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串讲串讲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56
2021年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串讲十五曹刿论战复习课件

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和神灵上,曹刿两次否定意在使鲁庄 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从而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 情合理。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 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士气就衰竭了。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 追击他们。
参与2肉食者鄙个人专有5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3衣食所安为人所信服12小大之狱案件11忠之属也竭力做好分内的事13公将鼓之击鼓进军17再而衰第二次14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5遂逐齐师追赶追击16一鼓作气振作19难测也推测估计18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20惧有伏焉埋伏21望其旗靡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
3.概括层次主要内容。
(1)概括《曹刿论战》第一段第一层“十年春……未能远谋”的内容。 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2)概括《曹刿论战》第一段第二层“乃入见……战则请从”的内容。 记述曹刿要庄公做好战前的政治准备。
(3)概括《曹刿论战》第二段“公与之乘……遂逐齐师”的内容。 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4)概括《曹刿论战》第三段“既克,公问其故……望其旗靡,故逐之”的内容。 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安徽专版)名师课件:3.2 专题二 16篇文言文梳理 (共330张PPT)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8.划分朗读节奏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9.内容理解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 “不亦乐乎”? 参考答案“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 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所以“不亦乐乎”。 (3)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 子”应具有哪些风范呢? 参考答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 做的好处。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反省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 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6)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2.重点词语解释 (1)有朋自 远方来(从 ) . (2)吾日三 省吾身(多次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诚信 ) . (4)三十而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 (5)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 . (6)不逾 矩(越过 ) . (7)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 (8)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 )
安徽省语文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串讲串讲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56

2019年5月16日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0
在这里遇见你
【问题探究】 1.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探究一: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 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 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 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来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邹忌的现身 说法使齐王也认同“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探究二: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 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说自己“不如徐公美”,创设情 境,取悦齐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道理。 探究三: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威王处在许多人 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 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明白齐威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 使齐威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因为齐威王是一个聪明的君主,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接下来应该 怎么办,他自己很清楚,所以面对聪明的君主,不需要说废话。
2019年5月16日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9
在这里遇见你
(4)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的口气有什么不同, 揣摩(分析)各自的语气的感情色彩。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妻子的感情是亲昵。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对妾的感情是严肃。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对客人 的感情是平淡。
考查 年份
2012
考查篇目
《曹刿论战 (节选)》 《邹忌讽齐 王纳谏(节 选)》
2018-2021年中考文言文安徽

2018-2021年中考文言文安徽2018年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19年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020年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1年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串讲串讲十二出师表复习课件55(课件精选)

探究三:俗话说:“良鸟栖佳木,贤臣择明君。”如果先前是为报知遇之
恩而投明主刘备,那么后来扶持后主刘禅这无能之君实属不明智。出多少力(六
出祁山)费多少思(夙夜忧叹),而刘禅却全不领情。这样看来,诸葛亮之忠不是近
乎“愚”吗?倘若早去扶魏,天下早统一了。
课件在线
14
【读后感悟】
感悟一:《出师表》中总结了西汉得以兴盛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君王的“亲贤臣, 远小人”。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应该 努力学习,提高素养,时刻准备着做建设国家的“贤人”。
(1)概括《出师表》第一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 忠谏之路也”的内容。
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2)概括《出师表》第二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使内外异法也” 的内容。
感悟二:诸葛亮一生不图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的楷模。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精忠报国,奋发有为。
课件在线
15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殂: 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 实在
(3)以光先帝遗德
光: 发扬光大
(4)引喻失义
义: 适当、恰当
(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教育课件笔记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MPLATE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近十年未考,2018年考全解 字词全解
课件在线
3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课件在线
4
句段全解
字
词全解
课件在线
5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课件在线
6
句段全解 解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专题1 文言文阅读串讲(5)

考查知识点 考查篇目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划分节奏 文意理解及 表现手法 把握情感 谈启示
《醉翁亭 15.暝、 记(节选)》 2010 芳、一、 《岳阳楼 把(4分) 记(节选)》
16.(1) 晦 明 变 化 者,山间之朝暮 —— 也。(2)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4分)
18. 找写人 17. 概括景 活 动 的 语 物 描 写 内 句并概括 其内心感 容(4分) 受(4分)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3 分)
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顺序)。 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分)
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父亲铺稻草床,幸福像
蜜汁样流淌
(二)醉翁亭记(15分)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
(一)醉翁亭记(15分)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8)《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9)吾妻之美我者 美:做动词用,认为……美
(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面貌又长得光艳美丽。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自己信不过,又问他的妾。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差得很远。
语文课件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4. 文意理解 邹忌“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说明他是一个怎 样的人? 说明他是一个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的人。
语文课件
【文意理解】 邹忌用什么方法使齐王采纳他的建议?这篇文章对你有 什么启示?
邹忌由家事说到国事,由己及人,运用设喻类比, 以小见大的方法指出“王之蔽甚矣”,从而委婉含蓄地 劝说齐王应广开言路,兴除利弊,以实现齐国大治。 启示有三个方面:
首先,作为接受建议者,要清醒、客观、理性地对 待他人的意见问题;
语文课件
是代词,指徐公;D项的“之”是连词,可不译。
语文课件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 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并冷静思考。讲究说理 的方法,善于用生活小事设喻。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 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 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 (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语文课件
1. 词语解释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三)《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分析研究之后得 出结论:“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在作战过程中 ,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拒之说“未可”,到 时机成熟时才说“可矣”。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 ”,曹刿一一分析回答。这样,既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 无知无谋无能且鲁莽草率,也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 ,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窥镜 (4)孰视之 (5)吾妻之美我者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修: 长,这里指身高 服: 穿戴 窥: 察看 孰: 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 “熟” 美: 认为……美 诚: 的确,实在
(7)今齐地方千里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9)王之蔽甚矣
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 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明白齐威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 使齐威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
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妻、妾、客三个人的对
【问题探究】 1.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探究一: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 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 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 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来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邹忌的现身
地: 土地 莫: 没有谁
方: 私:
方圆 偏爱
蔽: 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 谏
(10)能谤讥于市朝 0 (11)闻寡人之耳者 (12)时时而间进
闻: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 思
间: 间或、偶然
2.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
份特点。三问,既表现了邹忌的( 理解 ),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语义完全
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邹忌向齐威王陈述自己的经历时,用“皆以美于 徐公”一句代替了三个“美我者”。如果在这里再照上文重复一遍,必然会使人 感到索然寡味。再如齐威王的回答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的赞成和同 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写作特色】
1.结构精巧,上下关照。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的应是结构上的“三叠法”:三问,三答(与徐公比 美);三比(由己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 的篇章结构。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一是“思”,二是“善”。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关键: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 “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 是全文的高潮,一次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益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
说法使齐王也认同“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探究二: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 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说自己“不如徐公美”,创设情 境,取悦齐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道理。
探究三: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很了解齐威王处在许多人
考查 年份
考查知识点 考查篇目 词语解释 《曹刿论战 (节选)》 《邹忌讽齐 王纳谏(节 选)》 句子翻译 划分节奏 15.(1) 彼 竭 我 盈,故克之。 14. 驰、再、 (2) 能 谤 讥 于 靡 、 刺 、 市朝,闻寡人 虽(5分) 之耳者,受下 赏。(4分)
文意理解及 把握情感 谈启示 表现手法
盛的序幕。
2.剪裁巧妙,详略得当。 从内容上看,讽谏写得详,特别是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进行了绘声绘色、 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后来齐威王纳谏之后兴利除弊的事写得略,只是抓住了时间的变化,
从“令初下”到“数月之后”,最后至“期年之后”,概括叙述了纳谏的结果。
3.语言形象,简繁适度。
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符合人物的身
【读后感悟】
感悟一:邹忌现身说法,采用了日常生活中与徐公比美这一极为普通的事 件作为进“忠言”的突破口,生动而极具说服力地反映了“王之蔽甚矣”这一情
况,使齐威王心悦诚服,坦然地接受了进谏。邹忌巧妙的劝说方式启示我们:要
讲究说话的艺术,让“忠言”像春雨润物一样深入人心。 感悟二:邹忌成功进谏,不仅仅是因为他深谙讽谏之术,更重要的是,他 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存有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否则,他不可 能由自己的生活琐事、生活体验而联想到国家大事。邹忌这种视国家大事为己任 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16.概括选 段内容(2分) 17.概括理 解选段意思 (4分)
2012
——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字词全解
句段全解 词全解
字
【结构图解】
【主题归纳】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务的故事,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 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 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