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2005论年四川(西南)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

合集下载

2005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5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核糖体不同C 转运RNA不同D 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 B DNA连接酶 C 限制性内切酶 D 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SiCl4B H2OC BF3D 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 +2 C +1 D +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A23︰9 B 32︰9 C 46︰9 D 16︰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Na+K+HCO3-Cl-B NH4+Mg2+SO42-Cl-C K+Na+SO42-S2O32-D 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综合(含答案)

2005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综合(含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2.当抗原刺激体产生细胞免疫反映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解中枢兴奋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6.分析发现,某陨石中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12B.14C.16D.1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D. 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映的是A. O2B. N2C. F2D. Cl2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原子数目为N A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D.17g氮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0.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11.以知反应A2(g)+ 2B2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三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三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三)(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2.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4.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SO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8.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 (固)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四川省200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四川省200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四川省200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B.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c.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分异构体D.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2、已知H+ (aq)+OH -(aq)一H2O(1);△H=-573 kJ·mol -1,其中aq代表稀溶液。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AH=一573 kJ·mol -1的是A.H2S04(aq)+2NaOH(aq)=Na2S04(aq)+2H20(1)B.H2S04(aq)+Ba(OH)2(aq)=BaS04(s)+2H20(1)C.HCl(aq)+NaOH(aq)=NaCl(aq)+H20(1)D.H3PO4(aq)+3NH3·H20(aq)=(NH4)3P04(aq)+3H20(1)3、在0℃,1.01×105Pa的条件下,下列物质质量最大的是A.2.24 L氢气B.1 L水C.0.l mol二氧化碳D.含0.5 mol氯原子的氯气4、将0.1 tool·L-1的醋酸钠溶液20 mL与0.1 mol·L-1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则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CH3COO - )>c(cl -)>c(CH3COOH)>c(H + )B.c(CH3COO - )>c(Cl一)>c(H + )>c(CH3COOH)C.c(CH3COO - )=c(Cl一)>c(H + )>c(CH3COOH)D.c(Na + )+c(H+ )=c(CH3COO - )+c(Cl - )5、某消毒液为无色溶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则该消毒液溶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KMnO4 B.H202C.NaClO D.NH3·H306、恒温、恒压下,1 mol A和n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 mol C。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一_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一_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第I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 C.SiCl4 D.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 : 9 B.32 : 9 C.23 : 9 D.16 : 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C.Na+、K+、HCO3—、Cl—D.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2005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暨2007年复习对策广汉中学物理组组长、德阳市高中物理中心组成员张本明一、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一)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2006年是四川省第一次实施自主命题,具有“川味”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物理试题符合《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择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体现了“着眼于正确导向,立足于平稳过渡,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也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所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全面考查能力,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设计基本做到科学严谨、自然完整,正确体现学科内部联系,把物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目标明确。

试题的叙述规范合理,符合四川省现阶段中学教学实际。

能够反映考生现有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

试题有鲜明的物理学特点和四川地方特色,既有常规题,也有比较新颖的试题(如21、22、24等题),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3:6:1,试题与2005年相比总体难度有所上升。

(2005年Ⅱ卷得分率为0.626,2006年Ⅱ卷得分率为0.57,得分率下降10%)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基本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表现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重视。

总的来说,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过程方法;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度;强调知识应用,体现地方特色。

试题体现了高考为素质教育服务,体现了会学物理比学会物理更重要的理念,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它对高中物理教学和2007年秋季四川省高中新课改一定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对物理试题的统计分析1.试题题型分布物理试题12道共120分,占理综试卷的40℅,连续三年保持稳定态势。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60965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60965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6096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F3B.H2O C.SiCl4 D.PCl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且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 : 9 B.32 : 9 C.23 : 9 D.16 : 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C.Na+、K+、HCO3—、Cl—D.K+、Na+、AlO2—、NO3—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三_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三_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三)(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2.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4.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 A .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 2 B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SO C .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8.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 (气)+nB (固)pC (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 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5年四川(西南)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He4C12N14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8.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 A(气)+n B(固)p 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
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n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9.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A.16 B.26
C.36 D.46
10.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A.Na+、CO32-B.Na+、HCO3-
C.HCO3-、CO32-D.Na+、OH-
11.巳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KH
A.失去1mol电子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
12.在273K和101kPa的条件下,将2.00g氦气、1.40g氮气和1.60 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6.72L B.7.84L
C.10.08L D.13.44L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甲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HCOO-+H+=HCOOH
B.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2H2O H2S+2OH-
C.醋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反应:Ca2++OH-+HCO3-===CaCO3↓+H2O
26.(13分)A、B两种固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

在A、B中,甲、乙两种元素的
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

高温煅烧A、B时,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

由D可制得E(酸)。

E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合酸跟甲苯反应可生成三硝基甲苯。

C与E 的稀溶液反应得到溶液F,往F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经灼烧后转变成C。

往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的单质得到溶液G。

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B煅烧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
甲元素的单质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27.(20分)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
铜、碳酸钠。

现只提供
...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

请填写下列空白:(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28.(15分)下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

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A 、
B 、D 、E 、H 。

29.(12分)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简式为

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答案:
6.C 7.B 8.C 9.D 10.B 11.A 12.D 13. A
26.(13分)
(1)FeS
(2)4FeS 2+11O 2 高温 2Fe 2O 3+8SO 2
2Fe 3++Fe===3Fe 2+
(3)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27.(20分)
(1)6种固体全部溶解,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 CuSO 4
(2)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a 2++SO 2===BaSO 4↓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Cu 2++2OH -=Cu(OH)2↓
Cu 2++CO 32-=CuCO 3↓
BaCl 2
(3)(ⅰ)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 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 2CO 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 溶液。

(ⅱ)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 2SO 4溶液,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 4)2SO 4溶液
28.(15分)
A CaC 2
B H 2O D
C 2H 2 E CO 2 H Ca(HCO)2
29.(12分)
CH 2C(CH 3)COOCH 2CH 2OH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