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课件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课件

b
b2 4ac 2a

b b2 4ac 2a
=
(b)2 ( b2 4ac)2 4a2
4ac
= 4a2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1 , x2 , 那么x1+x2= - , x1x2 =
在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应注意: ⑴不是一般式的要先化成一般式; ⑵在使用X1+X2=- 时, 注意“- ”不要漏写。
ax2 bx c 0(a 0)
的根的值由方程的系数a,b,c 来决定。那么,根与系数之 间还有什么关系呢?
解下列方程并完成填空:
(1)x2-7x+12=0 (2)x2+3x-4=0
(3)3x2-4x+1=0 (4) 2x2+3x-2=0
方程
x2-7x+12=0 x2+3x-4=0 3x2-4x+1=0 2x2+3x-2=0
∴ (x1+1)(x2+1) = x1 x2 + (x1+x2)+1 =-2+( )+1=
则:
x1 x2 4 x1 x2 1 x12 x22 (x1 x2 )2 2x1 x2 = 14
(x1 x2 )2 (x1 x2 )2 4x1x2 = 12
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时, 一般先将所求的代数式化成含两根之和, 两根之积的情势,再整体代入.
的两根为x1、x2, 则
x1 x2 b a.
c x1 x2 a
.
证明:设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
b b2 4ac x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 为系数,且a≠0。

该方程的两个根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两个实根:当b^2 - 4ac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此时,方程的根可以通过求解以下公式得出:
x1 = (-b + √(b^2 - 4ac)) / (2a)
x2 = (-b - √(b^2 - 4ac)) / (2a)
2. 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 - 4ac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此时,方程的根可以通过求解以下公式得出:
x1 = x2 = -b / (2a)
3. 两个共轭复根:当b^2 - 4ac < 0时,方程没有实根,但有两个共轭复根。

此时,方程的根可以通过求解以下公式得出:x1 = (-b + i√(4ac - b^2)) / (2a)
x2 = (-b - i√(4ac - b^2)) / (2a)
其中i为虚数单位,√为平方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总结为:
1. 根与系数a的关系:方程的根与系数a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根的比值x1/x2上。

当a增大时,x1/x2的绝对值会减小,即根的绝对值会增大。

2. 根与系数b的关系:方程的根与系数b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根的和与积上。

根的和等于-b/a,根的积等于c/a。

当b增大时,根的和会减小,根的积会增大。

3. 根与系数c的关系:方程的根与系数c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根的乘积上。

当c增大时,根的乘积会增大。

总的来说,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具体的关系需要根据方程的系数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四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四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练习1. 设a ,b 是方程x 2+x-2013=0的两个实数根,求a 2+2a+b 的值。

2. 已知方程2x 2+kx-2k+1=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为429,求k 的值。

3. 如果a ,b 为质数,且a 2-13a+m=0,x 2-13b+m=0,求ba ab +的值。

4. 已知x ,y 是正整数,并且xy+x+y=23,x 2y+xy 2=120,求x 2+y 2的值。

5. 若实数满足:16353,1625235353535=+++=+++y x y x ,求x+y 的值。

6. 已知3m 2-2m-5=0,5n 2+2n-3=0,其中m ,n 为实数,求|m-n 1|的值。

7.已知x1,x2是方程x2-2006x+2008=0的两个实数根,实数a,b 满足ax12006+bx22006=2006,ax12007+bx22007=0,求ax12008+bx22008的值。

8.设x1,x2是x2+x-5=0的两根,求x13-6x22的值。

9.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m=0的两根均大于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bc=2,|a|+|b|+|c|的最小值。

11.已知m,n是方程x2-x-4=0的两根,且m>n,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2+3n2的值.求m1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没有实数根,甲由于看错了二次项系数,误求得两根文2和4,乙由于看错了某一项的符号,误求得两根文-1和4,求ac b 32+的值。

13、已知关于一元二次方程(6-k)(9-k)x 2-(117-5k)x+54=0的两根均为整数,求所有满足条件的实数k 的值。

14、设a,b,c 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关系式⎪⎩⎪⎨⎧--=++=+54141622222a a bc b a c b 求a 的值取值范围。

作业1. 已知a,b,c,d 是四个不同的实数,且(a+c)(a+d)=1,(b+c)(b+d)=1.试求(a+c)(b+c)的值。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中考考点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会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

3.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

考点讲解1.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x1+x2=-,x1·x2=。

2.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x1)(x-x2)=0,展开代入两根和与两根积,仍得到方程ax2+bx+c=0(a≠0)。

3.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方程x2+px+q=0的两根为x1,x2时,那么x1+x2=-p,x1·x2=q。

反之,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x1)(x-x2)=0,展开代入两根和与两根积,仍得到方程:x2+px+q=0。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可用两根和或两根积的关系求另一个根。

(2)已知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及字母系数的值。

可用根与系数关系式,一个关系式求得另一个根,再用另一个关系式求得字母系数的值。

(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求与所给方程两根和、两根积的某些代数式的值。

如,方程2x2-3x+1=0的两根为x1,x2,不解方程,求x12+x22的值。

[∵x1+x2=,x1·x2=,∴x12+x22=(x1+x2)2-2x1x2=()2-2×=](4)验根、求根、确定根的符号。

(5)已知两根,求作一元二次方程(注意最后结果要化为整系数方程)。

(6)已知两数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7)解特殊的方程或方程组。

考题评析1.(北京市东城区)如果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x1+x2与x1·x2的值分别为()(A)3,2(B)-3,-2(C)3,-2(D)-3,2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四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解方程:0)10553(4222=--+--y x y x2.解方程组: ⎩⎨⎧=---=-02222y xy x y x3.小明用下面的方法求出方程032=-x 的解,请你仿照他的方法求出下面另外两个方程4.已知实数a ,b 分别满足a 2-6a+4=0,b 2-6b+4=0,且a≠b,则b a a b +的值是( ) A .7B .-7C .11D .-1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a-1=0有两根为x 1和x 2,且x 12-x 1x 2=0,则a 的值是( )A .a=1B .a=1或a=-2C .a=2D .a=1或a=26.已知m 、n 是方程01222=++x x 的两根,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 )A .9B .±3C .3D .5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1)x+k 2+2k=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x 1•x 2−x 12−x 22≥0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且|x 1|+|x 2|=2|k|(k 是整数),则称方程x 2+bx+c=0为“偶系二次方程”.如方程x 2-6x-27=0,x 2-2x-8=0,x 2+3x −427=0,x 2+6x-27=0,x 2+4x+4=0,都是“偶系二次方程”.(1)判断方程x 2+x-12=0是否是“偶系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2)对于任意一个整数b ,是否存在实数c ,使得关于x 的方程x 2+bx+c=0是“偶系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9.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6)x 2+2ax+a=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a ,使-x 1+x 1x 2=4+x 2成立?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2)求使(x 1+1)(x 2+1)为负整数的实数a 的整数值.10.已知:▱ABCD 的两边AB ,AD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04122=-+-x m mx x 的两个实数根. (1)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出这时菱形的边长;(2)若AB 的长为2,那么▱ABCD 的周长是多少?11.(2013•重庆)随着铁路客运量的不断增长,重庆火车北站越来越拥挤,为了满足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该火车站去年开始启动了扩建工程,其中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所需时间比乙队单独完成所需时间多5个月,并且两队单独完成所需时间的乘积恰好等于两队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之和的6倍.(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几个月?(2)若甲队每月的施工费为100万元,乙队每月的施工费比甲队多50万元.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了缩短工期,拟安排甲、乙两队分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在完成这项工程中,甲队施工时间是乙队施工时间的2倍,那么,甲队最多施工几个月才能使工程款不超过1500万元?(甲、乙两队的施工时间按月取整数)12.(2013•绵阳)“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自行车正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某运动商城的自行车销售量自2013年起逐月增加,据统计,该商城1月份销售自行车64辆,3月份销售了100辆.(1)若该商城前4个月的自行车销量的月平均增长率相同,问该商城4月份卖出多少辆自行车?(2)考虑到自行车需求不断增加,该商城准备投入3万元再购进一批两种规格的自行车,已知A 型车的进价为500元/辆,售价为700元/辆,B 型车进价为1000元/辆,售价为1300元/辆.根据销售经验,A 型车不少于B 型车的2倍,但不超过B 型车的2.8倍.假设所进车辆全部售完,为使利润最大,该商城应如何进货?13.(2013•来宾)某商场以每件28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当每件商品售价为360元时,每月可售出60件,为了扩大销售,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的方式促销,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商品降价1元,那么商场每月就可以多售出5件.(1)降价前商场每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2)要使商场每月销售这种商品的利润达到7200元,且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14.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解:∵x 2-4=(x+2)(x-2)∴x 2-4>0可化为(x+2)(x-2)>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①⎩⎨⎧>->+0202x x ② ⎩⎨⎧<-<+0202x x 解不等式组①,得x >2,解不等式组②,得x <-2,∴(x+2)(x-2)>0的解集为x >2或x <-2,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 2-4>0的解集为x >2或x <-2.(1)一元二次不等式x 2-16>0的解集为 ;(2)分式不等式 031>--x x 的解集为 ;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x 2-3x <0.15.(2012•宜昌)[背景资料]低碳生活的理念已逐步被人们接受.据相关资料统计:一个人平均一年节约的用电,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8kg ;一个人平均一年少买的衣服,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kg .[问题解决]甲、乙两校分别对本校师生提出“节约用电”、“少买衣服”的倡议.2009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共60人,因此而减排二氧化碳总量为600kg .(1)2009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2009年到2011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增加相同的数量;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按相同的百分率增长.2010年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是甲校响应本校倡议人数的2倍;2011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比2010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多100人.求2011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减排二氧化碳的总量.。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在高中教材中的二次函数、不等式及解析几何等章节有着许多应用.本节将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阐述.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 x a a -+=(1) 当240b ac ->时,右端是正数.因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b x a-±=(2) 当240b ac -=时,右端是零.因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a=- (3) 当240b ac -<时,右端是负数.因此,方程没有实数根.由于可以用24b 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24b 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24b ac ∆=-【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1) 22310x x -+=(2) 24912y y +=(3) 25(3)60x x +-=解:(1) 2 (3)4211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原方程可化为:241290y y -+=2 (12)449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原方程可化为:256150x x -+=2 (6)4515264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求判断式时,务必先把方程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例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0x x k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范围:(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4) 方程无实数根.解:2(2)43412k k ∆=--⨯⨯=- (1) 141203k k ->⇒<; (2) 141203k k -=⇒=; (3) 141203k k -≥⇒≥;(4) 141203k k -<⇒<.【例3】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10x y xy x y +-+-+=,试求x 、y 的值. 解:可以把所给方程看作为关于x 的方程,整理得:22(2)10x y x y y --+-+=由于x 是实数,所以上述方程有实数根,因此:222[(2)]4(1)300y y y y y ∆=----+=-≥⇒=,代入原方程得:22101x x x ++=⇒=-. 综上知:1,0x y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x x ==所以:1222b b b x x a a a-+--+=+=-,12244ac cx x a a⋅====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1212,b cx x x x a a+=-=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例4】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1) 2212x x +; (2)1211x x +; (3) 12(5)(5)x x --; (4)12||x x -.分析:本题若直接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根,再代入求值,将会出现复杂的计算.这里,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答.解:由题意,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22,2007x x x x +=-=-(1) 2222121212()2(2)2(2007)4018x x x x x x +=+-=---=(2)121212112220072007x x x x x x +-+===- (3) 121212(5)(5)5()2520075(2)251972x x x x x x --=-++=---+=-(4) 12||x x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222121212()2x x x x x x +=+-,12121211x x x x x x ++=,22121212()()4x x x x x x -=+-,12||x x -=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33312121212()3()x x x x x x x x +=+-+等等.韦达定理体现了整体思想.【例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x k x k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值.(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 方程的两实根12,x x 满足12||x x =.分析:(1) 由韦达定理即可求之;(2) 有两种可能,一是120x x =>,二是12x x -=,所以要分类讨论.解:(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22121[(1)]4(1)034,412154k k k k x x k ⎧∆=-+-+≥⎪⎪⇒≥=±⎨⎪=+=⎪⎩ 所以,当4k =时,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 由12||x x =得知: ①当10x ≥时,12x x =,所以方程有两相等实数根,故302k ∆=⇒=; ②当10x <时,12120101x x x x k k -=⇒+=⇒+=⇒=-,由于302k ∆>⇒>,故1k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可得,32k =时,方程的两实根12,x x 满足12||x x =. 说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根满足的条件,求待定字母的值,务必要注意方程有两实根的条件,即所求的字母应满足0∆≥.【例6】已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1) 是否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您说明理由.(2) 求使1221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解:(1) 假设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 ∵ 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2400(4)44(1)160k k k k k k ≠⎧⇒<⎨∆=--⋅+=-≥⎩,又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1212114x x k x x k +=⎧⎪⎨+=⎪⎩∴ 222121212121212(2)(2)2()52()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939425k k k +=-=-⇒=,但0k <.∴不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2) ∵ 222121212211212()44224411x x x x x x k x x x x x x k k +++-=-=-=-=-++∴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1k +能被4整除,故11,2,4k +=±±±,注意到0k <,要使1221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5---. 说明:(1) 存在性问题的题型,通常是先假设存在,然后推导其值,若能求出,则说明存在,否则即不存在.(2) 本题综合性较强,要学会对41k +为整数的分析方法.A 组1.一元二次方程2(1)210k 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k >B .2,1k k <≠且C .2k <D .2,1k k >≠且2.若12,x x 是方程22630x x -+=的两个根,则1211x x +的值为( ) A .2B .2-C .12D .923.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5,两条对角线交于O 点,且OA 、OB 的长分别是关于x 的方程22(21)30x m x m +-++=的根,则m 等于()A .3-B .5C .53-或D .53-或4.若t 是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根,则判别式24b ac ∆=-和完全平方式2(2)M at b =+的关系是( )A .M ∆=B .M ∆>C .M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5.若实数a b ≠,且,a b 满足22850,850a a b b -+=-+=,则代数式1111b a a b --+--的值为( )A .20-B .2C .220-或D .220或6.如果方程2()()()0b c x c a x a b -+-+-=的两根相等,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7.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是方程22870x x -+=的两个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_______ .8.若方程22(1)30x k x k -+++=的两根之差为1,则k 的值是 _____ .9.设12,x x 是方程20x px q ++=的两实根,121,1x x ++是关于x 的方程20x qx p ++=的两实根,则p = _____ ,q = _____ .10.已知实数,,a b c 满足26,9a b c ab =-=-,则a = _____ ,b = _____ ,c = _____ . 11.对于二次三项式21036x x -+,小明得出如下结论:无论x 取什么实数,其值都不可能等于10.您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您说明理由.12.若0n >,关于x 的方程21(2)04x m n x mn --+=有两个相等的的正实数根,求mn的值.1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1)210x m x m +++-=. (1) 求证:不论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若方程的两根为12,x x ,且满足121112x x +=-,求m 的值. 1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x k x k -+++=的两根是一个矩形两边的长. (1) k 取何值时,方程存在两个正实数根? (2)k 的值.B 组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23)10k x k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2,x x . (1) 求k 的取值范围;(2) 是否存在实数k ,使方程的两实根互为相反数?如果存在,求出k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您说明理由.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0x x m +-=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证:关于x 的方程22(3)640k x kmx m m -+-+-=有实数根.3.若12,x x 是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k x k -+++=的两个实数根,且12,x x 都大于1. (1)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 若1212x x =,求k 的值.①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习题答案A 组1. B 2. A 3.A 4.A5.A6.2,a c b b c +=≠且 7. 38. 9或3-9.1,3p q =-=- 10.3,3,0a b c ===11.正确12.413.21(1)1650 (2)2m m ∆=+>=- 14.3(1) (2)22k k ≥=B 组1.13(1)112k k <≠且 (2) 不存在 2.1m = (1)当3k =时,方程为310x +=,有实根;(2) 当3k ≠时,0∆>也有实根. 3.(1) 314k k ≥≠且; (2) 7k =.②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是初中函数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初中阶段大家已经知道: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 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0a >时,函数在2b x a =-处取得最小值244ac b a -,无最大值;当0a <时,函数在2b x a =-处取得最大值244ac b a-,无最小值.本节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当自变量x 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函数的最值问题.同时还将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例1】当22x -≤≤时,求函数223y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作出函数在所给范围的及其对称轴的草图,观察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由此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函数取到最值时相应自变量x 的值.解:作出函数的图象.当1x =时,min 4y =-,当2x =-时,max 5y =.12x ≤≤时,【例2】当求函数21y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x =时,解:作出函数的图象.当min 1y =-,当max 5y =-.2x =时,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到,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 的给定范围内,对应的图象是抛物线上的一段.那么最高点的纵坐标即为函数的最大值,最低点的纵坐标即为函数的最小值.根据二次函数对称轴的位置,函数在所给自变量x 的范围的图象形状各异.下面给出一些常见情况:【例3】当0x ≥时,求函数(2)y x x =--的取值范围.解:作出函数2(2)2y x x x x =--=-在0x ≥内的图象. 可以看出:当1x =时,min 1y =-,无最大值. 所以,当0x ≥时,函数的取值范围是1y ≥-. 【例4】当1t x t ≤≤+时,求函数21522y x x =--的最小值(其中t为常数).分析:由于x 所给的范围随着t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解:函数21522y x x =--的对称轴为1x =.画出其草图. (1)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左侧.即1t >时: 当x t =时,2min 1522y t t =--; (2)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之间.即1101t t t ≤≤+⇒≤≤时:当1x =时,2min 1511322y =⨯--=-; (3)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右侧.即110t t +<⇒<时:当1x t =+时,22min 151(1)(1)3222y t t t =+-+-=-.综上所述:2213,023,0115,122t t y t t t t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问题:【例5】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 (元)满足一次函数1623,3054m x x =-≤≤.(1) 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 与每件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解:(1) 由已知得每件商品的销售利润为(30)x -元, 那么m 件的销售利润为(30)y m x =-,又1623m x =-.2 (30)(1623)32524860,3054y x x x x x ∴=--=-+-≤≤(2) 由(1)知对称轴为42x =,位于x 的范围内,另抛物线开口向下∴当42x =时,2max 342252424860432y =-⨯+⨯-=∴当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42元时每天有最大销售利润,最大销售利润为432元.A 组1.抛物线2(4)23y x m x m =--+-,当m = _____ 时,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 _____ 时,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当m = _____ 时,图象过原点. 2.用一长度为l 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则其所围成的最大面积为 ________ . 3.求下列二次函数的最值:(1) 2245y x x =-+;(2) (1)(2)y x x =-+.4.求二次函数2235y x x =-+在22x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对应的x 的值. 5.对于函数2243y x x =+-,当0x ≤时,求y 的取值范围.6.求函数3y =7.已知关于x 的函数22(21)1y x t x t =+++-,当t 取何值时,y 的最小值为0?B 组1.已知关于x 的函数222y x ax =++在55x -≤≤上. (1) 当1a =-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 当a 为实数时,求函数的最大值.2.函数223y x x =++在0m x ≤≤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求m 的取值范围. 3.设0a >,当11x -≤≤时,函数21y x ax b =--++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0,求,a b 的值.4.已知函数221y x ax =++在12x -≤≤上的最大值为4,求a 的值. 5.求关于x 的二次函数221y x tx =-+在11x -≤≤上的最大值(t 为常数).②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答案A 组1.4 14或2,322.2216l m3.(1) 有最小值3,无最大值;(2) 有最大值94,无最小值. 4.当34x =时,min 318y =;当2x =-时,max 19y =. 5.5y ≥-6.当56x =时,min 36y =-23x =或1时,max 3y =.7.当54t =-时,min 0y =.B 组1.(1) 当1x =时,min 1y =;当5x =-时,max 37y =.(2) 当0a ≥时,max 2710y a =+;当0a <时,max 2710y a =-. 2.21m -≤≤-. 3.2,2a b ==-. 4.14a =-或1a =-. 5.当0t ≤时,max 22y t =-,此时1x =;当0t >时,max 22y t =+,此时1x =-.③ 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了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高中新课标必修2中学习圆锥曲线时,需要用到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因此,本讲讲介绍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一、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般都可以用代入法求解.其蕴含着转化思想:将二元一次方程化归为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例1】解方程组2220 (1)30 (2)x y x y -=⎧⎨-+=⎩分析:由于方程(1)是二元一次方程,故可由方程(1),得2y x =,代入方程(2)消去y . 解:由(1)得:2y x = (3) 将(3)代入(2)得:22(2)30x x -+=,解得:1211x x ==-或把1x =代入(3)得:22y =;把1x =-代入(3)得:22y =-.∴原方程组的解是:11111122x x y y ==-⎧⎧⎨⎨==-⎩⎩或. 说明:(1) 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步骤:①由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用x 表示y 的方程,或用y 表示x 的方程(3);②把方程(3)代入二元二次方程,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④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代入变形后的二元一次方程(3),求相应的未知数的 值;⑤写出答案.(2) 消x ,还是消y ,应由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来决定.若系数均为整数,那 么最好消去系数绝对值较小的,如方程210x y -+=,可以消去x ,变形得21x y =-,再代入消元.(3) 消元后,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应代入二元一次方程求另一未知数的值, 不能代入二元二次方程求另一未知数的值,因为这样可能产生增根,这一点切记.【例2】解方程组11 (1)28 (2)x y xy +=⎧⎨=⎩分析:本题可以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但注意到方程组的特点,可以把x 、y 看成是方程211280z z -+=的两根,则更容易求解.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把x 、y 看成是方程211280z z -+=的两根,解方程得:4z =或z=7.∴ 原方程组的解是:11114774x x y y ==⎧⎧⎨⎨==⎩⎩或. 说明:(1) 对于这种对称性的方程组x y axy b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时,未知数要换成异于x 、y 的字母,如z .(2) 对称形方程组的解也应是对称的,即有解47x y =⎧⎨=⎩,则必有解74x y =⎧⎨=⎩.二、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1.可因式分解型的方程组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可以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则原方程组可转化为两个方程组,其中每个方程组都是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例3】解方程组22225() (1)43 (2)x y x y x xy y ⎧-=+⎪⎨++=⎪⎩ 分析:注意到方程225()x y x y -=+,可分解成()(5)0x y x y +--=,即得0x y +=或50x y --=,则可得到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且每个方程组中均有一个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解:由(1)得:225()0()()5()0()(5)0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0x y +=或50x y --=∴ 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方程组:22225004343x y x y x xy y x xy y --=+=⎧⎧⎨⎨++=++=⎩⎩或 用代入法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3124123416,,61x x x x y y y y ⎧⎧==-==⎧⎧⎪⎪⎨⎨⎨⎨=-===⎩⎩⎪⎪⎩⎩ 说明: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中,有一个方程可以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则原方程组转化为解两个方程组,其中每一个方程组均有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例4】解方程组2212 (1)4 (2)x xy xy y ⎧+=⎪⎨+=⎪⎩分析:本题的特点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均缺一次项,我们可以消去常数项,可得到一个二次三项式的方程.对其因式分解,就可以转化为例3的类型.解:(1) –(2)3⨯得:223()0x xy xy y +-+= 即 22230(3)()0x xy y x y x y --=⇒-+=∴ 300x y x y -=+=或∴ 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2300,44x y x y xy y xy y -=+=⎧⎧⎨⎨+=+=⎩⎩.用代入法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121233,11x x y y ==-⎧⎧⎨⎨==-⎩⎩. 说明: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均缺一次项,则消去常数项,得到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此方程与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联立,得到一个可因式分解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5】解方程组2226 (1)5 (2)x y xy ⎧+=⎨=⎩分析:(1) +(2)2⨯得:2()36 (3)x y +=,(1) -(2)2⨯得:2()16 (4)x y -=,分别分解(3)、(4)可得四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1) +(2)2⨯得:222236()3666x y xy x y x y x y ++=⇒+=⇒+=+=-或,(1) -(2)2⨯得:222216()1644x y xy x y x y x y +-=⇒-=⇒-=-=-或. 解此四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是:312412341515,,,1551x x x x y y y y =-===-⎧⎧⎧⎧⎨⎨⎨⎨===-=-⎩⎩⎩⎩.说明:对称型方程组,如22x y a x y b ⎧+=⎨+=⎩、22x y axy b⎧+=⎨=⎩都可以通过变形转化为x y mxy n+=⎧⎨=⎩的形式,通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2.可消二次项型的方程组【例6】解方程组 3 (1)38 (2)xy x xy y +=⎧⎨+=⎩分析:注意到两个方程都有xy 项,所以可用加减法消之,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即转化为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1) 3(2)⨯-得:313 1 (3)x y y x -=⇒=- 代入(1)得:212(31)33311x x x x x x -+=⇒=⇒==-或.分别代入(3)得:1224y y ==-或.∴ 原方程组的解是:12121124x x y y ==-⎧⎧⎨⎨==-⎩⎩或. 说明: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对应成比例,则可用加减法消去二次项,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把它与原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联立,解此方程组,即得原方程组的解. 二元二次方程组类型多样,消元与降次是两种基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解决.A 组1.解下列方程组:(1) 26x y y x⎧+=⎨=⎩(2) 22282x y x y ⎧+=⎨+=⎩(3) 221235x y x xy y +=⎧⎨++=⎩(4) 2203210x y x xy -=⎧⎨+=⎩2.解下列方程组:(1) 32x y xy +=-⎧⎨=⎩(2) 16x y xy +=⎧⎨=-⎩3.解下列方程组:(1) 2(23)01x x y x -=⎧⎨=-⎩(2) (343)(343)0325x y x y x y +-++=⎧⎨+=⎩(3) 22(2)()08x y x y x y -++=⎧⎨+=⎩(4) ()(1)0()(1)0x y x y x y x y ++-=⎧⎨---=⎩4.解下列方程组: (1) 222230x y x y ⎧+=⎪⎨-=⎪⎩(2) 168xy x xy x +=⎧⎨-=⎩B 组1.解下列方程组:(1) 2232320x y x y x +=⎧⎨-+-=⎩(2) 22231234330x y x xy y x y -=⎧⎨-+-+-=⎩2.解下列方程组:(1) 32x y xy -=⎧⎨=-⎩(2) 24221x y xy +=⎧⎨=-⎩3.解下列方程组:(1) 2222384x y x xy y ⎧-=⎪⎨++=⎪⎩(2) 224221x y xy ⎧+=⎨=-⎩4.解下列方程组: (1) 2252x y xy ⎧+=⎨=-⎩(2) 22410x y x y +=⎧⎨+=⎩③ 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答案A 组1.212121121212832043(1),,(2),,(3),(4)3 2 223 3x x x x x x x y y y y y y y ⎧⎧⎧===⎪⎪⎪=-===⎧⎧⎧⎧⎪⎪⎪⎨⎨⎨⎨⎨⎨⎨=-===-⎩⎩⎩⎩⎪⎪⎪=-==⎪⎪⎪⎩⎩⎩2. 121212121232(1),,(2),2 1 2 3 x x x x y y y y =-=-==-⎧⎧⎧⎧⎨⎨⎨⎨=-=-=-=⎩⎩⎩⎩ 3.23112121312122371320112,,(2),,(3),,3315211144x x x x x x x y y y y y y y ⎧=⎧⎧⎧⎧⎪=-==-=--==⎧⎧⎪⎪⎪⎪⎪⎨⎨⎨⎨⎨⎨⎨=-==+=-⎩⎩⎪⎪⎪⎪⎪⎩⎩=-=-=⎩⎩⎪⎩23414414231120122,(4),,,2011022x x x x x y y y y y ⎧⎧==⎪⎪===⎧⎧⎧⎪⎪⎨⎨⎨⎨⎨=-==⎩⎩⎩⎪⎪==-⎪⎪⎩⎩. 4.(1) 123412342222,2222x x x x y y y y ⎧⎧⎧⎧===-=-⎪⎪⎪⎪⎪⎪⎪⎪⎨⎨⎨⎨⎪⎪⎪⎪==-==-⎪⎪⎪⎪⎩⎩⎩⎩.(2) 43x y =⎧⎨=⎩.B 组1.1122122175154(1),,(2),4 1 3 3 2x x x x y y y y ⎧=-⎪=-==⎧⎧⎧⎪⎨⎨⎨⎨===⎩⎩⎩⎪=-⎪⎩ 2.121212127312(1),,(2),372 1 22x x x x y y y y ==-⎧⎧==⎧⎧⎪⎪⎨⎨⎨⎨=-=-=-=⎩⎩⎪⎪⎩⎩3.1234341222(1),22x x x x y y y y ⎧⎧==⎪⎪=-=⎧⎧⎪⎪⎨⎨⎨⎨==-⎩⎩⎪⎪==⎪⎪⎩⎩3124123400(2),,22x x x x y y y y ⎧⎧====⎧⎧⎪⎪⎨⎨⎨⎨==-==⎩⎩⎪⎪⎩⎩4.312412341212(1),,,1221x x x x y y y y ===-=-⎧⎧⎧⎧⎨⎨⎨⎨=-==-=⎩⎩⎩⎩,121213(2),3 1 x x y y ==⎧⎧⎨⎨==⎩⎩。

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7 3
x1x2=
9 3

3
(3)5x-1=4x²
解:方程化为4x²-5x+1=0
x1+x2=

5 4

5 4
x1x2=
1 4
课件PPT
课件PPT
典题精讲
x 例2 已知关于 的方程 x2 2m1xm2 2 0 ,m
取何值时,(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
无论k取何值, k

2
2


0


,


k

2 2
1
0
所以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课堂作业
课件PPT
9、关于x的方程kx2+(k+1)x+k/4=0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k>-1/2,且k≠0.
10、已知:a,b,c是△ABC的三边,若方程
ax 2 2 b 2 c 2x 2(b c) 2a 有 两 个 等 根 ,
(2)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 个实数根,也可能有 1 个实根或者没有实根.
(4)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 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 表示它,即Δ=b2-4ac.
课件PPT
探索新知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 (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
典题精讲
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
x22m1xm22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及跟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及跟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定义:在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a 2++=0≠0中,只有当系数a 、b 、c 满足条件△≥b ac 2=−40时才有实数根.这里b ac 2−4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记作△.2.判别式与根的关系:在实数范围内,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a 2++=0≠0的根的情况由△b ac 2=−4确定. 设一元二次方程为()ax bx c a 2++=0≠0,其根的判别式为:△b ac 2=−4,则①△>0⇔方程()ax bx c a 2++=0≠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②△=0⇔方程()ax bx c a 2++=0≠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x x a12==−2. ③△<0⇔方程()ax bx c a 2++=0≠0没有实数根. 特殊的:(1)若a ,b ,c 为有理数,且△为完全平方式,则方程的解为有理根;(2)若△为完全平方式,同时b −±2a 的整数倍,则方程的根为整数根.【例1】(1)不解方程,直接判断下列方程的解的情况: ①x x 27−−1=0 ②()x x 29=43−1 ③x x 2+7+15=0④()mx m x 2−+1+=02(m 为常数)(2)已知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则方程()()a b x cx a b 2++2++=0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B .可能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析】(1)①△>0,有两个不等实根;②△=0,有两个相等实根; ③△<0,无实根;④△m 2=+1>0,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2)由题()()()()△c a b a b c c a b 22=2−4+=4++−−∵a b c ++>0,c a b −−<0,故方程没有实根.选A .【点评】这道题(1)主要考察判别式与根的关系,属于特别基础的题,锻炼孩子们的思维,(2)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来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和根的个数的关系.【例2】(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x x 21−1+−=04有实根,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解析】(1)≥k 0且≠k 1;【变式2-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4x+3=0有实数根,则k 的非负整数值是( ) A. 1 B. 0,1 C. 1,2 D. 1,2,3【答案】A.提示:根据题意得:△=16﹣12k≥0,且k≠0,解得:k≤,且k≠0. 则k 的非负整数值为1.【变式2-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且m≠1 【解析】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解得, 同时要特别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 ∴ m 的取值范围是且m≠1. 【总结升华】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m≠1.【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答案】.【变式3-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 x 21−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______.≤k −1<2且k 1≠2, 由题意,得()()k k k k 4+1+41−2>0⎧⎪+1≥0⎨⎪1−2≠0⎩,解得≤k −1<2且k 1≠2;2(1)10m x x −++=54m ≤2(1)10m x x −++=214(1)450m m =−−=−+≥△54m ≤(1)0m −≠54m ≤(1)0m −≠2(1)04kkx k x +++=102k k ≠>-且【变式3-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a ﹣2=0.(1)若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当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时,求a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根. 【思路点拨】(1已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判别式△=b 2﹣4ac >0.即可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从而求得a 的范围.(2)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 1,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求出a 的值和方程的另一根. 【答案与解析】解:(1)∵b 2﹣4ac=(﹣2)2﹣4×1×(a ﹣2)=12﹣4a >0,解得:a <3.∴a 的取值范围是a <3;(2)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 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解得:,则a 的值是﹣1,该方程的另一根为﹣3.【变式3-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点拨】此题要考虑两方面:判别式要大于0,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答案】k <2且k≠1;【解析】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 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k ﹣1≠0且△=(﹣2)2﹣4(k ﹣1)>0, 解得:k <2且k≠1. 故答案为:k <2且k≠1.【总结升华】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例4】当a 、b 为何值时,方程()x a x a ab b 222+21++3+4+4+2=0有实根?(3)要使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a x a ab b 222+21++3+4+4+2=0有实根,则必有△≥0,即()()≥a a ab b 22241+−43+4+4+20,得()()a b a 22+2+−1≤0.又因为()()a b a 22+2+−1≥0,所以()()a b a 22+2+−1=0,得a =1,b 1=−2.【变式4-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x ax 213−1−+=04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代数式a a a21−2+1+的值.【解析】由题,一元二次方程()a x ax 213−1−+=04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a a 2−3+1=0.所以有a a a 2−2+1=,a a 2+1=3.代入a a a21−2+1+,得a a a a a a a a a 2211+13−2+1+=+===3.【点评】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判别式与代数式的结合,难度不大.【变式4-2】m 为任意实数,试说明关于x 的方程x 2-(m-1)x-3(m+3)= 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Δ=[-(m-1)]2-4×[-3(m+3)]=m 2+10m+37=(m+5)2+12>0,∴关于x 的方程x 2-(m-1)x-3(m+3)= 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5】在等腰△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3,b 和c 是关于x 的方程x mx m 21++2−=02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解析】当b 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m 21⎛⎫−42−=0 ⎪2⎝⎭,∴m 1=−4,m 2=2.若m =−4,原方程化为x x 2−4+4=0, 则x x 12==2,即b c ==2, ∴△ABC 的周长为2+2+3=7. 若m =2,原方程化为x x 2+2+1=0, 则x x 12==−1,不合题意.当a b =或a c =时,x =3是方程的一个根, 则m m 19+3+2−=02,则m 22=−5,原方程化为x x 22221−+=055,解得x 1=3,x 27=5, ∴ABC △的周长为7373+3+=55.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7或375.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们的分类讨论能力,应对多种情况是要理清思路.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1.韦达定理:如果()ax bx c a 2++=0≠0的两根是x 1,x 2,则b x x a 12+=−,cx x a12=.(使用前提:△≥0)特别地,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时,设x 1,x 2是方程x px q 2++=0的两个根,则x x p 12+=−,x x q 12=. 2.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有两个数x 1,x 2满足b x x a 12+=−,cx x a12=,那么x 1,x 2必定是()ax bx c a 2++=0≠0的两个根.特别地,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x x x x x 21212−++=0. 3.韦达定理与根的符号关系:在△≥b ac 2=−40的条件下,我们有如下结论: (1)当ca<0时,方程的两根必一正一负. ①若≥b a −0,则此方程的正根不小于负根的绝对值;②若ba−<0,则此方程的正根小于负根的绝对值.(2)当ca>0时,方程的两根同正或同负. ①若b a −>0,则此方程的两根均为正根;②若ba−<0,则此方程的两根均为负根.注意:(1)若ac <0,则方程()ax bx c a 2++=0≠0必有实数根.(2)若ac >0,方程()ax bx c a 2++=0≠0不一定有实数根.【例6】(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 ax c 2+2+=0的一根x 1=2,则方程的另一根______x 2=.(2)已知x 1,x 2是方程x x 2−3+1=0的两个实数根,则:①x x 2212+;②()()x x 12−2⋅−2;③x x x x 221122+⋅+;④x x x x 2112+;⑤x x 12−;⑥x x 2212−;⑦x x 1211−.【解析】(1)−4;(2)()x x x x x x 2222121212+=+−2⋅=3−2⨯1=7, ()()()x x x x x x 121212−2⋅−2=⋅−2++4=1−2⨯3+4=−1, ()x x x x x x x x 22211221212+⋅+=+−⋅=9−1=8,x x x x x x x x 2221211212+7+===7⋅1,()()x x x x x x 222121212−=+−4⋅=3−4⨯1=5,∴x x 12−=,∴()()(x x x x x x 22121212−=+−=3⨯=x x x x x x 21121211−−==.【点评】第三小题,主要是考察韦达定理的灵活运用,包含了各种变形情况.【例7】(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k x k 22+2−3+−3=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且x x x x 121211+=+,求k 值.(2)已知x 1,x 2是方程ax ax a 24−4++4=0的两实根,是否能适当选取a 的值,使得()()x x x x 1221−2−2的值等于54.【解析】(1)∵方程()x k x k 22+2−3+−3=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k k k 22=2−3−4−3=21−120得:≤k 74. 由韦达定理得,()x x k x x k 12212+=−2−3⎧⎪⎨⋅=−3⎪⎩. ∵x x x x 121211+=+,∴x xx x x x 121212++=,x x 12+=0或x x 12=1,当x x 12+=0时,k 3−2=0,k 3=2,∵k 37=<24,所以k 3=2符合题意. 当x x 12=1时,k 2−3=1,k =±2,∵k 7≤4,∴k =2舍去.∴k 的值为32或−2. (2)显然a ≠0由()△a a a 2=16−16+4≥0得a <0, 由韦达定理知x x 12+=1,a x x a12+4=4, 所以()()()()()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2221221121212129+4−2−2=5−2+=9−2+=−24a a+36=4 若有()(),x x x x 12215−2−2=4则a a +365=44,∴a =9,这与0a <矛盾, 故不存在a ,使()()x x x x 12215−2⋅−2=4. 【点评】这道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过程,以及有两个实根,解出来别忘了限制条件,这种类型的题比较常见,一定不要忽视∆的限定条件以及用韦达定理可得到的限定条件.【例8】(1)若m ,n 是方程x x 2+−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m n 2+2+−1的值为________.(2)已知a ,b 是方程x x 2+2−5=0的两个实数根,则a ab a b 2−+3+的值为__________.(3)已知m 、n 是方程x x 2+2016+7=0的两个根,则()()m m n n 22+2015+6+2017+8= ________.【解析】(1)∵m ,n 是方程x x 2+−1=0的两个实数根,∴m n +=−1,m m 2+−1=0,则原式()()m m m n 2=+−1++=−1=−1,(2)∵a 是方程x x 2+2−5=0的实数根,∴a a 2+2−5=0,∴a a 2=5−2,∴a ab a b a ab a b a b ab 2−+3+=5−2−+3+=+−+5, ∵a ,b 是方程x x 2+2−5=0的两个实数根,∴a b +=−2,ab =−5,∴a ab a b 2−+3+=−2+5+5=8. 故答案为8.(3)∵m 、n 是方程x x 2+2016+7=0的两个根,∴m n +=−2016,mn =7;∴m m 2+2016+7=0,n n 2+2016+7=0,()()()()m m n n m m m n n n 2222+2015+6+2017+8=+2016+7−−1+2016+7++1()()()()m n mn m n =−+1+1=−+++1=−7−2016+1=2008故答案是:2008.【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韦达定理根系关系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孩子对于韦达定理应用的理解.【例9】(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 a x a 2+3−2+−1=0的两根都是负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已知二次方程342x x k 2−+−=0的两根都是非负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1)此方程两实根为,x x 12,由已知得a x x x x 1212≠0⎧⎪∆0⎪⎨+<0⎪⎪>0⎩≥,∴()()a a a a a a a a2≠0⎧⎪3−24−10⎪⎪2−3⎨<0⎪⎪−1⎪>0⎩-≥g ,即a 91<8≤.(2)此方程两实根为,x x 12,由已知得≥x x x x 1212∆≥0⎧⎪+≥0⎨⎪0⎩,得:∴2()43()k k ⎧⎪−4−⨯−2≥0⎪4⎪>0⎨3⎪−2⎪≥0⎪3⎩即k 102≤≤3.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韦达定理和判别式结合不等式组的形式去判定根的具体情况,这类题是比较常见一类题,要将这种不等的思想传授给孩子.【课后作业】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x k x 22−1+2+1+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A .k 1≥4 B .k 1>4且≠k 1 C .k 1<4且≠k 1 D .k 1≥4且≠k 1【解析】B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m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3.关于x 的方程()()m x m x 22−4+2+1+1=0有实根,则m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解析】2.由题意可知,原方程的判别式(m m m 21∆=+4=1+3>0⇒>−3.又≥≤m m 1−0⇒1, 故≤m 1−<13.3.题设中的方程未指明是一元二次方程,还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应分0m 2−4=和m 2−4≠0,两种情形讨论:当m 2−4=0即m =±2时,()m 2+1≠0,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总有实根; 当m 2−4≠0即m ≠±2时,方程有根的条件是: [()]()≥m m m 22=2+1−4−4=8+20∆0,解得m 5≥−2.∴当m 5≥−2且m ≠±2时,方程有实根.综上所述:当m 5≥−2时,方程有实根.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k x k 2−+1+2−2=0. (1)求证:无论k 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根;(2)若等腰ABC △,底边a =3,另两边b 、c 恰好是此方程的两根,求ABC △的周长.【解析】(1)()()()≥△k k k 22=+1−42−2=−30,∴无论k 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根.(2)当a =3为底,b ,c 为腰时,b c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0,即()k 2−3=0,k =3,此时方程为x x 2−4+4=0,解x x 12==2,∴ABC △的周长为3+2+2=7,当a =3为腰,则方程有一根为3,将x =3代入方程,得k =4,方程为x x 2−5+6=0,解得x 1=2,x 2=3,∴ABC △的周长为2+3+3=8,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7或8.5.关于x 的方程x kx 22+=10的一个根是−2,则方程的另一根是_______;k =________.6.已知a ,b ,c 为正数,若二次方程ax bx c 2++=0有两个实数根,那么方程a x b x c 2222++=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B .有两个异号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数根D .不一定有实数根7.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x 2+3−7=0的两个根,则ααβ2+4+=________.【解析】5.设另一根为x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建立关于x 和k 的方程组,解之即得.x 5=2,k =−1. 6.a x b x c 2222++=0的()()D b a c b ac b ac 42222=−4=+2−2, ∵二次方程ax bx c 2++=0有两个实数根, ∴≥b ac 2−40, ∴b ac 2−2>0,∴()()△b a c b ac b ac 42222=−4=+2−2>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两根之和为负,两根之积为正. 故有两个负根.故选C .7.∵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x 2+3−7=0的两个根, ∴αβ+=−3,αα2+3−7=0, ∴αα2+3=7,∴ααβαααβ22+4+=+3++=7−3=4,故答案为:4.11 8.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m x m 22+2+2+−5=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根的平方和比这两个根的积大16,求m 的值.【解析】有实数根,则∆≥0,且x x x x 221212+−=16,联立解得m 的值.依题意有:()2()3()()x x m x x m x x x x m m 12212121222+=−2+2⎧⎪=−5⎪⎨+−=16⎪⎪∆=4+2−4−5≥0⎩,解得:m =−1或m =−15且m 9≥−4, ∴ m =−1.韦达定理说明了一元n 次方程中根和系数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0 a
5.由已知两根和与积的值或式子,求字母的值。 例5、 1、 已知方程3x2+x-1=0, 要使方程两根的平方和为
3 . 以 两 个 数 x1、x 2 为 根 的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二 次 项 系 数 为 1 ) 是 :
x 2 ( x1 x 2 ) x x1 x 2 0
第四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 设 x1、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两根,则 x1 x2 2.设 x1、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两根,
例2、已知2+ 3 是x2-4x+k=0的一根,求另一根和k的值。
【例题巧解点拨】 1.探索韦达定理 例 1、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 a 0) 的两根 x1 , x 2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求 x1 x 2 , x1 x 2 的值。
2
13 , 那么常数项应改为 9

2、α、β是关于x的方程4x2-4mx+m2+4m=0的两个实根,并且满足 ( 1)( 1) 1 求m的值。 【同步达纲练习】 A组 1、 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是x1、 x2, 那么x1+x2= 2、 已知x1、 x2是方程2x2+3x-4=0的两个根, 那么: x1+x2= , x1· x2= ; x1· x2=
2
_____. 6、方程 2 x 3 x m 0 的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 2 倍,则 m= 7、已知方程 x ( k 1) x k 0 的两根平方和是 5,则 k = 8、已知方程 3 x 5 x 1 0 的两个根分别是 x1,x2 ,则( x1 x2 ) 9、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mx+2(m-1)=0的两根为x1、 x2, 且
b c , x1 x 2 a a
3.求根的代数式的值 2 例 3、设 x1,x2 是方程 x -3x+1=0 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 (1) x13x24+x14x23;
b x1 x 2 0 a 则 : (1) x1 0, x 2 0 时 , 有 x x c 0 1 2 a b x1 x 2 a 0 x x c 0 1 2 a
2
2
2
. . .
2
1 1 3 ,则m= 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2+3x-2=0两根的二倍。
11、如果关于x的方程x2+6x+k=0的两根差为2,求k的值。
第 2 页 共 2 页
2、 ( 2009 淄 博 ) 已 知 设 x1 , x 2 是 关 于 x 的 方 程 x 2 x a 0 的 两 个 实 数 根 , 且
3 2 (1)求 x1 , x 2 及 a 的值; (2)求 x1 3 x1 2 x1 x 2 的值。 x1 2 x 2 3 2 ,
(3) x1 0, x 2 0 时,有 x1 x 2
(2)
x 2 x1 x1 x 2
( 2) x1 0, x 2 0 时 , 有
4.求作新的二次方程 例 4、1.以 2,-3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方程2x2-3x-3=0的两个根分别为a,b,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个一元 二次方程 ,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a+1、b+1
2
3、以2和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4、关于x的方程2x2+(m2–9)x+m+1=0,当m= 两根互为相反数. 5、若 x1 = 3 2 是二次方程 x +ax+1=0 的一个根,则 a=
2
_________________ 。 时,两根互为倒数;当m=
,该方程的另一个根 x2 =
9 , 100
。 ;
2.已知一个根,求另一个根.
第 1 页 共 2 页
1 1 x1 x 2
= 。
;x21+x22=
B组 ;(x1+1)(x2+1)= ;|x1-x2| 1、 (2009 茂名)设 x1 , x 2 是关于x的方程 x 4 x k 1 0 的两个实数根,那么是否存在 实数k,使得 x1 x 2 x1 x 2 成立?请说明理由。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