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公务员考试言语细节理解题的语态偷换

合集下载

细节理解题之语态偷换详谈

细节理解题之语态偷换详谈

行测:细节理解题之语态偷换详谈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中有类题型比较特殊,提问方式经常以“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是”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这类题型由于其考点比较特殊,寻找的就是选项与文段的不同点,差异点。

考查考生在寻找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型我们称为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的考点比较多,其中包括了无中生有、主体偷换、时态偷换、数量偷换、逻辑偷换及语态偷换。

在所有的这下偷换类型中语态偷换比较特殊。

原因在此例如:原文:今年夏天我们班有少数同学参加了这个室外游戏活动。

选项:今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参加这个活动。

那么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句子存在时态偷换(今年夏天换为今年)、数量偷换(少数同学换为很多同学)、主体偷换(室外游戏活动换为活动)。

那么以此题为例这类偷换还是比较简单易辨的。

那么如果原文与选项句颠倒即:原文:今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参加这个活动。

选项:今年夏天我们班有少数同学参加了这个室外游戏活动。

那么仍然是存在此类错误:时态偷换、数量偷换、主体偷换。

可是语态偷换与这类偷换有着本质的区别。

例如:原文:我们可能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选项:我们肯定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这个例子就是简单的语态偷换即原文的不确定性换成了肯定性(“可能”换为了“肯定”) 但如果我们颠倒再来来看这个句子:原文:我们肯定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选项:我们可能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那么这个句子是否还存在语态偷换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一种改变是正确的,由此很多考生就有疑惑,其实这点的考查内容与逻辑判断有着密切关系。

在逻辑判断中一讲专门强调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所有”可推出“某个”,“某个”可推出“有的”。

例如:我们班所有男生参加这次运动会。

可推出:我们班有的男生参加了这次运动会。

因此在语态偷换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即原文如果是肯定性表述,选项是可能性表述,这样的表述方法是正确的。

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偷换类型。

例如:【例】严密的逻辑论证,历史上有一个确实的来历:公开辩论。

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能:我们一起来"找茬"

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能:我们一起来"找茬"

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能:我们一起来"找茬"省考的备考阶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天,我们谈谈一种很容易得分的类型题,这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片段阅读中的细节理解题。

现在,省考中细节理解题变化还是很大的,这几年出现了细节理解题同其他题型的融合。

如“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2013年省考58题的问法),这是意图判断题同细节理解题的融合。

细节理解题的技巧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偷换时态。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我们所知的时态有过去时、将来时、现在时。

过去时的标志有“已、已经、曾经、了、过”等;将来时的标志有“将、要、立即、马上”等;进行时的标志有“正、正在、在……中、着、现在”等。

当我们看到这些词出现在选项中,一定要重视起来,再在原文中找到看事态是否一致。

第二,偷换数量数量方面包括以下三种,一种是较多量,如“较多、很多、许多、大量、大部分、大多数、广泛、一片、不少”等;一种是较少量,如“较少、很少、少量、少部分、少数、少许、不多”等;一种是中间量,如“某些、一些、一部分”等。

在这些数量面前,一定要记住:首选同级替换,次选中间量向两级替换。

第三,偷换逻辑偷换逻辑是比较隐藏的一种方式,最常考的就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因果倒置、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关系。

第四,偷换概念概念包括偷换、扩大、缩小。

相对来说,比较隐蔽。

第五,偷换相对绝对体现相对的词有“相对:可能、也许、往往、大概、通常、未必、是否”等;体现绝对的词有“所有、一切、全部、总是、完全、任何、无论、都、各个、绝对、永远”等。

第六,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包括由无到有、无关系到有关系(曲解文意)。

【例1】目前我国气象卫星的技术能力,只能在太空给大气“拍照”,呈现出的是平面的图像,对大气的立体探测能力尚不足。

随着卫星更新换代、新科技的研发,今后可以给大气做“CT”,比如能监测出云层的厚度、温度及湿度的分布、台风的热力学结构,这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014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部分命题趋势分析

2014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部分命题趋势分析

2014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部分命题趋势分析中公教育公职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柳晓丽(一)言语理解与表达2014年福建春季省考试题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量与13年相比趋于稳定考察了40题,形成了逻辑填空与片段阅读均分天下的局面。

在具体题型的设置上,逻辑填空主要是对实词、成语及实词+成语的综合考查;从考查形式上看,一空、两空、三空的考察都有所涉及。

片段阅读题目占比最高,近两年来题量、题型相对稳定,主要以主旨观点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等常考题型为主,对标题提炼型题目、寓意理解型题目、文意推断型题目也有所涉猎。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14年省考相对13年片段阅读部分的阅读字数明显增加,基本每题在200个字,在考察考生阅读技巧的同时,对考生的阅读速度也有所考察。

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来具体分析解题技巧。

24.关于如何有效解释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暴行产生的机制,战争史家一直感到。

他们发现,当落实到细节研究上时,常常迭出。

譬如马克思主义史家认为经济压力是大战的动因,但历史事实却是二战爆发在欧洲的经济上扬期,因此许多战争史家不得不有此共识:战争起源问题并非历史学专业所能解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尴尬谬论B.困惑悖论C.犹豫矛盾D.沮丧误解【答案解析】B。

困惑悖论解析:第一空,形容战争史家对于研究论题的感觉,“尴尬”、“沮丧”不合题意,排除A、D。

第二空,“悖论”可以同时出现几个,而“矛盾”只能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由“迭出”可知,用“悖论”更合适。

故本题答案为B。

26.在美国这样的商业社会里,无论他们抛出了多少关乎人文、情怀、精神的词藻,几乎所有艺术与技术,都是一门生意,即使是教主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也不例外,但这本身无可指摘,也不这些公司和这些人缔造一个伟大的时代。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始至终影响B.归根结底妨碍C.无庸讳言干扰D.理所当然排斥【答案解析】B。

归根结底妨碍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进行突破。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归纳推理题目中的偷换概念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归纳推理题目中的偷换概念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归纳推理题目中的偷换概念偷换概念经常出现在归纳推理题目选项设置中,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偷换概念以及哪些选项属于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将一些看起来似乎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在概念上玩弄游戏,这是诡辩者惯用的手段。

只要我们澄清概念,正确地解释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就足以堵住诡辩者的口。

首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某座大厦中小李问小张,小李:不知道F4是什么呢?(问题是指4楼开的什么公司)小张:F4是台湾某音乐组合以上小张误认为小李说的问题,给了一个看是圆满的答案,熟知,他的理解是错误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偷换概念,考试的题目中也出现了若干次这样的情况。

例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据此可知:A.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B.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更善于解决问题C.只有提出问题才标志科学的进步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D.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人不善于提出问题解析:答案选D。

题干中指出:提出问题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否后否前,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就很难提出新问题。

A项中“难”是偷换了题干中的“重要”,这是一道典型的偷换概念。

相似的还有以下:例2、有专家认为,家庭装修中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材只能保证有害物质的含量符合相关行业要求,并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害物质,因此在装修中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累积超标。

由此可以推出:A.建材行业应该进一步严格环保标准B.建材行业应努力降低产品的有害物质含量C.挑选好的建材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D.适量使用建材才能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解析:答案选D。

选项C中“好”其实是偷换了题干中的“量”。

例3、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2014福建省考行测片段理解题考情分析

2014福建省考行测片段理解题考情分析

2014福建省考行测片段理解题考情分析福建人事考试网:阅读理解是福建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必考的题型之一。

从题量上看,05-07年均考查了10道题,从08年开始稳定为20题。

从题型上看,05-07年的阅读理解分为片段阅读(即给出一段300字以内的文字,并根据这段文字提出1个问题)和文章阅读(即给出一篇800-1500字的文章,并根据这篇文章提出2-5个问题)两大部分,题目多侧重考查考生对细节的理解能力。

从08年开始,省考变为只考查片段阅读一种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考得最多的题型为主观题,细节型题目次之,而词句理解、承接叙述、道理启示等小题型题目每年大概考查3题左右。

近三年来,片段阅读的题型题量具体分布如下:与国考、多省公务员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对比,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具有篇幅较短、结构清晰、难度较小等特点。

如:【2012省考-28】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

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快速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快速城市化发展有利有弊C.过快的城市化不利于社会稳定D.应全面看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真题解析】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的现状,然后指出了众多农村人口涌到城市里所带来的好处及对城市管理的考验。

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快速城市化发展有利有弊,故B项为正确答案。

通过这一道真题,相信考生们能够大概感受到福建省公务员考试与国考、多省公务员考试的区别所在。

尽管2014年国考的片段阅读已经缩短了文段篇幅,但字数还是在200字以上,而福建省考的文段一般都在150字左右。

比如这道真题,整段材料一共只有125个字,篇幅很短,读起来毫不疲惫。

201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

201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

201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言语理解)福建人事考试网:福建中公教育提供201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点击查看201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福建中公教育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2014-福建-21.自2006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烟草界与控烟界过招已数百回合,双方的是,均将视线集中于青年群体。

烟草依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烟草界企图“从娃娃抓起”;控烟界也将青年时期作为吸烟行为是萌芽阶段,向青少年打了宣传烟草的危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秘而不宣B.不谋而合C.一成不变D.不言而喻2014-福建-22.上世纪末开始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学招生数激增了五六倍,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的劳动力,但增长速度过快,远超过普通或无技能劳动力的增速,在就业市场造成错位,反而是农民工供不应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源源不断B.应有尽有C.形形色色D.数不胜数2014-福建-23.早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顾忌B.无所不为C.无所事事D.无所作为2014-福建-24.关于如何有效解释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暴行产生的机制,战争史家一直感到。

他们发现,当落实到细节研究上时,常常跌出。

譬如马克思主义史家认为经济压力是大战的动因,但历史事实却是二战爆发在欧洲的经济上扬期,因此许多战争史家不得不有此共识:战争起源问题并非历史学专业所能解释。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尴尬谬论B.困惑悖论C.犹豫矛盾D.沮丧误解2014-福建-25.预循环是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指通过______购入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来减少垃圾数量的行为,可循环的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_______别的功效,可是处理这些可循环物质也是要消耗能源并产生垃圾的,所以更环保的方式是尽量少用会产生垃圾的物品。

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详解21.自2006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烟草界与控烟界过招已数百回合,双方____的是,均将视线集中于青年群体。

烟草依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烟草界企图“从娃娃抓起”;控烟界也将青年时期作为吸烟行为是萌芽阶段,向青少年打了宣传烟草的危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秘而不宣B.不谋而合C.一成不变D.不言而喻【答案】B【解析】由“烟草界与控烟界过招已数百回合”可知,烟草界与控烟界存在矛盾;再由“均将视线集中于青年群体”可知,两者在这个问题上行动达成了一致。

“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将其填入横线部分,符合句意。

因此B项正确。

22.上世纪末开始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学招生数激增了五六倍,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了____的劳动力,但增长速度过快,远超过普通或无技能劳动力的增速,在就业市场造成错位,反而是农民工供不应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源不断B.应有尽有C.形形色色D.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应有尽有”指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源源不断”适用于高校十几年间不断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劳动力。

因此A项正确。

23.早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顾忌B.无所不为C.无所事事D.无所作为【答案】D【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工作中安于现状,没什么成绩。

由“不是由于”,“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第一空应填入表“工作中安于现状,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意义的词语,显然“无所作为”更合适。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言语理解)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言语理解)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言语理解)言语理解21. 心理学家根据【中公答案】C。

时限性解析:该题侧重考查解释关系,与空后面的“短期自我调节”相对应的只能是“时限性”。

故正确答案为C项。

22.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中公答案】B。

与时俱进解析:空后的句子与空中所填词语构成解释呼应关系,表明词语应该是适应新一代需求和环境等。

故选择“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指观念和行动与时代一起进步。

“破旧立新”、“推陈出新”都侧重新旧之间的关系。

23.消极完美主义者【中公答案】D。

吹毛求疵解析:此题考查解释呼应,由“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和最后一句“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可知选D。

吹毛求疵:形容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24. 纪录片也要【中公答案】A。

记录独特解析:第一空,根据句义,强调的是纪录片的作用,纪录片的特点是影像声音文字的结合体,故可以排除强调文字叙述的“记叙”“记载”;第二空,“更”字提示,文段具有一种递进关系,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该比“简单”含义更进一步,且应该与“发现”搭配,故排除“独立”,独立强调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与文段意思不符。

故选项A正确。

25.读书时对感兴趣【中公答案】C。

欠缺固化。

解析:第一空考查解释关系,后文中“短板更短”与第一空形成暗示,排除A和D。

第二空“僵化”常与“思想”固定搭配,而材料主题是“兴趣”,故排除B。

且“浸染”与“固化”同为化学术语,语境一致,故选项C正确。

26.尽管人工培【中公答案】B。

一劳永逸势在必行。

解析:“但是”提示第一空与前文构成相对呼应,“无可厚非” 强调不需要过分责难,“事半功倍”强调用力小,收效大,与语境不符,故排除A和C。

第二空考查顺承呼应,空前“濒危的现状”,故横线处应为“采取行动”的意思。

“恰中要害”意为正打中致命的部位,与语境不符,排除D。

“势在必行”意为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故选项B正确。

27. 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中公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福建公务员考试言语细节理解题的语态偷换
【福建中公教育】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中有类题型比较特殊,提问方式经常以“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是”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这类题型由于其考点比较特殊,寻找的就是选项与文段的不同点,差异点。

考查考生在寻找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型我们称为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的考点比较多,其中包括了无中生有、主体偷换、时态偷换、数量偷换、逻辑偷换及语态偷换。

在所有的这下偷换类型中语态偷换比较特殊。

原因在此例如:
原文:今年夏天我们班有少数同学参加了这个室外游戏活动。

选项:今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参加这个活动。

那么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句子存在时态偷换(今年夏天换为今年)、数量偷换(少数同学换为很多同学)、主体偷换(室外游戏活动换为活动)。

那么以此题为例这类偷换还是比较简单易辨的。

那么如果原文与选项句颠倒即:
原文:今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参加这个活动。

选项:今年夏天我们班有少数同学参加了这个室外游戏活动。

那么仍然是存在此类错误:时态偷换、数量偷换、主体偷换。

可是语态偷换与这类偷换有着本质的区别。

例如:
原文:我们可能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选项:我们肯定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这个例子就是简单的语态偷换即原文的不确定性换成了肯定性(“可能”换为了“肯定”)但如果我们颠倒再来来看这个句子:
原文:我们肯定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选项:我们可能在周六举办读书活动。

那么这个句子是否还存在语态偷换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一种改变是正确的,由此很多考生就有疑惑,其实这点的考查内容与逻辑判断有着密切关系。

在逻辑判断中一讲专门强调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所有”可推出“某个”,“某个”可推出“有的”。

例如:我们班所有男生参加这次运动会。

可推出:我们班有的男生参加了这次运动会。

因此在语态偷换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即原文如果是肯定性表述,选项是可能性表述,这样的表述方法是正确的。

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偷换类型。

例如:【例1】随着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渐渐能够比较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并根据这些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

同时,儿童自我结构的日趋稳定,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和信念体系,以及外部情境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A.外部情境的需要是儿童调整自己行为的依据之一。

B.儿童对社会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反映出自身的社会自我。

C.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使儿童的自我结构趋向稳定。

D.儿童的自我结构和判断社会交往情境的能力几乎同时发展。

【解析】这是道联考真题,题目要求选择不符合文意的很多同学会误选到D选项。

因为原文的表述是:同时,很多考生就认为:同时改变为了几乎同时,就错误了,结果误选D选项。

这道题D选项其实是正确的,因为原文是肯定性表述选项是可能性表述,为可推出关系。

所以D是正确的。

此题答案为C,C选项的错误属于逻辑偷换。

原文为并列关系,选项为因果关系。

【例2】严密的逻辑论证,历史上有一个确实的来历:公开辩论。

古典时代的雅典人好辩,还有一套民主选举办法,雄辩术风行,甚至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两个人争辩一件事,可以有彩金,谁辩胜就得彩金。

辩证法的原意本是辩论,一方说话有漏洞,对方力图辩驳,怕输,就要严密,逻辑学显然也是从这儿来的。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A. 雄辩术曾经在古典时代的雅典风行
B. 辨证法不仅仅是为了在和别人的辩论中取得胜利
C. 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在古典时代的雅典可能是很奇怪的
D. 逻辑学的产生可能和古典时代的雅典人好辩有关
有同学会这道题目的D选型产生疑问,因为原文是“逻辑学显然也是从这儿来的”选项表述为“逻辑学的产生
【解析】可能和古典时代的雅典人好辩有关”。

其实这个表述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原文时肯定性表述,选项是可能性表述属于可推出关系。

因此此题的D选项是正确的。

这道题图要求选择不符合为C选项,原文:“雄辩术风行”;选项:“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在古典时代的雅典可能是很奇怪的”完全矛盾,所以答案为C选项。

文章来源:福建人事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