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三第二节:二战的全面爆发1

专题三第二节:二战的全面爆发1

◆二战初期,法西斯பைடு நூலகம்国频频得手的原因?
(1)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 采用新战术,如闪电战,能迅速地摧毁对方的抵抗 能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其无西进的 后顾之忧。 (2)欧洲国家:力量弱小,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 落后;长期受绥靖政策的影响,疏于防备,对英法 依赖性强。 (3)英法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宣而不 战,坐失良机。
政策:干涉苏俄;凡尔赛会议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推行大陆均 势政策 结果:干涉苏俄的活动失败;为德国保存了元气,有利于德国的 恢复和发展。
②20世纪30年代政策:
政策: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 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二战期间政策:
政策:放弃绥靖政策,采取对法西斯的强硬政策; 结果:不列颠之战中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取胜;
第2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9月3日
一、德国闪击波兰 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三、德国闪击北欧、西欧
四、不列颠之战
一、德国闪击波兰
我的野心 是。。。
如果你是当时的希特勒,面对这块 欧洲蛋糕,你打算先吃掉哪一块呢?
天堂的质问一
多米尼克是波兰的一位 将军,在华沙保卫战中不幸阵亡。那天他 见到了上帝: 多米尼克:哦!我的主啊!你能告诉我希特勒为什么要占领我们 波兰,我们和他又无冤无仇! 上帝:这样,等他死的那天,我让他亲自告诉你吧! 于是多米尼克终于等到了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饮弹自尽 多米尼克:你个可恶的德国佬,现在你要老实告诉我你要占领我们 国家的目的是什么? (在上帝面前,希特勒必须实话实说) 希特勒:……
1940.5
1940.4
我的野心 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优质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优质课件

1940年4月德军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
(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
月德军首先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法攻国,荷
兰、比利时先后投降(5天内征服荷兰,
18天5月内下征挪旬服威,比德利军时)绕。过法比国利坚时固的 “马奇
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39天内征服号
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丹麦
荷兰
39
4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二战之东方主战场
1938年台儿庄战役
中国抗击 日本陆军 兵力最高 达94%, 牵制日军 240万
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相互支持
和配合。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巨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军损失5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曾横扫欧洲的闪电战在苏
联破产,希特勒被迫应对两线作战。这也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意义: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二战规模最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日本仅仅付出极小代价,取得绝对海空优势。美国仓促应 战,8艘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只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 生,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英法等国继续推行绥靖政 策,想要祸水东引让德国 攻打苏联。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
(2)波兰军队装备落后 ,指挥不灵,战术落 后 (3德国利用“闪击战”突 然袭击,加上武器先 进,筹划已久
80万波军5小时溃败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世界史专题课件(46张PPT)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C)
A.战争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
B.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加剧
4.下图是创作于一战后的漫画《吞下苦果》。对其解读合理
的是
( A)
A.新世界秩序隐藏危机 B.德国被战胜国分区占领 C.大国间矛盾趋于缓和 D.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发展
5 . 1942 年 起 , 各 国 开 始 大 规 模 的 协 同 作 战 , 北 非 战 场 上 英 、 美、澳联军打败纳粹非洲军团;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
1999年成立,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和新兴 国际经济 市场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体 合作论坛 系的重要问题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开放性的
对话,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总结
(1)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2)重要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际秩序,推动 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线索 重要的国际组织
组织
性质
概况
三国同盟
1882年,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
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约两大军事集团疯
三国协约
法西斯 同盟
军事侵 20世纪初,英国(核心)、法国和俄 狂扩军备战,冲突
国组成三国协约。
不断。
略集团
1940年9月建立,由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组成。
法西斯同盟不断进行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作者将从哪些角度解密“英 国是如何从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海岛,变成一个超越罗马的庞大帝 国”?(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pptPPT课件
❖2、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 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 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 本。其条件为“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 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 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 之租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1)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1分)
(2)为了使苏联承认“满洲国”,避免苏 联对日本进行军事牵制,以便集中力量侵 略中国和发动夺取东南亚的战争。(3分)
(3)材料1中,由于苏联对日中立,助长了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日本发动太 平洋战争减少了后顾之忧,致使二战进一 步扩大;由于材料2中苏联同意对日作战, 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和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4分)
(2)军事上
A欧洲战场: 南线:西西里岛登陆,意降。(P49) 西线:诺曼底登陆,开辟欧二战场(原因?) 东线:苏占柏林,德降。
思考: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原因? 影响?
背景:
①战争形势根本好转 ②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
诺曼底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柏林
早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 第二战场的要求,但直到1944年才成为现实。对此 有人认为是英美等国希望看到德国和苏联互相消耗 而故意推延开辟第二战场,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客观 条件的不具备而无法开辟。
②有效地防止了战后苏联对西欧的控制和统治。
太平洋战场:
美国放弹 俄罗斯出兵东北 中国全面反攻 日本投降
❖苏德战争开始后,日本6次召开政府和大本 营的联席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讨论。 大多数人否决了外相松冈的北进主张,理由是 日本大部分兵力用于中国,无法北进。苏联得 此情报后,便从远东调兵到西部,在莫斯科保 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4张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4张PPT)

太平洋战争形势
二、 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的转折
1 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 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决心 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 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宣言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二、 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的转折
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诺曼底登陆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上爆发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 决定集中力量先打败苏联,苏军誓死防守, 最终,苏联获得胜利,此次战役成为二战 中的重要转折点,苏联开始战略反攻。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3 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6月,德国集结550多万大 军,用闪电战突袭苏联。短时 间内,苏联丧失大片国土,但 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取得 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 神话。
苏德战场形势
一、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4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 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美 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还趁机向东南亚等地区发 动进攻,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随堂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是( B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④诺曼底登陆 ⑤百团大战 A.②③⑤④① B. ②⑤①③④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③①⑤④
随堂练习
2.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 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
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C )
A. 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 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 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D. 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专题3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
(1)第二战场的开辟,使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 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2)它拖住了法西斯德军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 攻作战。
(3)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3.二战中盟国举行了哪些重要会议?作了哪些重要决策? (1)1943 年冬,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晤,
重点难点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战争优势的转变及转变的原 因
(1)二战初期,战争优势在德、意、日法西斯一方。其主要 原因是英法集团长期以来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推行绥靖政策; 法西斯在充分做好战争准备的前提下,发动了一系列的然袭 击,取得了暂时的军事优势。
(2)1942~1943 年,战争优势转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方。 其原因是:
3.主要内容 (1)处置德国:会议通过了彻底摧毁_军__国_主__义___与纳粹制度、 惩办战犯、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并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 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2)苏联对日作战:苏联承诺欧战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参加 对日作战,但苏联也提出了一些交换条件,如美英承认_外_蒙__古___ 的独立等。 (3)成立联合国:会议讨论了基本组织原则,决定了联合国 的创始成员国,并就安__理_会___的表决机制制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 (1)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久,_苏_联___就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 场的问题。 (2)_德__黑_兰___会议决定,美英联军将在 1944 年 5 月开辟第二 战场。 2.经过 (1)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联军在艾__森_豪__威__尔____指挥下发起 “霸王作战计划”,强行在_诺_曼__底___登陆。 (2)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盟军登陆成功,并向法国腹地推 进,解放巴黎。_戴_高__乐___将军在巴黎成立了法国临时政府。

两次世界大战-PPT课件_OK

两次世界大战-PPT课件_OK
15
考点透视
• 12,雅尔塔会议(识记) (1)时间:1945年2月 (2)参加国首脑: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3)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 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 西斯的作战。
18
中考模拟
• 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局势时说:”欧洲正在变成一支’火药桶’,只等 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
• A 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 B 萨拉热窝事件 • C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
19
中考模拟
•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最残酷
2
专题概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历时四年 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欧洲蔓延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 入。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 坏。
3
专题概述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 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 洲统治的新秩序。
•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 区的统治秩序。
9
考点透视
• 6,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识记、理解) • (1)时间:1929—1933年 • (2)地域: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张PPT)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张PPT)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历史教训。
1.1929-பைடு நூலகம்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政局有何影响?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经历了怎样的建立过程?反法西斯战争是
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从战争中应
当吸取哪些重要的历史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4-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战场 欧洲 波及中东、非洲等地 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 死亡 1000万,受伤2000万 直接战争费用2080亿美元 193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战场 欧洲、亚太、北非,波及世界各地 61个国家20亿人卷入战争 死亡 5500万左右(有争议) 直接战争费用11170亿美元
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是的主宰民族;德意志人是日 耳曼人中最伟大的民族,希特 勒是最伟大民族中最伟大的。
除了希特勒以外,一切政治家都是庸才、饭桶、 白痴和罪犯。
权力意志:
尼采:生命就是权力意志,凡有生命的地方,都 有权力意志。……暴力赋予第一个权力,没有哪种权 力的基础不存在这僭越、篡夺和暴力。 人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去追求“权力意志”,在这 方面并无高尚和卑鄙、文明和野蛮、仁慈和粗暴之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1、合作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 国际合作 2、精神说:各国人民的勇气、智慧与毅

3、国力说:反法同盟的综合国力远大于 轴心国集团
4、正义说:世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 的,法西斯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三、痛苦反思:这场世界性浩劫 带给人类哪些经验与教训?
中国南京
(二)人类如何看待自己的科技进步? 1、科技是一把双刃的剑 2、突出人文教育,推进仁爱、平等、自 由、友谊、责任、宽容、和平的理念 3、培养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对战 争进行反省
和平的道路还很漫长, 因为暴力的根源在人的内心。
参考书籍(也是推荐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1、金重远:《炮火中的文化:文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0世纪的重大战争(部分)
1、1904-05年 日俄战争 中国东北 2、1914-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中东等地 3、193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部分地区 4、1948-49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 中东 5、1950-53年 朝鲜战争 朝鲜半岛 6、1956-57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中东 7、1961-75年 越南战争 越南、老挝、柬埔寨 8、1967、1973、1982年 第三、四、五次中东战争 9、1979-8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 10、1979年 中越自卫反击战争 中越边境 11、1980-88年 两伊战争 伊朗、伊拉克 12、1990-91年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 13、1991-99年 南斯拉夫内战与科索沃战争
一、历史根源: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1、经济根源说
2、国际政治根源说
3、文化根源说
4、军国主义根源说
5、哲学思想根源说

30年代德国经济危机 1、经济根源说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控制 基础上的,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各国之间脆弱的和 平关系就会被生存危机的压力所破坏。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导致各 国大批工厂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社会陷入 动荡的境地,为政治家攫取权力创造了可乘之机。
他们焚书有理由吗? 有的,理由是“这些书缺少爱国主义精神”。
一种德国人
另一种德国人
崇尚理性,哲学家辈出 —— 凸现非理性,毁灭文化 崇尚和平与国际合作 —— 崇拜武力,反对示弱
追求自由与平等
—— 敬畏帝王的君主专制极权
纳粹文化特征: 内容: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 形式:推崇暴力,散布恐怖和死亡,具有神秘色彩 仇视:自由、民主,强烈反共,仇视犹太人 倾向:恢复古代日耳曼文化与重建纳粹新文化并存
“德意志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强有 力的,在好事上如此,在坏事上也是 这样。”
1933年5月12日,法国《时代报》刊登了驻柏 林的记者11日发来的报道:“昨晚,大学生当着 一大群人的面,烧毁了他们抢到的两万多册书籍。 晚上22时许,大学生在军乐声中游行。稍后,一 群盛装的年轻人涌向国家歌剧院前的广场,他们 都高举着火炬。接着,消防队员到场,把汽油洒 在木头堆上,然后点上火。一辆辆卡车运来了书 籍,大学生们排成一个长队,把书本扔向火堆。 每当一捆书扔向熊熊火焰时,大学生和所有在场 的人就发出阵阵欢呼声。”同样的事情也在慕尼 黑、莱比锡、法兰克福等地上演。
德意日三国决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三国的首 都柏林、罗马、东京为改变世界的轴心。轴心国由此 产生,他们四处侵略,不断挑起事端,企图打破“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 而当时的英国、法国是凡尔赛条约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纵容法西斯侵略,苏联也与德国保持平和,纵容 侵略。
3、文化根源说
德意志真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在这 片土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令人费解。 正如犹太作家马科斯-诺道所说:
3、1943年—1945年 大战的胜利阶段
(2)中国战场:1937-1945年,中国军民一直在抵抗日 本法西斯的进攻。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缅甸远征、百团大战、 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使日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太平洋战场:1945年美军大举反攻,解放菲律宾, 攻占硫磺岛、冲绳岛,逼近日本本土。 原子弹攻击: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 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1945年8月8日,苏军向盘踞在东北的 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摧毁日军70万人,8月15日日本 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 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人们渴望工作,渴望改善生活,渴望政府采取强 有力的措施,渴望有超人出现带领民众走出困境, 去扩张领土,占领资源产地,控制世界市场…… 于是,就有政治家出现,说:“我,就是你们需 要的超人!”
2、国际政治根源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法美三国为主建立 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德国是 战败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意大利和日本虽然是战 胜国,但是,由于分赃不均,他们对这个体系很不满。
人类在二十世纪的经验与教训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
选择这一问题的三大理由:
1、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0周年
2、目前在高中新课程教材中没有这一 内容 3、关键因素:这场世界性浩劫人类必 须牢记,并且不断反省,才能使人类避免 重蹈覆辙。
一、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二、艰难历程:同盟国为什么能够 引得战争的胜利? 三、痛苦反思:这场世界性浩劫带 给人类哪些经验与教训?
3、文化根源说 —— 德意日历史文化的特质 4、军国主义根源说 —— 德日对外扩张的传统
5、哲学思想根源说 —— 种族优越论与尼采“超人”说
纳粹党的成分:
1、男性为主,女性极少
2、平均年龄28岁,50%在23岁以下 (1923年)
3、领导层中,只有戈培尔、莱伊 是大学毕业,大多
没有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 4、大多数出生在中下层,很多人 有当兵的经历 5、无组织的工人占三分之一,新 “中产阶级”占三分 之一,其他中下层占三分之一
希特勒:人类在永久的战斗中长大成人,而在永久 的和平中则必将死亡。 人民是奴隶,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作主人。 群众和牲畜一样,它不理会逻辑和理智。
戈培尔:人民对于希特勒“无异于石头对于雕塑 家,领袖和群众的关系像画家和颜料。”
第一个问题的总结: 1、经济根源说 ——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2、国际政治根源说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 端
战争与和平
——人类在20世纪的经验与教训
20世纪的人类历史是最为动荡的百 年史,在这个充满战争恐惧与和平渴 望的世纪里,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人类反省 自身、重估一切价值的基点。我们应 该如何看待战争背后的复杂动因?应 该如何评价战争的进程与结果?应该 如何从战争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二、艰难历程:同盟国为什么能够 引得战争的胜利?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
1、1931年,“九一八”事件,日本抢占中国东三省
2、1937年7月,“七七”事件,日本全面侵华
3、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4、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1940年7月德国动用2400架飞机发动“不列颠之 战”,企图摧毁英国人的斗志,同时开始向巴尔干进军。 (4)1941年6月德国动用550万军队突袭苏联。
(5)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1942年—1943年 大战转折阶段
(1)太平洋战场 1942年6月 中途岛海战美国赢得 胜利,扭转战局。1942年8月-43年2月,瓜达尔卡纳 尔岛战役(简称瓜岛争夺战),美国转守为攻。 (2)苏德战场 1942年7月-43年1月,斯大林格勒战 役扭转了整个战局,1943年7月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再 次获胜,牢牢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3)北非战场 1942年11月,阿拉曼战役英军(蒙 哥马利)击败德军(隆美尔),1943年美军北非登陆 后与英军东西夹击,5月解放突尼斯,北非战事结束。
第二,权力意志与极权主义。
尼采是19世纪最早批判西方 一切哲学的思想家,对20世纪 西方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纳粹而言,尼采哲学中最 重要的是超人学说和权力意志。
超人学说:
人是非动物和超动物,上等人是非 人和超人。上等人是高贵的、聪明的, 下等人是卑贱的、愚笨的。 除了尼采以外,其他哲学家、预 言家和宗教创始都是骗子。
1937年12月
奥斯威辛 死亡110万
(一)人类如何实现和平?
1、惩罚发动战争的国家战犯,纽伦堡军事法 庭审判、东京军事法庭审判, 2、联合遏制发动战争的国家,建立联合国
3、颁布《世界人权宣言》,遏制国家危及国 民安全 4、对和平的研究:暴力、非暴力、和平、和
解 5、安理会与和平、宗教与和平、发展与和平
5、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1、1939年—1942年 大战爆发与扩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