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Frost
弗罗斯特(RobertFrost)诗品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诗品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作品以朴素、深邃著称。
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间中地》等。
Neither Out Far Nor In Deep□不深也不远The people along the sandAll turn and look one way.They turn their back on theland.They look at the sea all day.As long as it takes to passA ship keeps raising itshull。
The wetter ground like glassReflects a standing gull人们走上沙滩转身朝着一个方向。
他们背对着陆地整日凝望海洋。
当一只船从远处过来船身便不断升高;潮湿的沙滩像明镜映出一只静立的鸟。
The land may vary more。
But wherever the truth may be--The water comes ashore,And the people look at the sea.They cannot look out far.They cannot look in deep.But when was that ever a barTo any watch they keep?也许陆地变化更多;但无论真相在哪边——海水涌上岸来,人们凝望着海洋。
他们望不太深。
他们望不太远。
但有什么能够遮挡他们凝望的目光?The Road Not Taken□ 未选择的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历史故事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历史故事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写作具有深刻哲理和富有意境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他个人的生平经历,更是关于时间、光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围绕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历史故事展开探讨,带领读者一起领略他的文学世界。
一、早年的艰辛罗伯特弗罗斯特于1874年生于美国加州,他的童年时光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在早年,他的父亲因事业失败而去世,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
年幼的罗伯特不得不与家人一起辛勤劳作,帮助维持生计。
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
二、诗歌创作的初试尽管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但罗伯特对于诗歌的兴趣却从未减退。
年少的他就喜欢读诗,积极尝试着用自己的笔触创作。
早期的作品虽然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但却奠定了他后来成为伟大诗人的基础。
三、挫折与成功虽然罗伯特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他40岁左右的时候,他的诗歌终于开始获得了大众的关注和赞赏。
他的作品《小路不选》被广泛传播,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从那时起,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迎来了巅峰时期。
四、诗歌中的哲学思考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经常描绘出人类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引发读者们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他的作品透露着深邃的哲学意味,让人们不仅仅被其美丽的文字所吸引,更是被其寓意所震撼。
五、文学成就和影响罗伯特弗罗斯特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充满哲理和意境的创作方式,使他的作品跨越时空,传承至今。
六、结语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历史故事是一个关于执着和坚持的故事,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创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更是反映了人类普遍的追求和探索。
以上是关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历史故事的一些论述,通过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和生平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弗罗斯特经典英语诗歌

弗罗斯特经典英语诗歌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美国著名的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他是第一个四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人。
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间中地》等。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弗罗斯特经典英语诗歌,欢迎大家阅读!罗斯特经典英语诗歌:树在我的窗前Tree at my window, window tree,My sash is lowered when night comes on;But let there never be curtain drawnBetween you and me.Vague dream-head lifted out of the ground,And thing next most diffuse to cloud,Not all your light tongues talking aloudCould be profound.But tree, I have seen you taken and tossed,And if you have seen me when I slept,You have seen me when I was taken and sweptAnd all but lost.That day she put our heads together,Fate had her imagination about her,Your head so much concerned with outer,Mine with inner, weather.树在我的窗前,窗前的树,当夜幕降临我放下窗扉;但绝没有拉下窗帘在你和我之间。
含混的梦首举出了地面,事情差不多都漫散到云端,并非你的所有高谈阔论都能将深奥显现。
但是树啊,我看见你摇曳不安,而如果你曾见过我在睡眠,那你也看到过我的情感遭受熬煎一切尽失落丢散。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个人简介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个人简介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
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
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
对人类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写了其破坏力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
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
这既是弗罗斯特的艺术追求,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密所在。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意人生的美国诗人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意人生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而著称。
他的诗歌主题涉及人类生活、自然景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流露出对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思考,传递出一种诗意的哲学理念。
本文以探索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意人生的美国诗人为主题,旨在展示他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美学和人生哲学。
一、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是弗罗斯特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他通过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雄伟。
他的诗歌中常以山峰、森林、溪流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示了自然对人的影响和人对自然的感悟。
例如在《雪夜》中,他运用雪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中的静谧与纯净,同时将其与个体命运相联系,表达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通过这种自然与人的交织,弗罗斯特赋予了他的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人生旅程与选择弗罗斯特的作品经常探索人生的旅程和选项。
他的诗歌展示了生命中的岔路口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人们命运的影响。
在《两条路》中,他描述了一个人在两条小路径之间的选择,表达了选择对一个人一生的决定性影响。
通过这种描绘,弗罗斯特表达了对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作出决策的思考和追问。
三、时间与回忆时间是弗罗斯特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他在诗中经常探索回忆和过去的力量。
他的作品描绘了时光对人事物带来的变化和衰败。
在《路过枯枝》中,他以一片枯死的枝叶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通过这样的描写,弗罗斯特引起读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
四、农民与劳动弗罗斯特的作品中经常描绘农民和农业生活,他赞美劳动的价值和农村生活的简朴。
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他传递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农民被描绘为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人物,他们代表了简单与真实的价值观。
五、存在主义和孤独弗罗斯特的作品中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子,他对人生的不可避免的孤独和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雨夜的书屋》中,他描绘了一个人孤独的身影在墓地荒凉的房子里独自度过夜晚。
(4)弗罗斯特(Robert?Frost)诗选

(4)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诗选弗罗斯特(1874-1963),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间中地》等。
《出生地》和那远处的山坡相比这儿似乎没有过任何的希望,父亲建造小屋,拢起了泉水,用围墙般的锁链围住所有东西。
周围的地面不只长荒草,还维持了我们各自的生命。
我们有十二个女孩和男孩。
高山似乎喜欢这热闹,用很短的时间就了解了我们——它的微笑总像含着什么,也许到今天它还是不知道我们的名字。
(当然没有一个女孩保持着原样。
)高山使我们从它的怀里离开,而现在它的山坳满是树木。
《一个老人的冬天夜晚》外面所有一切都穿过那空房间薄雾朦胧的窗格玻璃,穿过几乎呈星形分开的凝霜窥看他,是那在手上朝眼睛倾斜的灯光使他没有反看回去。
是年龄使他不能再记起把自己带到那摇摇欲坠房间的原因。
他与围绕自己的桶站在一起——不知所措。
他用沉重的脚步吓唬脚底的地下室,又用脚步将它吓了一跳;——又惊吓外面那有着它声音的夜晚,那声音熟悉得如同树枝破裂,但更像击打盒子。
他其实是仅仅照着他自己的灯,那个现在坐着的,与他所了解有关的轻微灯光,甚至连灯都谈不上。
他委托月亮,虽然是像他那样那么晚起来,那么残缺不全的月亮,但要它让他的雪花在屋顶上,让冰柱围绕墙,任何时候它的这种保管的职责都比太阳强,这时他睡着了。
那炉子里的圆木移动了一下,似乎打扰了他,他也动了一下,放松了他那沉重的呼吸,但他依然沉睡。
一个年老的人——一个人——不能看守一间房子,一个农场,一个农村,或者即使他能够,也是因为他在一个冬天夜晚所能做的。
《妻子》孤独(她的话)一个人不该关心那么多如同你和我在鸟儿来到房子周围似乎说再见之时所关心的;或者当它们回来唱着我们不懂的歌那样关心;真理就是我们为一件事感到过于高兴而这里为另一件事而悲伤——鸟儿的胸怀所填满的就是彼此与它们自己以及它们那建造或离开的鸟巢。
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

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Robert Frost 写作手法]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简洁自然、生动形象和深邃哲理而闻名。
弗罗斯特是一位优秀的写实主义诗人,他的写作手法自成一派,独具魅力。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回答关于弗罗斯特写作手法的问题。
问题1:弗罗斯特的作品风格如何?弗罗斯特的作品风格以明快简洁、自然生动为主。
他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他的作品。
他常常描绘农村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观察,使作品充满深情和哲理。
问题2:弗罗斯特如何运用意象和比喻?弗罗斯特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而闻名。
通过使用平凡生活中的对象和场景,他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例如,在他的诗歌《树木》中,他通过描写树木的成长和变化,寓意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弗罗斯特还善于使用自然界的比喻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停下来深思》中,他用“两条路”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和决策。
问题3:弗罗斯特的诗意言简如何体现?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简洁而含义深刻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他善于用简单的句子和平实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简洁形式的使用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共鸣。
同时,他经常使用隐晦的形象和修辞手法,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
问题4:弗罗斯特如何平衡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弗罗斯特的作品既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又充满象征主义的意味。
他通过真实的物象和情节来表达人类的内心体验和社会现实。
同时,他也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强调更深层次的主题和哲理。
这种平衡使他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现实感,同时也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问题5:弗罗斯特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有哪些?弗罗斯特的作品涉及了多种主题,如人类生活和自然的关系、人生选择和决策、孤独和社交、时间和记忆等。
他常常通过探索这些主题来揭示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停下来深思》中,他通过两条路的象征来探讨人生中重要的选择。
罗伯特弗罗斯特十首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十首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自然、人生哲理和农村生活为主题,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以下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十首经典诗作:
1.《路》(The Road Not Taken)
2.《雪夜》(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3.《火与冰》(Fire and Ice)
4.《树木》(Tree at My Window)
5.《草木深处》(The Road Not Taken)
6.《在夏天失去的东西》(Something Lost in the Summer)
7.《牧人》(The Pasture)
8.《泥鳅》(The Fish)
9.《墙》(Mending Wall)
10.《锄地者》(The Tuft of Flowers)
这些诗作展现了弗罗斯特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诗意盎然的体验。
每首诗作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境,推荐您阅读并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Theme
1. Many of Frost's poems can be identified with New England. They contain subject matter on the region's landscapes, folklore, and the people's speech. 2. He often presents a dark, sober vision of life. Those scenes of rural life in his poems reflect the fragmentation of modern experience. 3. Robert Frost mainly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nature. Frost neither worships nature nor fears her. He had a deep-rooted respect for nature 4. Although Frost's works were generally praised, the lack of seriousness concern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of the 1930s annoyed some more socially orientated critics.
Robert Frost
(1874 – 1963)
Photograph c. 1936 by A. Allyn Bishop, Newport, Vermont Gift of Elizabeth Nutter to Forest
Personal Life
• 3-26-1874 • 5-5-1885 • • • • • • •
Style
1. Unlike his contemporaries, Frost chose not 2. 3.
to experiment with new verse forms but to employ traditional patterns, or as he said, he chose "the old-fashioned way to be new." Frost used the rhythms and vocabulary of ordinary speech or even the looser free verse of dialogue describing the doubt and uncertainty that come in everyday life. The poems of Robert Frost appear to be simple and easy to read, but his poems contain profound meaning. His poems is highly philosophical. “The image of Robert Frost is one of a whitehaired old sage who speaks and sings in a manner as pleasant as it’s edifying.”
his new poem “Dedication” at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tion
• Honorary Degrees of 44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obert Frost's inaugural poem, Dedication, with his editing marks
Birth of Robert Lee Frost, San Francisco, Cal. Death of father, Will Frost, in San Francisco. Family returns to Lawrence, Mass. for burial. Robert writes his first poem La Noche Triste May, 1890 First poem published: "My Butterfly: An Elegy" 11-8-1894 Marries Elinor Miriam White in Lawrence. 12-19-95 Enters Harvard University. Sept.,1897 The Frost family moves to farm, Derry, N. H. Oct., 1900 Frost's mother, Isabelle, dies of cancer. 11-2-1900 11-16- 1911 Sells Derry Farm. Lives in Plymouth, N. H. and teaches at N. H. State Normal School.
•
The Frost children at1
Publication of Works
• • • • • • • • • • • • • • • • •
April, 1913 May, 1914 Feb, 1915 April, 1915 Nov, 1916 Mar, 1923 Nov, 1923 Nov, 1928 Nov, 1930 May, 1936 Feb, 1939 April, 1942 Mar, 1945 May, 1947 Sept, 1947 April, 1949 Mar, 1962
Awards
• Pulitzer Prize for Poetry for four times:
1923 1931 1937 1943
New Hampshire Collected Poems A Further Range A Witness Tree
• On January 20, 1961, Robert Frost was invited to read
Quotations by Robert Frost
☆ A poem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 ☆ I never dared to be radical when young For fear it would make me conservative when old. ☆ The only lasting beauty is the beauty of the heart. ☆ Poetry is a way of taking life by the throat. ☆ There are tones of voices that mean more than words. ☆ A liberal is a man too broadminded to take his own side in a quarrel. ☆ A bank is a place where they lend you an umbrella in fair weather and ask for it back when it begins to rain.
•
•
•
"Road at Chantilly" by Paul Cézanne
/viewmedia.php/prmMID/15717
Meaning
• The literal meaning: A traveler comes to a
fork in the road and needs to decide which way to go to continue his journey. After much mental debate, the traveler pick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by.“ The figurative meaning :The poem describes the tough choices people stand for when traveling the road of life. The path symbolizes life. It shows the difficulty of having to make choices in life.
farm in Franconia, N. H. Wife, Elinor dies of a heart attack in Florida. Frost dies in Boston. Burial in Bennington
• 1-29-1963
Robert and Elinor Frost at Plymouth, New Hampshire, 1911
Personal Life
• 10-26-1912 First book of poetry accepted by publisher. • 5-15-1914 Second book published • 2-13-1915 The Frost family returns to the U. S. Buys • 3-20-1938
The Road Not Taken
•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