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初唐地图

合集下载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中国唐朝元和藩镇割据地图及其说明元和⽅镇图说张书林编辑的唐直属版图部分。

唐⾃安史乱后形成⽅镇(道)、州、县三级制。

《旧唐书·地理志》所录肃宗⾄德、乾元之制,凡三⼗⼆节度,七观察,⼆经略,三防御,共四⼗四镇。

德宗贞元⼗四年(798)贾耽所上《⼗道录》(时“⼗道”已成为地理区划,与⾏政⽆涉),“凡三⼗⼀节度,⼗⼀观察,益以防御、经略以守⾂称使者共五⼗”。

宪宗元和⼆年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镇四⼗⼋,州府⼆百九⼗五,县千四百五⼗三”。

⼋年,吉甫⼜上《元和郡县图志》,“凡四⼗七镇”。

今传本已残缺,故四⼗七镇之⽬不详。

本图以元和⼗五年为准,核以史传记载,其时除京师京兆府(雍州)外,全国共分四⼗⼋镇。

图中画出各镇名称、境界,以及所辖府、州、城,表列如下:(镇与府州皆附以当时常⽤别称。

)镇名治所领府州城潼关防御史华州同州防御史同州凤翔节度使凤翔府(歧州)陇州泾源节度使泾州原州邴宁节度使邴州宁州、庆州漉坊节度使漉州坊州、丹州、延州朔⽅节度使(灵武)灵州盐州夏绥节度使夏州绥州、银州、宥州振武节度使单于都护府麟州、胜州、东受降城丰州都防御使天德军车州、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以上关内道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南府(洛州)(河阳汝州等五城别属河阳三城节度使)陕虢观察使陕州虢州宣武节度使(汴宋)汴州宋州、亳州、颖州义成节度使(郑滑)滑州郑州武宁节度使(徐泗)徐州宿州、泗州、濠州忠武节度使(陈许)许州陈州、殷州、蔡州平卢节度使(淄青)青州淄州、齐州、登州、莱州天平节度使(郓曹)郓州曹州、濮州兖海观察使兖州海州、沂州、密州以上河南道河中节度使河中府(蒲州)绛州、晋州、慈州、隰州河东节度使太原府(并州)汾州、沁州、仪州、岚州、⽯州、忻州、代州、蔚州、朔州、云州昭义节度使(泽潞)潞州泽州、邢州、泯州、磁州以上河东道河阳三城节度使怀州河南府之河阳、温、济源、河清、汜⽔五县魏博节度使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成德节度使(恒冀)镇州(恒)冀州、深以上岭南道州、赵州、德州、棣州横海节度使(沧景)沧州景州、德州、棣州义武节度使(易定)定州易州卢龙节度使(幽州)幽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营州以上河北道⼭南东道节度使(襄阳)襄州邓州、复州、郢州、唐州、随州、均州、房州⼭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梁州)洋州、利州、凤州、兴州、⽂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开州、阆州、果州、渠州⾦商都防御使⾦州商州荆南节度使江陵府(荆)澧州、朗州、峡州、夔州、忠州、万州、归州以上⼭南道淮南节度使扬州楚州、滁州、和州、舒州、寿州、庐州、光州以上淮南道浙西观察使润州常州、苏州、杭州、湖州、睦州浙东观察使越州婺州、衢州、温州、处州、台州、明州鄂岳观察使鄂州沔州、岳州、安州、申州、黄州、蕲州江西观察使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宣歙观察使宣州歙州、池州湖南观察使潭州衡州、郴州、永州、连州、道州、邵州福建观察使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黔中观察使黔州涪州、夷州、思州、费州、南州、珍州、溱州播州、⾠州、锦州、叙州、溪州、施州、奖州以上江南道彭州、蜀州、汉州、邛州、简州、资州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府(益州嘉州、戎州、雅州、眉州、茂州、黎州、峻州剑南东川节度使梓州剑州、绵州、遂州、渝州、合州、普州、荣州、陵州、沪州、龙州、昌州以上剑南道岭南节度使⼴州循州、潮州、端州、康州、封州、韶州、春州、新州、雷州、罗州、⾼州、恩州、潘州、辩州、勤州、泷州、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安州邕管经略使邕州贵州、宾州、澄州、横州、钦州、浔州、峦州、岩州容管经略使容州⽩州、禺州、牢州、绣州、党州、窦州、廉州、义州、郁林州、平琴州、顺州桂管经略使桂州梧州、贺州、昭州、象州、柳州、严州、融州、龚州、富州、蒙州、思唐州、宜州安南经略使爱州、欢州、陆州、峰州、演州、长州、武峨州、安南都护府(交州)武安州、福禄州、汤州。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史地图1.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2.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3.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4.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5.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6.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7.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8.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9.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10.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11.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12.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1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14.丝绸之路15.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16.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17.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18.黄巾起义[184年]19.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20.官渡之战[200年-201年]21.赤壁之战[208年]22.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23.魏灭蜀形势[263年]24.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25.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26.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27.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28.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29.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30.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31.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32.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33.隋朝疆域[581年-618年]34.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35.隋洛阳城[581年-618年]36.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37.唐朝疆域[618年-907年]38.唐长安城[618年-907年]39.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40.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41.唐朝主要对外交通[618年-907年]42.唐玄奘西游[627年-645年]43.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形势[755年-907年]44.唐末农民战争[859年-883年]45.五代十国;幽云十六州[891年-979年]46.北宋,辽,西夏形势[1038年-1125年]47.北宋东京城[960年-1127年]48.宋辽边境形势[960年-1125年]49.南宋,金,西夏形势[1127年-1234年]50.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995年]51.宋江起义;方腊起义[1119年-1122年]52.钟相,杨么起义[1130年-1135年]53.蒙古兴起;成吉思汗西征[1205年-1227年]54.元朝疆域;岭北行省北部[1279年-1368年]55.元大都城[1264年-1368年]56.元朝运河和海运[1206年-1368年]57.元末农民战争[1351年-1368年]58.明朝疆域[1368年-1644年]59.明朝长城[1368年-1644年]60.明北京城[1420年-1644年]61.奴儿干都司形势;永宁寺附近[1409年-1644年]62.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63.倭寇侵扰和援朝战争[1522年-1598年]64.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1522年-1644年]65.明末农民战争[1628年-1644年]66.明初女真族分布;满族兴起[1616年-1644年]67.清朝疆域[1644年-1840年]68.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1662年]69.清初抗击沙俄侵略;尼布楚条约[1643年-1689年]70.清前期巩固西北[1690年-1759年]71.清朝中期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6年]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丝绸之路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黄巾起义[184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官渡之战[200年-201年]赤壁之战[208年]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魏灭蜀形势[263年]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隋朝疆域[581年-618年]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隋洛阳城[581年-618年]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唐朝疆域[618年-907年]唐长安城[618年-907年]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唐朝主要对外交通[618年-907年]唐玄奘西游[627年-645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形势[755年-907年]唐末农民战争[859年-883年]五代十国;幽云十六州[891年-979年]北宋,辽,西夏形势[1038年-1125年]北宋东京城[960年-1127年]宋辽边境形势[960年-1125年]南宋,金,西夏形势[1127年-1234年]王小波,李顺起义[993年-995年]宋江起义;方腊起义[1119年-1122年]钟相,杨么起义[1130年-1135年]蒙古兴起;成吉思汗西征[1205年-1227年]元朝疆域;岭北行省北部[1279年-1368年]元大都城[1264年-1368年]元朝运河和海运[1206年-1368年]。

《全唐五代诗》《全唐文》初盛唐韵文作家籍贯献疑——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_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全唐五代诗》《全唐文》初盛唐韵文作家籍贯献疑——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_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第37卷第1期中国韵文学刊Vol.37.No.1 2023年3月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Mar.2023 《全唐五代诗》《全唐文》初盛唐韵文作家籍贯献疑———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为参照汪业全1袁廖灵灵2∗(1.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广西民族大学 材料与环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 要 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为参照,检视《全唐五代诗》《全唐文》少数初盛唐韵文作家的籍贯信息,发现其存在错讹之疑。

疑误情况主要表现在误作临近州县、将前后时期有地域相重关系的古地名并列、简称、同地异名截头取尾、同名郡县表述不确切等方面。

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全唐五代诗》;《全唐文》;初盛唐;诗文作家;籍贯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23)01-0108-03 《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1—10册(另有目次册)已于2014年出版。

《全唐文》是迄今收录唐代诗文最完备的总集。

《全唐五代诗》《全唐文》一般附有作家小传,述其生卒里贯、仕履著述等信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比如,语言(方言)地理学旨在通过地图的形式展示语言(方言)特征的空间分布,诗文用韵研究用来证明用韵的方音属性,说明用韵空间分布的广狭,均离不开籍贯信息。

近年来,笔者倡导基于空间分布理念归纳断代诗文韵部,以相关作家籍贯的大数据作为研究支撑,籍贯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乎基础性材料甚至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笔者整理《全唐五代诗》《全唐文》韵文材料,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所列开元二十九年(741)全图及分幅图(下称“开元图”)①和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为参照,核验作家小传籍贯信息,发现极少数初盛唐诗文作家的籍贯信息存在某些疑点。

大学课件唐一

大学课件唐一
(1)统一过程 (2)统一的原因
3.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唐朝的建立及其前期的政治
三、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
(一)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评价 4.对唐太宗的评价
(二)武周革命
1.高宗之立与永徽之治 2.武后得政代唐及其政策措施 3.武周革命的意义 4.对武则天的评价
唐 高 祖 李 渊
统一过程
隋末群雄并起,
唐的统一也经历了一
个过程: 1、巩固关中:武德 元年李世民率军灭金 城薛仁杲(薛举子)。 二年灭武威李轨,三 年灭马邑刘武周。 2、逐鹿中原:三年, 李世民出兵洛阳,王 世充退守。次年夏, 窦建德南下援郑,虎 牢之役,窦建德战败 被俘,王世充亦降, 郑、夏亡。至六年, 唐军又镇压了建德余 部刘黑闼等的势力, 中原底定。
元戈直《貞觀政要題辭》
贞 观 政 要 唐 吴 兢 著
唐太宗著《帝范》日本刊本
对唐太宗的评价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遵循历史主义和一分为二的原则。唐太宗在唐 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即位以后,实行开明政治,推行 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促进了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同时改革和制定了各项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边疆民族问 题上,一方面打击扰边的突厥贵族,另一方面对其实行羁縻政策,较好地 处理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在学术文化也采取 兼容并蓄的方针。特别是他在政治上的一些开明言行,在封建专制主义的 中国历史上,尤为难能可贵。
贞观之治
李世民即位于唐初政权草创、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 这个阶段的政治特点是:隋末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封建秩 序,直接调整了社会关系;富强的隋王朝短短时间亡于 暴虐,给整个统治阶级以极大的教训;大规模农民战争 后刚刚建立的统一王朝,不允许再出现昏暴之君。这是 当时任何人执政都必须适应的形势。李世民雄才大略, 在李渊家族中素质最为突出;多年复杂的环境和南征北 战的磨练,使这位贵族青年具备了远大的政治眼光和高 超的手腕,他出色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贞观年间,李 世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待国内少数民族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本完成了唐高祖开始的国家 各项体制的建设。他实行开明的封建政治,使唐前期很 快出现了吏治清明,生产恢复,社会安定,国防强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缓和的局面,这就是被历代史 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部编版 中国历史朝代版图
• 朝代歌——菊花台版 柳合青填词 •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
•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 茫。
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3% 100% 100%
75% 20% 100% 100%
100% 100% 100% 5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3 哈萨克斯坦
44 吉尔吉斯斯坦
45 乌兹别克斯坦
46 克什米尔地区
47 阿富汗
48 俄罗斯鄂毕河以东至西伯利亚勒拿河地区
49 西伯利亚勒拿河以东地区
50 贝加尔湖东西两岸
51 外兴安岭与中国东北国境线之间
52 唐努乌梁海地区
面积 (万平方公里)
46.00 18.74 15.00 19.00 1.68 1.13 15.60 16.00 15.00 118.30 45.40 166.00 19.00 48.00 8.23 18.00 21.00 13.00 10.00 16.00 10.00 0.58 12.00 3.50 18.00 23.00 0.11 0.03 3.40 38.00 17.60 6.60 72.00 120.00 14.70 0.71 4.65 12.28 67.66 32.96 156.65 14.31 271.70 19.85 45.00 20.00 65.23 600.00 400.00 200.00 100.00 17.00

中国唐朝741年图说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唐朝741年图说地图及其说明

1.全图2. 京畿道关内道3. 都畿道河南道4. 河东道5. 河北道6.山南东道山南西道7. 淮南道8. 江南东道9. 江南西道10. 黔中道11. 陇右道12. 剑南道13。

岭南道14. 吐蕃15. 突厥16. 回鹘17. 渤海18. 南诏唐时期图说(741)Array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是唐代的国势全盛时期。

开元仍初唐之旧用州县制,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郡为州。

唐290年中仅十六年称郡,故本图不用天宝郡制而用开元州制,定以开元最后一年即二十九年(741)为准。

据两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八年有州328,县1573,羁縻府州不在此数。

据《资治通鉴》,天宝元年有州331,县1528,羁縻州820。

兹据两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九年见在之州列表于后,总数不足328之数,志文殆稍有脱漏。

天宝初所改郡名附见,以便检阅。

长安、洛阳、晋阳三都所在之雍、洛、并三州,开元初已升为京兆、河南、太原三府。

都护府已增为六:安西、单于仍旧治,北庭治庭州,安北内徙治中受降城;安东内徙治平州,安南治交州。

开元二十年(732)置十道采访处置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定为常制。

次年,分十道为十五道:分关内为京畿、关内,分河南为都畿、河南,山南为东、西,江南为东、西,黔中。

诸道采访处置使京畿治京城内,关内以京官领,都畿治东都城内,河南治汴州,河东治蒲州,河北治魏州,山南东治襄州,山南西治梁州,陇右治部州,淮南治扬州,江南东治苏州,江南西治洪州,黔中治黔州,剑南治益州,岭南治广州。

图中画出道治及道界。

景云二年(711)始于边境置节度使以防御四裔,开元天宝之际增至十节度。

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治龟兹城。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治北庭都护府。

河西节度使断隔吐蕃、突厥,治凉州。

朔方节度使捍御突厥,治灵州。

河东节度使犄角朔方以御突厥,治太原府。

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

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秣貉,治营州。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单选题1.(2024北京通州高一上期末)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2024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

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

这一现象()A.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3.(2024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中描述了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4.(2024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的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①绘画艺术①河西地区的治理①车马仪仗①中央官职的设置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2024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如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秦朝B.汉朝C.西晋D.唐朝6.(2022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2023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盛世”一般是指国家由乱而治,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局面。

统治者向往盛世之治,以反映卓越功绩;百姓亦企盼盛世,以求安定太平。

公元7世纪,中国出现的“盛世”“治世”是()A.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B.光武中兴C.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8.(2023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在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中有关于曲辕犁的记载。

地图里的古诗词

地图里的古诗词

2019/1/6பைடு நூலகம்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19/1/6
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2019/1/6
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 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 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 《旧唐书》记载,他六岁 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 被赞为"神童"...
2019/1/6
赏析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 而是通过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的 语言抒发自己登台的感慨,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 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 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 得了广泛的共鸣,成为历史传颂的 名篇.
2019/1/6
2019/1/6
2019/1/6
2019/1/6
2019/1/6
拓展阅读
2019/1/6
古意
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2019/1/6
2019/1/6
第三步:这时你可以摊开中国古诗词地图,根据书中的位置 介绍,找到它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了解关于这里的地理知识。
第四步:请阅读关于这首古诗词的背景故事,或者 关于这个地点的历史与传说,是不是你会向往亲自 去那里看一看,走走诗人或词人曾经走过的路。 第五步:还有谁来过这里写过关于他的不朽名篇, 或者诗词大家们还写过什么名垂千古的作品,来到 拓展阅读这里,静静的平复一下,你想出去看看的 心情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