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案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案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了数据库的设计、管理、维护和应用等方面。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下面列举了10个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实验案例。
1. 数据库设计实验: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式、范式等。
2. SQL语句实验:通过编写SQL语句,学习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包括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
3. 数据库管理实验:通过管理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包括备份、恢复、优化、安全等。
4. 数据库应用实验:通过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学习数据库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访问、事务处理、并发控制等。
5. 数据库性能实验:通过测试数据库的性能,学习数据库的性能优化原理和方法,包括索引、分区、缓存等。
6. 数据库安全实验:通过测试数据库的安全性,学习数据库的安全原理和方法,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加密等。
7.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实验:通过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原理和方法,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日志备份等。
8. 数据库复制实验:通过复制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的复制原理和方法,包括主从复制、多主复制等。
9. 数据库集群实验:通过搭建数据库集群,学习数据库的集群原理和方法,包括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等。
10. 数据库分布式实验:通过搭建分布式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的分布式原理和方法,包括分片、分区、数据同步等。
以上是10个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实验案例,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提高我们的数据库技能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3.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SQL语言的基本语句和操作。
教学难点:1.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SQL语言的复杂查询和操作。
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实践和案例分析。
教学工具:1.讲稿PPT。
2.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3.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库应用场景。
2.知识讲解(30分钟):a.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的冗余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b.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使用表格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常见的有MySQL、Oracle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使用键值对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常见的有MongoDB、Redis等。
c.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规范化等。
3.实践演练(20分钟):a.展示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和实现数据库。
b.学生根据所给的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练习。
4.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与回顾(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向学生提问进行复习。
2.知识讲解(30分钟):a. SQL语言的基本语句和操作:-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语言。
-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研究及实践

本 课 程 设计 的 目标 包 括 以下 四方 面 :① 充 分 激 发 学
性 、实 用 性 、可 操作 性 和创 新 性 的特 点 ,因 此 ,该 课 程 生 进 行 自主 性 学 习 和研 究 性 学 习 的学 习 热 情 ;② 提 高 应
总第 14期第 2期 0
21 0 0年 6月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S ra NO. 0 NO. eil 1 4, 2
GA0XI HI A0 S YANS HIG0NGZUO YANJU I
Jn 2 0 u . 01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研 究及 实践
王 咏
( 温州 大学
摘
物理 与 电子信息 工程学 院 ,浙江
温州
353 ) 2 0 5
要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作为 《 数据 库原理及应 用》 课程常规教 学的延伸和深 化,对 于提
高 学 生理 论 分 析 能 力和 综合 动 手 能 力 意 义 重 大 。为 了促 进 该 课 程 设 计 教 学 质 量 的提 高 ,发 挥 其 应 有 的作 用 ,作 者 提 出 了一 套教 学方 案 ,文 章详 细介 绍 了该 方 案 ,并 总 结 了该 方案 的 实施 效 果 ,最后 明确 了进 一 步
课 程 设计 的教 学 质 量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践 的 实 际项 目作 为 课 程 设 计 的 内容 ,并 做 适 当 的裁 剪 和 简 化 ,以项 目开 发 过 程 中各 阶 段 的工 作 要 求 作 为课 程 设 计 的要 求 ,模 拟 实 际项 目的 开 发过 程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会 到所 学 的书 本 知 识 是 如 何 应 用 于 开发 实 践 以解 决 实 际 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设计原则。
3.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4. 掌握数据库的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等高级功能。
5. 培养实际操作数据库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创建新数据库打开现有数据库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 表的创建与管理表的创建表结构的修改表的删除表的数据插入、删除和修改3. SQL语言基础数据定义语句(CREATE、ALTER、DROP)数据查询语句(SELECT)数据操纵语句(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控制语句(GRANT、REVOKE)4. 索引与约束索引的创建、修改和删除主键、外键的设置与维护唯一约束和检查约束的设置5. 视图与存储过程视图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的调用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实验室,每台计算机配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2. 软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编程语言环境(如Python、Java等),文本编辑器或集成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 Code、Eclipse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安装并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了解实验内容和要求。
2. 实验一: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创建一个名为“实验数据库”的新数据库。
打开已存在的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
3. 实验二:表的创建与管理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表,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
插入、删除和修改表中的数据。
4. 实验三:SQL语言基础使用SELECT语句查询学生表中的数据。
使用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操作学生表数据。
5. 实验四:索引与约束为学生表的学号字段创建索引。
设置主键、外键、唯一约束和检查约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数据库的分类和结构3.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方法4. 掌握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念和基本原理-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数据库的基本组成:数据、表、字段、记录、主键等 2. 数据库分类和结构- 按照数据模型分类: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库的范式和关系模型3. 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数据库的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 -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 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社交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应用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2. 实例分析3. 课堂讨论4. 实验操作教学过程:1. 数据库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 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解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 数据库分类和结构的讲解- 分类介绍各种类型数据库- 讲解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3. 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方法的讲解- 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演示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作语言的使用4. 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现实生活中数据库的应用案例- 一起探讨这些案例中的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方法教学资源: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2. 笔记本电脑3.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4. 实际案例资料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问答2. 实际案例分析报告3. 写作和设计数据库实例教学反馈:1. 学生的课堂表现2. 学生的实际案例分析报告3. 学生的数据库设计作业备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建议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范文

最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数据库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教育环境中,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也备受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最新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新的数据库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2.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原理、技术和工具。
3.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建模、设计、开发和维护的方法和技巧。
4.能够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处理和管理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将涵盖最新的数据库原理、技术和工具,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据库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数据库概述2.关系数据库3.非关系数据库4.SQL语言5.数据库设计6.数据库安全7.大数据技术8.分布式数据库9.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10.云数据库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在授课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中,针对理论知识,可以使用讲授和PPT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针对实际应用,适当加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体验,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虚拟仿真实验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实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的方式,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将涉及的知识。
2.网络视频课程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资源和学习支持,可以采用网络视频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在班级内进行教学,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3.互动式教学为了建立更好的互动与交流,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活动,交流疑问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创建新数据库打开现有数据库数据库的复制、重命名和删除2. 表的创建与管理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表的数据输入与导出3. 数据库的查询与操作查询表数据修改表数据删除表数据数据排序与分组4. 索引的创建与使用创建索引删除索引索引的使用技巧5. 视图的创建与使用创建视图修改视图删除视图视图的数据查询与操作三、实验步骤1.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启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新数据库设置数据库属性数据库的复制、重命名和删除2. 表的创建与管理创建表结构输入表数据修改表结构删除表3. 数据库的查询与操作编写查询语句执行查询并查看结果修改、删除表数据4. 索引的创建与使用创建索引删除索引使用索引查询数据5. 视图的创建与使用创建视图修改视图删除视图通过视图查询数据四、实验要求1. 每个实验环节都要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说明。
2. 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
3. 实验结果要展示正确的操作结果,如查询结果、索引效果等。
五、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步骤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
3.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展示效果。
4. 实验心得的深度和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六、实验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
2. 软件要求: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的操作系统。
3. 网络要求: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请确保已安装好数据库管理系统,并熟悉基本操作。
2. 实验过程中请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注意数据安全。
3.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
4. 实验完成后要备份实验数据,以免数据丢失。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
二、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00字):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等因素。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200字):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通常是由表格、索引等逻辑组件组成,表格由行和列组成,用来存储数据。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的查找速度。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可以是顺序存储、链式存储、散列存储等方式。
3.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和操作(200字):数据库的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操作,常见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可以用来创建表格、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
在设计数据库应用时,需要根据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表和查询语言操作。
4.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00字):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的能力,可以通过权限控制、加密等方式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可以通过定义数据的约束条件、触发器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数据库应用案例及设计实践(400字):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现。
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数据表的创建、数据的插入和查询操作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使用相应的工具来完成数据库应用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在介绍数据库概念和原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摘要:针对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进行教学和实验平台的升级,其次详细阐述了综合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的整个流程,提高了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472(2016)-06-56-03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art of Databa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the paper proposes to upgrade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platform in the first place,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Through the cases,students can not only fully diges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grasp the overall process of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s well.Therefore,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make their study serve the practical purpose.Keywords: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practicalteaching;case teaching1 引言(Introduction)《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五学期,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先修课,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1]。
可是根据笔者多次讲授本课程的经验,发现此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我院开设本课程的情况,目前教学和实验室使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为SQL Server 2000绿色版,这个版本的软件优点是基于Windows XP的一款精简免安装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它与Windows XP以上的高版本操作系统不兼容导致学生在个人电脑中总是出现安装问题,或者是某些功能模块无法使用,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所以急需在教学中使用高版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本课程一共56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8,还有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
在理论教学中使用的都是针对知识点的零碎的案例,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了知识点的应用,无法将这些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在此环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项目实践的能力弱;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重前台开发,弱后台的数据库的设计(仍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2 实践教学改革方案(Reform plan of practical teaching)(1)解决软件平台的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升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更换为较高版本的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允许使用 和Visual Studio开发的自定义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通过Microsoft BizTalk Server进行的业务流程中使用数据,是一款功能强大全面的SQL Server版本。
这样也不存在和操作系统不兼容的问题,扫除了实践学习的客观障碍。
(2)应用实践教学案例。
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综合的完整的案例,使用的案例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融合到案例中,并且要难易适中,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
3 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实践教学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将此案例贯穿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结构设计现要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和学生选课信息及成绩的查询和统计。
学生只可以修改个人信息,查看个人成绩。
该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涉及的实体型有学生、课程和系,一个学生可以选若干门课程,一门课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因此学生和课程的联系为多对多m:n;系和学生的联系为一对多1:m。
考虑到该系统有学生和管理员两种用户,需要用户实体。
E-R图2表达了该系统的概念模型。
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模式设计在上一步E-R图的基础上,根据概念模型到逻辑结构转换的规则,可以得到对应的逻辑模型,其中带下划线的属性为主键。
并且根据关系模式规范化理论,分析关系中的函数依赖,确定关系模式满足的范式,若存在数据更新异常,则需要进行模式分解。
①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系)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系)满足BCNF②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满足BCNF③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满足BCNF④系(系号,系名,系主任)系号(系名,系主任)满足BCNF⑤用户(用户名,用户类型,密码)经分析,上述关系模式中各个关系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和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均已达到BCNF,实现了比较彻底的信息分离。
在操作数据时,不存在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
(2)外模式设计考虑到成绩查询中需要得到以下信息(学生姓名、课程名和成绩),在此阶段还需要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即将这些信息存放到视图中供用户查看。
以下SQL语句为创建学生成绩视图:Create view student_grade asSelect 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o=o3.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设计,表1到表5分别列出各关系包含的属性名、数据类型和完整性约束。
3.5 系统实现本系统前台使用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管理,采用C#进行编程,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1)学生用户个人信息修改,个人选课,以及成绩查询。
(2)管理员用户学生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各字段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课程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课程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系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支持对系名的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成绩查询和统计(按照课程名统计各分数段的情况),成绩导出。
4 实践教学案例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案例设计好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将内容顺序灌输,还需分阶段实施。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点评”的模式进行案例推行。
(1)由老师说明课题来源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
教师对学生需求文档进行审阅,并及时反馈。
(3)根据需求结果,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此时教师可以以系统核心模块为例进行演示,将案例中融会的知识点讲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
(4)学生根据老师的案例演示,完成其余的模块。
(5)学生之间交流实践心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案例推行中,本着师生互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对学生每一步实践的结果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现教学相长[3]。
5 结论(Conclusion)课程设计实践周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为例,可以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各章的知识点贯穿到后台数据库设计实现的流程中,具体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综合案例,学生不仅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可以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碎片有效的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
经调研,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综合性案例的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并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1] 涂文婕,陈芳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4):310-312.[2] 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48-50.[3] 梁君霞.《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15-116.作者简介:侯欢欢(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