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
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思考

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思考【摘要】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急安全隐患包括突发咽喉气道堵塞、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在处理这些情况时,观察病人情况及快速反应至关重要。
护理团队需要接受应急护理技巧的培训与演练,以提升处理危急情况的能力。
团队合作与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为了加强护理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建议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并建立完善的危急安全隐患处理流程和制度,以确保在危急情况下能够高效应对,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耳鼻喉科、护理、危急安全隐患、突发咽喉气道堵塞、观察、快速反应、应急护理技巧、团队合作、沟通、安全意识培训、模拟演练、应急能力、处理流程、制度。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耳鼻喉科(Otolaryngology)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专科,主要负责治疗头颈部的疾病,包括耳朵、鼻子、喉咙等部位。
耳鼻喉科护理工作是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保障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
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急安全隐患包括突发咽喉气道堵塞、呼吸困难、出血等。
这些危急情况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护士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理的能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喉科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护士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快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
只有护理团队紧密合作,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在本文中,将重点讨论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急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护理思考,旨在提高护理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急安全隐患,并深入分析突发咽喉气道堵塞的处理方法,以及观察病人情况及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我们还将探讨应急护理技巧的培训与演练对提升护理团队的能力的影响,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危急情况下的重要性。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耳鼻喉科病种多,病情相对较为复杂,且其发病没有固定的年龄阶段,所以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1],又由于耳鼻喉科手术部位具有一定特殊性,并发症较多,所以其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也较大,针对耳鼻喉科手术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护理安全隐患,对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现对耳鼻喉手术中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一、耳鼻喉手术的护理安全隐患1. 患者信息核查安全隐患。
与其他科室有区别的是,耳鼻喉科接收的患者往往年龄跨度比较大,而且在性别上也不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所接纳的患者其自身的基本情况也会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的难度,比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不具备较高的治疗依从性,老年患者自身的并发症和沟通交流能力的下降等;再加上耳鼻喉手术的接台多,手术时间短,接台医生的催促等使得查对匆忙,而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很可能会直接导致错误的手术结果[2~3]。
2. 患者的心理问题。
虽然医疗卫生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依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就拿研究中的鼻甲肥大及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来说,虽然采用的是腔镜下微创手术,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部分血液会流向患者的咽喉部位,因此患者在手术过后的 2 d 内,会出现“吐血”的情况,其次,就术后止血来说,由于部位比较特殊采取的方法是将止血棉塞入患者鼻腔的方式,这就会造成患者在手术后的几天时间内出现比较明显的头晕、头痛的情况,虽然这些情况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会对其他患者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冲击,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离开可以依赖的家人,顿觉无助,安全感消失。
3. 术中病情变化。
从临床实践来看,由于耳鼻喉手术的出血量较其他手术相对较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会伴有很多基础疾病或个别器官功能的损失,在手术中由于受到麻醉剂和手术本身的作用,很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循环功能衰竭、心律不齐的情况[ 4~5]。
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

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对象为本院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人,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预防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结果:经护理预防措施实施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鼻喉手术中应用护理预防措施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耳鼻喉手术:护理安全隐患;护理预防措施我国的耳鼻喉疾病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下,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在经治疗后仍然容易反复等相关的特点[1]。
就诱发因素而言相对较多,如长期的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空气污染等,均有可能诱发本病加重[2]。
目前对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上行,多以激素药物,虽然可以控制相关的症状,但是多是有依赖性的,且在停药后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3]。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开展以药物治疗无效或疾病情况相对较为严重者,是多开展以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
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加[4]。
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引导患者自觉配合手术开展,并配合手术医生的各项操作,以此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对象为本院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人,对照组男 19 例,女18 例,病程1.0~8.0个月,平均(3.56±0.65)个月,年龄处于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3±3.34)岁,部位:耳部14例、喉部 9 例、鼻部 14 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病程1.0~7.5个月,平均(3.61±0.71)个月,年龄处于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5±3.45)岁,部位:耳部18例、喉部 10 例、鼻部9例。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发布时间:2021-04-09T06:45:59.80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作者:苏婷婷[导读] 目的: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84例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手术失误,护理工作满意。
结论:护理措施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苏婷婷大庆市第五医院摘要:目的:目的探讨耳鼻咽喉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84例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手术失误,护理工作满意。
结论:护理措施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耳鼻咽喉外科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但与其他外科手术不同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手术空间小,视野窄,手术时间短[1]。
该病发病率高,医生人数也多,且该科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容易产生一些隐患,引发医患纠纷。
因此,有效的护理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降低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为探讨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选择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84例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基本情况: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选择84例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1.3±2.4)岁,其中中耳外科22例,鼻内镜手术17例,支撑喉部手术11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18例,扁桃体切除术10例,其余6例。
1.2作业中常见的安全隐患1.2.1护理人员对病人信息检查不到位。
由于科室患者构成复杂,老年人和儿童的比例相对较大。
浅析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浅析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手术中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采用的防范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 月-2014年3 月期间接收的123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实行手术的过程中所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探究其防范的措施。
结果:鼻内镜以及支撑喉手术各出现2例并发症患者;而扁桃体、腺体摘除术、中耳手术、食道异物摘除术等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并发症。
结论:对耳鼻喉患者在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提升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耳鼻喉;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96-01耳鼻喉手术与其他手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没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导致手术并没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同时这种手术用时较短,此病的患者年龄存在较大的跨度,并且范围较广,然而此类疾病能够上台的医生并没有多少,因此并不能满足此类患者对于治疗的需要,同时能够进行护理的护士也相对较少,从而致使此类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安全隐患,针对我院在2013 年2 月-2014 年3 月期间接收的123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 月期间接收的1230例耳鼻喉患者,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为955例,女性患者为275例,患者年龄均在17-73岁之间。
以上耳鼻喉患者均进行了支撑喉、在食道中取出异物、腺体、摘除扁桃体、中耳手术以及鼻内镜等6 种手术。
1.2 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2 月-2014 年期间接收的1230 例耳鼻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探究患者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对其安全隐患采用适合的措施。
1.3 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

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耳鼻喉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耳鼻喉领域的疾病。
虽然这些手术在医学上有很高的成功率,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需要护理人员和医生们密切合作,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本文将就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1. 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如手术器械不全、医生和护理人员不熟悉手术流程等。
2. 麻醉管理不当:手术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如果麻醉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麻醉意外事故。
3. 术中感染:手术创面容易被细菌感染,尤其是在鼻腔和咽喉部位容易受到污染,导致术后感染。
4. 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二、护理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过往手术史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器械齐全、无菌,手术室环境清洁整洁,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熟悉手术流程,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3. 麻醉管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在麻醉后的情况,包括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4. 术中感染预防: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5.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6. 定期复查: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术后康复和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耳鼻喉手术是一种技术性较高的手术,护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执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预防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与医生们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护理服务。
耳鼻喉科手术中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耳鼻喉科手术中的风险与安全控制耳鼻喉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耳鼻喉相关疾病。
然而,与任何其他外科手术一样,耳鼻喉科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进行耳鼻喉科手术时,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并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1. 术前评估和准备在进行耳鼻喉科手术之前,医生应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及对手术风险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的复杂性,医生可以确定手术的风险级别,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2. 麻醉安全耳鼻喉科手术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无论使用哪种麻醉方式,麻醉医生都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楚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麻醉管理策略。
麻醉的安全性取决于麻醉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及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
3. 消毒和无菌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消毒和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是手术安全的关键。
在耳鼻喉科手术中,手术器械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黏膜和组织,因此消毒和无菌操作需要严格执行。
医生和护士应该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4. 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耳鼻喉科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
医生应熟悉手术的步骤和操作要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细心、耐心地操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出血控制和术中监测耳鼻喉组织具有丰富的血管供应,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
医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出血,如止血药物的使用、结扎血管等。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6. 术后护理和恢复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和恢复。
医生和护士应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指导、饮食调整等。
术后定期复诊和随访也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医生可以及时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_1

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1-11-30T02:28:06.016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1期作者:陈欢[导读] 探究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分析预防措施实施价值。
方法: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2020.5-2021.5内耳鼻喉手术患者48例,分析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
陈欢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6200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分析预防措施实施价值。
方法: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2020.5-2021.5内耳鼻喉手术患者48例,分析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4.0%,对照组高达26.0%,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较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
结论:分析耳鼻喉手术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耳鼻喉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耳鼻喉手术是临床常见术式,但与其他手术相比,耳鼻喉手术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较小,所以术中安全隐患较多[1];而对此类手术患者而言,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2020.5-2021.5内耳鼻喉手术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23例):男、女为12、11例,年龄17-63(40.56±8.11)岁。
观察组(25例):男、女为12、13例,年龄17-62(40.22±8.15)岁。
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收集4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手术过程中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3、讨论耳鼻喉手术患者年龄跨度大,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在治疗时配合度较低,加之该术式术野小、操作备受限制,所以术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确保手术治疗顺利开展,需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2月第6卷/第6期V ol.6, No.6 Feb. 2019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101
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
张玉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 430030)【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耳鼻喉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方法 选取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室收治10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运用回顾性分析和统计性分析,对不同隐患提出不同防范措施。
【关键词】耳鼻喉;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6.101.02
耳鼻喉手术医师在进行手术操作时,视野较窄,操作空间小,对手术时间控制高,接台医师不足,护士配备数量较少,不能有效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再加上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等因素,很可能在手术中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要尽可能的分析手术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的培训和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手术的质量,升值患者的满意度。
现对我院收治的耳鼻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具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室共收治患者1036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620例和416例。
1~5岁的患者有102例,5岁~18岁的患者有246例,18岁~55岁患者有427例,55岁以上的患者有261例。
1.2 方法
(1)对我院收治的103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大处理,并用x2进行校验,P<0.05可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护理后没有并发症情况发生,手术治疗和护理效果明显,没有投诉现象发生。
3 讨 论
3.1 耳鼻喉手术护理安全隐患
(1)患者信息查对隐患
耳鼻喉手术患者由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组成,青少年较少,中老年较多,每位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尽相同。
所以在手术前要认真核查患者信息,避免多余重复性的查对工作,确保手术安全[1]。
(2)患者心理焦虑紧张当人们身体有不舒服或者疾病时,人们的心理会有不同状态的脆弱,担心手术是否成功、费用贵不贵以及家人是否嫌弃等等,大多数患者较多较少都会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面对手术时会产生恐惧,尤其是面对手术室陌生的环境,心理因素会继续放大,老年人沟通能力下降,儿童小孩更是失去安全感,无法配合手术操作。
(3)术中病情变化手术过程中麻醉剂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会出现较小的异常,例如心律不齐、呼吸不通顺等。
(4)无洗手护士上台耳鼻喉手术没有太多的缝合,手术操作中除了手术医师具有视野外,其他人员基本无法看到视野,这一特殊性表现出洗手护士存在感微弱,另手术医师也没有特别说明需要洗手护士。
(5)坠床隐患和面部损伤术床窄小导致手术过程中会发生坠床风险,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
患者手术大多是在面部范围内进行,手术仪器设备和胶布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术后形象,导致发生医患纠纷。
(6)与手术医师的交流和手术物品的清点手术过程中要与手术医师对话规范,表达清晰,这样即可使患者身体和心理得到舒缓,不会产生误解,又可使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手术医师的操作失误[2]。
(7)护理能力不同护理人员本身接受教育学习有所差异,在加上手术配合性较强,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有微小差距,也会带来术中安全隐患。
3.2 安全防范措施
(1)认真执行医院查对制度在每位患者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必须要认真查对患者信息,并与家属进行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手术室护士将各项信息与病房护士,患者家属进行核对,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病情,安全顺利交接工作,认真落实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帮助患者疏松心理手术前应主动跟患者进行沟通,主动交流,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医疗器械,医疗技术和手术医师的主刀能力,帮助其放松心理,让患者不要担心和恐惧,并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3]。
(3)配备充分的医护人员和认真清点物品在现代医疗器械技术的运用下,手术水平和能力日益见长,但也要配备充分的医护团队,安排洗手护士上台,对手术过程中用到的器具进行核查,认真清点,检查其可靠性和完整性,避免仪器间碰撞,及时清理用过的仪器,统筹安排时间,认真专注手术。
(4)提高护理能力科室团队要经常交流学习,每位护士分享手术实践心得,并积极讨论术中的如何相互配合,解决术中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可向科室优秀专家请教,明确手术配合步骤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4]。
(5)规范对话在手术时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进行对话,说话清晰明理,即可使手术医师正确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手术质量,又可打消患者的顾虑,使其放松,可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完成。
术中注意对患者面部进行保护,避免器械擦伤并及时清洁面部血迹,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皮肤完好,避免产生纠纷。
综合所知,安全护理对手术成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手术室这种高风险场所,要加强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医护人员尽心尽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DOI:10.16269/11-9337/r.2019.06.065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9 年2月第6卷/第6期V ol.6, No.6 Feb. 2019
102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周川.手术室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
信息;中旬刊,2010,5(11);3392-3393.
[2] 朱燕,张海燕,张明芬.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
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旬刊,2014,8(14):275-275.[3] 李俊.探究耳鼻喉手术中突发昏厥的临床原因[J].中国
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4(05);78-79.
[4] 刘霞.心理护理对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的影响[J].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电子期刊),2015,15(86):39-41.
本文编辑:李 豆
些年护士年龄逐渐年轻化,并不具备较高的急救能力,一旦遇到需要随实施救的患者,很难正确及时展开急救处理,不利于后续治疗,给患者健康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所以,有必要对护士展开急救能力培训[4]。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急救能力培训,护士的急救考核成绩较培训前得到了显著提升,急救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且差异明显。
总之,加强护士的急救能力培训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急救护理质量,在口腔门诊中保证患者安全就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英英,蔡亚娜,张彩霞.对手术室护士开展急救能力培训
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88-90.
[2] 张莹,冯尤健,黄雪珍.急救模拟演练在急诊科低
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138-140.
[3] 贾丽琴,王鸣,雷颖,付博,徐亚丽,郝丹丹.模块化培
训模式对提升口腔门诊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5):1380-1383.
[4] 张年保,汪小红,杨燕,林琳.口腔医生对口腔专科
护理培训态度和建议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7):112-114.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98页)
管理,故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和满意程度都比常规的护理干预更高,且两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所以血透析室内采用护理流程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这项模式应该得到有效地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仪.血透室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护理干预[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180.
[2] 蔡淑华,黄桂英,蔡元如,等.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
满意度中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36.
[3] 刘菁敏.风险管理在血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
社区医师,2016,32(17):193.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99页)
四是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心理因素也对护理人员造成影响。
总之,职业损伤对护理人员具有重要影响,管理人员应该给予重视,完善相关的职责防护措施和培训来保护护理人员。
4 结束语
简而言之,来自意外伤害、化学生物、生物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是造成护理人员受到职业损伤的重要因素。
需要加强管理和调查才能避免护理人员受到损伤,保护血透室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王婕.浅析血透室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16):3579-3280.
[2] 顾丽艳.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
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7(28):435.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