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考核方法的改革.doc
浅谈实践教学改革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新 能 力 和 综 合 素 质 的重 要 环 节 。 实 践 教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根 本 目的 是 培 养 学 生 的实 际动 手 能力 和 创 新 能 力 , 同 时 也 是 为
不 同个 性 的学 生 提 供 探 索 新 知 识 、展 现 自我 能 力 的 平
业 , 目前 实 验 课 的课 程 结 构 是 实 验 课 依 附在 各 门理 论 课 程 中 ,实 验 内容 相 对 分 散 、孤 立 ,关 联 性 、系 统 性 比较 差 ,传 统 的 电子 信 息 类 专 业 在 实 验 课 的教 学 中主 要存 在 着 以下 几 个方 面 的 问题 :
收稿 日期 : 2 1 — 7 1 000—5 作 者 简 介 :刘 景 艳 , 硕 士 ,讲 师 。
一一^ 一 一\
革 ,就 难 以培 养 适 应 我 国2 世 纪 电 子信 息科 学发 展 和 1
高 素 质创 新人 才 培养 的 需要 。
37 。
中国 观代敷甫 备 装
二 、实 践教 学 的改 革措 施
和 时 间上 就 不 能 是封 闭 的 , 而 应 当 是 开 放 的 。随 着 电 子 信 息 技 术 的 飞速 发 展 , 以及 新 器件 、 新 技 术 和 新 方
2 封 闭 式 验 证 性 的 实 验 内 容 多 ,开 放 性 、 设 计 .
性 、创新型的实验 内容少,不利于学生个性 的发展;
2 0 第 3 总 1 期 0年 2 1 期(第 1 ) 1
中国 观代 装 备
浅 谈实 践教学改 革与 电子信息类 专业
创新型 人才的培养
刘景 艳
河 南理工大学
张 素妍
河 南焦 作 4 4 0 5 03
电子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式 学 习氛 围 ;改 革 考 试 方 法 ,创 新 教 学评 价 体 系 :以 “科 研 促 教
才 方 研 ”,打 造 实 践创 新 教 学 团 队 。教 学 实践 表 明 :在 教 学研 究 、提
考 试 周刊2012-#-g7 ̄
电
子
信
李 颖 马 宏锋 李祥 林
息 与 (兰州工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系,甘肃 兰州 730050)
类教 摘 要 :文 型 高技 能 人 才 的 需 求 与相 关 专业 人 才严 重 短 缺 . 实践 创 新
进 教 学规 范 化 和 强 化 实践 技 能 训 练 ,实 现 “开 放式 ”课 程教 学 。
成 立 电子 科 技 协 会 ,鼓 励 大 多数 学 生 参 与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开 放 实 验 室 实 习 基 地 ,为 学 生 自主 实 践 提 供 平 台 ;以校 级 、省 级 和 国 家级 各 类 竞 赛 为契 机 ,进 一 步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动 手 能 力 ,不 断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和 实践 的欲 望 。形 成 了大 部 分 学生 关 注 ,能力 较 强 学 生 参 加 强 化 培 训 ,优 秀 学 生 冲 刺 和 突 破 各 项 大 赛 的 良好局 面 。
升 大学 生 实 践创 新 能 力等 各 方 面都 取 得 了 突破 性 进 展 .成 效
实 法 显 著 。 关 键词 :电子 信 息 类 创 新 能 力 教 学 方 法 改革
践 改 随 着 电 子 信 息 产 业 的 飞 速 发 展 ,行 业 的优 势 在 国 民经 创 革 济 的 发 展 中 占有 的 地 位 日益 突 出 ,社 会 对 电 子 信 息 类 应 用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作者:周南权等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31期摘要:通过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专业能力,开发出其专业学习领域,并以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维修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重新选取内容并排序,构建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作者简介:周南权(1974-),男,重庆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王用伦(1954-),男,四川阆中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
(重庆40002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24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63-02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同时由于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领域宽、专业岗位多,对不同岗位的人才技能、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
[1]如何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2]如何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
[3]几年来,根据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根据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过程确定的职业能力分析几年来,我院课题组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高职高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成果,根据国家教育部对示范性高职的建设要求,在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子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基础上,依托省级重点课题“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通过召开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讨论会,走访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参观生产现场,回访企业的本专业毕业生等方式开展了电子信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调研活动,对企业提供的此类人才就业岗——SMT设备操作岗、电子产品检验岗、电子工艺员岗、电子设备装接岗、电子产品调试岗、电子产品测试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岗、电子设备维护与维修岗、电子产品销售岗、辅助设计岗等9个岗位进行分析,得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技能要求——熟悉电子元器件、正确识读电路图,会使用电子检测仪器仪表,具有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熟悉整机装接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电子设备装接的工艺要求,熟练掌握焊接技能、故障分析与检修技能、控制程序编制与调试等,也得出其职业岗位群的岗位知识要求——具有电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元器件知识、电子工艺知识、电工知识、传感器知识、工程识图知识、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微处理器知识、单片机知识、c语言、英语、仪器仪表知识、调试方法及标准、误差分析、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对应用软件类课程 ,采用 实例 教学法 ,在计算机机房授 课。通过讲解几个具 体的应用 实例 ,学 生边学边做,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 生在课堂上就 能初步掌握软件 的基本操 作步骤与使用 方法,如对 “EDA (电子 设计 自动化)应用技 术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制图”等专业应用软件 类 的课程教 学,就采 用这种教学法 。
对电子线路类课程。采用 “理论讲授+仿真+实验+实训” 理 论实践一体化 的授课模 式。将 电子设计仿真软件 引入到课
收稿 日期:2006-09·18 作者简介t徐 飞 (1967—).男,正德职业 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 .
·90 ·
维普资讯
徐 飞
我们通过走访企业 ,进行毕业 生跟踪 调查、到兄弟院校 观摩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调研和论 证, 确立高职 电子信 息工程技 术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群 。 以专业岗位 (群)所需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为基准,从职业岗 位 能力需求出发 ,制 订培养计 划,建立课程 体系 。对课程 内
容进行 目标能力分析,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实践教学的 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与 要求 。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 为五个 培养模块 ,具体包括公共基础 模块、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模块 、电子制作基础模块 、、电子设 计基础模块 、电子系统工程应 用模块 。课 程设置软硬结合 , 知识 内容相互衔接 、相互渗透 、逐步提高 。分层次培养技能 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 开发型人才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第 一 , 意 电 子 电路 、 息 系 统 注 信
和通信 网络三方面知识 的合理搭配 ,
调整原 有专业课 程 中的 内容 。 第 二 , 重 实用 性 , 除 或 者 减 注 删
的整合 , 能提高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
利用率 。
现 在 的 电 子企 业 大 都 引 进 了先 进 的 流水 线 , 家一般 都不 愿 意接 收 厂
少落后 的基 础知识 内容 , 如减 少分 立
实 践 教学 方 法 要 根 据教 学 内容
…
…
一
2 8. 00 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om
电子 信 息 工程 专 业 的实 践 教 学 改 革 , 以从 实 践 教 学 内容 、 践 教 可 实 学 方法 、 验 实 训 设备 、 导 教 师 队 实 指 伍 四个方 面入手 。
一
建 设具 有 先 进 性 并符 合 现 代 生
产要 求 的实训室 , 使学 生在校 期 间就
能 接触 到先 进 设备 ,学 习到 先 进 工 艺 , 提 高 学 生实 践 能力 、 快 缩 短 是 尽 教育 与就业距离 的有效 途径 。 在规 划 设计 实训室 时应 考虑 以下 三点 : 开 能 展设 计型和综 合 型实践 课题 研究 ; 紧
应改变 , 调进行 素质 考核 与技 能考 强
核 , 少知 识 的记 忆考 核 。实践类 课 减
生 的知识 面 , 高文化 素质 。 提
( ) 订教 学计 划, 新 实践教 ; 修 更
学项 目
程 的笔试 一律 开卷 考核 , 许学 生使 允
用任何工具 和仪器 。有些实践课 程可 以进行分段 考核 和实时考 核。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验 和 综 合性 实 验 。 础性 实 验 侧 重 学 生 加 深 对 基 基
本 理 论 和基 础 知 识 的理解 和 掌握 . 学 生 在 基 本 使
、
实践教学 内容 的改革
实 验 技 能 和实 验 方 法 等 方 面得 到训 练 , 学 生养 使 成 认 真 、 谨 的科 学 作 风 ; 计 性 实 验 着 重 对 学 严 设
教 师 作 出设 计 。 生 实 验 验 证 , 致 学 生 分 析 问 学 导
题 、 决 问 题 能 力 低 下 , 没 有 养 成 自主 学 习 的 解 也
习惯 。 实 践 教学 内容 的改 革应 抓好 以下 两方 面 : ( ) 实 验 课 教 学 方 面 。 每 门课 程 的 实 验 1在 将 题 目划 分 成 三 个 层 次 , 基 础 性 实 验 、 计 性 实 即 设
a ay e : e rsu e tp i cp ea ay ie ,e p rm e tld sg sa d a s sm e tl k .S me s e i cr fr me h n lz d f we td n rn i l n l ss s x e i n a e in n se s n i s o p cf eo m t — n i o sa ep tfr r : r cia e c i g c ne t,e p rm e tlta h n eh d a d g a e a s s me te a u t n d r u o wa d p a t l a h n o tn s x e i n a e c i gm t o n r d s e s n v l ai . c t o
少 、 核 环 节 少 等 问题 , 出 了实 践 教 学 内容 、 验 教 学 方 法 、 绩 考 核 评 价 的具 体 改 革 方 法 。 考 提 实 成
电子信息类“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_ 甬 丽
DOI 码 :1 .9 9 .sn.0 7 0 9.0 02 .2 编 03 6/jis 1 0 —0 7 2 1 .80 3
电子信息类 “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段 晓明 焦文 潭
摘 要 : 电子技 ’作 为电子信 息类专业 的重要 专业 基 础课 ,有较 强的实践 性和 工 程应 用性 。为提 高学生的 学习主 动I 动手能 力, “ 陛和 本 文从 理 论教 学、 实践教 学、考 核体 系三 方 面作 了 讨 和 分析。 探
2 教 学方 法、手段 的多样 化 .
为适应 2 世纪人才培 养的需要,电子技术 的教学改革也在 1
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 的技术基础课 ,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
“ 电子技术” 是一 门新技术 、新方 法不 断推 出的课程 ,需 鉴于此, 首先, 要与 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
大 电路的学 习,首先明确分析什么,怎么分析,为什么要分析 ? 其次 ,如果结果出现了失真或其他现象 ,如何去处理?最后,我 们遇到所有 的放大 电路分析方法都一样。若遇 到大 的规模电路,
理论教学方面 的改革
1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程 特点和 目 要 求 ,优化 教 学 内容 . 标
根据 电子技 术飞速发展 的客 观实际和高素质应用型人 才建 分析时拆分成典 型的功 能模 块逐一分析,最后整体协调起来分 设 目标 ,我们应该培 养适 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 “ 基础、宽 口 厚 析,就会简单一些。对 电路进行 设计 的时候 顺序正好相反,先
其次,开放课 堂,变 知识灌输式为互动交流式,学生 由被
新 技术得不 到足够 的讨 论,因此我们确立了: 筹安排 ,知识 动 接受知识 向主动发问索取知识转变 。把案例教学法贯 穿于教 统 模 块化 ; 强化集成 电路,淡化分立 元件 电路 ; 视元器件 外部 学 活动 中,在课堂上 利用仿真 软件对 实践项 目电路进 行效 果演 重 特性 ,淡化 内部工作 机理 ; 强化 基本理论和分析方 法,重点突 示 ,在演示过程 中,针对相 关问题向学生提 问,通过互动讨论, 出应用设计 的课程教学 内容改革 的总原则,并融 人电子技术 的 求 同存 异,把疑 问解 决在课 堂 的教学过程 中,变沉 闷的课 堂为 新概念 、新器件、新技术 、新方法 ,促 进了课程 教学 内容的根 活跃的舞台,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 本性变革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OBE_模式教学改革

第4期2024年2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4February,2024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项目名称:基于OBE 模式下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跨校修读模式探索㊂作者简介:魏洪峰(1975 ),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信息处理㊂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OBE 模式教学改革魏洪峰(渤海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为了满足电子㊁自动化㊁通信等专业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作为其各专业课程的基础与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必须与经济技术的发展相对应㊂文章从课程的特点出发,从理论课程教学㊁实践课程教学㊁教学方法㊁考核模式4个方面对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进行了OBE 模式教学改革㊂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㊂关键词:OBE ;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集现代化电子技术㊁信息技术㊁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社会上的众多领域都有着密切联系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字电路及相关最新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㊂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专业课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㊁自我学习以及实践创新能力㊂因而,在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体系㊁课程教学内容㊁课程教学方法㊁课堂教学手段㊁实验方案及评价体系等需要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㊂新工科要求高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适应新业态㊁新形式的挑战,培养出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㊁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1]㊂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iton,OBE),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模式㊂首先,OBE 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式的教学理念,由灌输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培养;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最后,高校人才培养要符合OBE 的教学理念,有利于社会上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能使学生具备优良的专业文化素养,让学生毕业后走出校园能及时适应社会,为学生在工作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1]㊂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应融合理论分析㊁虚拟仿真和实践能力,通过整合理论教学内容㊁拓宽实验教学层面,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分析㊁设计电路的能力,实施基于OBE 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㊂1㊀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面临的问题㊀㊀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以适应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传统的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存在教材内容更新慢㊁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㊁教学模式和手段面临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一定程度上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2]㊂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仍然偏重理论教学,对实际电路的设计方案和应用方面涉及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单纯记住了器件的组成及功能,在考试中能够获得较高的分数,但真正需要综合设计电路的时候力不从心;实验环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工程实践性不强,有待进一步改进;第二课堂开展不足,新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引入不够,无法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合作㊁自我学习和实践探索等获得 数字电子技术 的新知识和新成果的能力㊂2㊀目前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现状㊀㊀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基本门电路的设计与测试㊁译码器与数据选择器及全加器的设计及应用㊁触发器的功能与测试㊁计数器和555定时器的设计与应用等[3]㊂通过调研33所本科院校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理论教学学时数的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4]㊂图1㊀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数从调查结果看,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应该缩减分立器件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学时,小规模集成电路部分知识点应该精讲,而数字脉冲电路部分内容应注重应用,另外还应该引入大规模集成电路㊁可编程器件等内容[5]㊂大多数高校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网络资源平台㊁手机App㊁虚拟仿真技术等结合不足,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少,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㊂33所本科高校的教学方法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4]㊂图2㊀各校教学方法的统计3㊀OBE理念下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改革措施㊀㊀基于新工科背景及OBE模式标准,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㊁教学质量要求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㊁实验项目㊁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设置㊁修订㊁完善,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一套可共享的㊁具有优良借鉴价值的教学改革方案㊂3.1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㊀㊀新工科背景下,根据OBE的教学理念,修正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模块,即基本门电路的设计与应用㊁译码器与数据选择器及全加器的设计及应用㊁触发器的功能与测试㊁计数器和555定时器的设计与应用,如图3所示㊂图3㊀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结合OBE模式相关内容对原来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将理论课中与先修课程重复的内容删除或削减,例如数值的运算这个知识点,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已经讲过,本课程讲授是可作概述总结,不必精讲细练㊂这样,将节省的课时融入新知识点体系,同时增加学生实践课堂,让学生到生产企业中参观㊁调研和学习,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和课程知识结构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㊂3.2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㊀㊀设置合理的实验项目,强化设计性㊁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并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㊂通过设计性㊁综合性实验的展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㊂例如,用与非门设计一电路,完成如下功能:某车间有A㊁B㊁C㊁D4台发电机,今要求A必须开机,其他3台电动机中至少有2台开机,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则指示灯熄灭㊂设计电路时,首先做逻辑抽象:输入变量A㊁B㊁C㊁D为1时是开机㊁为0时是关机;输出变量Y为1时是灯亮㊁为0时是灯灭㊂其次,列写逻辑真值表后可列写出符合要求的逻辑表达式Y=((ABC)ᶄ㊃(ACD)ᶄ㊃(ABD)ᶄ)ᶄ㊂最后,画出对应的组合逻辑电路,如图4所示,连接完图形后进行功能验证即可㊂通过实验设计,学生既开发了逻辑思维,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对应的理论知识点也得到了复习和巩固㊂图4㊀发电机逻辑电路另外,引入虚拟仿真仪器作为测试辅助手段,锻炼学生进行模拟仿真实践的能力㊂根据学生对前期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设计综合设计项目,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自己检索相关实验内容并分配好工作,由教师审核后展开实施,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点评㊂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㊂3.3㊀教学方法改革㊀㊀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平台㊁网络资源平台㊁手机App㊁虚拟仿真技术等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虚实相结合实现课程融合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与板书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课堂讲授的同时,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班级学习群,把教学大纲㊁教案㊁相应的章节习题等上传到学习群中,也可以在学习群中完成在线问答与交流,扩充了师生互动的渠道与环节,方便了学生随时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的自由度和主动性得到良好的体现㊂理论章节讲授完后,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结合情境课堂㊁互动讨论㊁任务驱动等环节,设置设计性㊁综合性实验并与虚拟仿真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电路仿真软件Logisim㊁Protel㊁Pspice㊁Multisim 等,使教学内容更符合行业的应用需求,也完善了课程体系㊂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指导,使学生独立使用仿真软件完成逻辑电路的绘制及性能的分析等,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融会贯通㊂以仿真软件Multisim 设计八路抢答器为例,总体电路仿真如图5所示㊂图5㊀八路抢答器总体电路㊀㊀将各个自电路进行连接后,可运用Multisim 进行仿真来验证抢答器电路的功能㊂仿真工具的应用能突出设计的实用性㊁便捷性和易操作性,课程采用案例驱动法,以工程或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㊁自主查阅资料㊁合同协作等综合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㊂教师用多渠道多手段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应用,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㊂3.4㊀考核模式改革㊀㊀在OBE 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在传授学生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㊁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㊂考核模式不再以卷面分数为主,授课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㊁所需考核内容和实际的教学过程环节,将评价标准细化,使考核体系更加全面㊁更加完善㊂考核采用多种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考核成绩的形式为:总评成绩构成(100%)=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㊂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㊁情境互动㊁作业㊁实验操作㊁分析设计能力㊁实验报告㊁团队合作精神等情况给出,主要检验学生旷课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情况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㊁学生对实验项目的独立完成情况㊁分析设计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打分㊂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试卷命题以教学大纲作为标准㊁以新工科和OBE模式为依据㊁以学生为中心㊁以课程的达成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为依据,贯穿整体课程,突出重点与难点,难易分层,基本覆盖课程的知识点,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与掌握程度㊂根据学生期末试卷的答题情况给予成绩,试卷满分100分折合实际分值为70分,学生根据所得分数按比例进行折合㊂在新工科背景下,按照OBE模式以课程目标和能力标准为基础,考核将会分层化㊁具体化㊁内容全面化,能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达成度,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数字电路和系统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㊂4 结语㊀㊀综上所述,OBE模式融入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产出,培养学生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㊁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㊂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授课教师,要充分掌握OBE的教学理念,理解其内涵,结合课程的特点从理论课程教学㊁实验课程教学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㊁课程考核模式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OBE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㊂参考文献[1]杨春玲,朱敏.基于OBE的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31-33.[2]刘华珠.浅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1):55-56.[3]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张秀荣.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95-97.[5]刘金锦,庞学民,刘瑞婷,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工业信息化教育,2015 (3):24-26.(编辑㊀王雪芬)OBE teaching reform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Wei Hongfeng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121013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s for electronics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majors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thei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courses must correspo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paper carrie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BE mode in the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theoretical course teaching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mode.The reform focuses on student-centered diversified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s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and inquisitive lear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Key words OBE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考核方法
的改革-
“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考核存在的问题,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实践教学考核思路和实施措施;并重点论述了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考核方法应该因课而异,考试应兼顾知识、能力、技能、素质要求。
关键词:教学目标;实践考核;考核方法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地的职业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但如何能够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落伍,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却是各职业院校都着力探讨的问题。
总结我院的办学经历及多个相关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的特色应体现在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的职业化上,而如何实现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的职业化,实践教学及其考核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我院自2004年开始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为三年制专科专业,其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掌握从事本专业应具备的较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尽量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就业,我们本着“学生能接受,企业能认可”的原则,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专业实践考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中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措施;是改进教学工作、督促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对教和学都有很强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因此考试内容和方法一定要服从培养目标的要求。
但回顾我们多年来走过的职教之路,因为种种的原因,实践考核并没有体现出它自己的特点,以至于使得专业教育考试远远滞后于专业教育改革,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一)存在的问题
1.我们传统的考试模式大都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老师根据学生卷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该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再参考平时的作业及出勤情况给出一个平时成绩,该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也占一定的比例,将两部分成绩相加既是该生本学期的总成绩。
选修课与考查课的成绩的评定的随意性会大一些。
老师一般会更多的参考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出勤情况而给出该生的学习成绩,复杂些的可能还会增加一个综合作业的成绩来作为学期的总成绩。
即使有些课程有实践考试,但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不能充分体现每门课各自的特点与要求。
2.教师对实验实践考试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
没有树立考试为学习服务的意识。
没有针对每门课程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去采用相应的考试模式,让考试真正检验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考试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对采分点的设置没有统
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考试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失去了学生检验自我学习水平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指导意义,考试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二)局限性
用一张知识容量极其有限的试卷去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该方式看似公平,但实际却存在诸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张试卷不能展示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
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以此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试卷最多只能体现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
2.背离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过分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忽略对技能的考核了不仅不利于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
3.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正在以我们不能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应用能力及对新事物快速的反应能力绝不是一张试卷就能体现的,而恰恰是这些试卷不能体现的能力才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更加重要和有用的东西。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各门课程中,有些课程偏重理论,有些课程偏重实践,有些课程则是二者的结合。
对于这样的情况,考核方式如不有所区别,则考试成绩不能真实反应实际情况,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与工程意识。
综上所述,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制约教育改革的进行,因此它的改革势在必行。
“
二、实践考核的具体实施
(一)改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将考试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所谓“平时考核”,是指平时训练(主要是实验、实习、设计)的考核。
以平时考核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一方面它能准确、及时、客观地反映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平时学习松散,期末玩命突击的现象,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养成踏实、诚实的做人做事风格,另一方面它能很好地改善大家期末扎堆考试,实验室超负荷运转的问题。
(二)将资格证书考核引入课程结业考核。
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毕业时手里只有毕业证显然是不够的,这不仅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企业对高职生的期望。
为了在毕业时能尽快的融入社会,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内立住脚,学生在校期间应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中、高级维修电工证电子产品组装工证等。
将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作为所对应课程的结业考试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三)由过去的考知识变为现在的考综合能力。
考核不仅是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作为现代产业工人,自学能力、借助网络及图书馆等渠道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考核,我们结合毕业设计、毕业答辩、金工实习等环节来进行。
(四)变“老师阅卷”为“学生评分”。
我们以往的阅卷无一
不是老师对着标准答案画对错。
这样的方式,老师们厌倦,学生们抵触,大家都没有热情。
现在,我们在平时的考查中,每次考核结束后,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和示范标准,由学生来进行评分,老师在评分的过程中只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标准答案对每一份试卷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价别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考试不再是学生害怕的事情而是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途径。
(五)实行校企合作,由企业出题考学生。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将考试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将企业的半成品交由学生组装,完成后由企业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验收,再按照验收情况给学生打分。
这样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氛围中进行生产活动,不仅考核了学生对校内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今后学生的自我定位非常有利,同样有利于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下一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当然,每个专业的特点不同,每门课程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究竟采用哪种考核方式能够既能保证考试的实效性和可信度又能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我们要依赖我们所选的考试方式的侧重点和实用范围与课程匹配。
在多年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所有课程通用,大多数课程需要按照它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时间空间按需设定的考核方式。
三、考核改革的效果
(一)将过去的一锤定音的期末考试成绩变为了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各教学时点的考核成绩的总和。
这样的成绩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偶然性。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与教学素质。
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首先吃透本课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课本的内容,再针对课程的各教学重点,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全程进行考核。
(三)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一方面使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来个大突击照样能得高分的想法与做法,养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人、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确实让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将来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几点思索
(一)改革实践考核的模式有利于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但毋容置疑,这种改革却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大量额外的工作量,过去的一张考卷变成了现在的多个考试方案,过去的一次阅卷变成了现在的多次点评。
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后盾,改革的顺利实施恐怕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保证改革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
(二)实践考核对于实验室来说,带来的是设备与材料的大量损耗及实验室管理难度的增加。
一方面我们需要学校加大对实验实训设施的投资,增加实验实训室的种类与数量,增加对实验实训耗材的投入,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将考试、各项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及对外培训
与其高效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及有效降低实验室的损耗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