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人与扬州(梅汝恺)
扬州历史名人

扬州历史名人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荟萃的城市。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地方。
许多文人墨客、政治家、名将都在扬州留下了不朽的功绩和传奇。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扬州历史上的名人吧。
1. 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东坡居士,在扬州设立坡厅,官至宰相。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范文正”,其治国理政的思想被后人称为“范氏治学”。
范仲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以仁政来治理国家,倡导“宽中折严”的治国方针。
他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二集》等文章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关汉卿关汉卿(约1178年-约1234年),字汉卿,一字伯圭,生于扬州。
关汉卿是中国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创作了《窦娥冤》、《牡丹亭》、《汉宫秋》等优秀的传世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关派”代表人物。
关汉卿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扎实的表现技巧,至今仍广泛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3. 杨时杨时(1045年-1101年),字敬之,扬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杨时是北宋初期的重要官员,曾任京兆尹、礼部尚书等要职。
他治理扬州有方,清廉明断,为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杨时精通文学、经史,著有《辩经论》等著作,有“南杨北范”之称,与范仲淹齐名,为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
4. 李密李密(公元614年—公元670年),字元礼,唐代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扬州。
李密初期为唐隋之际的大将,曾被封为右武威将军、徐州刺史。
他在唐朝末年的武周时期,被定为“盖世太守”,成为了武周政权的重要支柱。
李密通晓兵法、善谋略,因其为人正直,深得士民拥戴,是扬州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
5. 范成大范成大(1502年—1584年),字次远,号东坡,扬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
范成大是明代儒臣范钦的嫡孙,素有“东坡第二”之称。
他撰有《茅庵全集》、《南岳杂说》等经典之作,对明代文学、戏曲、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梅开“五福”

梅开“五福”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F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g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
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
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站在这片芬芳的土地上,眼前不由得浮现出繁花映衬的古老书院里,鹤发银丝、身着布衣长袍的老先生领着一群孩童朗声而诵的情景。
梅花,让这片土地以及这里的人散发出独特的文化气息。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前序》中云:“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人们或喜其香,或慕其姿,或敬其骨,或好其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用包含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意蕴的“梅开五福”表达对幸福人生的美好追求。
在梅岭小学西区校这座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交融的校园里,梅岭人努力从器物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中探寻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深入解析学校内核中富含的“幸福基因”,以创新提炼的“五福”文化,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表达对幸福教育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憧憬。
事实上,长期以来,梅岭人一直在“五福”文化的烛照下前行。
从梅花书院“入礼门”的古训,到上世纪70年代享誉全国的“小红花艺术团”,梅岭人懂得“身体健美,心灵静美”是成长之根本,此为梅之“雅”。
从舍生取义的可法精神,到倾资办学的报国义举,梅岭人追求“品德高尚,行事明快”,此为梅之“洁”。
从400年的文脉延续,到坚持了30年的“四了三不”轻负优质教学改革探索,梅岭人凭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断追寻解放儿童、幸福教师的教育梦想,此为梅之“韧”。
刻木为偶 以偶演戏——扬州木偶造型艺术谈

浸在这种改变的兴奋之 中 。 一整夜都无法平静 ,过瘾 , 过 “ 真 瘾 ” 就这样 , ! 在这十场演出甚至每次联 排的过程 中, 我坚持
每场演出完毕之后的默戏 ,发现每次默戏都可 以剔 除演 出
的使命 , 首先一定 要正视这个态度 : 在排练 和演出中要准确并迅速的抓
有趣 , 也更加真实 。 更让演员越演越开心 , 越演越上瘾 , 越演
[ ]表 演 艺 术 心 理 学》 美 ) 林 ・ 尔逊 ; 1《 ( 格 威 [ ]明星之 门一 电影表 演 艺术论 集》 学格 学 苑 出版 社 2《 钱 [ ]明星之 门一 电影表 演 艺术论 集》 学格 学 苑 出版 社 3《 钱
艺术 。 因为有了木偶造 型的设计和制作 , 才会有木偶角色的
具体形象 , 而这个具体形 象和玩具一样 , 生命的偶像 , 是无
而要这个偶像 “ 起来 , 活” 那就要通过演 员的双手 去操 控偶 像 的身体各个相 关部 位 , 按照 剧本的要求 , 进行 表演 , 才能
去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综上所述 , 刻木 为偶 ,
[ ]电影表演艺术概论》 4《 李苒苒、 刘诗兵、 马精武、 张建栋
茎堑 I !
年的历史进程 , 有一个与时俱进演变发展的过程
扬州木偶戏 , 历史悠久 。 受传统戏 曲规范和民俗 审美风尚的 影响颇大 , 形成了木偶戏 中人物形象 “ 忠义者雕 以正貌 . 奸 邪者与之丑形” 的造型艺术风格特 色。 但传统木偶造型不 是一成不变的 。 长期以来 。 扬州木偶 戏大量搬演传统京剧剧 目。木偶的造型按照戏曲人物形象
中用心演绎 , 不断的去探索人物新的心理 内涵 , 再运用各种 舞台表演技巧去实现 自己对 人物新 的发现 ,才会有精彩的
华沙:绿似一幅画

华沙:绿似一幅画
刘少才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年(卷),期】2010(004)002
【摘要】@@ 华沙,波兰的首都,面积485.3平方公里,人口170万.与许多世界名城一样,华沙也有一条大河从城中穿过,也同样因水而美丽.rn华沙是世界有名的"绿都".看华沙的绿,就好像看最抒情的画,那种大手笔,宽敞的视角足以让人感叹:华沙真美!到华沙,不论你是从空中鸟瞰,还是从陆地漫游,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刘少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绿翠骊山烟幕间西阳画卷似江南 [J], HELEN
2.华沙:绿似一幅画 [J], 刘少才
3.华沙:绿似一幅画 [J], 刘少才
4.通济堰,绿谷一幅画 [J], 周雅慧
5.“三好”文化润如酥教学生态绿似海 [J], 宋正刚;汤怀云;吴家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名著最佳译本

《复活》人文汝龙 或 上海译文草婴
《简爱》上海译文(以下简称译文)祝庆英 短期无法超越 人文的
《呼啸山庄》译林杨以 短期无法超越 上海译文方平译的也很好
《尤利西斯》人文金是 译林肖乾的也较好
《傲慢与偏见》译文王科一
《你往何处去》译文侍桁的 人文张振辉的也不错
《雾都孤儿》译文荣如德 人文黄雨石 译林何文安的也不错
《农民》译文吴岩的 可惜还没有从波兰文的直译本]
《火与剑》花山文艺易丽君等 湖南人民社梅汝恺的也不错
《彭斯诗选》译文袁可嘉 或人文王佐良的
《罪与罚》人文、译文、译林的都不错
《基督山伯爵》人文蒋学模 虽是转译本,但由于译者和编辑的高水平,使它成为名译。译文社韩沪麟周克西译本和译林社郑克鲁译也不错。
《三个火枪手》译文社郝运王振孙 人文社周克西《三剑客》也不错
《前夜 父与子》人文社或译文社丽尼 巴金译本
《罗亭 贵族之家》人文社 磊然
《猎人笔记》当然是人文社丰子恺 译文社冯春的
经典名著最佳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简称译文
译林出版社简称译林
漓江出版社简称漓江
《安徒生童话》叶君健翻译的最好
《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草婴 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八十年代出的高植译本 也很好
《十字军骑士》译文社陈冠商,花山文艺或译林易丽君的也相当不错。
《飘》当然是浙江文艺社傅东华的,傅先生的归化类译法为绝大多数专家所反对,但他的译本却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所钟爱,令人深思。译文社《乱世佳人》本、人文社《飘》也不错,前者更是出版了百万多套。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二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怪”之⼀罗聘⼆⼗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化等⽅⾯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画风靡,⼭⽔画勃兴,⽔墨写意画法盛⾏。
⽂⼈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彩。
然⽽“扬州⼋怪”也诞⽣于同⼀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笔。
扬州⼋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怪包括:⾼翔、黄慎、⾦农、李⽅膺、李鱓、罗聘、汪⼠慎、郑板桥(郑燮)⼋⼈绘画作品。
我们⾸先来分享罗聘⽩描绘画作品。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
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运道⼈、蓼州渔⽗,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呈坎(现属徽州区),其先辈迁居江苏⽢泉(今扬州)。
“扬州⼋怪”中最年轻者。
罗聘24岁时,拜⾦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扬州任过...

扬州市瘦西湖新景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展。
因此,加入WTO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
总序世界旅游组织于早在2002年6月18日发布新闻公报,2001年中国国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无限的机遇,当然也有不可预知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从近几年的世界第7位跃升到第5的挑战,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潜力无限的中国旅游业也将不可置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过夜旅游者人数仍居世界第否地融入到当今这场发展洪流当中。
5位,列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之后。
并且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将目光从世界旅游经济转移到景观规划与设计本身,从景观规划行业本身研究来看,中国聚居环境建设的不断扩展以及中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度腾飞,如何运用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创造令人心旷神遭受“9·11事件”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国际旅游总收入总怡的景观环境和游览环境,向世人提供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是每一位体下降,一些世界旅游强国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而中国旅游业却从事城市建设工作者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师毕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因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为,一位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旅游业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已经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
世社区、城市以及我们的全部生活圈和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说到景观规划,我们不得不谈景观规划学这门学科,景观规划学是一门比较古老而悠久的学科,正是因为利用它的理论指导,才有了丰富多彩时光荏苒,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旅游业也随着共的自然人文景观,才有了建筑的灵魂和精髓。
时至今日,在我们向西方和国一起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在新世纪扩大思想顶礼膜拜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拥有洋洋洒洒的5000年的对外开放的一大战略举措,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辉煌历史?在欧洲古典时代,他们的建筑强调一种形体与造型;古埃及响,也会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重要机遇。
两位丹麦女性的扬州评话探讨

两位丹麦女性的扬州评话探讨杨肖【摘要】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评话是流传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以扬州方言说讲故事的艺术种类,至今已有400余年的传承历史。
它虽然是一种方言性、地域性很强的口头艺术,但却于20世纪中叶起就产生了国际影响,之后海外逐渐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其中的两位丹麦女性———学者易德波和摄影师罗爱德十分值得关注。
易德波是海外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对扬州评话展开多维研究;罗爱德以摄像的方式来解读扬州评话,并在海外举办了以扬州评话为主题的首例个人摄影展。
考察这两位女性的关于扬州评话的探讨,既可以探究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梳理扬州评话发生海外影响的轨迹,这对保护与传承扬州评话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The Yangzhou Pinghua,or Yangzhou dialect storytelling,which was listed in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6,is a popular genre of story-telling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with a history of over 400 years.Although it is an oral art performed with dialect and has a strong region-al flavor,it started to hav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the mid-20 th century,and then overseas gradually ap-peared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results.Among the researchers,two Danish women,the scholar Yi Debo and the photographer Luo Aide,are very worthy of attention.Yi Debo is the leader in this research field overseas,and Luo Aide interprets the Yangzhou Pinghua with his camera and held the first personal photo exhibition on the theme of Yangzhou Pinghua.Study of these two women's explo-ration of Yangzhou Pinghua can not onlyprove its artistic charm for the outside world,but also trace its influ-ence oversea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Yangzhou Pinghua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7页(P214-220)【关键词】扬州评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影响;丹麦;易德波;罗爱德【作者】杨肖【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62006年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扬州评话,是一种口头表演艺术,它虽然具有方言性、地域性强的特点,但却于20世纪中叶起就产生了国际影响,从此海外逐渐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这其中,有两位丹麦女性对扬州评话的探讨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这就是学者易德波和摄影师罗爱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兰人与扬州(梅汝恺)八六年五月:我应邀访问波兰,和早在中国结识的波兰友人沙孚扬、德罗兹多夫斯基、多米诺欢然相聚。
这三位波兰友人和扬州有一段难忘的缘份;因此华沙晤叙,话题常常扯到扬州。
又因我访波时,曾带去扬州国画家祝竹的画,还有扬州剪纸,这些我们都作为名贵赠品;赠给了波兰许多体面人物,每逢这类礼仪庄重时刻,扬州和扬州风物于是又自然地成为中波友人谈话的题目。
八五年十月—,以当时的波兰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沙孚扬为首的波兰作家团来到南京,我以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艺术,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作为主陪者之一。
南京访问已毕,下一程原是去苏州,因故没能去,便带波兰贵宾访问了扬州;出版过三十多部诗作的著名诗人德罗兹多夫斯基,最神驰梦萦的去处原是苏州,我们扬州人爱把做梦称作“上苏州”,实际跟德罗兹多夫斯基的情思是一致的。
我对他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最后说到马可波罗对扬州的恋情,就这样才把这三个人打动了。
另外译员施小妹,童年是在扬州度过的,内人彭安娜则在扬州呆过二十四年,如此,在波兰人周围,我们陪行者给他们构成的,用外交界说法,便是强烈的“扬州热”。
因为只能是顺访,我们也就未惊动扬州各有关方面。
一行人径自趋车,由金陵饭店直达瘦西湖。
行前只和邗江招待所所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备一桌扬州风味的酒席,之乎我意外,竟主动给我们张罗到了螃蟹,扬州风情和扬州盛宴,由此也就成了波兰作家们口夸笔赞的内容。
我的脸自然因此增添了十分光彩。
这三位作家都是享誉欧洲的人物,见的世面是很多的,西方的宫廷殿阙,奇山秀水,没有不见识过,旅游、参观要让他们动心动情向来很难。
沙孚扬生一副温柔的碧眼,风度洒落,:走路高视阔步。
记得游逛南京,我常常发现,他那温柔的碧眼里往往显露出.某种冷漠,只有参观中山陵和无梁殿,他那双碧眼才烨然生辉,中国独特的建筑才思好象终于唤醒了他七情中的一情一惊喜。
现在我们下了车,走过了大虹桥,进入瘦西湖大门,行步在沿湖的柳荫道上,我发现,沙孚扬:他们脚步总是走得很快,尽管施小妹滔滔不绝向他们译述我的介绍,可他们只是“嗯嗯”着,脚下却没有一步是放慢的。
我心里有点儿慌。
嗔怪时令不当,心想,如果是清明时节,柳鹅黄,桃艳红,翠堤春晓,波兰人就断不敢这么漠然于运条我向来十分喜爱的柳荫道的。
走入徐园圆门,转过藕池,折向小桥,豁然,瘦西湖全湖在望。
恰好那天上午,风平浪静,淡淡的雾,朦胧着湖面,远处的五亭桥和它的倒影,若隐若现于蒙蒙间,天边云际映衬的白塔此刻似在有无之中。
这最富东方情味的景观,它的内涵带点儿神秘,它的外观又有那么点儿混沌,三位六个头的波兰人,脚步一下变得趑趄了。
我心喜起来。
现在他们东张西望了,看不够地顾不上行路了。
这样我们慢慢踱向五亭桥。
看来最让他们神魂颠倒的,是五亭桥的桥身和那相衔合的桥影,是那每一个桥孔虚实相连的浑圆,沿湖柳丝,这会残叶未凋,绿意犹存,凫庄水榭,犄角:对映,芦荻丛丛,萧疏相益。
沙孚扬和多米诺都迷恋起来,坚决主张在这儿摄影,这儿的景色确实把他们两个打动。
然而最着迷的却是德罗兹多大斯基。
我们在这边忙摄影,施小妹招呼他,他却听都听不着,一个劲在“花径小步独徘徊”。
待我们赶上他时,他悠徐地跟我说:“梅,你们中国的景色和我们波兰就是不一样,我仿佛进入了梦境。
”然后他象诉说秘密地道:“我原是神往于苏州的,游扬州我本来不热心,可看到这儿的景色,梅,你的主意是正确的,我永生永世地感谢你。
因为你让我见到了美丽的扬州。
”我提醒说:“而且是当年马可波罗恋眷的美丽的扬州。
”他把我拥在怀里,亲呢地笑了。
沙孚扬的碧眼温柔中此刻则显露出醉意,他跟我说:“梅,我去过许多国家,见过许多景色,然而在此以前,我仍然认为,最美丽的景色只存在于画中,我衷心感谢你带我们来到扬州,使我有可能发现,扬州的景色正是最美丽的画。
而现实会是画,这是可惊的。
”—我们去于大明寺,那儿的佛门气象壮严,使他们都动了容。
他们听了鉴真六次波海去日本的故事,都很感动。
多米诺说:“出身于扬州的这位大和尚,真堪称伟大的国际活动家。
看来扬州人对外国人都有亲善感。
譬如,这儿的男女老少都愿对我们笑脸相迎。
扬州人真是很好的人民。
”德罗兹多夫斯基扯住译员施小妹,来到和尚跟前,定要跟和尚畅叙畅叙叙,那种神色诚恳极了。
我很同情施小妹,因为佛门禅语,译做波兰语是很困难的。
我上前以节约时间为借口,引领他们去了平山堂。
波兰作家对欧阳修的诗酒风流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但有一点他们弄不明白,即欧阳修当年是何等身份。
多米诺说:“梅,你是了解我们欧洲的,请你们挑位合适的西方名,跟欧阳修作比,那样我们就明白了。
”我想了想道:“他相当于佩特罗尼乌斯。
”此公为显克微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篇《君往何方》里的一个人物。
多米诺拍了拍前额:“知道了,欧阳修是那样一位大人物。
”我稍微抬高了点儿欧阳修,因为佩特罗尼乌斯曾荣膺罗马帝国执政、比西尼亚总督,但两公的诗酒文章,风流倜傥确是相近的。
随后,’我们观赏了西园的假山曲池,便到邗江招待所吃中餐。
那儿的酒宴是丰盛的,同时又具典型的扬州风味。
上螃蟹时,酒宴出现了高潮,这些波兰人从没见过螃蟹,更不知如何吃了。
他们都把眼睛看住我和内子安娜,还有施小妹,我们怎么动作,他们也就怎么动作。
施小妹边吃,边指着蟹“荷包”,讲了法海和尚如何变作“蟹包”的故事。
我跟着讲了王播的故事,因为邗江招待所就是当年的木兰院,是故事发生的现场,墙壁上还挂着条幅,书写着王播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我把诗的大意也讲解给他们听。
他们都听得兴味盎然。
沙孚扬说:“梅,我们游南京时,你并没有跟我们讲出这许多故事,可一来扬州,扬州变得到处有故事,你们中国哪来这许多故事的?”我笑道:“求你别说中国了,单说扬州吧,如果你们在这儿呆一年,听一年的故事恐怕也听不完。
”多米诺吐了吐舌头,大家都笑了。
多米诺相当懂俄语,安娜用俄语向他解释了我谈话的内蕴,她说:“梅的心情没别的,只希望你们在扬州多呆些时。
”多米诺把这话用波兰语转告给了沙孚扬和德罗兹多夫斯基,不想竟由此“吹皱了一池春水”。
餐后,我们去了个园。
最使他们惊叹的是那儿的‘夏山”,从石质石型,我以“夏山”和“秋山”作对比,跟他们讲解了南派和北派的区别,讲解石型的皱、透、瘦、漏的妙处,然后,通过小桥进入穹窿,一到这儿,沙孚扬叫了起来:“多么好的地方!”他说:“如果早若干年,我和夫人还是情人时来到这儿,让我们在这儿情话喁喁,亲吻拥抱,我就不认为这儿是人间了。
”我笑道:“何况最热的夏天,这儿也凉爽宜人。
请原谅我的夸言,这儿虽没有天堂的不灭花,但它够格称做东方的伊甸园,亚当、夏娃是应该把这儿看做是神圣的幽会所的。
”沙孚扬笑道:“可我太老了。
”说着他抚了抚他的白发。
“秋山”有许多通路,迷不可识,大个头的德罗兹多夫斯基象大孩子似的,不惜弯腰扶壁,把几条通路一一走通,每走一次,便孩子似的格格地笑了。
可怎么都没有料到,走出个园大门时,他发作了诗人的憨劲。
他把身子朝墙边一倚,直截了当跟我说:“梅,我不走了。
”我诧异地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扬州太好了,’求你们贵国,让我在扬州做个和尚吧。
”开始,我很怀疑是他在逗趣闹耍,可细细打量他的神态,发现他的眼光在逼视我,脸色庄重,神情真挚,的确出自肺腑的求愿。
怎么回答他呢?他倒不走了,我暗自在嘀咕,终于想出了如下一段话,我说:“我们扬州可当不起你这位波兰国宝来这儿出家当和尚,这是真实的。
外国人爱扬州你并非第一个,著名人物中起码应提及马可波罗。
然而马可波罗的伟大处,并非是留在扬州,而是回国后把扬州的好处写在书上,让世界更了解扬州。
我愿你们都做波兰的马可波罗,用你们的妙笔写我们扬州,这比你们来这儿当和尚,更伟大,更可敬。
”德罗兹多夫斯基想了一阵,笑道:“对对,这是所罗门式的语言。
我愿做波兰的马可波罗,相信沙孚扬和多米诺跟我同样愿意。
”我写下上述的一切,因为我到华沙后才知道!他们三人都实践了诺言。
沙孚扬以波兰作协常务副主席身份,跑遍了波兰的许多省区,介绍了他们的包括扬州之行在内的中国壮游,也写了文章盛赞扬州的美好。
我们离别华沙前夕,沙孚扬请我们去他家赴宴。
在蒙蒙夜雨中,沙孚扬和他那位年轻貌美的夫人把我们一直远送到王家广场,他跟我紧紧拥抱着,还一次再次说:“请代我向扬州致意,祝福美丽的扬州。
”德罗兹多大斯基不仅作诗,也写文,多次盛赞迷人的扬州风情。
多米诺陪我们旅游各地,在华沙和克拉科夫的宴会上,他每次都向他的同胞赞誉扬州莱肴的精美,总是说:“梅汝恺让他们在扬州吃了二十几道莱。
”扬州盛宴确实增添了我的体面。
有次他向波兰作家特别介绍了螃蟹,用手比划来比划去,企图比划出螃蟹的形象,比喻来比喻去,想让他的同胞体会螃蟹的鲜美,我见人们都把眼圆瞪着,惊愕地聆听他的述说。
从波兰人的惊愕中,我知道了,他们对于东方异国的螃蟹是陌生的,对它的鲜美也是无法体会的。
可正是他们的可爱的朦胧或不解,使我内心蓦然兴起了自豪,为扬州自豪。
多米诺诚然是信人,返国后,他写了长篇《旅游日记》,在一家名叫《事实》的大型季刊上连载了几期,内中有大量篇章写到了扬州。
因为发表他的《旅游日记》,这家刊物销路陡增,由此可见,波兰人民对于中国的兴味,对于扬州的兴味。
由我带去波兰的扬州画家祝竹的几幅国画的际遇,也很值得写一写。
祝竹的国画,得到同行的散文家郭风和《诗刊》主编杨子敏的一致好评,我们一致同意以此作为东方艺术品馈赠给波兰的显赫名流。
其中有幅兰花,是作为代表团的礼品献给了波兰文学泰斗、波兰作协主席茹克洛夫斯基。
茹老本是“中国通”,50年代初期,他曾以记者身份来华,穿过解放军军装参加解放大陈岛的战斗,他仰慕中国革命,曾和浦斯曼诺夫上校沿着长征道路,最远抵达西藏边境。
见到这幅兰花,他高兴极了,用吟哦式的波兰语,很内行的称赞,说那笔兰叶,就有点“齐白石”风。
大克拉科夫市副市长芭芭拉接受的馈赠是一幅牡丹。
芭芭拉是文学博士,艺术欣赏力非同一般,加上妇女特有的敏锐性,对扬州画韵,她不仅理解,而且爱到不忍释手,当场吩咐她的下属,快张罗来最好的镜框,把它嵌好,挂在她办公室的最显眼处。
毕德哥斯茨市长受赠的是一幅菊花,他的浓烈的兴味几乎和芭芭拉等同。
因为我和沙孚扬已成好友,我以个人名义给他送了四幅祝竹的画,光从沙夫人笑靥上便可感到,这对伉俪对这样的赠品是多么喜欢。
顺便说一说,我还带去若干扬州剪纸,不仅波兰人喜爱,连郭风、杨子敏都爱得要命,竟跟我强讨去一些,表达着他们自己对扬州的怀念或想往。
波兰是美丽的国度,首都华沙、古都克拉科夫、哥白尼家乡多伦,都漂亮得象花园,都各具撩人情思的美质,因此,波兰人之美赞扬州,并非是鄙域俚人之赞,实因伟大中华文化在扬州有其独特的体现,正是这独特迷醉了这些见多识广的波兰人。
因此,扬州人有理由为扬州感到骄傲。
(原载《扬州日报》,1986年12月28日至1987年1月11日)作者简介:梅汝恺,生于1928年12月,江苏阜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