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主要作家创作

合集下载

我国近现代主要文学作品

我国近现代主要文学作品

我国近现代主要文学作品
1、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代表作:小说集《呐喊》收录了《阿
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共14篇小说。

《彷徨》收录了《伤逝》
《祝福》等共11篇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共10篇小说。

杂文集:《坟》《华盖集》
2、郭沫若,我国新诗奠基人。

代表作:诗集《女神》
3、朱自清,我国近现代散文家、学者、诗人。

代表作:《背影》《匆匆》《荷塘月色》
4、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代表作品: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残雾》
《龙须沟》
5、矛盾,原名沈德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主要代表作品:小说《春蚕》
《子夜》《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
6、巴金,原名李晓棠,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

代表作:《雨》《电》《雾》“爱情三部曲”
《家》《春》《秋》“激流三部曲”
7、曹禺,原名王家宝,我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
京人》
8、沈从文,我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代表作:《边城》
9、钱钟书,我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者。

代表作:《围城》
10、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
11、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
《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蛙》等。

中国近代现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范文

中国近代现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范文

中国近代现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范文1、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就学于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

代表作《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红楼梦魇》、《金锁记》、《小团圆》。

2、杨绛,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洗澡》。

3、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

4、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代表作《繁星·春水》、《闲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

5、余华,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多描述现实世界,描写人性,暴力,世界的黑暗。

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人世间的儿女们,望着两鬓斑白的母亲,哪一个不辛酸至极呢?母亲赋予我的爱实在、朴实、严厉,有时还有点诗情画意。

恍惚中,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

我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母亲在辛勤工作;我看见一个疲惫的身影,那是母亲在为我编织寒衣;我看见一个欢快的身影,那是母亲在为我学习进步而高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有《野草》。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

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

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

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

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

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附录一文学常识2.胡适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

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介绍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介绍现代文学作品是以20世纪中叶以来的文学形式为主,涵盖了文学中的多个流派和风格。

这些作品在描绘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同时,也通过作者的介绍来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介绍进行探讨,以展示它们的独特之处。

作品一:《骆驼祥子》作品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于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通过描写1920年代的北平贫民窟以及主人公祥子的命运转折,展示了当时民众生活的贫困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作品背景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清末民初之际所面临的动荡局面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是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他以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状况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而著称。

老舍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市民家庭,他的亲身经历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通常注重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写和思考,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品二:《1984》作品背景:《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创作的反乌托邦小说。

这部小说设定在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通过描绘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对社会现实的怀疑和追求自由的故事,探讨了政治操控和人类自由的主题。

作品背景反映了二战后全球政治格局的不稳定和纳粹主义及苏联斯大林主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

作者介绍: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作家、记者和政治评论家。

他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对权力酷使的探究而闻名。

奥威尔的作品常常展现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压迫的忧虑。

他的小说《1984》被视为对极权主义社会和个人自由的经典揭示,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及政治理论。

作品三:《百年孤独》作品背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通过幽默的文风和奇幻的故事情节,揭示出一个虚构小镇马孔多的多代人物命运与历史联系。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精)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精)

现代文学作家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通讯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著作丰富,涉及许多领域。

文学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中国作家和教育家。

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1928年创作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出色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美称。

主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四三集》《脚步集》《小记十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著名作家。

1929年发表处女作《死亡》。

之后发表过大量的中、短、长篇小说,其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寒夜》《憩园》等影响很大。

“激流三部曲”中《家》是他的代表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坚强的民主战士。

1924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匆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开始用“冰心”作笔名。

她的问题小说《超人》等在国内享有盛誉,诗《繁星》《春水》被称为“冰心体”。

1923年赴美留学,期间寄回国内发表的《寄小读者》产生很大影响。

1951年以后,又发表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文章。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当代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当代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当代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当代文学是指二十世纪末到现在这段时间内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各种文体和文学风格。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刻的思想。

1. 霍华德·拉辛(Howard Larkin) - 《追忆似水年华》(Remembrances of Things Past)霍华德·拉辛是法国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考人类的记忆、时间和人性等问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

2. 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 - 《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百年孤独》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一百年的家族历史,探讨了时间、命运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等哲学问题。

3.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 《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约瑟夫·康拉德是波兰裔英国作家,他的作品以精细的心理刻画和对人类心灵的深入剖析而闻名。

《黑暗的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在非洲河流的探险中的心理变化,思考了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帝国主义对人类的影响。

4. 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 -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幻想和现实主义元素。

《挪威的森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青年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和对爱情的思考,探讨了现代人在孤独和无聊中寻求意义的主题。

5.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米兰·昆德拉是捷克作家,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学常识:中国现代、当代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文学常识:中国现代、当代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综合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中国现代、当代主要作家及代表作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主要作品有:(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集:《野草》;(4)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16部)。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

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

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等。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代表作为小说《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

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

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现代文学六大作家简介课件

现代文学六大作家简介课件

郭沫若
郭 沫 若 , 原 名 郭 开 贞 , 1892 年 出 生 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 “郭沫 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 《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 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 大河:“沫水”(大渡河)和“若 水”(青衣江)。
郭沫若的作品
诗集:《女神》(1921)《星空》(1923)
❖书信集: ❖《鲁迅书简》《两地书》
❖学术著作: ❖《 中 国 小 说 史 略 》《 汉 文 学 史 纲 要 》《 小 说 旧 闻 钞 》《 唐 宋 传 奇集》《古小说钩沉》等。
• 鲁迅的思想:深刻矛盾复杂超前 • 鲁迅的文风:冷峻犀利独特
• 纵横十八年 • 天下无敌手 • 战士多智慧 • 独孤求败苦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 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 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 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 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二马》《猫城记》 《离婚》《牛天赐 传》《文博士》《骆驼祥子》 《火葬》 《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未完) 《鼓书艺人》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微神》《断魂 枪》《柳家大院》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 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 庭,祖籍湖北潜江。1926年发表小 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 名“曹禺”。(他的姓氏“万”的 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 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
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开创了30 年代“社会剖析小说”新的文学范 式,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 高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主要作家创作特色胡适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诗歌——作诗如作文(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以白话写诗,白话词语和白话语法结构的运用,即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的散文化)。

诗歌“有我”与“有人”(表现诗人的性情见解,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散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

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发。

周作人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浮躁凌厉的散文——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冲淡平和的散文——闲谈体,追求自然而隽永,艺术意味的闲谈。

人生观与艺术观上保持平和,抒自我之情,选材平凡琐碎,有特别的情趣(落寞颓废的中年心态)。

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造成涩味与简单味。

平和冲淡、舒徐自如。

梁实秋不以抒情见长,重议论,回避热点题材,多以常见事物为题,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遣趣交织,人生体味的艺术化。

自娱的豁达俊逸的心境。

林语堂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创作。

以幽默为美学追求、写作立场、人生姿态。

站在超远的立场上以看客的姿态面对现实。

去讽刺之酸辣,后达冲淡心境,便成幽默(深远的心境、火气不能太盛)。

闲适散文笔墨轻松,吐露真情。

追求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小品文本色。

娓语式笔调,引进谈话的艺术,行文结构轻松自然,从容睿智。

从具体事物谈开去,引发传统与外来文明的冲突的联想。

贯穿国民性改造和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

朱自清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

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

口语,清秀、朴素又精到。

有着意为文感。

丰子恺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琐细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

平易朴实,有心地光明的风貌。

萧疏淡远,带哲理深味,有清淡的悲悯之色。

抗战前,转而接触社会,写灾难的现实,风格体物入微,在真朴琐屑中饱含情理,细微处发现宏旨精义,浸润着疏淡隽逸的人格调子。

文字明白,不粉饰,朴讷又明亮的味道。

夏丏尊写身边琐事,素淡的文笔中溢出遐想和情思,重篇章结构、缜密完整。

梁遇春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洞明的见解。

絮语笔调,随意而坦诚中含睿智的思辨。

绅士风的散文。

何其芳抒情散文。

独语的调式,在黄昏的灯光下吟哦孤独与寂寞,探索内心的矛盾冲突。

表现为一种感觉结构,将富有感觉的意象拼贴组合,组成美丽的心灵感验世界。

多意象,想象奇特、诗情洋溢。

李广田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善于结构故事,描绘村俗的画廊。

鲁迅有关《呐喊》与《彷徨》——(1)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眼光(由人的精神病态到社会的病态,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小说模式(看客—被看者,离去—归来—再离去)(2)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的两重叙述、两重视点;《孔乙己》中使读者由叙述者向隐含作者的靠拢;阿Q,国民性的典型;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野草》“独语体”——不需要读者,以作者与读者的紧张与排拒为存在前提,逼视个人灵魂深处,捕捉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进行深层的哲学思考。

紧张与焦灼的心态,语言充满生活用语的变异,有散文诗化、小说化、戏剧化的倾向。

《朝花夕拾》“闲话风”——自然、亲切、和谐、宽松,作者与读者即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处于绝对平等地位。

与读者的精神对话,袒露内心真实,引起读者的共鸣与联想、议论,以求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

结构的随意性、原生的语言趣味。

洒脱、放纵、雍容、闲适。

《故事新编》——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与语调互相补充、渗透与消解。

古与今的深刻联系。

思想与艺术上的超前性。

唐弢简明而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的结合。

借历史与现实的一点因由,生发开来加以剖析。

聂绀弩在抨击腐朽事物与黑暗现实之外,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好用反语达到讽刺,冷嘲的风格,引发读者的现实联想中实现批判的目的。

接过论敌的悖谬之论加以剖析驳难,寓庄于谐,平易质朴中见深沉。

郭沫若《女神》——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作者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泛神论思想。

万物的人化,形象的壮阔性、奇异性、飞动性,雄奇的艺术风格。

自由诗的形式,但“自体是有节奏的”《屈原》——“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历史精神尽可能真实准确的把握与表现,以此为前提史事是可以出入的)。

人物有民族的道德美,反抗精神和历史悲壮性。

时代性、现实针对性、政治尖锐性;历史剧的主观性、抒情性。

浪漫主义历史剧,浓郁的诗意,长篇抒情独白的运用。

(情节、性格冲突与情感激流的交融)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湖畔诗人)——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赞颂清新美丽的自然、咏歌质直单纯的恋爱。

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

冯至表现出艺术的节制——形象明净,内心激情外化为客观形象或蕴涵于简单情节。

半格律体。

感伤苦闷,节奏舒缓,音韵柔美的幽婉风格。

叙事诗堪称独步。

象征体小说(历史题材的诗化叙事体《伍子胥》)。

散文诗片段表现各种人事、风物在伍子胥漂泊中引起的感觉和体验。

体验性的表达方式,消解复仇主题变为抉择主题——生命的意义的人生命题。

在默思中获得辉煌的瞬间体验,对身边事物个人化的新发现。

把战争转化为关于个体与生存状态、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

东方哲学底蕴。

穆旦站在不稳定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

冷静的逼视,清醒的超越,“反抗绝望”的自觉。

“非诗意”的创作,“抽象的隐喻似的的抒情”方式,主体意识的自由伸展、运动,大量采用内心直白。

白话又有形象的色彩和韵律的乐音。

利用多义的词语、繁复的句式,大量关联词的运用。

郑敏凝定的美,雕塑般的深沉与静穆。

闻一多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西方唯美巴那斯主义与传统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无我合一传统的结合)。

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加强诗歌的叙事成分(减弱主体形象与主观意志,“非个人化”倾向)“三美”——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诗画相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

诗歌——矛盾的张力: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生活的宁静与思想的不平静……传统情感克制激烈热情形成的沉郁风格。

想象丰富,浓烈、繁富的诗的形象。

徐志摩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追寻性灵深处来的诗句,真实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与外在形态的契合。

活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朱湘实践“理性节制情感”原则。

凄苦与忧愤、古典的奢华的美的风格。

对诗的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

康白情、穆木天、李金发——诗的贵族化象征主义(远喻、文言词的涩味)。

卞之琳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

由主情向主智的转变,自觉的哲学意识;诗的非个人化,“抒情客观化”。

戴望舒感伤的情调与思绪。

“都市怀乡病”。

现代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与哀伤。

对于文言字,只要适宜表达一个意义、一个情绪,或一个音节,就采用了它。

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于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诗的散文化(仍强调纯诗的观念)。

意与象的浑然一体,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

真实表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真切传达传统与现实中的读书人的心境。

殷夫诗的意识形态化,主体非诗人自己,而是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田间鼓点式的诗歌,感情的突击。

剪去铺垫和过渡。

疾驰的旋律。

跳跃、疾驰、强烈的节奏。

臧克家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坚持现实主义精神。

“坚忍主义”:正对现实生活的苦难,沉着迎接磨难。

清醒现实主义精神。

把情感、倾向隐藏在诗的形象里,也讲究诗歌的节奏、韵律,形式的凝练、整齐。

艾青中心意象:土地与太阳。

土地——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对劳动者的爱。

太阳——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忧郁的诗绪。

浸透了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与思索。

深沉的力量。

对外感受与自身情感的融合。

瞬间感觉的捕捉,主观情感的渗入。

自由诗体。

冯文炳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宗法制农村世界。

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淳朴美德。

寂静的美。

(《竹林的故事》人物与清新乡村自然景物的对应关系。

竹林的诗情带有象征意味,衬托主人公。

)牧歌意境,借鉴古典诗词的简练、含蓄、留白,转化为情节简单的散文化小说形式。

对人间真与梦的编织,建构化外牧歌世界,只突出返璞归真的性情和生活形态。

向往纯美,有意规避人生丑陋。

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随叙述者的意识流动转换视角,插入心理性跳跃词语,分解情节却扩散出多方面的含义的文化味浓郁的小说样式。

淡化戏剧型故事,以简僻有涩味的词语托出诗境。

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建造。

拥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用乡村生活积存,充当中国文化的批判者。

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

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

用清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专注于底层人民的本性。

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浑然一体,风习描写充满诗意,人性超出世俗厉害关系。

宁静自足的生活、醇厚的人情人性、正直朴素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乡村风俗的自然美,形成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

(传说故事佛经故事中的)“神性”概念,达到爱与美的极致,自然舒展、虚幻浪漫。

对商业都市的讽刺,是乡村叙述体的陪衬、补充。

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以及独特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

不重情节人物,强调主体的感觉、情绪的重要作用。

人生体验的感情投射、抒情主人公的确立、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描绘与人事的调和。

营造气氛和描述人事同等重要。

语言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追求纯和真的美文效果。

行文不依仗附加的词藻,但讲究语言的本色。

文笔多暗示,富情感美,色彩美。

芦焚突出乡村文化背景。

善于描写场景,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

潜在“精神还乡”结构。

擅长印象式的素描,自然界的荒凉与人事的辛酸交织,绵长的充满诗意的悲音。

不同于其他京派的:人物贫富的分明,讽刺的加重,更讲究叙述。

沉思默想风格。

(师陀)悲叹乡镇的衰败和人生命运的难以把握的结合,对家乡的追忆。

怀旧情绪,有暴露但不是主要的,抒情转向讽刺而产生了传奇和寓意的性质。

将奇幻和暴露结合,贯穿着对历史进行反思的艺术氛围。

叶绍钧问题小说——“爱”与“美”倾向,封建宗法制下的人际隔膜。

小市民知识分子——冷静批判的立场,揭示小市民的精神病态。

(潘先生的自私投机苟安卑琐)逃难题材适合于讽刺,暴露。

冰心问题小说——文字清新细腻,没有强烈的叛逆色彩和震撼人的艺术力量,探索有度的婉约派。

“爱”的主题。

小诗体——受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尔《飞鸟集》影响。

即兴诗,表现诗人刹那的感兴,寄予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