=tgα。
R
1/I -r
变式二.实验中除了待测电源和电键导线外,只有电阻箱和电压 表,如何测?
(1)电路如图所示
(2)主要步骤 改变电阻箱阻值R,测出对应 的电压U
V
U1 U2 由 E U1 r ,E U2 r R1 R2
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
IV2
E测
U2
U
..
I1
I2
.
U1
. . .U .
I2
I1
A2
U A1
I
I
E测 <E真
r 测 < r真
Rv E测 E真 Rv r真
E测 = E真
r 测 > r真
E测 E真
r真 Rv r测 Rv r真
r测 r RA
4、实验数据处理
① 平均值法 把所测量的数据代入U = E−Ir, 计算出
(1)电路如图所示: (2)主要步骤 改变电阻箱阻值R,测出对应的电流I 由(E=I1R1+I1r, E=I2R2+I2r)
A
I2R2 I1R1 I1I2(R 2 R1) 得: r E I1 I2 I1 I 2
若能测出多组I、R值,以R为纵坐标,
1 1 E 为横坐标,作出 R 图象,由于 R r , I 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