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内部图及维修教程

合集下载

笔记本电脑主板维修流程图

笔记本电脑主板维修流程图

笔记本电脑主板维修流程图主板维修流程图1.目检检查外观,包括:PCB是否有openshort是否有烧焦的痕迹电容是否有流液、鼓起、松动等情况是否注意到被别人焊接过的地方插槽内是否有异物或短路直接处理外观故障,如果外观OK则进入下一步2.测量各电压对地阻值,看有无短路如果电压阻值偏小,则量CPU电压对地阻值有无短路3.插入电源触发看COMS跳线有无跳错量POWER ON排针电压能否够高2.5V以上,即不能触发南桥旁边的32.768kh小晶振检查PS-ON讯号连线是否断量I/O和南桥供电量I/O讯号有无进出查找PS-ON线路,查找POWER ON至南桥门电路或I/O 的连线量三极管有无损坏量电源IC的工作电压12V如果无CPU电源或5V有无,则量三极管B极与IC之间的连线4.量各关键测试点触摸各无件有无发烫无时钟:量时钟IC的供电3.3和2.5检查14.318晶振有无波形更换时钟IC无复位:量Reset排针电压是否够高量时钟IC有时钟输出追排针往门电路或南桥的连线检查南桥是否坏CPU电压值不对:量VID线有无开路或短路5.不能跑CI只显示00、CF、CO、FF无片选:检查BOIS有无片选讯号量BIOS数据线、复位时钟(把BIOS拨下)有片选:量PCI的AD线量CPU的HD、HA线或排阻如果无帧信号再量CPU的ADS#和DBSY如果有ADS#或DBSY而无PCI之帧信号则北桥可能坏如果有帧信号则南桥可能坏最终量CPU之HA、HD和PCI的AD来确定南桥或北桥不良6.插上内存NO2、量内存工作电压SDRAM(3.3V)DDR(2.5V和1.25V)量时钟量MAMD量CPU旁边的排阻检查北桥是否坏如果内存槽接触不良,则刷一下、擦一下7.档机。

以下是经过格式修正和简单改写后的文章:在进行电脑维护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

下面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问题1:132.768有杂波吗?解决方法:检查是否有杂波。

(完整版)电脑主板图文详解

(完整版)电脑主板图文详解

电脑主板图文详解认识主机板「主机板」( Motherboard )不算电脑里最先进的零组件,但绝对是塞最多东西的零组件。

事实上,现在新的主机板简直像怪物,上面可能有数十个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圆的方的、各式各样的插槽。

即使我已经见过不下百张的主机板,仍然会惊讶于一张板子怎么能塞这么多东西,更可怕的是,东西还一年比一年多。

平台的概念在电脑零件组中,主机板扮演的是一个「平台」( Platform )的角色,它把所有其他零组件串连起来,变成一个整体。

我们常说CPU象大脑一样,负责所有运算的工作,而主机板就有点像脊椎,连接扩充卡、硬盘、网络、音效、键盘、鼠标器、打印机等等所有的周边,让CPU可以掌控。

所以玩电脑的人,常会在意「板子稳不稳」,因为主机板连接的周边太多,若稳定性不够就容易出现各种灵异现象。

CPU不够快,顶多人笨一点算得慢,但脊椎出毛病就不良于行了。

当然,CPU还是最重要的零件,CPU挂了,就像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脑残没药医」。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主机板厂通通都在台湾 (生产线当然在大陆) ,所以一定要好好认识一下台湾之光,但就像最前面说的,现在主机板上实在塞太多东西,每个插槽都是一种规格,有自己的历史和技术。

这篇主要是讲一个「综观」,各插槽的技术会在对应零组件里详细说明,出现一堆英文缩写请别在意。

废话不多说,我们挑一张目前最新的主机板做介绍,大家一起感谢微星提供两张P35 Platinum 供小弟任意解体,幸好,在本专题中没有一张主机板死亡。

主机板外观这是目前新的主机板的模样, 看起来密密麻麻跟鬼一样。

你电脑里装的可能没这么高级, 花样也不一定这么多,但某些东西是每一张主机板都会有的。

pI1hcnSA ■t-.lln -J先把一定会有的东西框出来标号,依序做介绍。

1.CPU插槽(CPU Socket):首先,主机板一定有个插槽放CPU不同的主机板通常会有不同的CPU插槽造型,以支持不同的CPU而即使插槽造型一样,主机板也不一定都能支持,这跟CPU或主机板的世代交替,或是厂商自己划分产品定位有关。

电脑主板内部图及维修教程

电脑主板内部图及维修教程

586主板的工作条件主板工作的三大总线:1、地址总线:用“A”表示,对地阻值在450-700Ω之间,误差20Ω。

2、数据总线:用“D”表示,对地阻值在450-700Ω之间,误差20Ω。

“A”“D”线一旦出问题,主板将不开机,数码管跑FF、00。

3、控制总线:对地阻值在800-1000Ω之间。

一旦出问题,会死机出错,内存读不全。

主板工作的三大条件:1、电源(DC)即稳压器电源及CPU供电电路。

2、复位(RST)主板工作前的第一次启动命令(3.5-5V的高低电位,开机一次只出现一次)。

3、时钟(CLK)主板所有芯片工作必须长久保持的频率带宽。

三大条件任何一个出现问题,主板将不开机,数码管跑FF、00。

单电压单管式电源一般适用于FX、VX及486主板。

其在主板上只有一个稳压管进行控制。

对于这种CPU,它的电源脚是相通的,不能用于多媒体。

在主板上电源线和地线都是通过夹层过去的。

单管式多媒体电源比单管单电压电源多了个稳压IC,它的作用是稳定稳压管的B极电压。

3V以下为MMX电压及多媒体电压,3V以上为单电压。

在主板上P54指的是单电压,P55是MMX电压。

双组:就是CPU的电源脚是两边通的,而不是四边通的。

而且电压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A和B通,一个电压。

C和D通,一个电压。

而C和A、B是不通的,所以说A和B是一组,C和D是一组。

这种工作模式就满足了CPU的高低电位的工作要求,因为双组CPU 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一个高低电位(高端数据需要高一点的电位的低端数据需要低一点的电位)。

这种电源是大多数BGA芯片结构形式的主板用的。

也是常见普通的,常用于TX以上的主板,比如MVP3、MVP4。

U1是控制Q1、Q2的主电源IC,主要为CPU电源服务的。

DC12V电压送入U1后,U1开始工作后分别经由R1、R2为Q1、Q2提供B及控制电压。

在这里 Q1、Q2的C极和E极是并联的,它们共同将DC5V电压降低,并提供强大电流给CPU。

电脑主机板详细解剖图

电脑主机板详细解剖图

电脑主机板详细解剖图(清洗电脑有用)分类:硬件知识 | 转自帅龙55 | 被7人转藏 | 2010-01-04 09:42:38来“口袋推推”看有多少人在关注你!大家知道,主板是所有电脑配件的总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下面我们就以图解的形式带你来全面了解主板。

一、主板图解一块主板主要由线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种元器件组成1.线路板PCB印制电路板是所有电脑板卡所不可或缺的东东。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内部采用铜箔走线。

一般的PCB线路板分有四层,最上和最下的两层是信号层,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

主板(线路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PCB的制造过程由玻璃环氧树脂(GlassEpoxy)或类似材质制成的PCB“基板”开始。

制作的第一步是光绘出零件间联机的布线,其方法是采用负片转印(Subtractivetransfer)的方式将设计好的PCB线路板的线路底片“印刷”在金属导体上。

这项技巧是将整个表面铺上一层薄薄的铜箔,并且把多余的部份给消除。

而如果制作的是双面板,那么PCB的基板两面都会铺上铜箔。

而要做多层板可将做好的两块双面板用特制的粘合剂“压合”起来就行了。

接下来,便可在PCB板上进行接插元器件所需的钻孔与电镀了。

在根据钻孔需求由机器设备钻孔之后,孔璧里头必须经过电镀(镀通孔技术,Plated-Through-Hole technology,PTH)。

在孔璧内部作金属处理后,可以让内部的各层线路能够彼此连接。

在开始电镀之前,必须先清掉孔内的杂物。

这是因为树脂环氧物在加热后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而它会覆盖住内部PCB层,所以要先清掉。

清除与电镀动作都会在化学过程中完成。

接下来,需要将阻焊漆(阻焊油墨)覆盖在最外层的布线上,这样一来布线就不会接触到电镀部份了。

然后是将各种元器件标示网印在线路板上,以标示各零件的位置,它不能够覆盖在任何布线或是金手指上,不然可能会减低可焊性或是电流连接的稳定性。

全面讲解电脑主板图文教程word精品文档21页

全面讲解电脑主板图文教程word精品文档21页

大家知道,主板是所有电脑配件的总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下面我们就以图解的形式带你来全面了解主板。

一、主板图解一块主板主要由线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种元器件组成1.线路板PCB印制电路板是所有电脑板卡所不可或缺的东东。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内部采用铜箔走线。

一般的PCB线路板分有四层,最上和最下的两层是信号层,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

主板(线路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PCB的制造过程由玻璃环氧树脂(Glass Epoxy)或类似材质制成的PCB“基板”开始。

制作的第一步是光绘出零件间联机的布线,其方法是采用负片转印(Subtractive transfer)的方式将设计好的PCB线路板的线路底片“印刷”在金属导体上。

这项技巧是将整个表面铺上一层薄薄的铜箔,并且把多余的部份给消除。

而如果制作的是双面板,那么PCB的基板两面都会铺上铜箔。

而要做多层板可将做好的两块双面板用特制的粘合剂“压合”起来就行了。

接下来,便可在PCB板上进行接插元器件所需的钻孔与电镀了。

在根据钻孔需求由机器设备钻孔之后,孔璧里头必须经过电镀(镀通孔技术,Plated-Through-Hole technology,PTH)。

在孔璧内部作金属处理后,可以让内部的各层线路能够彼此连接。

在开始电镀之前,必须先清掉孔内的杂物。

这是因为树脂环氧物在加热后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而它会覆盖住内部PCB层,所以要先清掉。

清除与电镀动作都会在化学过程中完成。

接下来,需要将阻焊漆(阻焊油墨)覆盖在最外层的布线上,这样一来布线就不会接触到电镀部份了。

然后是将各种元器件标示网印在线路板上,以标示各零件的位置,它不能够覆盖在任何布线或是金手指上,不然可能会减低可焊性或是电流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如果有金属连接部位,这时“金手指”部份通常会镀上金,这样在插入扩充槽时,才能确保高品质的电流连接。

主板各部件-零件详解(图解)

主板各部件-零件详解(图解)

一、主板图解一块主板主要由线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种元器件组成1.线路板PCB印制电路板是所有电脑板卡所不可或缺的东东。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内部采用铜箔走线。

一般的PCB线路板分有四层,最上和最下的两层是信号层,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

主板(线路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PCB的制造过程由玻璃环氧树脂(GlassEpoxy)或类似材质制成的PCB“基板”开始。

制作的第一步是光绘出零件间联机的布线,其方法是采用负片转印(Subtractivetransfer)的方式将设计好的PCB线路板的线路底片“印刷”在金属导体上。

这项技巧是将整个表面铺上一层薄薄的铜箔,并且把多余的部份给消除。

而如果制作的是双面板,那么PCB的基板两面都会铺上铜箔。

而要做多层板可将做好的两块双面板用特制的粘合剂“压合”起来就行了。

接下来,便可在PCB板上进行接插元器件所需的钻孔与电镀了。

在根据钻孔需求由机器设备钻孔之后,孔璧里头必须经过电镀(镀通孔技术,Plated-Through-Hole technology,PTH)。

在孔璧内部作金属处理后,可以让内部的各层线路能够彼此连接。

在开始电镀之前,必须先清掉孔内的杂物。

这是因为树脂环氧物在加热后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而它会覆盖住内部PCB层,所以要先清掉。

清除与电镀动作都会在化学过程中完成。

接下来,需要将阻焊漆(阻焊油墨)覆盖在最外层的布线上,这样一来布线就不会接触到电镀部份了。

然后是将各种元器件标示网印在线路板上,以标示各零件的位置,它不能够覆盖在任何布线或是金手指上,不然可能会减低可焊性或是电流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如果有金属连接部位,这时“金手指”部份通常会镀上金,这样在插入扩充槽时,才能确保高品质的电流连接。

最后,就是测试了。

测试PCB是否有短路或是断路的状况,可以使用光学或电子方式测试。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一、主板图解一块主板主要由线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种元器件组成1.线路板PCB印制电路板是所有电脑板卡所不可或缺的东东。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内部采用铜箔走线。

一般的PCB线路板分有四层,最上和最下的两层是信号层,中间两层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

主板(线路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PCB的制造过程由玻璃环氧树脂(GlaEpo某y)或类似材质制成的PCB“基板”开始。

制作的第一步是光绘出零件间联机的布线,其方法是采用负片转印(Subtractivetranfer)的方式将设计好的PCB线路板的线路底片“印刷”在金属导体上。

这项技巧是将整个表面铺上一层薄薄的铜箔,并且把多余的部份给消除。

而如果制作的是双面板,那么PCB的基板两面都会铺上铜箔。

而要做多层板可将做好的两块双面板用特制的粘合剂“压合”起来就行了。

接下来,便可在PCB板上进行接插元器件所需的钻孔与电镀了。

在根据钻孔需求由机器设备钻孔之后,孔璧里头必须经过电镀(镀通孔技术,Plated-Through-Holetechnology,PTH)。

在孔璧内部作金属处理后,可以让内部的各层线路能够彼此连接。

在开始电镀之前,必须先清掉孔内的杂物。

这是因为树脂环氧物在加热后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而它会覆盖住内部PCB层,所以要先清掉。

清除与电镀动作都会在化学过程中完成。

接下来,需要将阻焊漆(阻焊油墨)覆盖在最外层的布线上,这样一来布线就不会接触到电镀部份了。

然后是将各种元器件标示网印在线路板上,以标示各零件的位置,它不能够覆盖在任何布线或是金手指上,不然可能会减低可焊性或是电流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如果有金属连接部位,这时“金手指”部份通常会镀上金,这样在插入扩充槽时,才能确保高品质的电流连接。

最后,就是测试了。

测试PCB是否有短路或是断路的状况,可以使用光学或电子方式测试。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下)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下)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下)11.BIOS及电池BIOS(BASIC INPUT/OUTPUT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一块装入了启动和自检程序的EPROM或EEPROM集成块。

实际上它是被固化在计算机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上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与支持。

除此而外,在BIOS芯片附近一般还有一块电池组件,它为BIOS提供了启动时需要的电流。

常见BIOS芯片的识别主板上的ROMBIOS芯片是主板上唯一贴有标签的芯片,一般为双排直插式封装(DIP),上面一般印有“BIOS”字样,另外还有许多PLCC32封装的BIOS。

早期的BIOS多为可重写EPROM芯片,上面的标签起着保护BIOS内容的作用,因为紫外线照射会使EPROM内容丢失,所以不能随便撕下。

现在的ROM BIOS多采用Flash ROM(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通过刷新程序,可以对Flash ROM进行重写,方便地实现BIOS升级。

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三种类型。

AwardBIOS是由Award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为广泛。

AwardBIOS功能较为齐全,支持许多新硬件,目前市面上主机板都采用了这种BIOS。

AMI 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统软件,开发于80年代中期,它对各种软、硬件的适应性好,能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定,在90年代后AMIBIOS应用较少;Phoenix BIOS是Phoenix公司产品,Phoenix BIOS多用于高档的原装品牌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其画面简洁,便于操作,现在Phoenix已和Award公司合并,共同推出具备两者标示的BIOS产品。

12.机箱前置面板接头机箱前置面板接头是主板用来连接机箱上的电源开关、系统复位、硬盘电源指示灯等排线的地方。

一般来说,ATX结构的机箱上有一个总电源的开关接线(PowerSW),其是个两芯的插头,它和Reset的接头一样,按下时短路,松开时开路,按一下,电脑的总电源就被接通了,再按一下就关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6主板的工作条件主板工作的三大总线:1、地址总线:用“A”表示,对地阻值在450-700Ω之间,误差20Ω。

2、数据总线:用“D”表示,对地阻值在450-700Ω之间,误差20Ω。

“A”“D”线一旦出问题,主板将不开机,数码管跑FF、00。

3、控制总线:对地阻值在800-1000Ω之间。

一旦出问题,会死机出错,内存读不全。

主板工作的三大条件:1、电源(DC)即稳压器电源及CPU供电电路。

2、复位(RST)主板工作前的第一次启动命令(3.5-5V的高低电位,开机一次只出现一次)。

3、时钟(CLK)主板所有芯片工作必须长久保持的频率带宽。

三大条件任何一个出现问题,主板将不开机,数码管跑FF、00。

单电压单管式电源一般适用于FX、VX及486主板。

其在主板上只有一个稳压管进行控制。

对于这种CPU,它的电源脚是相通的,不能用于多媒体。

在主板上电源线和地线都是通过夹层过去的。

单管式多媒体电源比单管单电压电源多了个稳压IC,它的作用是稳定稳压管的B极电压。

3V以下为MMX电压及多媒体电压,3V以上为单电压。

在主板上P54指的是单电压,P55是MMX电压。

双组:就是CPU的电源脚是两边通的,而不是四边通的。

而且电压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A和B通,一个电压。

C和D通,一个电压。

而C和A、B是不通的,所以说A和B是一组,C和D是一组。

这种工作模式就满足了CPU的高低电位的工作要求,因为双组CPU 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一个高低电位(高端数据需要高一点的电位的低端数据需要低一点的电位)。

这种电源是大多数BGA芯片结构形式的主板用的。

也是常见普通的,常用于TX以上的主板,比如MVP3、MVP4。

U1是控制Q1、Q2的主电源IC,主要为CPU电源服务的。

DC12V电压送入U1后,U1开始工作后分别经由R1、R2为Q1、Q2提供B及控制电压。

在这里 Q1、Q2的C极和E极是并联的,它们共同将DC5V电压降低,并提供强大电流给CPU。

Q4的C、E极是接地的,起稳压管作用。

Q1、Q2其中一个坏了,会出现以下情况:上M2和K6/2均不能工作,上奔腾可以。

单电压能工作,MMX不能工作。

U2是控制Q3输出的,输出的电压是3.3-3.5V。

这电压主要是提供给南桥、北桥、I/O 芯片和168线内存的。

在南桥、北桥、I/O上面除了这个电压外,还有DC5V电压(BGA 结构才有)。

此电源采用A TX电源,也有采用AT电源的。

多用于档次较高的主板。

工作原理:当ATX电源被启动后,DC5V电压经过L1和C1到达Q1的集电极,其中L1和C1组成振荡电路,所以Q1的集电极上的电压是有波形的。

同时DC12V电压到达稳压IC的输入端,稳压IC开始工作(此稳压IC的特征是起振荡稳压控制输出)。

C6、C7和R5组成RC 振荡电路,C6、C7的数值一般是104PF。

在稳压IC上还有一个时钟脚,其时钟信号由RC 振荡电路和U1共同形成。

在U1的输出脚上有波形电压输出,此电压是Q1、Q2、Q3基极的控制电压,在3.5V以上。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有效地控制稳压管在调频、调宽式状态下进行稳压输出。

稳压IC的输出波形电压到达Q1的基极后,Q1开始工作,在它的发射极输出波形电压,此电压输给Q2的集电极和CPU(CPU的工作电压,也有的电路是先输回稳压IC,再输给CPU的),一般在2.8-3.5V。

Q1和稳压IC的电压到达Q2后,Q2开始工作,在Q2的发射极输出波形电压给CPU,一般为2.0-2.8V,此电压的电流最大。

Q3将DC5V 降压后输给南北桥、I/O和168线内存,电压在3.3-3.5V之间。

此电路上的电容都使用电解电容,它们的容量的总和必须大于6000UF,此电路才能正常工作。

低于3000UF,此电路不会输出电压而导致CPU不能工作,大于3000UF低于4000UF,用此电路的主板将不读内存。

此电路和前面的电路基本差不多,所不同的是Q1输出给CPU的工作电压,先输回给稳压IC,经过稳压IC处理后,再送给CPU。

另外它的电压设置是在COMS里面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开机后,发出电压设置命令给南桥,电压设置命令经过南桥、北桥、CPU处理后再由南桥控制稳压IC。

此控制线上面有波形,由南桥提供。

ATX电源座上有20个针,32.768M晶体是ATX电源开关的振荡晶体,也是COMS的振荡晶体。

ATX电源的工作原理:插上ATX电源后,有一个待机5V电压送到南桥,为南桥里面的ATX开机电路提供工作条件(ATX电源的开机电路是集成在南桥里面的),南桥里面的ATX开机电路开始工作。

它送一个电压给晶体,晶体起振,同时ATX开机电路会送一个开机电压到主板的开机针帽的一个脚,针帽的另一个脚接地,当打开开机开关时,开机针帽的两个脚接通,从而使南桥送出的开机电压对地短路,拉低南桥送出的开机电压,使南桥里面的开机电路导通,拉低待机5V电压,使其变为0V,从而达到开机的目的(A TX电源箱里面还有一个稳压电路,只要待机电压由5V变为0V就能正常工作)。

接上电源不通电:先查POW-ON的电压,正常查晶体。

若晶体有波形,待机5V正常,POW-ON有电压,南桥坏。

(前提是电源盒正常)复杂ATX的工作原理:待机5V电压先经过一个处理器处理后再输送给南桥,南桥输出的开机电压经过一个导向器处理后再送给POW-ON,这个电压一般是3-5V,导向器用的是74H系列。

南桥还要给导向器输出一个工作电压,导向器再输出一个电压给POW-ON的另一个脚,从而使POW-ON上面有高低电位。

其他的和简单ATX开机原理一样。

这种电源的设计目的是保护南桥,减少南桥的损坏。

RST的产生在AT电源座上面最后一个脚,橙色的,是RST的启动脉冲。

工作的状态是在开机的时候,向下跌一点再上升为5V。

下跌的这一点就为脉冲。

在开机一瞬间才出现,每开一次,它向零电平以下跌大约0.1V,就是因为这下跌的0.1V脉冲,才能启动复位信号的产生。

启动脉冲的线的对地阻值在450-700Ω之间,由南桥或复位发生器提供。

脉冲进入复位发生器,就产生复位信号。

这芯片一般用的是74H系列芯片。

复位发生器也有在南桥里面的。

脉冲信号进入哪个芯片,哪个就是复位发生器,复位发生器的工作电压是5V。

当复位发生器在电源到达后,有脉冲过来,它就开一次导向处理输出,输出的幅度在3.5-5V,这才是真正的复位信号(粗略的复位信号)。

每开机一次才出现一次。

它的波形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底(调上去跳下来,跳上去跳不下来是无效的复位信号)。

复位发生器产生信号后,送给南桥处理后送给ISA槽、PCI槽、北桥和CPU。

在ISA槽的B2脚和PCI槽的A1脚,是复位信号的测试脚。

它的阻值在450-700Ω之间,由南桥提供。

在这里的复位信号正常,就证明主板上的所有复位是正常的(不包括CPU),通过它就可以判断南桥所产生的复位信号是否正常。

只要ISA槽上的复位信号正常,或者CPU上的复位信号正常,就证明主板上的复位信号都正常。

在CPU上也有复位信号的测试脚,具体见图纸。

阻值在450-700Ω之间,由南桥或者北桥提供。

在数码卡上面有一个复位信号灯,如果信号正常,这灯应该一闪即灭。

复位信号为低电平,即数码卡上的RST小灯不亮的维修方法:先测电源座RST脉冲阻值是否正常,如不正常,RST脉冲脚至南桥的线路及南桥本身坏。

如阻值正常,再查复位发生器是否有输出正常的RST信号,如没有,在复位发生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复位发生器坏,如有正常的RST信号输出,在南桥电源正常和ISA上的RST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南桥坏。

RST为高电平,即数码卡上的灯常亮:先查复位发生器的输出是否正常,如不正常,为复位发生器坏,如正常,为南桥坏。

RST灯不够亮,及复位电平不够:如果复位发生器输出的电平正常为南桥坏,反之为复位发生器坏。

RST灯正常,而CPU上无RST信号或为高电平:在CPU上RST线路正常的情况下,这条通向那个桥就位那个桥坏。

如果复位发生器在南桥内部,一切照以上方法以南桥为中心维修。

在ATX电源上的三脚(灰色线)是RST脉冲线。

它的状态和AT电源的脉冲是一样的。

内置式复位发生器,一般要经过一个二极管或者一个电阻,也有极少数是直接进南桥的。

其他的和外置RST一样,其维修方法也和外置式的RST一样。

CLK时钟电路时钟电路工作原理:DC3.5V电源经过二极管和L1(L1可以用0Ω电阻代替)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

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

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Ω之间。

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

晶体两脚产生的频率总和是14.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槽的B16脚和ISA槽的B30脚(这两个脚叫OSC 测试脚)。

也有的还送到南桥,目的是使南桥的频率更加稳定。

在总频OSC的线上还有电容,总频线的对地电阻在450-700Ω之间。

总频的时钟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2V。

如果开机数码卡上的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脚的电压和波形。

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

若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有了总频,南、北桥、内存、CPU、CACHE、I/O上不一定有频率。

总频一旦正常,可以说明晶体和分频器基本正常,主要是晶体的振荡电路已经完全正常,反之就不正常。

当分频产生后,分频器开始分频,R2经分频器过来的频率送到南桥,在南桥处理过后送到PCI槽的B39脚(PCICLK)和ISA槽的B20脚(SYSCLK),这两脚叫系统时钟测试脚。

这个测试脚可以反映主板上所有的时钟是否正常。

系统时钟的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1.5V。

在主板上,RST和CLK都是由南桥处理的。

若总频正常,如果RS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南桥坏。

主板不开机,RST灯不正常,要先查总频。

如果在数码卡上有OSC灯和RST灯,没有CLK灯的话,先查R3输出的分频有没有。

若没有,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是分频器坏。

如果CLK的波形幅度不够,那得先查R3输出的幅度够不够。

若不够,一般为分频器坏。

若够,查南桥的电压够不够。

若够,南桥坏;不够,查电源电路。

R1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给CPU的第6脚(在CPU上RST较旁边,见图纸),这个脚为CPU时钟脚。

CPU如果没有时钟,是绝对不会工作的。

CPU的时钟有可能由北桥提供。

如果南桥上有CLK信号而CPU上没有,就可能是分频器或南桥坏。

R4为I/O提供频率。

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

频率发生偏移,是晶体电容所导致的。

它的现象是刚开机就死机,运行98出错,分频器本身坏了,会导致频率上不去,和晶体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