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学形式微小说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微小说”的特

浅谈网络“微小说”的特

浅谈网络“微小说”的特作者:曹彦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27期摘要: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微小说”逐渐从微型小说的家族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学形式。

然而尽管“微小说”在网络中风头正劲,却并没有得到主流学界的认同。

微小说和小说相比,拥有小说的一些基本要素,但又和正统的小说有所区别。

同时微小说也具有和微型小说相类似的审美特征。

发展至今,微小说自身的优缺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即简洁有力但缺乏文学性。

而对于它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则应该正视,并力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关键词:微小说小说要素审美特征优缺点“微小说”曾经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存在于小说家族之中,后来经过自身发展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也被称为“微型小说”、“小小说”或“袖珍小说”等。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小说”逐渐从微型小说的家族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种更具有普遍性与全民色彩的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它既与传统的“微型小说”相区别,却也继承了微型小说的一些审美特征。

现今这种独立的“微小说”脱胎于网络,名称中的“微”字因此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表现其短小袖珍文体特征的“微”;另一种则是“微小说”脱胎的母体——“微型博客”,即“微博”的“微”。

“微小说”在网络中被定义为:“以微博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

”[1]尽管“微小说”脱胎于微博,被认为是微博价值的延伸,但由于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参与创作,现今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存在价值。

新浪不但为此举办了微小说大赛,这种新兴的短小精美的文体还引发了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即“微电影”的产生与流行,并在广播剧和绘画上都出现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

然而和“微小说”在网络中的人气相比,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很多人认为,微小说并没有文学研究价值,它只是网络中形形色色流行文体的一种,最终会昙花一现而渐消失。

另有一种广泛的观点认为,研究微小说的兴起是社会学问题,因为在这之中可以透视出一种广泛流行的社会心理,即现代人对于文学的忽视,他们缺乏耐心并热衷于简单快速的快餐文化,却又希望表达自身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浅谈网络文学

浅谈网络文学

浅谈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文学形式,通常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呈现,是中国当下热门的文学类型。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虚拟文学,旨在以电子技术宣传故事,以满足未来社会主义网络精神需要。

随着互联网文化引领下的新锐网民,网络文学势头迅猛发展,深受各类读者的喜爱。

若按照其发展脉络,网络文学的历史形式可以概括为"制作"、"发行"和"传播"三个阶段。

其作品,一般包括短篇故事、说说文本、小说系列和游戏剧本等多种文学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网络用户的需求。

此外,作品的创作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是:人物小说、青春偶像文学、历史谜语、穿越武侠之类,这是很多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活跃的精神之处。

由于基于网络使用的经济实惠,加上弹性传播在今日社会中比以往更加兴盛,受用户热捧的网络文学功能尚未被认知,成型前便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用户。

网络文学的出现,也使普通的青少年读者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以话语的形式和广大网友相互沟通、分享思想,另外也使得一些想法及作品能够更方便的传播出去,被更多的人欣赏,这也使网络文学呈现出颇具青春活力的状态,让自媒体成为一种生活风尚。

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普通的文本,更是一种情感传播和自我表达的形式,此外也支持各种多样的交互空间,以此达到心理相通的目的。

穿梭在虚拟空间的用户们,能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结交新的朋友,为这个时代树立新的精神动力场。

作为中国当下备受瞩目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还有很多有趣的模式和新兴应用,包括互动式游戏、视频剧场等,这些新型文学应用都将为新一代文学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今天,网络文学以其独特性和自由性留驻着许多网民的心中,受到了新老读者的欢迎。

在未来,网络文学将会发展更繁荣,势必将进一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精神的发展,让虚拟文学更加普及化,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体验到想象力的宇宙。

浅谈当下的网络文学

浅谈当下的网络文学

浅谈当下的网络文学当下的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发表和传播的文学作品,它既有自己的创作特点,也受到了互联网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式与传统文学有很大不同。

网络文学作品以网络为舞台,可以随时随地发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主要依赖于电脑、手机等电脑设备以及网络,作家可以随时调整、修改自己的作品。

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更为广泛,可以通过各大文学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作品在文化和审美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网络文学作品往往更加注重情节的曲折和刺激,在创意和措辞上会更加新颖和具有青春气息。

同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文学作品中也会融入一些与时俱进的网络用语、流行词等,使得网络文学具有更浓的时代感。

当下的网络文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极大,质量不一,很难有一定的准则来衡量,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抄袭、盗版等。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作品的口碑相对不太好,有些作品虚无缥缈、粗制滥造,但却获得了热门和点击量。

在如此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仍有很多好作品值得推崇。

如《盗墓笔记》系列、《择天记》等都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代表,它们既放眼全局又突出重点,别具一格,风格凝练而不失深度,充分表现出网络文学的优势。

总体来看,网络文学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其多元化、传播便利、青春时尚等特点,成为了当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网络文学的再审视,也应该从中挖掘出真正的优秀作品,以及保持防抄袭、盗版等现象,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真正体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

微小说:网络微博时代的新文学模式

微小说:网络微博时代的新文学模式

微小说:网络微博时代的新文学模式作者:杨虹磊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19期内容摘要:近两年,微博的神速发展衍生出了微小说这一新型文学模式。

微小说既具有传统小说的结构和内涵,也符合文学基本的艺术性、写实性、思想性、批判性等要求。

此外,它还有其特殊的限定,140字的限定决定了微小说要惜字如金,回归语文文字之美,以小博大;而以微博为载体又决定了微小说互动性强的特点。

微小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让更多的人亲近文学,这一新形式或许会推动文学取得新发展。

关键词:微小说微博互动性结构内涵作为一种新媒体,近两年微博的发展可谓“神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微博的东风,不仅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也催生微小说创作,正在网络上兴起的微小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纵观文学的发展历程,每一次传播方式的进化,必然引起文体的演变。

网络的发展产生了网络文学,网络博客的出现又衍生出博客文学,如今,微博的产生和发展又使微博文学作为一种新文体开始出现。

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小说给传统意义上的微型小说赋予了新的定义,除了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乎人意料等特点,微博衍生的微小说还具有了140个字以内、随时与读者互动的特征。

微小说的风靡,是将成为网络微博时代的新文学模式,还是只不过是新媒体爆发背景下一时兴起的文学狂欢?惜字如金,回归汉语文字之美。

微小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事物,它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

在百度百科里,微小说被认定为是对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

这种延伸和补充让无数网友和评论家眼前一亮,他们欣喜于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

在140个字的限制中创作,逼迫作者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从而使文字一洗繁复,变得简洁、有力。

有人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

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尝试

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尝试

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尝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新风格、新思想的作品,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仍然存在,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的文学形式也逐渐崭露头角。

网络小说、微小说、微信公众号文章等新兴的文学形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多样,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二、题材的拓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在题材上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过去,文学作品主要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而在二十一世纪,文学作品的题材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科幻题材的作品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和想象,作家们探索着人类的未来和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女性题材的作品也逐渐增多,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经历,描绘出了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三、叙事方式的变革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叙事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传统的线性叙事逐渐被打破,非线性叙事和多重叙事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

通过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穿插,作者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一些作家还尝试了以第一人称、多人称或者集体人称来叙述故事,使得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语言表达的创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中,语言表达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作家们更加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通过精细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句式结构,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一些作家还尝试了将方言和外来语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化的视野。

五、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还尝试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文学与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音乐和绘画可以为文学作品增添情感和意境,电影可以将作品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微小说

微小说

微小说作者:韩延明王丽萍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39期【引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微博火热而风行起来,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也随之悄然出现。

它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故事相对完整,结局出人意料,让人愉悦,催人警醒。

它就是文学百花园里一朵亮丽的奇葩——微小说。

【基本概念】微小说是以微博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学形式,是“介于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

第一位在微博上进行微小说创作并提出微小说概念以及创作规范的是作家闻华舰,请看他的《报警》:我超过一辆警车,将其拦下,边敬礼边出示证件:“先生,这是我的身份证,请出示您的驾驶证。

”警察一愣,怒道:“我是公安!”我声高八度,庄严地回道:“我是公民!您滥用职权擅走公交专线属于滥交;您轧了双黄线属于严重涉黄……”警察气急败坏,掏出手机吼道:“你非法拦截,老子报警!”微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单一,有自己的特征:(1)结局总是出人意外,超乎常人的想象,具有新意。

(2)随时与读者互动。

因为是在网上,读者可以随时参与讨论。

其中篇幅短小(140字以内)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

微小说主要有三种类型:1.“天马行空”型:微小说的情节可能不太符合常理,可能是杂乱的只言片语,或是作者内心的一个真实想法、一个瞬间的生活截面。

例如:第一年,魔教教主初遇大侠,那人正气凛然拔剑相向,他冷笑:“伪君子。

”第二年,一招之差败在大侠剑下,求死,那人却不杀他,他嗤道:“还算君子。

”第三年,走火入魔险些丧命,那人倾力相救,他微微皱眉:“的确君子。

”第十年,清晨醒来,浑身酸疼,他咬牙大骂枕边的人:“枉为君子!”2.“百折千回”型:这140字以内的小说,也可以迂回曲折,波澜横生,把你从现实中带到小说里,又从小说里拉回到现实中。

例如:“部长,有人来上访。

”“哄出去!”“哄不走啊。

”“那就打出去!”……“部长,完了,下手太狠,把人打死了,是一老婆子。

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与改进

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与改进

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与改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受到了电子书籍的冲击,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各种文学形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

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与改进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意义、现有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1. 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且逐渐转向在线阅读。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接受的文化载体。

因此,研究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研究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再适用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而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和改进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阅读体验。

其次,在线阅读的普及也为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机遇。

通过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为网络文学作者和出版商提供更好的盈利和宣传方式,推动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

最后,研究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还有助于扩大文学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通过研究新的出版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网络文学推广到全球各地,丰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2. 现有问题目前,虽然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版权保护问题。

网络上的文学作品容易被盗用和侵权,给作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创作积极性下降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保护,提高网络文学创作的环境和待遇。

其次,新型网络文学出版形式的内容质量不稳定。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

这导致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评估和筛选机制,确保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网络和网民造就的网络文学新形态

网络和网民造就的网络文学新形态

网络和网民造就的网络文学新形态
网络和网民的发展,已经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态。

网络的发展为文学的创作、传播和阅读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方便
的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网络文学的形态和风
格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网络和网民是网络文学新形态的主要驱动力。

首先,网络为创
作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文学创作平台。

网络文学可以在网络上自由
创作、发布、传播、交流,并且可以被更广泛的读者所接触和阅读。

对于那些传统出版社难以接受的作品,网络文学可以让作者直接发
布在网络上,从而获得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读者。

其次,网络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方便、更加自由的阅读环境。


络文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无需购买实体书籍,直接在网上进
行在线阅读或下载电子文档。

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其他读者
交流,从而产生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最后,网民的参与和互动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特点。

在不同的
网站和社群平台上,读者可以在网络文学作品中留下评论、点赞、
转发、分享等反馈,作者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进行修改和改进。

这种互动将网络文学变成了一个更加开放、共享、普及的文学形态。

因此,可以说,网络和网民造就了网络文学新形态,使其成为
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普及的文学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学形式“微小说”
戴冰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学形式“微小说”的初步解读,探究“微小说”的来源与定义,兴起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走向。

微小说作为以网络微博客为依托的新型网络文学形式应该被鼓励发展,是对主流文学的一种补充。

关键字:
微小说微博流行文化网络文学草根阶层
1、关于“微小说”
1.1定义
微小说的网络定义是:以微博客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最开始是由网友自发创造出来的微博客的新应用。

除了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乎人意料等特点,还具有了140个字以内、随时与读者互动的特征。

(百度百科)微小说有它特定的生根土壤,即是以微博客的形式发表,属于网络文学范畴;同时,它囿于微博客的篇幅所限,只能是140个字以内的微型小说。

这里讲的微小说与传统的小小说,微型小说有本质的区别,百度百科对微型小说的原始定义是:“认为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


1.2兴起
微小说的兴起与某网站主办的首届微小说大赛有关。

当然有人评论说这只是网站的商业自我推销而已。

但是这次比赛的确把微小说推到了一个颇具争议的风口浪尖上:对于读者,究竟微小说算不算得上是小说,是文学作品。

对于微小说写手,是否真正在创作文学作品,还是只是在写一些“段子”。

1.3 与传统微型小说的区别
这里有一些关于小说的一些定义和描述: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这三大要素,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文学体裁。

(王彩凤,2010)经过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的中国小说创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臻于成熟。

衡量小说之好坏,也有了较为公认的标尺。

一味地拿小说的标尺来衡量微小说恐怕并不妥当。

比如小说的细节描写,这是小说得以成形的根本原因,但对于微小说而言,似乎并不现实;又比如小说有严格的起承转合,有较为完整的序幕、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但对于微小说而言,也并不现实。

所以关于微小说,它也拥有自己的标尺。

微小说基本上不可能把小说的三个要素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它可能只是聚焦一个或者两个要素,或者是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叙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或者是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但是,微小说是应该具备小说的基本结构的,并且进一步说,微小说或是能够表现生活,或是能够传递思想、价值。

否则的话,微小说创作只能流于“段子”的编写。

2、“微小说”兴起的原因
2.1媒介的推动和推广
微小说的流行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微博这一网络传播媒介的推动和推广。

例如新浪微博举行的“微小说”大赛,吸引一大批网友热情加入。

目前网络上举办的中国第二届微小说大赛从2011年10月20日开始后仅8天时间,就收到了近67万部作品参赛,微博大热,微小说大火,其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和出乎意料的结局,使其跻身微博转载率排名前列,吸引了大批网友热捧。

而写微小说似乎也成了微博的又一大特色,许多明星不再拘泥于写感受,与好友、粉丝交流,不少人开始热衷于写和看微小说,给时不时的灵感乍现和心血来潮一个抒发的出口。

2.2流行文化的发展
微博这一传播媒介和平台使得微小说成为这两年流行文化发展的代表作之一。

微博为微小说构建了一个微型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的构建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社会文化传统要解释
的就是人们如何通过互动创造出社群组织和文化的现实的。

根据符号互动主义(symbolic interactionism,简称SI理论):
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会逐渐形成对某些术语和行动的共享意义,从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和现象社会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谈话”中形成的。

在传播过程中,个人在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概念类别创造出一种社会文化现实,而现实是由语言构建起来的。

语言本身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互动中的语言是构建社会文化的核心。

微博用户进行沟通的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

微博发文的字数限制140个字,这使得微小说的字数也限制在140个字,这一规则构建出了微小说“短小精悍”的语言风格。

对于写手来说,在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陷入碎片化状态,在固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与工作和现实生活关系并不密切的事成为一种奢侈,但表达的欲望始终存在。

微小说正因为它篇幅短、易于创作、易于传播,又有大众娱乐性,加之对艺术含量的要求又不是很高,参与者众多。

对与读者来说,同样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没办法拥有整块时间进行长篇阅读,在地铁,巴士上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持有电子便携设备进行“微阅读”。

微小说的出现,使得微阅读更加趣味化和具有思想性。

另外微小说的创作因为依托于互联网,作者随时与读者互动。

读者可以随时参与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与读者讨论。

这也是微小说的魅力之一。

2.3“草根”阶层的创作热忱
这种“草根”阶层的创作热忱可以解释为“微小说”创作兴起的社会心理根源。

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微小说创作,上至文学大家,下至平民百姓。

其实微小说在网上火,并非都是因为文字好而火。

它和传统的文学、文字产品是不一样的。

追着看微小说的人,不是因为微小说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也不是因为语言精练优雅,而很可能是因为切合了某些心理,或者社会热点,或者当下的流行话题等等各种文字之外的原因。

所以很多普通人,因为某些事情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微小说往往得到热捧。

这样一来,也推动了微小说写手的创作热情。

由于写手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满足了人们对身份的心理渴求和需要。

关注和被关注建立了一种虚拟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获取相应的信息,一方面发布相应的信息,给他人建构自己身份的机会。

信息在相识中传递,在不相识中通过“粉丝”或者添加关注成为新知,也是反映了现代人不断渴求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3、微小说的未来
3.1 微小说写手们来看
关于微小说能够走多远,很多年轻人报之以乐观的态度,特别是一些渴望能够实现“文学梦”的“文青们”。

曾有报纸采访过一个微小说写手,他认为,被人评价感觉很好。

在文学日趋边缘化的时代,根本没有多少主流的评论家和杂志关注“文青们”的理想,很多文学的理想就在这漠视之中灰飞湮灭。

而凭借微小说这一创作途径,写手的微小说通过微博发布之后,会得到众多反馈。

比如这位写手一周之内竟收到6000多条网友评论时,他受宠若惊。

这些评论之中,有的赞许有加,有的充满鼓励,即便是尖锐的批评,也让他觉得十分亲切。

从更深层次上来看,微小说对文学的革新意义就在于,它具有微博客的一切特质,它不仅短小,而且传播互动起来极其迅速。

这迅速的程度,较之方兴未艾的网络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正因为能及时得到反馈,微小说写手普遍地感到有一种被认同感,这无疑给了他们极大的激励。

3.2所谓主流文学界来看
主流文学界也分倒微派与挺微派,倒微派认为微小说不过是一些填字游戏,不能体现文学价值,最终会被主流文学抛弃。

并且认为,微小说一旦由线上网络点击转至线下出版销售,市场堪忧,因为网络的特性是互动,是随意,而当变成实体书的时候,不管是阅读还是花钱买,都是另外一种考虑了。

挺微派则认为认为,微小说是“小说这种艺术样式受到传播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某种变异”。

(葛红兵,2010)“小说一定有能力在140个字以内实现叙事,要是你做不到的话,大可主动放弃,但小说一定有这种强大的生命力。

”(葛红兵,2010)
笔者认为,微小说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学形式,应该受到鼓励,虽然这种“微小说”称为文学还有些牵强,但是它不仅代表着流行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向,更承载着很多普通人的“文学梦”。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微小说”,检自/view/2922884.htm(检索日期:2011.1
2.12)。

2.王彩凤(2010):借一斑而窥全豹——借《祝福》谈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与鉴赏(教研版)》,6,页40-41。

3.郭庆光(1999);《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骊亮(2010.12.3):微小说,140字承载文学梦,《青年报》,页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