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材料的特点分类

材料的特点分类材料是指用来制造产品或构建建筑物的原料或部件。
根据材料的特点,可以将其分类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密度高:金属材料的原子间距离小,原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吸引力,因此金属材料的密度较大。
2. 强度高: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
3. 导电性好: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4. 导热性好: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快速传递热量,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5. 塑性好: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通过加工变形来获得各种形状。
6. 可锻性好: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可锻性,可以通过热加工和冷加工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7. 耐腐蚀性好:一些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地使用。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
二、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
非金属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密度低:非金属材料的原子间距离大,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小,因此非金属材料的密度较低。
2. 强度低:非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较低,不能承受较大的外力。
3. 导电性差:非金属材料中的电子不易自由移动,因此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电性。
4. 导热性差:非金属材料中的电子不易传递热量,因此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热性。
5. 脆性强:非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脆性,容易发生断裂。
6. 耐腐蚀性差:非金属材料中的一些材料容易受到腐蚀,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子、医药等领域。
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性能好:复合材料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 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强度,能够满足高强度和轻质化的需求。
常用材料分类及物性表

塑胶材料分类、物性表、材料特性、用途
以分子结构及特性分
以用途及使用区域分
热塑性:反复加热仍可以使用的合成树脂材料,材料在未分解、碳化下可根据材料性能进行比例回用。
常用的
热塑性材料有PVC、PS、PC、PMMA、ABS、PE、PP、POM、PA、PSU(聚矾)、SP(饱和聚脂)、PTFE
(聚四氟乙烯)。
热固性:加热初具有可溶性和可塑性,继续加热材料固化,不再具有可塑性。
前期分子呈线形结构,后期呈网
状结构,在加热过程中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常见的热固性材料有PF(酚醛)、UP(不饱和聚脂)、氨基塑料
、有机硅塑料。
所有的热固性材料都是非结晶性材料,而热塑性材料中只有部分是结晶性或半结晶性。
两者之
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而热固性材料一般不用于民用产品,而且产量很低。
通用塑胶:产量大、用途广泛、价格低廉的塑料。
如PS、PP、PE、PU、PMMA、AS、PVC等。
成形面广,可
替代大部分其它材质,占使用材料比例的80%以上,是塑料工业的主体。
工程塑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稳定性等,可以取大代金属作机械部
件。
常用的五大工程塑胶,ABS、PC、POM、PA、(PBT)。
特殊材料: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高耐热性、高电绝缘性、高不变异性、高耐腐蚀性、高抗老化性等。
专用
材料,一般普通注塑机不能使用。
材料分类。
常用建筑工程材料分类

常用建筑工程材料分类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铝材、铜材、铁材等。
钢材是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常用于钢结构和桥梁等重要承重结构。
铝材寿命长,耐腐蚀,重量轻,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装饰、门窗等。
铜材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广泛用于电气装置的制造和建筑装饰。
铁材通常用于建筑支撑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二、木材木材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易加工、良好的绝缘性能等特点。
木材广泛应用于地板、墙板、屋架等建筑结构中。
常见的木材有松木、樟木、红木等。
三、石材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常用于建筑外墙、地板、装饰等。
常见的石材有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
石材具有坚硬、耐磨、耐腐蚀等特点,能够给建筑赋予稳定和大气的感觉。
四、建筑陶瓷材料建筑陶瓷材料主要包括瓷砖、玻璃砖、石英砖等。
瓷砖是最常见的建筑陶瓷材料,具有防水、耐磨、易清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厨卫间、地板等。
玻璃砖透明度高,可用于建筑外墙和内部隔断设计。
石英砖具有高硬度、耐酸碱性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耐磨的场所。
五、玻璃材料玻璃材料广泛用于建筑中的窗户、门窗、幕墙等。
常见的玻璃材料有普通平板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
普通平板玻璃具有透明度高、采光好等特点;钢化玻璃具有安全性能好、抗风压性能强等特点;夹层玻璃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中间嵌有PVB薄膜,具有抗冲击、隔音等特点。
六、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通常由水泥、骨料和水等混合而成。
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地基、柱、梁等建筑部分。
混凝土根据用途和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
七、建筑石膏材料建筑石膏材料主要有石膏板、石膏线条、石膏模具等。
石膏材料具有耐水、阻燃、隔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内墙装饰、天花板等。
八、保温隔音材料保温隔音材料用于改善建筑物的隔音和保温性能。
常见的保温隔音材料包括岩棉、聚氨酯泡沫、聚苯板等。
这些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吸声效果好等特点。
材料的分类与性能

σy =KI
γ=π/2a
断裂韧性——KIC
就可使裂纹前沿某一区域的内应力大到足以使材料产生分离 ,从而导致裂纹突然失稳扩展,——发生脆断。 这个应力场强度因子的临界值,称为材料的断裂韧性,用 KIC表示,它表明了材料有裂纹存在时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当KI>KIC时,裂纹失稳扩展,发
生脆断。 KI=KIC时,裂纹处于临界状态 KI<KIC时,裂纹扩展很慢或不扩 展,不发生脆断。 KIC可通过实验测得,它是评价 阻止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力学性能 指标。 是材料的一种固有特性,与裂 纹本身的大小、形状、外加应力等 无关,而与材料本身的成分、热处 理及加工工艺有关。
磁化率
磁化强度M=X· H
抗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 铁磁性物质
X:磁化率(或磁化系数)
导磁率 B=μ· (μ:介质导磁率) H 磁滯回线和矫顽力
不同的磁质其磁化率不同。 对于顺磁质,磁化率是一个很小的正值,数量级为10-5到10-2, 对于抗磁质,磁化率是一个很小的负值,数量级为10-5。且它们的 磁化率不随外磁场强度而变化。 对于铁磁质,磁化率则是一个较大的正值,且其磁化率随外磁场强 度的变化而变化。
a: b:
Pp
Pe (不产生永久变形的 最大抗力) 2)阶段II(bcd)段――屈服变 形 屈服现象:金属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标志。 c: 屈服点 Ps
3)阶段III(dB)段――均匀 塑性变形阶段 B: Pb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 大载荷
4)阶段IV(BK) 段――局部集 中塑性变形 颈缩
断裂韧性——KIC
4)应用
断裂韧性是强度和韧性的综合体现。
(1)已知2a、 ζ ,选择一定KIC的材料或根据KIC,制定
材料的分类

材料的分类材料是指制造、建筑和其他领域中使用的物质。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材料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材料分类: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导热和塑性的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铜、铝、钢等。
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如机械、电子设备、汽车等。
2.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类不含碳的物质,包括石材、陶瓷、玻璃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化学试剂以及电气绝缘材料等。
3.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大分子量化合物组成的材料。
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高分子材料具有轻、耐腐蚀、绝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纺织品等。
4.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
例如,玻璃钢就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船舶、汽车等。
5. 有机材料:有机材料是一类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纸张、木材、织物等都属于有机材料。
有机材料广泛应用于纸张制造、建筑和纺织等领域。
6.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具有纳米级尺寸效应的材料。
由于其颗粒尺寸极小,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常用于制造高性能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催化剂等。
7. 光学材料:光学材料是专门用于光学器件制造的材料。
如光学玻璃、光学薄膜、光电晶体等。
光学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和折射率,可用于制造镜片、透镜、激光器等光学仪器。
总的来说,材料的分类是根据其性质、组成和用途进行划分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适用于不同的工业和科学应用。
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建筑材料、食品材料还是工业材料,其分类和性质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介绍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材料的分类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材料可以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
1. 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材料,如木材、土壤、矿石等。
它们通常具有天然的性质,使用方便,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自然材料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材料:如木材、纸张、棉织品等。
有机材料主要由碳元素构成,具有较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
(2)矿物材料:如石材、土壤等。
矿物材料主要由无机物质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2. 人工材料人工材料是指通过人工加工和合成获得的材料,如塑料、合金、陶瓷等。
人工材料通常具有更多的可调节性和可控制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
人工材料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电子产品、汽车等。
(2)聚合物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3)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压板等。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二、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常见的材料性质包括力学性能、电磁性能、热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1. 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的总称,包括强度、硬度、延展性等。
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硬度是材料抵抗表面硬物进攻的能力,延展性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2. 电磁性能电磁性能是材料对电场和磁场的响应和传导能力。
电导率、磁导率和介电常数是衡量材料电磁性能的重要指标,决定了材料在电子、通信、磁性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3. 热学性能热学性能是材料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导热性、热膨胀性、比热容等。
材料的四大分类

材料的四大分类
一、材料的分类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
2、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合成塑料、纤维、橡胶、天然的羊毛棉花等。
3、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陶瓷。
4、复合材料:由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如水泥。
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不同的材料由于组成和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用途。
例如,金属材料具有导电、导热性好,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腐蚀和工艺性好等优良性能,是现代电子、机械、轻工、仪表、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
钢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修房造屋,铺路架桥,制造机器设备,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都要用到钢铁。
传统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在食器、装饰上广泛使用,人们日常使用的瓷器、水缸、瓦盆等硬而脆的日用品,属于传统的陶瓷制品。
新型陶瓷也称精细陶瓷,是以人工合成的高纯超细粉末为原料.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经过成型、烧结等程序制成的具有微细结晶组织的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指自然界已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即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
如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亚麻、羊毛、皮革、粘土、石墨等。
人造材料又称合成材料,是指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即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材料,其性质与原料不同,如塑料、玻璃、钢铁等。
在人造材料中,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材料的分类、牌号、力学性能和用途

材料的分类、牌号、力学性能和用途1材料的分类(1)钢铁材料分为钢和铸铁钢可分为 1)碳素钢(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铸钢) 2)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铸铁可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合金铸铁(2)非铁金属材料可分为铝、铜、滚动轴承合金铝可分为工业纯铝、铝合金铜可分为工业纯铜、黄铜、青铜(3)非金属材料分为塑料、橡胶、陶瓷、复合材料塑料分为:工程塑料、通用塑料、特种塑料复合材料分为: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2材料的牌号、力学性能和用途(1)碳素钢成分特点: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较多性能特点:冶炼容易,工艺性好,价格便宜,产量大常用牌号和用途牌号: Q215-A.F Q235 Q255牌号解释: Q215表示屈服点为215MPa的A级沸腾钢。
(2)优质碳素结构钢成分特点:含硫,磷及非金属夹杂物量较少性能特点:低碳钢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及焊接性良好;中碳钢较高的强度,硬度,其塑性和韧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高碳钢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但焊接性不好常用牌号和用途牌号: 08F 20 45 60Mn牌号解释: 08F表示平均含碳量0.08%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沸腾钢。
20表示平均含碳量0.2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60Mn表示平均含碳量0.60%的高锰优质碳素结构钢.(3)碳素工具钢成分特点:含碳量高, 硫,磷及非金属夹杂物量较少性能特点:钢强度,硬度高,淬透性低,加工性良好,价格低廉常用牌号和用途牌号: T8 T10A T12牌号解释: T8表示平均含碳量0. 8%的碳素工具钢。
T10A表示平均含碳量1.0%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4)铸钢铸钢的牌号由铸钢代号“ZG”与表示力学性能的两组数字组成:第一组数字代表最低屈服强度值;第二组数字代表最低抗拉强度值。
2、合金钢在钢中除含铁、碳和少量不可避免的硅、锰、磷、硫元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钢中的合金元素有硅、锰、钼、镍、硌、矾、钛、铌、硼、铅、稀土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这种钢叫合金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
压头
1 3 h1 2 1 3 2
h2 h3
压头 主载荷 测量范围 HRA 金刚石 50kg 20~88 K=0.2 HRB 淬火钢球 90kg 20~100 K=0.26 HRC 金刚石 140kg 20~70
应用材料 表面硬化层、 硬质合金等 有色金属, 退火、正火 钢等 淬火钢、调 质钢等
一般多指抗拉强度,简称强度。
1、强度的测定方法-拉伸试验及拉伸曲线 强度的测定方法- 强度的测定方法 拉伸试验
( 1 )拉伸试验
设备及标准试样 设备及标准试样
(2)拉伸三个阶段 载荷-位移曲线
A、弹性变形阶段
0-p-e
外 力
N
b Pb k Ps e p s s’
B、弹塑性变形阶段
屈服-强化-颈缩 e-s s-s’ s’-b b-k C、断裂 k
(1) 布氏硬度(HB)
硬物:球形压头(D = 10、5、2.5、2、1mm) 载荷:P (kgf) HBS:普通淬火钢球 硬度值在450以下 HBW:硬质合金球 硬度值在450~650
P HBS(HBW)= ——— F
P D
d
h
特点: 特点 压坑面积大, 受材料不均匀度 影响小,故测量 误差小,硬度值 准确、真实。不 适于成品检验,主 要用于测量较软 的金属材料。
σb
σ0.2
σ
0.2
ε
2、弹性模量与塑性 ( 1 )弹性模量: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σ 是指在比例极限(σs )范围 内,应力与应变比。
1
E=σ/ε
2
o
ε
3、 塑性
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 不被破坏的能力。
(1) 伸长率(δ)
L1-L0 δ = ———×100% L0
do
lo d1
(2)断面收缩率(Ψ)
疲劳强度:σ-1 疲劳强度
是指材料经无限多次(钢材:107 ,有色金属 108 )应力循环仍不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疲劳极 限σr 。它表征了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能力。 对称 应力时,疲劳强度用σ-1表示。
8、 高温力学性能
蠕变:金属材料长时间在一定温度、一定应力作用下,
即使应力小于σ0.2 ,也会缓慢地发生塑性变形的现 象。
o
∆ l
伸长量mm拉伸曲线(3)拉伸曲线单位变换
应力-应变曲线
MPa
原拉伸图经处理变换
b s s’ k
﹡应力 应力:σ 应力
试样单位面积上 所承受的力 σ=P/A
A:拉伸试样横截面面积 P:试样轴向拉力
σb σs e p
﹡应变 ε 应变: 应变
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 ε = (L1-L0)/L0=∆L/L0 L0 :试样原标距长度 L1 :试样拉断后的长度 o ε =∆ L/L0
: 屈强服度 (σs): 材料产生屈服 时的最小应力。
σb
MPa
力学性能
b k
抗拉强度(σb): 抗拉强度 : 材料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
σs
e p
s
s’
o
ε =∆
l/L
条件屈服强度(σ0.2):
拉伸过程中,屈服现象 不明显的材料,根据国 标取残余应变量为0.2% 时的应力值为屈服强度 记做σ0.2。
600
-5
T
= 60MPa,
高温持久强度 持久强度:指材料在高温长时载荷作 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σt (T温度,t时间
T
小时)。
如
800 σ100
=30MPa,表示在800℃,约
100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30MPa 。
ϒ 特点:测量简便迅速,直接读数,表面压痕小。
误差稍大,需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3) 维氏硬度(HV)
压头:顶角为136°的金 刚石正四棱锥体 P HV = ——— A 载荷P:分为六级 (5,10,20,30,50,100Kg) 特点: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 应用广。不同载荷下维氏硬度可 以相互比较。
使用性能 性 能
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 性、韧性、疲劳强度等
工艺性能:铸造性、可锻性、可焊性、切削
加工性和热处理工艺性等
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 强度MPa (MN/m2 )
10 MPa=1Kg/mm2 在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塑性变形 和 在载荷作用下材料 抵抗塑性变形和 抵抗塑性变形 断裂的能力 的能力。 断裂的能力。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 2 ) 洛氏硬度 (HR)
压头 顶角 120°金 钢石圆锥(或直径 Φ1.588mm淬火钢 球)
被测材料
HR = K-△h ——— 0.002
K= 0.2
载荷: ▲初载荷10kg并压入深度h1 ▲ 主 载 荷 (50kg 或 90kg 或140kg)使压入深度达h2 ; ▲卸除主载荷、保留初载荷, 压入深度减小为h3 。 洛氏硬度的计算深度值 △h= h3 -h1。
规律: 规律:温度越高,工作应力越大,则蠕变的发展越快,
而产生断裂的时间就越短。 典型的蠕变曲线, 曲线分为三个阶段。 温度压力恒定 a、蠕变减速阶段。 b、稳态蠕变阶段。 C、蠕变加速阶段, b α 直至断裂。
变形
a o
d
c
第一 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蠕变强度
蠕变强度:蠕变强度是指金属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时间内产生一定变形量所能
P
136
5、 冲击韧性
8 55 10 55 2 10
30
22
40 横梁式 悬梁式
8
冲击吸收功(AK):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功(J) 冲击韧性(aK):冲断试样横截面单位面积 上所消耗的功(J/cm2)
Ak=G(H-h) Ak ak= —— (J/cm2) F
摆锤
冲击
h
试样
H
6、冷脆转变温度Tk 、
A0-A1 ψ = ——— ×100% A0
l1
⑴良好的塑性可以顺利地完成某些成型工艺, 火焰筒的冷冲压及涡轮盘、涡轮轴的锻造等。 ⑵良好的塑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零件的 工作安全,在零件使用时万一超载,塑性变形 引起的强化作用使零件不致于突然断裂。 ⑶过高地追求塑性,会降低材料的强度。
4 、硬度 材料抵抗表面划伤、磨损或局部 塑性变形及破坏的能力 常用硬度测定方法: 硬物压入法
一、材料的分类
黑色金属:铁及其合金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除铁以外的金属 高分子(C、H为主)
非金属材料
陶瓷(硅酸盐。 C、O、N化物、) 树脂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或纤维增强 陶瓷基复合材料
二、材料的性能
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电性、 导热性、热膨胀性能和磁性能 等。 化学性能: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承受的最大应力,高温下金属的强度可用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来表示,例如
(1)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变形量的蠕变强度,记为σδ/t (MPa) ,T 温度,t时间(小时),δ变形量。
800 如 σ0.2/1000 = 60MPa, 表示在800℃下,1000小时内引起0.2%变形量
T
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为60MPa。 (2)稳态蠕变速度达到规定值时的蠕变强度,记为σT (MPa)。T温度, v v蠕变速度。 如 σ1×10
材料的冲击功随温度下降而减小。 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会急剧减小使 材料呈脆性状态。 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 状态的温度称为冷脆 转化温度。
不同材料的冷脆转化温度
7、材料的疲劳强度
机械零件在交变载荷 交变载荷作用下,其工作应力远小 交变载荷 于抗拉强度,甚至小于屈服强度时,在长时间工作 后发生突然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