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益增加,导致了许多荒山荒地的存在。

这些荒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于荒山荒地的进行造林,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措施。

一、土壤改良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

因为荒地的土壤通常贫瘠,酸碱度高,含有大量的砂粒和杂质,这种土壤条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对土壤进行改良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料、石灰和磷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后续的树木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选择适宜树种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选择适宜的树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条件适宜栽种的树种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的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柳树、松树等常见树种进行造林。

对于一些海拔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可以选择松树、桦树、柏树等耐寒树种进行栽种。

在选择适宜树种时,还需考虑树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三、合理布局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时,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树种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避免出现树种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坡度大小,可以进行不同的造林布局,使得树种和地形相互协调,同时还可以利用梯田、梯台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节约用地、增产增效的目的。

四、科学管理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后,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包括浇灌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伐管理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保证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开展树木的更新、修剪和疏伐等工作,保持林木的更新和健康生长。

五、综合利用在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后,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浅析

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浅析

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浅析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形成干旱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不足、降水年内分布不均、降水年际变率大、有效降水少、地下水缺乏。

干旱问题导致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森林覆被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定边县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6920km2,北部是荒漠化、沙化严重的毛乌素沙地地区,占总面积的47.22%。

南部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2.78%,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构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沟壑密度5-7 km/km2,土壤侵蚀模数10000-20000t/年·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

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侯。

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日照充足,雨季迟且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降雨量316.9mm。

一、整地方式1.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在黄土高原山地造林上应用较多,即在峁坡、沟坡地段,因坡度较大,地形又较破碎,多采用鱼鳞坑整地。

具体方法是:在山坡上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坑的大小常因小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坑横长0.8-1.5m,坑纵长0.6-1.0m,坑距2.0-3.0m。

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25cm的半环状土埂,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宜引蓄更多的雨水。

2.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整地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上口宽约0.6-1.0m,沟底宽0.3m,沟深0.4-0.6m;外侧斜面坡度约45。

,内侧约成35。

,沟长4-6m;两水平沟顶端间距1.0-2.0m,沟间距2.0-3.0m,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

挖沟时先将表土堆放在上方,用底土培埂,然后再将表土填盖在植树斜坡上。

水平沟整地由于沟深,容积大,能够拦蓄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壁有一定的遮荫作用,改变了沟内土壤的光照条件,可以降低沟内的土壤水分蒸发。

二、地膜覆盖直播与植苗造林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小气侯。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第28卷第24期2012年12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8No.24Dec.2012抗旱造林技术分析赵峰(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在分析抗旱造林技术探索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两个抗旱造林的新思路:培育具有粗壮根系的优质苗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苗木地上部分过度失水。

并对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抗旱造林;成活率;成活过程中图分类号:S728.2成活率低一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工作的难点问题,严重制约着这一地区的林业建设进程。

另一方面,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在于抗旱造林技术(包括育苗技术)的突破性进步。

为此几代林业工作者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探索总结出许多造林技术,多数技术在试验阶段均有一定效果,甚至非常突出。

但就总体而言,这些技术成果或者囿于应用范围,或者拘于可操作性,在提高大面积生产性造林的成活率方面作用有限,导致“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与造林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滞后有很大关系。

多年来,有关苗木定植后成活机理的研究成果鲜见报道。

应用基础理论薄弱,技术探索就难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黄河中上游多数地方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600mm,退耕还林工程任务重,难度大。

在此形势下,更需要重新审视抗旱造林技术的探索历程,寻求理论突破,指导技术研究,加速开发新技术。

1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概述根据技术着眼点,可以把抗旱造林技术概括为3个探索方向。

1.1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黄土高原春旱频繁,对新植苗木的成活与生存构成巨大威胁,为此人们考虑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以避开干旱季节,如改春季造林为秋季造林、雨季造林的技术研究也有报道[1]。

但在生产上,仍以春季造林为主。

荒山瘠薄旱地造林技术

荒山瘠薄旱地造林技术

荒山瘠薄旱地造林技术一、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一般而言,宜林荒地大多干旱瘠薄,因此树种应选择耐瘠薄,抗干旱的苗木。

根据适者生存的原理,你应该注意的是在那里造林,就应选择在那里进行育苗。

阴坡育苗阴坡栽,阳坡育苗阳坡栽。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运途运输耗埙,而切能够保证苗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抗性,造林成活率就高。

二、巧妙用地,巧妙造林荒山荒坡在我省来讲,原指那些石块地,往往被人们作为弃耕地。

对此类地如果能够巧用小地形,在石块的间隙植树,巧妙地利用石块构成的小盆地,使石块上的雨水集流于穴内,充分利用雨水保证造林成活,可以起到“径流林业”的功效。

三、细心起苗,细心栽植植树的成活率在很大长度上取于起苗和栽植,起苗要求不伤根,离土移栽的苗根应沾泥浆,保证苗栽植前根不干、不伤,栽植时坑内要使根放展,坑内土填好后踩实。

每坑植苗后浇一碗“保命水”,水渗后散一层虚土,并用草或石块覆坑面,减少水分蒸发。

四、解决用水,解决干旱解决干旱荒山造林都是因为缺水而成活率低,特别是刚栽植时的水是“生命”的开始。

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本文推荐三种模式。

1.在既无地表水、又缺地下水的造林区,建议植树用“固体水”,一般可保持三个月,用“固体水”造林的旱地与用水浇过的地相比成活率、长势基本一样。

比用大水漫灌需浇三次水费用可节省10元以上。

2.在造林区较近的地方如果能取用地下水或无地表水时,可耻下场铺设临时输水在水源软管送水。

3.方便,位置低时可在高处建固定蓄水池,把水提入池内,再从池向下铺管进行灌溉。

五、适地选树,适地植树不同树种对光、热条件,土壤肥瘠,墒情好坏和酸碱度等要求都不相同,因此荒山造林必须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经济要求,把各种树栽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或根据造林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晋南老百姓总结多年的荒山造林经验,摸索出一套适树造林的办法即垣面川地林网化,选择杨树就不差;沟边阳坡栽刺槐,风口阴坡种油松;地埂核桃河边柳,黄土崖头木瓜稠;塌积土上种臭椿,湿润沟边栽泡桐。

西北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及应用

西北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及应用

园艺园林 462023.01西北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及应用张梅花(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润。

3 病虫害防治紫纹羽病、立枯病与褐斑病使刺槐常见病害。

刺槐蚜、刺槐尺蠖、刺槐种子小蜂、地蛆为刺槐常见的虫害。

3.1 紫纹羽病紫纹羽病可侵染刺槐苗木与大树。

因此,需及时修剪枯死枝、病枝和烂叶,以降低发病率。

染病较轻,树根与干茎无明显症状,但会造成刺槐生长速度缓慢、出现矮化与倒伏等情况;严重可引发叶片枯黄,直至整株死亡。

发病初期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洒3次;发病较重时,喷洒锈宁进行防治。

3.2 刺槐尺蠖尺蠖是对刺槐危害极大的虫害之一,严重影响刺槐的长势,并破坏生态环境。

虫蛹在土层越冬,翌年春天苏醒出土,害虫危害刺槐树叶,种类繁多,数量大,传播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以吃光刺槐的树叶。

可利用人工扑捉法清除该虫害。

也可喷洒烟碱、菊叶除虫菊叶剂或菊杀乳油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

亦或在农田中喷洒杀乳油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消灭尺蠖。

对于刺槐的栽培,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性,注重种植方法,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与生态等措施,提高刺槐的实践价值,充分发挥刺槐在营林造林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据调查研究,干旱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农业、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缓解干旱问题,发展地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贫困现状,近些年西北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西北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究论述,并就如何科学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展开研究,提出几点观点,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西北;抗旱造林;整地;保墒;植苗受区域地理位置及大气环流、区域森林分布等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相对稀少,水资源短缺,沙尘暴、荒漠化等问题比较严重。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大力发展林业,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有利于涵养西北地区水源,改善西北地区干旱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西北地区农林业及经济发展。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一种应对干旱环境的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林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种苗选择:对于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应选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些树种一般具有耐旱、耐瘠薄、耐高温等特点,如柏树、槐树、沙柳等。

应避免选择对干旱条件敏感的树种,以减少造林失败的风险。

2. 土壤改良: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缺乏养分。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良土壤。

还可以采取保墒措施,如覆盖坚固的耕作层表面,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3. 灌溉措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限,灌溉技术对于抗旱造林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配比,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防风措施:干旱地区常常伴随着强风,造成土壤水分的迅速蒸发和林木的水分丧失。

为此,可以采取人工建设遮风林带的方式,如在林地的边缘种植防风林,选择高大的树种,形成有效的防风屏障,减少风速,降低蒸发速率。

5. 土壤保墒:保墒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可采取覆盖物保墒,如铺设稻草、秸秆等覆盖物,遮荫减少田间蒸发。

合理调整栽植密度,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降低水分需求。

6. 林地管理:在干旱地区进行林地管理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疏伐和修剪。

适当的疏伐可以减轻林木的水分需求,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及时修剪干枝落叶,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7. 技术引进:应根据干旱地区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应性强且抗旱能力良好的林木品种和种植技术,如沙丘固定技术、坡地防护技术等。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林业抗旱造林的效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苗选择、土壤改良、灌溉措施、防风措施、土壤保墒、林地管理以及技术引进等。

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适应干旱环境的要求。

永靖县荒山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永靖县荒山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因坡度大 小而异 , 一般 不超过 l 米, 平 台长度根 据 实地情 况而 定, 外沿 可适宜培 埂 , 采 用逐 台下翻 法 , 从 从坡 下开始 , 先修 建 第二 台 , 然 后把表 面的 土翻到 第一 台 , 然后 以此类 推即可 。 2 . 3 水 平沟整 地方式 水 平沟整 地原 理与水 平 台整地 方式 类似 ,只是将 水平 的 台 面换 成沟 , 顺 等高 线方 向挖 沟 , 一般 情 况下 , 水 平沟 的断 面 最好为 梯形为 , 沟 深约 5 0厘米 ; 沟 底宽 3 O厘米 , 沟 口宽 8 0厘 米, 根 据实地情 况 , 水平可 按沟 品字形 排列 。在 同一条 水平 沟 可 以挖掘 较长 时 , 为 了增加 水土保 持效果 , 在 沟 内可以 添加几 道 横埂 ,目的是 要让 同一通 畅 的水平 沟内达 到沟 相对 深度统 在 挖 沟时 , 应 先将 表 面的 土堆 积在 上方 , 用 沟底 的土 壤栽 植, 然后 再将表 层的土 覆盖在 斜坡 上。 2 . 4 漏 斗式集 水坑 整地 此 种整地 方式 一般适 用于 种植 大型树 种 或者栽 种成 年树 木 ,根 据具体 的造林 设 计方式 ,以树 苗栽 植 点为 中心挖坑 刨 土, 然 后逐渐 向外 扩大 , 挖 出的植树 穴 面积 一般 为 2米 ×3 米 或3 米X 3 米, 特殊 情况 下可 以扩大 , 将 挖 出的表 层土 集 中堆 放, 然 后用 内层 的土壤堆 积成 中心低 。 周 围高的漏 斗状集 水弧 面 ,然 后 在坑 穴的 中心 再挖 出植 树坑 ,一 般 5 O厘米 × 5 0厘 米X 5 0厘米 , 最 后加 固集水 面 , 夯实 拍光 , 方便 降水 向 中部 汇 集 ,条 件允许 的地方 可 以再集 水面覆 盖一 层抗 老化 的塑料 薄 膜, 提 高聚水 的效果 。 3 . 苗 木保 护 目前 采用荒 山造林 中所 采用 的苗木 保护 技术 多为地 膜覆 盖技 术 。根据直 播树种 或栽植 树苗 的不 同 , 技术有 一点 差异 。 3 . 1 直播树 种地膜 覆盖技 术 地膜 覆盖 直播 树 种造 林 的技术 要 点主 要分 为 以 下几 点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稀少,造林技术便成为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选种造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第一步就是选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造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求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对土壤要求不高,同时还要能够形成较好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结构,以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适宜的树种包括沙柳、胡杨、柳树、沙棘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良好,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二、土壤改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大多贫瘠,对于树木的生长影响极大。

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

主要的土壤改良手段包括施肥、翻耕、植物迹地、覆土等。

通过适当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树木生长的条件。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利于树木的根系生长。

植物迹地和覆土可以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湿润度。

三、水源管理水资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合理地管理水源。

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可以通过建设蓄水池、设立人工灌溉系统、采取雨水收集等方式,增加树木生长所需的水源。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水分过多滞留,有利于减少土壤的盐碱化,保持土壤的适宜湿润度。

四、灌溉管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灌溉管理尤为重要。

适当的灌溉可以保持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

在进行灌溉时,需要注意避免出现水浪费和水分过多滞留的情况,可以通过定时定量地进行滴灌、渗灌等方式,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管理与维护抗旱造林后,对树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8期
现代园艺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分析
武国庆
(定西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由于甘肃中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并且气候比较干燥,水分缺乏是影响荒山造林最为关键的因素。

如今,
没有实行绿化的地区,通常情况下海拔高,并且土壤比较贫瘠,同时,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面对以上特点,荒山造林工作
要想取得可观的效果,就需要因地制宜,使用对应的抗旱技术。

关键词:荒山造林;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
由于定西市处于甘肃省中部,并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属于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是350~600mm,但是蒸发量却高达1400mm以上。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造林工作。

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对应的树种,尤其是针对立地条件差,气候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块而言,做好树种的选择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气候干旱地区选择树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乡土树种对于当地的土壤以及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并且树种的生长稳定性好。

抗旱树种的选择,需要选取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这种树种不容易出现病害,并且萌芽能力较强。

(2)抗寒性强的树种应被优先选择,能够用于林业建设的树种有很多种。

同时,同一种树种也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成活,因此,抗旱树种的选择,应该确保其成活率以及生长性能。

2集水整地
2.1原则
通过整地能够有效改善地面条件,也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效果,从而有效提升造林质量,是造林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面对抗旱造林工作,详细科学地开展整地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开展造林工作前,应针对性做好对林地的勘察工作,结合林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造林工作任务,并且该项工作的开展要严格遵循造林的预整方案。

沟坝、阴坡以及半阴坡等处,由于林地较好,在春季开展造林工作时,需要使用小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长60~80cm×宽50~60cm×深40cm,并且要使其两侧各挖掘长100cm、宽20cm、深15cm的槽,形成两翼。

但在开展该项工作过程中,确保随整随栽,有效降低对造林坑中土壤的扰动,避免存在水分无效蒸发的现象。

对于处在半阳坡、阳坡等林地质量比较差的地块,需要积极做好预整工作。

对于已经整理过,并且时间超过一个雨季以上的林地,在土壤含水量较差的情况下,开展造林工作时,由于没有其它水源作为补充,应延缓造林时间或者不造林。

同时,还应根据造林任务完成对苗木的储运工作。

2.2技术要点
通常所用的整地方法,除了使用水平阶、传统鱼鳞坑、反坡梯田,集水整地技术要点是整地方式和集水面处理。

整地方式除了传统鱼鳞坑、水平阶以及水平沟以外,具有较好的集水效果的整地方法还包括:双坡式、单坡式、漏斗形、扇形以及“V”字形等,根据造林地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最为简单的集水面方法是夯实拍光集水面,开展特殊地段造林工作时,可以通过铺设塑料薄膜的方法,确保集水能力的有效提升。

2.3常用集水整地方式
隔坡复式梯田高1m,主梯田面宽为1.5m,而辅助梯田高0.6~0.8m、面宽0.8~1.0m。

翼式鱼鳞坑深40~60cm,1hm2可挖大鱼鳞坑900~1200个,宽60~100cm、深40~60cm、长80~150cm,顺着基坑两侧的上方各挖宽20cm、长100cm、深15cm的槽,使其成为两翼,并且将其汇集径流。

竹节沟:在山坡处沿着等高线隔坡3m,筑埂高30cm、面宽30~40cm的沟,沟长200~250cm筑坎,从而确保整条沟呈现竹节状。

3覆膜造林
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造林成活率,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抑制以及有效提升土壤的温湿度,从而给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通过对比经验数据可以发现,覆膜造林技术能够将林木的成活率提升到15%~20%,相对于不覆膜造林,成活率提升了至少0.8~1.6倍。

覆膜方法:需要先将膜的一边向着中心剪出一道缝,栽种苗木时,将树坑整理成浅锅底形,确保穴边缘比地面低。

完成苗木栽种后,需要用地膜进行覆盖,从而确保苗木地径通向膜中心,并且要保障土的覆盖宽度和厚度达到6cm。

避免覆盖膜中没有透气孔以及没有孔隙,使其形成一个倒立的伞的形状,便于雨水快速渗透到土壤中,不仅能够降低土壤的表面温度,还能够有效防止水分蒸发。

4结语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该项技术在后期林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成本的节约,还能够有效提升林木成活率,确保林业创造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安宁.浅谈荒山混交造林树种及其抗旱保水技术[J].农技服务,2017(5)
[2]李秀义.浅谈北票市荒山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4)
(责任编辑舒丹丹)
栽培技术
6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